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元旦是怎麼來的?揭秘你不知道的元旦起源和傳說

元旦是一年開始的第一天,即全世界人民傳統的新年。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中國採用“西元紀年法”,將陽曆1月1日正式定為“元旦”。

世界上最早的“元旦”的由來

最早的元旦由來大約在西元前五萬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遊牧改為農耕,定居在尼羅河兩岸,他們的農業收成與尼羅河是否發生洪水有很大關係。

古埃及人從長期的觀察中發現,尼羅河氾濫的時間是有規律的,他們就把這個時間每次都記錄在竹竿上,從中得知兩次氾濫時間之間大約相隔365天;同時還發現,當尼羅河初漲的潮頭來到今天開羅城附近的時候,也正好是太陽與天狼星同時從地平線上升起的時候。於是,古埃及人便把這一天定為一年的開始。這是“元旦”最早的由來。

中國的“元旦”的由來

中國的元旦,據傳說起於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

“元旦”一詞最早出現于《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的詩中。南北朝時,南朝文史學家蕭子雲的《介雅》詩中也有“四季新元旦,萬壽初春朝”的記載。

宋代吳自牧《夢粱錄》卷一“正月”條目:“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一歲節序,此為之首。”;漢代崔瑗《三子釵銘》中叫“元正”;晉代庾闡《揚都賦》中稱作“元辰”;北齊時的一篇《元會大享歌皇夏辭》中呼為“元春”;唐德宗李適《元日退朝觀軍仗歸營》詩中謂之“元朔”。

我國在發掘大汶口文化遺物中,發現一幅太陽從山顛升起,中間雲煙繚繞的圖畫。經考證,這是我國最古老的“旦”字寫法。後來,在殷商的青銅器鑄銘上,

又出現了被簡化的“旦”的象形字。“旦”字是以圓圓的太陽來表示的。“日”下面的“一”字表示地平線,意為太陽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

中國元旦歷來指的是夏曆(農曆、陰曆)正月初一。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稱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在漢語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從哪日算起,

在漢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統一的。因此,歷代的元旦月、日也並不一致。夏朝的夏曆以孟喜月(元月)為正月,商朝的殷曆以臘月(十二月)為正月,周朝的周曆以冬月(十一月)為正月。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又以陽春月(十月)為正月,即十月初一為元旦。從漢武帝起,才規定孟喜月(元月)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曆的正月初一)稱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這是夏曆,亦即農曆或陰曆,還不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元旦。

西元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的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開會,決定使用西曆,把農曆的正月初一叫做“春節”,把西曆的1月1日叫做“元旦”。不過當時並未正式公佈和命名。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曆,所以便統計”,民國元年決定使用西曆(實際使用是1912年),並規定陽曆(西曆)1月1日為“新年”,但並不叫“元旦”。

今天所說的“元旦”,是新中國成立前夕的西元1949年9月27日,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決定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也決定採用世界通用的西元紀年法,即是我們所說的陽曆。

在當代,元旦指西元紀年的歲首第一天。為了區別農曆和陽曆兩個新年,又鑒於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恰在農曆新年的前後,因此便把農曆正月初一改稱為“春節”,陽曆1月1日定為新年的開始“元旦”,並列入了法定假日成為全國人民的歡樂節日。據中國教育線上

元旦是個國際性的節日,且看其他國

今天的西曆,因為通用於世界各國之故而得名,是一種人們最熟悉的太陽曆,也稱西曆、陽曆、格裡曆。西曆採用的是西元紀年法,就是從“耶穌降生”的那年算起的,這與基督教的興盛密切相關。這部曆法浸透了人類幾千年間所創造的文明,古羅馬人學習埃及人的曆法精髓後,在儒略·愷撒統治時期制定了更加精確的儒略曆。隨著羅馬帝國的擴張和基督教的傳佈,儒略曆傳播於世界各地。1582年3月1日,羅馬教皇格裡高利十三世改革曆法,決定採用義大利醫生利裡奧的方案,在400年中去掉儒略曆多出的三個閏年,年平均長度為365日5時49分12秒,比回歸年長26秒。雖然照此計算,過3000年左右仍存在1天的誤差,但這樣的精確度已經相當了不起了。這就是我們今天所使用的西曆,又被稱為格裡曆的來歷。

由於最近500餘年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法國、英國、德國、美國等基督教國家的影響,縱橫世界各大洲,也由於西曆的相對精准,西元紀年法被世界各國紛紛採用,元旦作為節日,在西方比不過耶誕節,在中國比不上春節,但由於其本身的世俗性、非宗教性,反而因此成了一個世界性的節日。

由於世界各國所處的經度位置不同,各國慶祝元旦節的時間也不同,因此,元旦的日期也不一樣。如大洋洲的島國東加位於日界線的西側,它是世界上最先開始新的一天的地方,因此也是世界上最先慶祝元旦的國家。而位於日界線東側的西薩摩亞則是世界上最遲開始新的一天的地方,因此也是世界上最晚過元旦節的國家。按西曆計,我國是世界上第12個開始新年的國家。

同時,基於南、北半球的差異,北半球的國家元旦時正好是冬季,或寒風凜冽、或白雪飄飄、或冬陽朗照……而南半球的國家迎接新年則在夏季,其過節的感受甚是不同。

除了上述原因,還由於各民族的文化傳統的不同,有的國家元旦的日期並不是西曆的1月1日。比如,伊朗實行的是伊斯蘭曆,慶賀新年就是慶祝春天到來,其季節和月份並不固定,一般是在西曆3月下旬。印度從每年10月31日起為新年,共5天,第四天為元旦。泰國傳統的新年“宋幹節”(“宋幹”是梵語的譯音),也叫“潑水節”,是西曆的每年4月13日到16日。據中國網

傳說故事

傳說在4000多年前遠古的堯舜盛世之時,堯天子在位時勤政于民為百姓辦了很多好事,很受廣大百姓愛戴,但因其子無才不太成器,他沒把“天子”的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傳給了品德才能兼備的舜。堯對舜說:“你今後一定要把帝位傳交好,待我死後也可安心瞑目了。”後來舜把帝位傳給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樣親民愛民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愛戴。後來人們把堯死後,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堯的那一天,當作一年的開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稱為“元旦”,或“元正”,這就是古代的元旦。歷代皇朝都在元旦舉行慶賀典儀祈祀等活動,如祭諸神祭先祖,寫門對掛春聯,書寫福字、舞龍燈,民間也逐漸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貼春聯、放鞭炮、守歲、吃團圓飯以及眾多的“社火”等娛樂歡慶活動。晉代詩人辛蘭曾有《元正》詩:“元正啟令節,嘉慶肇自茲。鹹奏萬年觴,小大同悅熙。”記述元旦慶賀情景。據中國教育線上

習俗文化

中國古代的元旦,即現代中國所稱之“春節”的習俗。

現代中國的元旦,根據中國政府將其列入法定假日,成為全國人民的節日。放假一天,後常常將當日前或後雙休日調整,一般連續休息三天。現代中國對元旦的慶祝較之春節,重要性要小得多。一般機關、企業會舉行年終集體慶祝活動,但民間活動很少。

關於元旦的詩句

元日——(北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元旦試筆(選一)——(明)陳獻章

天上風雲慶會時,廟謨爭遺草茅知。

鄰牆旋打娛賓酒,稚子齊歌樂歲詩。

老去又逢新歲月,春來更有好花枝。

晚風何處江樓笛,吹到東溟月上時。

丁卯元日——(清)錢謙益

一樽歲酒拜庭除,稚子牽衣慰屏居。

奉母猶欣餐有肉,占年更喜夢維魚。

鉤簾欲連新巢燕,滌硯還疏舊著書。

旋了比鄰雞黍局,並無塵事到吾廬。

田家元旦——(唐)孟浩然

昨夜鬥回北,今朝歲起東;

我年已強仕,無祿尚憂農。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

田家占氣候,共說此年豐。

元日(玉樓春)——(宋)毛滂

一年滴盡蓮花漏,碧井屠蘇沉凍酒。

曉寒料峭尚欺人,春態苗條先到柳。

佳人重勸千長壽,柏葉椒花芬翠袖。

醉鄉深處少相知,只與東君偏故舊。

甲午元旦——(清)孔尚任

蕭疏白髮不盈顛,守歲圍爐竟廢眠。

剪燭催幹宵夜酒,傾囊分遍買春錢。

聽燒爆竹童心在,看換桃符老興偏

亦即農曆或陰曆,還不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元旦。

西元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的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開會,決定使用西曆,把農曆的正月初一叫做“春節”,把西曆的1月1日叫做“元旦”。不過當時並未正式公佈和命名。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曆,所以便統計”,民國元年決定使用西曆(實際使用是1912年),並規定陽曆(西曆)1月1日為“新年”,但並不叫“元旦”。

今天所說的“元旦”,是新中國成立前夕的西元1949年9月27日,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決定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也決定採用世界通用的西元紀年法,即是我們所說的陽曆。

在當代,元旦指西元紀年的歲首第一天。為了區別農曆和陽曆兩個新年,又鑒於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恰在農曆新年的前後,因此便把農曆正月初一改稱為“春節”,陽曆1月1日定為新年的開始“元旦”,並列入了法定假日成為全國人民的歡樂節日。據中國教育線上

元旦是個國際性的節日,且看其他國

今天的西曆,因為通用於世界各國之故而得名,是一種人們最熟悉的太陽曆,也稱西曆、陽曆、格裡曆。西曆採用的是西元紀年法,就是從“耶穌降生”的那年算起的,這與基督教的興盛密切相關。這部曆法浸透了人類幾千年間所創造的文明,古羅馬人學習埃及人的曆法精髓後,在儒略·愷撒統治時期制定了更加精確的儒略曆。隨著羅馬帝國的擴張和基督教的傳佈,儒略曆傳播於世界各地。1582年3月1日,羅馬教皇格裡高利十三世改革曆法,決定採用義大利醫生利裡奧的方案,在400年中去掉儒略曆多出的三個閏年,年平均長度為365日5時49分12秒,比回歸年長26秒。雖然照此計算,過3000年左右仍存在1天的誤差,但這樣的精確度已經相當了不起了。這就是我們今天所使用的西曆,又被稱為格裡曆的來歷。

由於最近500餘年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法國、英國、德國、美國等基督教國家的影響,縱橫世界各大洲,也由於西曆的相對精准,西元紀年法被世界各國紛紛採用,元旦作為節日,在西方比不過耶誕節,在中國比不上春節,但由於其本身的世俗性、非宗教性,反而因此成了一個世界性的節日。

由於世界各國所處的經度位置不同,各國慶祝元旦節的時間也不同,因此,元旦的日期也不一樣。如大洋洲的島國東加位於日界線的西側,它是世界上最先開始新的一天的地方,因此也是世界上最先慶祝元旦的國家。而位於日界線東側的西薩摩亞則是世界上最遲開始新的一天的地方,因此也是世界上最晚過元旦節的國家。按西曆計,我國是世界上第12個開始新年的國家。

同時,基於南、北半球的差異,北半球的國家元旦時正好是冬季,或寒風凜冽、或白雪飄飄、或冬陽朗照……而南半球的國家迎接新年則在夏季,其過節的感受甚是不同。

除了上述原因,還由於各民族的文化傳統的不同,有的國家元旦的日期並不是西曆的1月1日。比如,伊朗實行的是伊斯蘭曆,慶賀新年就是慶祝春天到來,其季節和月份並不固定,一般是在西曆3月下旬。印度從每年10月31日起為新年,共5天,第四天為元旦。泰國傳統的新年“宋幹節”(“宋幹”是梵語的譯音),也叫“潑水節”,是西曆的每年4月13日到16日。據中國網

傳說故事

傳說在4000多年前遠古的堯舜盛世之時,堯天子在位時勤政于民為百姓辦了很多好事,很受廣大百姓愛戴,但因其子無才不太成器,他沒把“天子”的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傳給了品德才能兼備的舜。堯對舜說:“你今後一定要把帝位傳交好,待我死後也可安心瞑目了。”後來舜把帝位傳給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樣親民愛民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愛戴。後來人們把堯死後,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堯的那一天,當作一年的開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稱為“元旦”,或“元正”,這就是古代的元旦。歷代皇朝都在元旦舉行慶賀典儀祈祀等活動,如祭諸神祭先祖,寫門對掛春聯,書寫福字、舞龍燈,民間也逐漸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貼春聯、放鞭炮、守歲、吃團圓飯以及眾多的“社火”等娛樂歡慶活動。晉代詩人辛蘭曾有《元正》詩:“元正啟令節,嘉慶肇自茲。鹹奏萬年觴,小大同悅熙。”記述元旦慶賀情景。據中國教育線上

習俗文化

中國古代的元旦,即現代中國所稱之“春節”的習俗。

現代中國的元旦,根據中國政府將其列入法定假日,成為全國人民的節日。放假一天,後常常將當日前或後雙休日調整,一般連續休息三天。現代中國對元旦的慶祝較之春節,重要性要小得多。一般機關、企業會舉行年終集體慶祝活動,但民間活動很少。

關於元旦的詩句

元日——(北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元旦試筆(選一)——(明)陳獻章

天上風雲慶會時,廟謨爭遺草茅知。

鄰牆旋打娛賓酒,稚子齊歌樂歲詩。

老去又逢新歲月,春來更有好花枝。

晚風何處江樓笛,吹到東溟月上時。

丁卯元日——(清)錢謙益

一樽歲酒拜庭除,稚子牽衣慰屏居。

奉母猶欣餐有肉,占年更喜夢維魚。

鉤簾欲連新巢燕,滌硯還疏舊著書。

旋了比鄰雞黍局,並無塵事到吾廬。

田家元旦——(唐)孟浩然

昨夜鬥回北,今朝歲起東;

我年已強仕,無祿尚憂農。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

田家占氣候,共說此年豐。

元日(玉樓春)——(宋)毛滂

一年滴盡蓮花漏,碧井屠蘇沉凍酒。

曉寒料峭尚欺人,春態苗條先到柳。

佳人重勸千長壽,柏葉椒花芬翠袖。

醉鄉深處少相知,只與東君偏故舊。

甲午元旦——(清)孔尚任

蕭疏白髮不盈顛,守歲圍爐竟廢眠。

剪燭催幹宵夜酒,傾囊分遍買春錢。

聽燒爆竹童心在,看換桃符老興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