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徐啟雄:畫家的脊樑是畫筆做的,只能折斷,不能彎曲

中國古來狂人者眾,肆意瀟灑。性子落在書畫裡,便成了濃墨下筆,淡墨渲染的寫意特色。比如端午日門口掛的鍾馗,往往朱筆揮就,勾兩劃便是了。然而這看似簡單的兩劃,如果功力不到位,

就容易像魯迅先生說得那樣,“兩點是眼,不知是長是國,一畫是鳥,不知是鷹是燕”。精細工筆劃恰好能避免這種“空虛”,然而在唐代之後工筆劃境遇每況愈下,新中國成立之初,工筆劃甚至已近絕藝的邊緣。

徐啟雄 工筆人生

如果要在當代中國挑選一位工筆畫家好好說一說,出生於溫州,以畫美人出名的徐啟雄先生是不錯的選擇。

徐啟雄晚年照

儘管顧愷之說:“凡畫,人物最難”,但在徐啟雄的美人像裡,卻是一點也看不出來難的。因為他的精勾細勒向來掌握在剛好的力度,表現出來的既不同于古代仕女的拘謹,也不同於西方貴婦的華美,而是民間女性的質樸與天真。

比如下面這幅,畫中少女膚色和羊奶一樣白,

面龐豐潤,兩頰緋紅,濃密髮絲亮而韌,紮成兩條麻花垂在肩側,眼上的重彩映襯深邃眼神,嘴唇又厚又紅,仿佛兩瓣三月茶花,是親切的鄰家少女模樣。

徐啟雄作品

出於對美的敏感和繪畫的天賦,30歲之前的徐啟雄生活十分平順——16歲在溫州日報發表處☆禁☆女作《志願軍抓俘虜》連環畫,

被譽為鹿城“繪畫神童”;17歲進駐軍文工團做部隊“專業”美術工作者;18歲以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中央美院;23歲成為中國近代繪畫名家之一;25歲進《人民日報》;26歲開啟一代新畫風;28歲作為最年輕的畫家進入中國美術家協會……

可惜人生不可能一路坦途,驚濤駭浪難逃,不過早晚。只因那是個沒有“美”的凋敝年代,所有人都急匆匆朝著“政治”向前趕,半路將“文學”、“歷史”、“繪畫”、“雕塑”……所有“無用”的東西厭棄地丟到一邊。

他本人被下放到北京郊區一個貧窮的山溝裡去接受“教育”,這些“教育”裡既有精神的折磨,又有精神的傷害,不堪重負之下,他染上了肝炎,被《人民日報》以不適宜在黨報工作為由調離北京;

……

徐啟雄作品《趕海姑娘》

畫家的脊樑是畫筆做的,只能折斷,不能彎曲。千萬苦難下,所幸還有溫州的山水。楠溪江奔騰的水流曾養大了他,如今雁蕩山又將走投無路的他抱入懷中。

徐啟雄因此沒有被擊倒,他厲兵襪馬十餘年,偷偷地握筆耕耘,在溫州繪製起了《白描人物三千圖》,為日後的重新崛起打下地基。果然,待到春回大地,他就來到西子湖畔,在秀麗的湖光山色中,奉上一系列令人刮目的佳作當成給新世界的獻禮。

徐啟雄 美感抒情

徐啟雄的畫有著顯而易見的美感,一顰一笑的少女嬌嗔,春風夕歸的層次動態,《苗寨新嫁娘》的端莊,《紅豆相思》的詩意……

徐啟雄的畫也有著顯而易見的抒情,《決戰之前》的盪氣迴腸,《新婚之夜》的人生歡喜……

徐啟雄作品《決戰之前》

而美感與抒情融合成為的,便是徐啟雄老先生一生的追求——不是一頂頂藝術桂冠的加冕——“現代抒情畫的先聲”,“現代風情畫的先行者”,“現代美人畫的奠基人”,“我國民族不可多得的畫家”,“我國美術界的光輝榜樣”……而是對於藝術的問心無愧——“我活過,為繪畫而活。”

整理:《一幅好畫》頭條社

主題:大師的藝術,大美的生活

編輯:FANG

徐啟雄 美感抒情

徐啟雄的畫有著顯而易見的美感,一顰一笑的少女嬌嗔,春風夕歸的層次動態,《苗寨新嫁娘》的端莊,《紅豆相思》的詩意……

徐啟雄的畫也有著顯而易見的抒情,《決戰之前》的盪氣迴腸,《新婚之夜》的人生歡喜……

徐啟雄作品《決戰之前》

而美感與抒情融合成為的,便是徐啟雄老先生一生的追求——不是一頂頂藝術桂冠的加冕——“現代抒情畫的先聲”,“現代風情畫的先行者”,“現代美人畫的奠基人”,“我國民族不可多得的畫家”,“我國美術界的光輝榜樣”……而是對於藝術的問心無愧——“我活過,為繪畫而活。”

整理:《一幅好畫》頭條社

主題:大師的藝術,大美的生活

編輯:F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