華文網

貴州男子失蹤15年 宜賓救助站助其回家

流浪時蓬頭垢面,衣衫破舊。失蹤了15年,終於回家了!近日,

在宜賓市救助管理站的愛心援助下,53歲的周訓銀終於回到了闊別已久的貴州畢節老家。一路上,男子激動之情溢於言表,嘴裡不停地念叨著:“我回家了,我回家了。”

垃圾池驚現“屍體” 竟是男子睡覺紋絲不動

“不得了,那兒有個人死了!”12月16日晚上7時05分,四川宜賓牟平鎮派出所接到群眾的報警,稱在紅龍村三叉口倒垃圾時發現一名男子疑似死亡。

接到報警後,派出所民警隨即趕赴現場,

只見在一處垃圾池的角落裡,一名男子蜷著身體,整個頭已經埋進垃圾堆中,任周圍群眾嚷聲一片,他始終一動不動。民警上前查看,發現男子身體溫熱,呼吸均勻,似乎是睡著了,幾名民警合力把男子從垃圾堆中弄了出來,費了半天勁把他喚醒,並詢問他的姓名及身份資訊。然而,男子口齒不清,根本無法正常交流,於是民警將其送至宜賓市救助管理站。

理髮換衣,

就像換了個人

來站時,流浪男子蓬頭垢面,衣衫破舊、頭髮鬍鬚很長,身上還散發著刺鼻的汗餿味,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拿來新衣服、鞋襪,安排他洗了個熱水澡。隨後還幫他洗頭、理髮、刮鬍子,反復洗了好幾遍,才算乾淨了。

洗完澡,理好發,男子精神多了,就像換了一個人。他咧開缺了幾顆牙的嘴,沖著鏡子直笑,但無論工作人員詢問什麼問題,他都回答“清不到”。

耐心求證 一句話牽出尋人線索

“你叫什麼名字?家在哪裡?我們送你回家。”為儘快幫男子找到家人,每天工作人員都耐心和他溝通,終於從男子嘴裡依稀聽到“畢節”“雷風田(音)” “對坡(音)”這三個詞語。在工作人員的反復詢問下,他還說了一個模糊的名字“zhou xun yin(音)”,為了確保資訊準確,工作人員又找來筆和紙,只見他用筆歪歪斜斜地寫下“周訓營”三個字。

有了線索後,“周訓營”作為關鍵字被列為查找的重點。

遺憾的是,通過整個公安系統的篩查都查無此人,工作人員只好轉變思路,將其提到的畢節作為重點查找區域,經過仔細查看地圖,發現在貴州畢節市七星關區北部有個對坡鎮。作為新的突破口,工作人員即挨個聯繫當地民政、公安部門和周邊的村幹部,“沒見過,我們這也沒有叫周訓營的”,然而經過一番核查,得到的卻都是令人失望的答覆。

但在此過程中,一名村幹部的話成了幫男子找到家的重要線索“我曉得有個雷公田(與之前提到的雷風田諧音),

但它不是對坡是燕子口鎮龍洞村的”。

理髮換衣,就像換了個人。(肖雯文 供圖)

失蹤15年 都認為他已不在人世

在輾轉聯繫到龍洞村村幹部後,經核實,流浪男子確是他們村已走失多年的村民,而他的準確姓名叫周訓銀,並非周訓營。

15年前,周訓銀因為家庭原因與妻子吵架,於是妻子帶著兩個女兒出走。沒過多久,周訓銀出門後就再也沒有回來。“突然就失蹤了,這麼多年杳無音信,我們都認為他可能不在人世了,他以前腦子都是正常的,不曉得雜成這樣了。” 一村幹部向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說到。雖已隔多年,但看到救助站傳來的照片時,村幹部一眼就認出來了:“肯定是他,不過比以前老了好多。”

身份核實後,宜賓市救助管理站立即安排工作人員驅車將周訓銀護送到畢節市救助站。12月27號,宜賓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再次聯繫當地村幹部瞭解到,目前周訓銀已暫被安置到燕子口鎮政府養老院,村幹部表示當地政府會儘快為周訓銀辦理低保手續,保障他在家的基本生活,同時還會儘快和其親哥哥及女兒取得聯繫,幫他續上這份“斷”了已久的親情。

而他的準確姓名叫周訓銀,並非周訓營。

15年前,周訓銀因為家庭原因與妻子吵架,於是妻子帶著兩個女兒出走。沒過多久,周訓銀出門後就再也沒有回來。“突然就失蹤了,這麼多年杳無音信,我們都認為他可能不在人世了,他以前腦子都是正常的,不曉得雜成這樣了。” 一村幹部向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說到。雖已隔多年,但看到救助站傳來的照片時,村幹部一眼就認出來了:“肯定是他,不過比以前老了好多。”

身份核實後,宜賓市救助管理站立即安排工作人員驅車將周訓銀護送到畢節市救助站。12月27號,宜賓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再次聯繫當地村幹部瞭解到,目前周訓銀已暫被安置到燕子口鎮政府養老院,村幹部表示當地政府會儘快為周訓銀辦理低保手續,保障他在家的基本生活,同時還會儘快和其親哥哥及女兒取得聯繫,幫他續上這份“斷”了已久的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