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紅樓小說|從元妃省親詩中看黛玉與寶玉的差別

首先,祝願三生所有的朋友們

新年快樂 心想事成

今天的紅樓小說,我們就來說說賈府新年裡的事兒——元妃省親

《紅樓夢》第十八回,元妃省親。

做足表面文章的“骨肉重聚”中,還不忘附庸風雅,元妃領著一眾姐妹及寶玉題匾作詩,忙得不亦樂乎。從李紈開始,人人奉命展露詩才,好壞各異。其中做得最多的是寶玉,

三首,其次是林黛玉,兩首。(林黛玉原該和眾姐妹一樣只做一首,但另有一首替寶玉做“槍手”)

對比寶玉的三首和黛玉的兩首,很有一些觸目驚心之感。寶哥哥常贊“林妹妹懂我的心”,可從當晚黛玉詩中流露中的情緒來看,兩人的想法實在天差地別。寶玉的三首詩分別是《有鳳來儀》《蘅芷清芬》《怡紅快綠》,通篇充斥著“好夢正初長”“謝家幽夢長”“紅妝夜未眠”,真個可以用“醉生夢死”四個字來形容了。

即使不說“頹廢”,至少也是“少年不識愁滋味”,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裡。

有鳳來儀

秀玉初成實,堪宜待鳳凰。

竿竿青欲滴,個個綠生涼。迸砌防階水,穿簾礙鼎香。

莫搖分碎影,好夢正初長

正如他絲毫感覺不到元妃不喜“綠玉”二字,同樣,

寶玉也毫不瞭解、或者說是毫不在乎姐姐喜歡的是什麼。

但黛玉卻不同了。《世外仙源》一首開篇“宸遊增悅豫”,結束“何幸邀恩寵”;《杏簾在望》一首尾聯“盛世無饑餒,何須耕織忙。”不說是“媚上”吧,至少也是赤裸裸的“稱頌”,一點都不含蓄。

這樣的文章,倒是很容易讓人想起黛玉業師賈雨村的風格的。

和黛玉之後的《葬花詞》《五美吟》《秋窗風雨夕》乃至《柳絮詞》都風格迥然。幾乎不像是出自黛玉的手筆。

杏簾在望

杏簾招客飲,在望有山莊。

菱荇鵝兒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綠,十裡稻花香。

盛世無饑餒,何須耕織忙。

元妃首肯“薛林二姐妹與眾姐妹不同”,

固然有黛玉、寶釵的詩詞本身水準,而黛玉此作暗合元妃心意,也有一點緣故吧。

黛玉這一晚的表現,絕非無意為之。曹公書中寫得明白:“原來黛玉安心今夜大展奇才,將眾人壓倒。”又說她“未得展才,心上不快”,所以要替寶玉作弊。這固然可以看做是黛玉的好勝心很強。但另一方面,也不妨理解為:黛玉很重視這次機會,很看重元妃對自己的看法,很想討好元妃。

這樣說,並非覺得黛玉不純真、太世故。從元妃省親夜寶玉和黛玉截然不同的詩歌作品,其實很能體會出一些人情世故的現實。寶玉是整個榮國府捧在手心裡的寶貝,是元妃從小“長姐如母”般照顧的小弟弟,他的人生花堂景媚,沒有半點陰影,從來只有別人來取悅他,他不需要討好任何人,自然可以優哉遊哉地做著他的富貴少年夢。

而黛玉呢,不要忘了,就在元妃省親前不久,林黛玉死了父親,和賈璉回原籍料理喪事。至此,她已經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孤兒,而據不少考證認為,在這次喪事辦理中,賈府傾吐了林家巨額家產,聰慧的黛玉看在眼裡,但以一介弱女,無能為力,只能裝作糊塗。此時若硬要再說黛玉依舊和寶玉一樣絲毫不知人情世故,除非她是傻大姐了。

83版電視劇《紅樓夢》中有一段場景:黛玉回來分派禮物,井井有條,寶玉贊她“比以前會辦事了”(這句話書中沒有),電視劇的表達是輕鬆愉快的,但聯繫前因後果想來,卻有些心酸。接著這句話,就是書中、電視劇,乃至越劇中都著意保留的情節:寶玉將北靜王所賜的鶺鴒香念珠轉贈黛玉,黛玉棄之於地,說道:什麼臭男人拿過的東西?我不要。黛玉的反應為什麼這麼強烈?僅僅是因為潔癖嗎?我懷疑她是不是在借題發揮,發洩對某些“臭男人”的不滿?

總之,這一晚的林黛玉表現得和之前、之後都很不同,甚至比寶釵更“熱衷”,更“隨份”。或許,那一刻她也想到過自己的終身?她也曾經想過給元妃留下個好印象,讓自己的未來之路走得更順暢點?但黛玉想要“以才邀寵”,元妃卻不屑於才。很快,端午節的賞賜,打碎了黛玉的夢,而她真正的性情,其實也並不是能夠掩飾的。

很想討好元妃。

這樣說,並非覺得黛玉不純真、太世故。從元妃省親夜寶玉和黛玉截然不同的詩歌作品,其實很能體會出一些人情世故的現實。寶玉是整個榮國府捧在手心裡的寶貝,是元妃從小“長姐如母”般照顧的小弟弟,他的人生花堂景媚,沒有半點陰影,從來只有別人來取悅他,他不需要討好任何人,自然可以優哉遊哉地做著他的富貴少年夢。

而黛玉呢,不要忘了,就在元妃省親前不久,林黛玉死了父親,和賈璉回原籍料理喪事。至此,她已經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孤兒,而據不少考證認為,在這次喪事辦理中,賈府傾吐了林家巨額家產,聰慧的黛玉看在眼裡,但以一介弱女,無能為力,只能裝作糊塗。此時若硬要再說黛玉依舊和寶玉一樣絲毫不知人情世故,除非她是傻大姐了。

83版電視劇《紅樓夢》中有一段場景:黛玉回來分派禮物,井井有條,寶玉贊她“比以前會辦事了”(這句話書中沒有),電視劇的表達是輕鬆愉快的,但聯繫前因後果想來,卻有些心酸。接著這句話,就是書中、電視劇,乃至越劇中都著意保留的情節:寶玉將北靜王所賜的鶺鴒香念珠轉贈黛玉,黛玉棄之於地,說道:什麼臭男人拿過的東西?我不要。黛玉的反應為什麼這麼強烈?僅僅是因為潔癖嗎?我懷疑她是不是在借題發揮,發洩對某些“臭男人”的不滿?

總之,這一晚的林黛玉表現得和之前、之後都很不同,甚至比寶釵更“熱衷”,更“隨份”。或許,那一刻她也想到過自己的終身?她也曾經想過給元妃留下個好印象,讓自己的未來之路走得更順暢點?但黛玉想要“以才邀寵”,元妃卻不屑於才。很快,端午節的賞賜,打碎了黛玉的夢,而她真正的性情,其實也並不是能夠掩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