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霸王硬上弓”式的大膽狂妄—《妖貓傳》裡的“興衰”

《妖貓傳》改編自日本著名作家夢枕貘的魔幻之作《沙門空海之大唐鬼宴》,依據沙門空海入唐求佛法這一段歷史而寫的。共4卷,分別為入唐、咒俑、胡術、不空;簡要流覽該原作,也是盪氣迴腸,

用另一種方式將大唐盛世呈現。

而作為影片本身,“霸王硬上弓”式的將該故事壓制在兩個小時內以至於面目全非,緊趕慢趕的“趕毛驢”式的敘事,更以入大唐求密宗佛法的日本高僧空海和白居易為主角,大膽且狂妄地以《長恨歌》為主脈,利用玄宗、李白、高力士、阿倍仲麻呂等作襯托,繼2005年《無極》之後的一個生肖輪回,而“貓”永遠在這個輪回之外。影片結束後不免為陳凱歌這個中國電影代名詞之一的大導演唏噓嗟歎。

一、過於宏大的命題

從影片初衷來說也是算是一部用心良苦的商業大片,在影片中無論是舞美還是場景設計處處充滿了“文人畫”氣息;但似乎內地大導們更熱衷於在影片中探討“人與生命”這樣的宏大命題,

然而影片的時空開合度在一定程度上畢竟是有限的,一個過於緊湊的故事之於一個宏大的主題,就似將一個四百斤的大胖子非要塞進一個S碼的衣服裡,這種“緊”給觀眾一種非常強大的不適感,而這種不適感又作用于觀眾對影片本身的感性和理性認知,脫離票房因素,影片的風評自然就沒那麼好了。

玄宗的“極樂之樂”,空海在結尾處所說“在楊貴妃的生死”中找到的無上意義,

“白鶴”少年,影片無處不在的“虛幻”佛學意義等,在中華元素裡無不都是“無極有極”這種人與生命的宏大探討,佛家的“極樂”世界不更是如此。而“雲想衣裳花想容”清平調一出,更是在追求人為的妖異之下清平的訴求。

二、流於表面的角色

在影片中染穀將太的“空海”還是可圈可點的,尤其他的“迷之微笑”,再加之其外形條件的“親和力”,即小和尚一休的既視感,讓他成為了眾演員中的亮點 ,老戲骨成泰燊(shen)的“丹翁”亦是神來之筆 ,老戲骨劉佩琦(飾黃鶴)、田雨(飾高力士)、辛柏青(飾李白)、秦怡(飾老公女)的加盟似乎讓整個演員提升了一個八度。

而作為主角之一的黃軒(飾白居易)與他在《芳華》所表現出的功力也相差甚遠,

在想將詩魔白居易的放蕩不羈演繹出來的同時似乎有些用力過猛,流於人物表面化了,與李白等人齊名的大詩人那種傲骨似乎並沒有體現出來;而“春琴”張雨綺那種一貫要死不活的演技和語調更是讓人乍舌;至於“白鶴少年”劉昊然和歐豪可能是因為年輕的緣故,在愛恨情仇的把握上還是欠缺些火候;秦昊,張魯一,阿部寬還算中規中矩。

而該片中最讓人費解的莫屬張榕容的“楊貴妃”,雖說陳導想通過混血,用該角色將盛世唐朝的開放性體現出來,就像畫外音“她要借極樂之宴來抒發她心中真正的大唐氣象”點題一樣;然而這種設定似乎有些兒戲了:首先,楊貴妃作為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傾國傾城的概念並不是張榕容的顏值能夠擔當的;再者,張榕容的演技,尤其對愛恨纏綿悱惻的那種細微感完全無法駕馭,從頭至尾耷拉個臉一種表情,就像片中老宮女所言“像睡著了一樣”,從出場到結束完全處於“沉睡狀態”。本人看其與“春琴”為本片敗筆中濃重的一筆。

影片另一主角貓(luna),一定驚駭眾多喵主們,而驚駭的同時,更多的可能是憐憫,片中“貓”不僅代表著妖異神秘,愛恨情仇,更是故事的主脈絡,從貓的引導中得知“真像”;“一入貓身則再不可為人”,更是在探討人的皮囊存在之意。而在“貓”本身的部分CG上還是略顯虛假。

三、過於急湊的敘事節奏

本片從一開始玄宗駕崩,到各種妖異之事,以及眾多人物走馬燈式的出場,整個故事似乎是將幾個板塊急忙拼湊而成,而過於急湊的敘事節奏,不僅使觀眾審美疲憊,急湊的敘事講的更是一個蹩腳的故事:阿倍仲麻呂,白鶴少年,唐玄宗,雙重貓格的貓,白樂天等人說不清的愛恨情仇;而空海又作為一個處世的世外之人慢慢洞悉著一切。而這種敘事似乎亦是在給後面的“極樂之宴”騰出時間。

再講一個唯美的愛恨情仇的故事同時又想將此打造為一部魔幻主義大片,二者似乎皆點到即止,顯得有些不倫不類;無論創作團隊初衷如何,預期怎樣,與同期的《芳華》相比,則顯得心有餘而力不足。

六年籌備,斥重資搭建實景,請演員,卻拍了一個蹩腳的故事。鑒於陳凱歌國際大導的聲名,雖然票房很快破億,不免讓人擔憂該片是否會賠個底朝天。

四、“極樂之宴”花萼相輝樓

“極樂之宴”可謂是該片的重中之重,不僅緊扣主題,體現作品訴求,也是該片最為華麗之所在;斥鉅資實景搭建的長安城以及花萼樓,這是任何電腦CG技術無可比擬的;這也是該片不成為一部失敗作品的關鍵所在,實景+特效完成下的“極樂之宴”更是直接提升了整部片子的整體調式。陳凱歌自稱花萼相輝樓是一個夢中之夢,這個夢從興盛到衰敗,栩栩如生,淋漓盡致,不禁讓人想起了大唐盛世。

女的畫著小鬍子,男女奇裝異行,尊卑、上下、男女、高低界限都被打破,舞美,色彩,置景等都完美再現了盛唐歌舞昇平的繁華景象,同時這估計也是導演對盛唐的自我理解。而說“放肆”的侍女,更是該段落細節的體現,簡直就是《仕女圖》走出的侍女一般。說明導演在影片細節上還是用了心的。

該片在實景佈景的拿捏上還是不容置疑的,對於色彩的把握亦是可圈可點;對於民族傳統性的表達上還是保持著第五代導演一貫的風格。但就本片故事本身而言的確是蹩腳,而特效上與“大片”相比還是有點遜色。從《無極》《梅蘭芳》《趙氏孤兒》《道士下山》再到《妖貓傳》,陳凱歌似乎再也未能達到自己的“盛世”,而該片也是對此的最好表達,由盛則衰,上演了一出導演自己的“霸王別姬”。而相比於《無極》少了些華麗,故事也講得好了許多,但依舊沒有大的質的飛躍。

雖說陳導想通過混血,用該角色將盛世唐朝的開放性體現出來,就像畫外音“她要借極樂之宴來抒發她心中真正的大唐氣象”點題一樣;然而這種設定似乎有些兒戲了:首先,楊貴妃作為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傾國傾城的概念並不是張榕容的顏值能夠擔當的;再者,張榕容的演技,尤其對愛恨纏綿悱惻的那種細微感完全無法駕馭,從頭至尾耷拉個臉一種表情,就像片中老宮女所言“像睡著了一樣”,從出場到結束完全處於“沉睡狀態”。本人看其與“春琴”為本片敗筆中濃重的一筆。

影片另一主角貓(luna),一定驚駭眾多喵主們,而驚駭的同時,更多的可能是憐憫,片中“貓”不僅代表著妖異神秘,愛恨情仇,更是故事的主脈絡,從貓的引導中得知“真像”;“一入貓身則再不可為人”,更是在探討人的皮囊存在之意。而在“貓”本身的部分CG上還是略顯虛假。

三、過於急湊的敘事節奏

本片從一開始玄宗駕崩,到各種妖異之事,以及眾多人物走馬燈式的出場,整個故事似乎是將幾個板塊急忙拼湊而成,而過於急湊的敘事節奏,不僅使觀眾審美疲憊,急湊的敘事講的更是一個蹩腳的故事:阿倍仲麻呂,白鶴少年,唐玄宗,雙重貓格的貓,白樂天等人說不清的愛恨情仇;而空海又作為一個處世的世外之人慢慢洞悉著一切。而這種敘事似乎亦是在給後面的“極樂之宴”騰出時間。

再講一個唯美的愛恨情仇的故事同時又想將此打造為一部魔幻主義大片,二者似乎皆點到即止,顯得有些不倫不類;無論創作團隊初衷如何,預期怎樣,與同期的《芳華》相比,則顯得心有餘而力不足。

六年籌備,斥重資搭建實景,請演員,卻拍了一個蹩腳的故事。鑒於陳凱歌國際大導的聲名,雖然票房很快破億,不免讓人擔憂該片是否會賠個底朝天。

四、“極樂之宴”花萼相輝樓

“極樂之宴”可謂是該片的重中之重,不僅緊扣主題,體現作品訴求,也是該片最為華麗之所在;斥鉅資實景搭建的長安城以及花萼樓,這是任何電腦CG技術無可比擬的;這也是該片不成為一部失敗作品的關鍵所在,實景+特效完成下的“極樂之宴”更是直接提升了整部片子的整體調式。陳凱歌自稱花萼相輝樓是一個夢中之夢,這個夢從興盛到衰敗,栩栩如生,淋漓盡致,不禁讓人想起了大唐盛世。

女的畫著小鬍子,男女奇裝異行,尊卑、上下、男女、高低界限都被打破,舞美,色彩,置景等都完美再現了盛唐歌舞昇平的繁華景象,同時這估計也是導演對盛唐的自我理解。而說“放肆”的侍女,更是該段落細節的體現,簡直就是《仕女圖》走出的侍女一般。說明導演在影片細節上還是用了心的。

該片在實景佈景的拿捏上還是不容置疑的,對於色彩的把握亦是可圈可點;對於民族傳統性的表達上還是保持著第五代導演一貫的風格。但就本片故事本身而言的確是蹩腳,而特效上與“大片”相比還是有點遜色。從《無極》《梅蘭芳》《趙氏孤兒》《道士下山》再到《妖貓傳》,陳凱歌似乎再也未能達到自己的“盛世”,而該片也是對此的最好表達,由盛則衰,上演了一出導演自己的“霸王別姬”。而相比於《無極》少了些華麗,故事也講得好了許多,但依舊沒有大的質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