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8歲美女,1.7億是包養生活費?還是“民間借貸”?好一出電視劇

朱瑞

1.7億元是生活費還是借貸?在最高人民法院判決塵埃落定後,

敗訴的一方朱瑞以巨額債務登上“老賴”名單榜首,朱瑞和債權人第一次走進公眾視野,也將他們夾雜在愛恨糾葛中的巨額借貸糾紛公之於眾——在金錢面前,情感、人性、道德、底線等都脆弱得不堪一擊。

2017年的冬天,28歲美女朱瑞和她的1.7億元借貸糾紛,在網路上被好奇的網友們一次次刷屏。

2017年12月17日,紅衣紅唇、發長膚白、面容姣好的朱瑞在一男子的陪伴下,在西安一茶秀接受了華商報記者的採訪,

講述了她和白世平的愛恨糾葛。

因業務往來兩人結識

不顧男方有家室走到一起

朱瑞是綏德縣人,初中畢業後就沒有上學。

朱瑞說,她原來有兩個身份證,一個是1987年的,一個是1989年的。1989年是她的實際出生年齡,但是這個真實的出生時間的身份證註銷了。

2008年,19歲的朱瑞經人介紹嫁到了神木,兩人發生了最後一次爭吵。朱瑞說白世平剪掉了她的頭髮,

讓她再也無法忍受,為了分手,她給白世平寫了一個1.8億元的借條。剛剛吵完架,白世平又後悔了,他一刀一刀在自己身上劃,血滴了一地,但朱瑞還是執意離開了。

對於外界傳聞兩人分手是因為朱瑞有了新歡,朱瑞進行了否認。而朱瑞的一些朋友則反過來指責白世平“出軌”。

之後,白世平拿著1.7171億元的轉款憑據和朱瑞寫的1.8億元的借條,起訴了朱瑞。由於標的達到億元以上,白世平在陝西省高級人民法院起訴,

要求朱瑞償還加上利息總共1.8億元的“民間借貸”。在這場訴訟中,白世平的妻子段某也出庭以證人的身份給丈夫助陣。

白世平手握轉款憑據和借條等有力證據,但朱瑞認為,這些錢都是二人同居期間白世平給的生活費,還有白世平毆打朱瑞後的補償。朱瑞強調這張借條是自己在被白世平逼迫的情況下寫的,不是真實意思的表達。對於朱瑞提供的其和白世平長時間同居的證明,

白世平及其律師進行了否認。

成1.7億元“老賴”

她不光身家全無還債臺高築

法院最終沒有在雙方是否長時間同居的問題上進行糾結,2016年7月7日,陝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判決朱瑞歸還白世平1.7171億元。朱瑞不服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上訴,後被維持原判決。

2017年10月17日,榆林市中級人民法院對朱瑞不執行法院判決的行為立案執行,2017年11月6日將朱某列為失信被執行人。

1.7億元“老賴”和白世平的糾紛走進了公眾視線。

但是,朱瑞和白世平很快達成了執行和解。朱瑞說包括從她西安房間內榆林中院搜出的2000萬元現金都頂了債務,“也就4個行李箱而已”,朱瑞這樣形容2000萬元。朱瑞稱將她的債權、房地產股份、房子、車子、存款等等都交給了對方,“我現在只能在西安賓館居住。”採訪中,朱瑞不斷地吸著煙。

有人說白世平給了朱瑞幾個億,能說清的僅僅是有轉帳憑證的1.7億。而朱瑞說她已經傾家蕩產,債臺高築。

人間蒸發的億萬富翁白世平

在一些親屬眼中,白世平在投身煤礦後就迷失了自我,欲望不斷膨脹甚至六親不認。他在信用社當主任的時候,很多“股民”跟著他投資煤礦。據華商報記者瞭解,白世平盲目投資,揮金如土,在無法兌現“股民”的“分紅”後因債臺高築而遠走他鄉。

曾經濃情蜜意的兩人最終卻對簿公堂,在朱瑞被扣上“老賴”帽子後,她也不再念及舊情,實名舉報了白世平,白世平數以億計的資產被不斷爆出。

而白世平在神木已經“失蹤”很久了,這讓一大群曾經跟著他投資煤礦的“股民”開始惶恐不安。

華商報記者獲得的最新消息是,2017年12月,陝西某地公安已經網上通緝白世平。

朱瑞舉報白世平有3個身份證

2017年12月25日,在神木市一家賓館,華商報記者見到了一群自稱是白世平“股東”的人。這幾個月來,他們一直在尋找白世平的下落,他們認為白世平是詐騙,“給朱瑞的幾個億,都是我們的血汗錢”。

華商報記者通過他們的口述,大概還原出白世平早期的經歷。

白世平家住在神木市店塔鎮陳家溝岔村。他讀完初中後就輟了學,隨後被時任店塔鎮信用社主任的父親安排到信用社上班。1999年前後,在店塔鎮信用社工作的白世平父親因病去世。2003年左右,白世平升任店塔鎮信用社主任。

白世平早期在自己工作的地方認識了第一任妻子,有了孩子後,白世平又認識了一位元段姓女子,隨後和妻子離婚。和段某結婚後,白世平的事業到了頂峰時期。

對於白世平的真實年齡,朱瑞給媒體舉報的時候提到白世平有3個身份證,一個是1961年的,一個是1972年的,一個是1976年的。到底哪個身份證是真實的呢?

華商報記者通過陝西公安部門調查獲悉,目前能查到白世平的身份證顯示其是1976年生人,而在和朱瑞訴訟中,白世平使用的也是1976年的身份證。

但白世平的一些親屬指出,他的真實年齡應該是1972年生。華商報記者在府谷縣能東煤礦的企業資訊中也看到,股東白世平用的是1972年的身份資訊。

神木市公安局政工科主任王路稱,他們已經注意到網路上對於白世平多個身份證的舉報,王路表示即將安排公安局治安大隊(主管戶籍)對白世平的身份進行調查,會將調查結果及時告知媒體。

白世平通知熟人“來貸款”

80人貸4000萬入股他的煤礦

直到1997年,神木縣還戴著國家級貧困縣的帽子。隨著工業化進程加快,富足的煤炭讓神木走上了經濟騰飛的道路。2002年後,煤炭行業進入黃金十年,煤炭價格翻了十倍左右。神木也一躍成為陝西省第一經濟強縣,躋身中國百強縣第26名。臨縣府穀也搭上煤炭經濟的快車,發展得如火如荼。

白世平當上信用社主任時,正趕上神木經濟飛速發展的階段。“當時信用社的工作人員混得都很好,因為他們就能決定是否給你貸款。”神木一位范姓老闆告訴華商報記者,當時神木典當公司放的高利貸是3分利息,也就是年息36%。而在信用社貸款也就是6厘,就算一分利息,從信用社貸款出來的錢,轉手再放出去就能賺3倍之多。

這位元自稱很早就認識了白世平的范老闆說,當時每天請白世平吃飯的人都排著隊。他當時是做小生意的,每次貸款都要打點白世平,後來和白世平處得也比較好,貸款的錢數從開始的2萬、3萬到50萬元,最後到100萬、200萬元,最高的時候可以貸款到300萬元。甚至他的哪個親戚想貸款,他只要給白世平打個招呼,就能辦成。“當時貸款比較容易,只要能找來一個擔保人就可以。”

期間,白世平曾詢問他是否願意貸款入股有他股份的煤礦,當時神木煤礦正是如日中天,每天都能造就很多的百萬富翁和千萬富翁,范老闆自然是樂意的。

2008年4月的一天,范老闆突然接到白世平的電話,說“上面放5000萬元貸款”。范老闆立即組織自己的親朋好友約80人拿著身份證,一下子吃掉了4000多萬元的貸款。

范老闆說,按照白世平的意思,他們都將錢交給了白世平,白世平找來自己的親屬何軍給范老闆打了入股煤礦的條子。然後,范老闆再給其他眾多小“股民”打條子。

華商報記者幾經周折找到了何軍,何軍承認確實是他替白世平給范老闆打的收條,但是錢都交給白世平入股煤礦了。

煤礦泡沫破滅

眾多小“股民”被套牢

除了范老闆及其親屬入股白世平約4千萬外,蘇志成、武買小、趙子俊、孫華等4人也入股了白世平的煤礦生意。根據他們提供的材料顯示,5人下面有500多小股民,他們5人將錢都交給了白世平,有的是白世平直接打的條子,有的是何軍打的條子。

范老闆粗略統計,他們5個大股東入股白世平的資產已經超過3個億,主要投資進了府穀縣的木房溝煤礦、馬茹渠煤礦、通源煤礦和東峁煤礦。

范老闆告訴華商報記者,在2008年年底,白世平給他的小股東團隊分過400萬元的紅利,後來又分過幾百萬元,總共一千多萬元。

而很多股民在收到分紅後,又將紅利再次以股份的形式投入煤礦。而在信用社貸款的期限大約是10個月到一年時間。貸款到期後,因為股民的錢無法抽出,他們就四處借錢給信用社還款。於是就有了此前媒體誇張的說法,神木全城放貸。後來經濟泡沫破滅,演變成了全城追貸。

2009年,白世平和親戚王治明將幾個小煤礦組建成府穀縣能東煤礦,地址位於府谷縣老高川鄉中圐圙(kūlüè)村。

華商報記者根據全國企業信用資訊公示系統上的顯示,發現府穀縣能東煤礦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為王治明,王治明佔有45.4%的股份,白世平佔有33.6%的股份,劉××佔有21%的股份。在這個註冊資訊上,白世平用的是他1972年出生的身份證。公司營業時間是2009年3月12日。

2010年,白世平從神木信用社辭職,到榆林一家金融機構工作,後調到西安一家金融機構,但實際上他很少上班。而原神木信用社相關領導告訴華商報記者,2010年白世平辭職時是經過審計的,如果當時發現任何經濟問題,是不會讓他順利離開的。

2012年,神木和府穀乃至全國煤炭市場的10年黃金期結束,白世平下麵的眾多小“股民”被套牢。

認為能東煤礦涉嫌犯罪

股東向公檢部門進行檢舉

在採訪中,范老闆還給華商報記者提到,白世平不但坑苦了很多素不相識的人,連他自家親戚也被他連累得債臺高築。

范老闆說,白世平的一位表兄弟聽了白世平的話,找了一些親朋好友入股到白世平處數百萬元,不想白世平後來竟人間蒸發了。

華商報記者見到了這位元白世平的表兄弟,他語氣凝重地說:“我們都是親戚,沒辦法說這些事情。”他說,他也是在網路上看到白世平和朱瑞的事情,“給一個女人都是1.8億(含利息),這些錢能解救多少個被套的家庭呀”。

上述范老闆等人認為白世平和王治明等人組建的府穀縣能東煤礦已經涉嫌犯罪,於是他們將信訪舉報材料寄到公檢部門。

此事也引起陝西省公安廳和陝西省檢察院的重視,華商報記者獲得的一份榆林市公安局“榆公經【2017】轉字4號”檔顯示,榆林市公安局經偵支隊按照陝西省公安廳和陝西省檢察院轉交的批示,已經責成府穀縣公安局經偵大隊調查王治明等人是否涉嫌違法犯罪的情況。

能東煤礦神秘帳本

記錄多位元“領導”及金額

范老闆等人意外得到府穀縣能東煤礦的一個帳本,上面有府穀縣能東煤礦的公章以及會計的簽名。其中還記錄了一些資金流向:

在一份“能東煤礦2013年-2014年民生銀行貼現費用分攤明細表”上顯示,“榆林市某局長”“金額2638523”;

在另外一份“能東煤礦2013年-2014年民生銀行貼現費用分攤明細表”上顯示,“榆林市某局長”“金額2694919”。

在一份“府穀縣能東煤礦有限公司浦發銀行貸款明細”2013年4月28日4000萬(流貸)上顯示,“資金去向,榆林某局長16,000,000.00”;

在“府穀縣能東煤礦有限公司民生銀行貸款明細”資金去向一欄中寫到給“銀行某領導”15,000,000.00;

還有一份財會資料上顯示,2014年9月份49#憑證,民生銀行轉給榆林某領導1500萬元;在2010年至2015年的該公司的一份賬務上顯示,給“榆林某領導”1900萬。

一份賬務顯示是給張某的200萬元,張某的後面注明是某派出所所長。

由於上述涉及的官員僅僅只有張某是實名,2017年12月26日,華商報記者聯繫到了張某,他拒絕了採訪。

而知情者提供的一份錄音顯示,疑似府穀縣檢察院通報了對張某涉及的200萬元查處情況,對方說這200萬元是張某借的,後來還了100萬元現金,張某又用一輛汽車抵債100萬。

有受害人要求調查能東煤礦可能涉及的腐敗犯罪問題

2017年12月31日,華商報記者在西安找到了一位高級會計師趙女士,她對上述票據分析後說,上述涉及的“榆林某局長”“榆林某領導”“銀行某領導”“派出所長張某”都是指這些錢給了上述人,到底給的是好處費還是借的錢看不出來,但肯定不是入股分得紅利。

在整個帳本上,資金管理非常混亂,白條現象很嚴重。賬務還顯示,能東煤礦此間在西安等地涉及投資房地產等。類似於“煙酒”“吃飯”“設計費”“西安地產”等動輒幾十萬、幾百萬不等。

採訪結束後,有些受害人要求,陝西省和榆林市能否組成調查組,調查府穀縣能東煤礦可能涉及的腐敗和犯罪的問題。

轉自封面新聞

能說清的僅僅是有轉帳憑證的1.7億。而朱瑞說她已經傾家蕩產,債臺高築。

人間蒸發的億萬富翁白世平

在一些親屬眼中,白世平在投身煤礦後就迷失了自我,欲望不斷膨脹甚至六親不認。他在信用社當主任的時候,很多“股民”跟著他投資煤礦。據華商報記者瞭解,白世平盲目投資,揮金如土,在無法兌現“股民”的“分紅”後因債臺高築而遠走他鄉。

曾經濃情蜜意的兩人最終卻對簿公堂,在朱瑞被扣上“老賴”帽子後,她也不再念及舊情,實名舉報了白世平,白世平數以億計的資產被不斷爆出。

而白世平在神木已經“失蹤”很久了,這讓一大群曾經跟著他投資煤礦的“股民”開始惶恐不安。

華商報記者獲得的最新消息是,2017年12月,陝西某地公安已經網上通緝白世平。

朱瑞舉報白世平有3個身份證

2017年12月25日,在神木市一家賓館,華商報記者見到了一群自稱是白世平“股東”的人。這幾個月來,他們一直在尋找白世平的下落,他們認為白世平是詐騙,“給朱瑞的幾個億,都是我們的血汗錢”。

華商報記者通過他們的口述,大概還原出白世平早期的經歷。

白世平家住在神木市店塔鎮陳家溝岔村。他讀完初中後就輟了學,隨後被時任店塔鎮信用社主任的父親安排到信用社上班。1999年前後,在店塔鎮信用社工作的白世平父親因病去世。2003年左右,白世平升任店塔鎮信用社主任。

白世平早期在自己工作的地方認識了第一任妻子,有了孩子後,白世平又認識了一位元段姓女子,隨後和妻子離婚。和段某結婚後,白世平的事業到了頂峰時期。

對於白世平的真實年齡,朱瑞給媒體舉報的時候提到白世平有3個身份證,一個是1961年的,一個是1972年的,一個是1976年的。到底哪個身份證是真實的呢?

華商報記者通過陝西公安部門調查獲悉,目前能查到白世平的身份證顯示其是1976年生人,而在和朱瑞訴訟中,白世平使用的也是1976年的身份證。

但白世平的一些親屬指出,他的真實年齡應該是1972年生。華商報記者在府谷縣能東煤礦的企業資訊中也看到,股東白世平用的是1972年的身份資訊。

神木市公安局政工科主任王路稱,他們已經注意到網路上對於白世平多個身份證的舉報,王路表示即將安排公安局治安大隊(主管戶籍)對白世平的身份進行調查,會將調查結果及時告知媒體。

白世平通知熟人“來貸款”

80人貸4000萬入股他的煤礦

直到1997年,神木縣還戴著國家級貧困縣的帽子。隨著工業化進程加快,富足的煤炭讓神木走上了經濟騰飛的道路。2002年後,煤炭行業進入黃金十年,煤炭價格翻了十倍左右。神木也一躍成為陝西省第一經濟強縣,躋身中國百強縣第26名。臨縣府穀也搭上煤炭經濟的快車,發展得如火如荼。

白世平當上信用社主任時,正趕上神木經濟飛速發展的階段。“當時信用社的工作人員混得都很好,因為他們就能決定是否給你貸款。”神木一位范姓老闆告訴華商報記者,當時神木典當公司放的高利貸是3分利息,也就是年息36%。而在信用社貸款也就是6厘,就算一分利息,從信用社貸款出來的錢,轉手再放出去就能賺3倍之多。

這位元自稱很早就認識了白世平的范老闆說,當時每天請白世平吃飯的人都排著隊。他當時是做小生意的,每次貸款都要打點白世平,後來和白世平處得也比較好,貸款的錢數從開始的2萬、3萬到50萬元,最後到100萬、200萬元,最高的時候可以貸款到300萬元。甚至他的哪個親戚想貸款,他只要給白世平打個招呼,就能辦成。“當時貸款比較容易,只要能找來一個擔保人就可以。”

期間,白世平曾詢問他是否願意貸款入股有他股份的煤礦,當時神木煤礦正是如日中天,每天都能造就很多的百萬富翁和千萬富翁,范老闆自然是樂意的。

2008年4月的一天,范老闆突然接到白世平的電話,說“上面放5000萬元貸款”。范老闆立即組織自己的親朋好友約80人拿著身份證,一下子吃掉了4000多萬元的貸款。

范老闆說,按照白世平的意思,他們都將錢交給了白世平,白世平找來自己的親屬何軍給范老闆打了入股煤礦的條子。然後,范老闆再給其他眾多小“股民”打條子。

華商報記者幾經周折找到了何軍,何軍承認確實是他替白世平給范老闆打的收條,但是錢都交給白世平入股煤礦了。

煤礦泡沫破滅

眾多小“股民”被套牢

除了范老闆及其親屬入股白世平約4千萬外,蘇志成、武買小、趙子俊、孫華等4人也入股了白世平的煤礦生意。根據他們提供的材料顯示,5人下面有500多小股民,他們5人將錢都交給了白世平,有的是白世平直接打的條子,有的是何軍打的條子。

范老闆粗略統計,他們5個大股東入股白世平的資產已經超過3個億,主要投資進了府穀縣的木房溝煤礦、馬茹渠煤礦、通源煤礦和東峁煤礦。

范老闆告訴華商報記者,在2008年年底,白世平給他的小股東團隊分過400萬元的紅利,後來又分過幾百萬元,總共一千多萬元。

而很多股民在收到分紅後,又將紅利再次以股份的形式投入煤礦。而在信用社貸款的期限大約是10個月到一年時間。貸款到期後,因為股民的錢無法抽出,他們就四處借錢給信用社還款。於是就有了此前媒體誇張的說法,神木全城放貸。後來經濟泡沫破滅,演變成了全城追貸。

2009年,白世平和親戚王治明將幾個小煤礦組建成府穀縣能東煤礦,地址位於府谷縣老高川鄉中圐圙(kūlüè)村。

華商報記者根據全國企業信用資訊公示系統上的顯示,發現府穀縣能東煤礦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為王治明,王治明佔有45.4%的股份,白世平佔有33.6%的股份,劉××佔有21%的股份。在這個註冊資訊上,白世平用的是他1972年出生的身份證。公司營業時間是2009年3月12日。

2010年,白世平從神木信用社辭職,到榆林一家金融機構工作,後調到西安一家金融機構,但實際上他很少上班。而原神木信用社相關領導告訴華商報記者,2010年白世平辭職時是經過審計的,如果當時發現任何經濟問題,是不會讓他順利離開的。

2012年,神木和府穀乃至全國煤炭市場的10年黃金期結束,白世平下麵的眾多小“股民”被套牢。

認為能東煤礦涉嫌犯罪

股東向公檢部門進行檢舉

在採訪中,范老闆還給華商報記者提到,白世平不但坑苦了很多素不相識的人,連他自家親戚也被他連累得債臺高築。

范老闆說,白世平的一位表兄弟聽了白世平的話,找了一些親朋好友入股到白世平處數百萬元,不想白世平後來竟人間蒸發了。

華商報記者見到了這位元白世平的表兄弟,他語氣凝重地說:“我們都是親戚,沒辦法說這些事情。”他說,他也是在網路上看到白世平和朱瑞的事情,“給一個女人都是1.8億(含利息),這些錢能解救多少個被套的家庭呀”。

上述范老闆等人認為白世平和王治明等人組建的府穀縣能東煤礦已經涉嫌犯罪,於是他們將信訪舉報材料寄到公檢部門。

此事也引起陝西省公安廳和陝西省檢察院的重視,華商報記者獲得的一份榆林市公安局“榆公經【2017】轉字4號”檔顯示,榆林市公安局經偵支隊按照陝西省公安廳和陝西省檢察院轉交的批示,已經責成府穀縣公安局經偵大隊調查王治明等人是否涉嫌違法犯罪的情況。

能東煤礦神秘帳本

記錄多位元“領導”及金額

范老闆等人意外得到府穀縣能東煤礦的一個帳本,上面有府穀縣能東煤礦的公章以及會計的簽名。其中還記錄了一些資金流向:

在一份“能東煤礦2013年-2014年民生銀行貼現費用分攤明細表”上顯示,“榆林市某局長”“金額2638523”;

在另外一份“能東煤礦2013年-2014年民生銀行貼現費用分攤明細表”上顯示,“榆林市某局長”“金額2694919”。

在一份“府穀縣能東煤礦有限公司浦發銀行貸款明細”2013年4月28日4000萬(流貸)上顯示,“資金去向,榆林某局長16,000,000.00”;

在“府穀縣能東煤礦有限公司民生銀行貸款明細”資金去向一欄中寫到給“銀行某領導”15,000,000.00;

還有一份財會資料上顯示,2014年9月份49#憑證,民生銀行轉給榆林某領導1500萬元;在2010年至2015年的該公司的一份賬務上顯示,給“榆林某領導”1900萬。

一份賬務顯示是給張某的200萬元,張某的後面注明是某派出所所長。

由於上述涉及的官員僅僅只有張某是實名,2017年12月26日,華商報記者聯繫到了張某,他拒絕了採訪。

而知情者提供的一份錄音顯示,疑似府穀縣檢察院通報了對張某涉及的200萬元查處情況,對方說這200萬元是張某借的,後來還了100萬元現金,張某又用一輛汽車抵債100萬。

有受害人要求調查能東煤礦可能涉及的腐敗犯罪問題

2017年12月31日,華商報記者在西安找到了一位高級會計師趙女士,她對上述票據分析後說,上述涉及的“榆林某局長”“榆林某領導”“銀行某領導”“派出所長張某”都是指這些錢給了上述人,到底給的是好處費還是借的錢看不出來,但肯定不是入股分得紅利。

在整個帳本上,資金管理非常混亂,白條現象很嚴重。賬務還顯示,能東煤礦此間在西安等地涉及投資房地產等。類似於“煙酒”“吃飯”“設計費”“西安地產”等動輒幾十萬、幾百萬不等。

採訪結束後,有些受害人要求,陝西省和榆林市能否組成調查組,調查府穀縣能東煤礦可能涉及的腐敗和犯罪的問題。

轉自封面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