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3名兩彈一星科學家:他們是中華民族脊樑中國人的驕傲向他們敬禮

1、錢三強

浙江省湖州市人,1913年生,男,核子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193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後赴法國巴黎大學居裡實驗室和法蘭西學院原子核化學實驗室從事原子核子物理研究工作,獲博士學位,1946年獲法國科學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學獎金。1948年回國。

2、錢驥

江蘇省金壇縣人,1917年生,男,空間技術和空間物理專家。

1943年畢業于中央大學師範學院。1949年後,歷任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室副主任、主任,二部衛星設計院業務負責人。

3、姚桐斌

江蘇省無錫市人,1922年生,男,冶金學和航太材料專家。

1945年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1947年赴英國伯明罕大學工業冶金系留學,1951年獲博士學位,

1954年赴聯邦德國亞亨工業大學冶金系鑄造研究室任研究員兼教授助理。1957年回國後,歷任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材料研究室研究員、主任,材料研究所所長。1968年被文革造反派毒打致死。

4、趙九章

浙江省吳興縣人,1907年生,男,地球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1933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1935年赴德國攻讀氣象學專業,1938年獲博士學位,同年回國。歷任西南聯合大學教授,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所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所所長、衛星設計院院長,中國氣象學會理事長和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理事長。1968年被文革暴徒殘害之後自殺身亡。

5、鄧稼先

安徽省懷寧縣人,1924年生,男,核子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1945年畢業于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後在北京大學任教。1948年10月縛美國普渡大學物理系留學,1950年獲物理學博士學位,同年回國。

6、王淦昌

江蘇省常熟縣人, 1907年生,男,核子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1929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1930年赴德國柏林大學留學,1934年獲哲學博士學位,同年回國。

7、彭桓武)

湖北省麻城市人,1915年生,男,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1935年清華大學物理系畢業。1938年赴英國愛丁堡大學留學,從事固體物理、量子場論等理論研究,獲哲學博士和科學博士學位。1945年與N·玻恩共同獲得英國愛丁堡皇家學會的麥克杜加耳——布列茲班獎。1948年被選為皇家愛爾蘭科學院院士。1947年回國。

8、程開甲)

江蘇省吳江市人, 1918年生,男,核武器技術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1941年畢業于浙江大學物理系,1946年赴英國愛丁堡大學留學、工作,1948年獲博士學位後任英國皇家化學工業研究所研究員。1950年回國。

9、黃緯祿

安徽省蕪湖市人,1916年生,男,火箭技術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1947年畢業于英國倫敦大學帝國學院,獲碩士學位。回國後,歷任“東風一號”副總設計師兼控制系統總設計師、“東風二號”副總設計師、“東風三號”副總設計師、潛地固體戰略導彈及陸基機動固體戰略導彈總設計師,航天部總工程師、航太工業總公司高級技術顧問。

10、屠守鍔

浙江省湖州市人, 1917年生,男,火箭技術和結構強度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1940年畢業于西南聯合大學,1941年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工程系留學,獲碩士學位。1945年回國

11、 錢學森

浙江省杭州市人,1911年生,男,空氣動力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1934年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1935年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留學,翌年獲碩士學位,後入加州理工學院,1939年獲航空、數學博士學位後留校任教並從事應用力學和火箭導彈研究。1955年回國

12、周光召

周光召院士1929年5月生於湖南省長沙市,1951年畢業於清華大學。1987年至1997年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現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副主任,國家科技領導小組成員。

13、楊嘉墀

江蘇省吳江縣人,1919年生,男,衛星和自動控制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1941年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電機系。1947年赴美國哈佛大學應用物理系留學,獲碩士和博士學位。1956年回國

14、陳能寬

湖南省慈利縣人,1923年生,男,金屬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1946年唐山交通大學礦冶系畢業。1947年赴美國留學,1949年獲碩士學位,1950年獲美國耶魯大學研究院物理冶金博士學位。曾任美國霍普金斯大學和威斯汀豪斯公司研究員。1955年回國。

15、陳芳允

浙江省台州市人,1916年生,男,無線電電子學、空間系統工程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1938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1945年在英國COSSOR無線電廠研究室工作,解放前夕回國。

16、吳自良

浙江省浦江縣人,1917年生,男,物理冶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1937年畢業于天津北洋大學工學院航空工程系,後在雲南壘允中央飛機廠、昆明中央機器廠任設計師、工程師。1943年赴美國匹茲堡卡內基理工學院冶金系學習獲理學博士學位,後任該校金屬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1949年任錫臘丘斯大學材料系主任研究工程師。1950年底回國

17、任新民

安徽省甯國縣人,1915年生,男,航太技術和火箭發動機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1940年重慶兵工學校大學部畢業。1945年赴美國密西根大學研究院留學,獲機械工程碩士和工程力學博士學位。1949年8月回國 。

18、孫家棟

遼寧省複縣人,1929年生,男,運載火箭與衛星技術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1958年畢業于蘇聯莫斯科茹科夫斯基空軍工程學院,獲金制獎章,同年回國。

19、朱光亞

湖北省武漢市人,1924年生,男,核子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1945年畢業于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1946年赴美國密執安大學從事實驗核子物理研究工作,獲物理學博士學位後於1950年春回國 。

20、王希季

雲南省大理市人,1921年生,男,衛星和衛星返回技術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1942年畢業于西南聯合大學機械工程系。1948年赴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學院研究院留學,獲碩士學位。1950年回國。

21、王大珩

江蘇省吳縣市人,1915年生,男,光學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193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1938年赴英留學,攻讀應用光學專業,獲碩士學位。1942年被英國伯明罕昌斯公司聘為助理研究員。1948年回國

22、於敏

河北省寧河縣人,1926年生,男,核子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1949年在北京大學物理系攻讀研究生並兼任助教。1951年起在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從事核理論研究工作

23、郭永懷

山東省榮成市人,1909年生,男,空氣動力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1935年北京大學物理系畢業。1940年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應用數學系留學並獲碩士學位。1941年到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理工學院研究可壓縮流體力學,1945年獲博士學位後留校任研究員,1946年起在美國康奈爾大學任副教授、教授。1957年回國 。

以上資訊整理來自網路。如有不對之處,請指出來。謝謝!這些人是中國人的脊樑、是中華民族的脊樑。向他們敬禮!

1945年與N·玻恩共同獲得英國愛丁堡皇家學會的麥克杜加耳——布列茲班獎。1948年被選為皇家愛爾蘭科學院院士。1947年回國。

8、程開甲)

江蘇省吳江市人, 1918年生,男,核武器技術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1941年畢業于浙江大學物理系,1946年赴英國愛丁堡大學留學、工作,1948年獲博士學位後任英國皇家化學工業研究所研究員。1950年回國。

9、黃緯祿

安徽省蕪湖市人,1916年生,男,火箭技術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1947年畢業于英國倫敦大學帝國學院,獲碩士學位。回國後,歷任“東風一號”副總設計師兼控制系統總設計師、“東風二號”副總設計師、“東風三號”副總設計師、潛地固體戰略導彈及陸基機動固體戰略導彈總設計師,航天部總工程師、航太工業總公司高級技術顧問。

10、屠守鍔

浙江省湖州市人, 1917年生,男,火箭技術和結構強度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1940年畢業于西南聯合大學,1941年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工程系留學,獲碩士學位。1945年回國

11、 錢學森

浙江省杭州市人,1911年生,男,空氣動力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1934年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1935年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留學,翌年獲碩士學位,後入加州理工學院,1939年獲航空、數學博士學位後留校任教並從事應用力學和火箭導彈研究。1955年回國

12、周光召

周光召院士1929年5月生於湖南省長沙市,1951年畢業於清華大學。1987年至1997年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現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副主任,國家科技領導小組成員。

13、楊嘉墀

江蘇省吳江縣人,1919年生,男,衛星和自動控制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1941年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電機系。1947年赴美國哈佛大學應用物理系留學,獲碩士和博士學位。1956年回國

14、陳能寬

湖南省慈利縣人,1923年生,男,金屬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1946年唐山交通大學礦冶系畢業。1947年赴美國留學,1949年獲碩士學位,1950年獲美國耶魯大學研究院物理冶金博士學位。曾任美國霍普金斯大學和威斯汀豪斯公司研究員。1955年回國。

15、陳芳允

浙江省台州市人,1916年生,男,無線電電子學、空間系統工程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1938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1945年在英國COSSOR無線電廠研究室工作,解放前夕回國。

16、吳自良

浙江省浦江縣人,1917年生,男,物理冶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1937年畢業于天津北洋大學工學院航空工程系,後在雲南壘允中央飛機廠、昆明中央機器廠任設計師、工程師。1943年赴美國匹茲堡卡內基理工學院冶金系學習獲理學博士學位,後任該校金屬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1949年任錫臘丘斯大學材料系主任研究工程師。1950年底回國

17、任新民

安徽省甯國縣人,1915年生,男,航太技術和火箭發動機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1940年重慶兵工學校大學部畢業。1945年赴美國密西根大學研究院留學,獲機械工程碩士和工程力學博士學位。1949年8月回國 。

18、孫家棟

遼寧省複縣人,1929年生,男,運載火箭與衛星技術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1958年畢業于蘇聯莫斯科茹科夫斯基空軍工程學院,獲金制獎章,同年回國。

19、朱光亞

湖北省武漢市人,1924年生,男,核子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1945年畢業于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1946年赴美國密執安大學從事實驗核子物理研究工作,獲物理學博士學位後於1950年春回國 。

20、王希季

雲南省大理市人,1921年生,男,衛星和衛星返回技術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1942年畢業于西南聯合大學機械工程系。1948年赴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學院研究院留學,獲碩士學位。1950年回國。

21、王大珩

江蘇省吳縣市人,1915年生,男,光學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193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1938年赴英留學,攻讀應用光學專業,獲碩士學位。1942年被英國伯明罕昌斯公司聘為助理研究員。1948年回國

22、於敏

河北省寧河縣人,1926年生,男,核子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1949年在北京大學物理系攻讀研究生並兼任助教。1951年起在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從事核理論研究工作

23、郭永懷

山東省榮成市人,1909年生,男,空氣動力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1935年北京大學物理系畢業。1940年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應用數學系留學並獲碩士學位。1941年到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理工學院研究可壓縮流體力學,1945年獲博士學位後留校任研究員,1946年起在美國康奈爾大學任副教授、教授。1957年回國 。

以上資訊整理來自網路。如有不對之處,請指出來。謝謝!這些人是中國人的脊樑、是中華民族的脊樑。向他們敬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