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017年全國電影總票房559億,你貢獻了多少?

新的一年開始了,

又到了遞交成績單,

開始新征程的時候啦!

這次,中國電影市場

經歷2016年國內電影票房的冷靜期後,

2017年成功提檔再起步,

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成績單。

在《戰狼2》《羞羞的鐵拳》《功夫瑜伽》等國產片票房“爆款”的拉動下,

全年票房達559.11億元,城市院線觀影人次16.2億次,51部國產電影票房過億。

票房559.11億

中國成為主引擎

去年12月31號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發佈的一系列資料顯示,我國電影票房在2017年保持了13.45%的增幅。作為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中國已成為全球電影市場增長的主引擎。

到底如何看待全年票房559.11億這個數字?藝恩合夥人侯濤用“回歸理性”來形容:

550億其實是個心理關口。剔除掉服務費,這個增速是市場合理的增速狀態。經過2016年大盤的調整,無論上游製作還是內容生產,下游院線,大家對電影這個事已回歸理性。

不過,電影投資人高軍看來,去除掉《戰狼2》的超常發揮,今後年度增幅在7%到9%是合理區間:

原來預期是7到9%的漲幅。戰狼起到了助推2017票房高增長的重要引擎。票房增長與GDP同步是合理的。

除了總票房繼續保持高增長,

中國電影票房紀錄也再次被刷新。統計資料顯示,國產電影票房301.04億元,占票房總額的53.84%;全年共有13部國產影片票房超過5億元,6部國產影片票房超過10億元;影片《戰狼2》以56.83億元票房和1.6億觀影人次創造了多項市場紀錄,成為國產電影的突出亮點。

2017年國內票房排行榜(《芳華》現已突破12億)

《戰狼2》由吳京自導自演,講述了主人公冷鋒,原本到海外某動亂國家尋找愛人,卻在動亂髮生時肩負起了更大的責任——在中國駐外使館和人民海軍支持下營救同胞、救援難民。

導演吳京:中國軍人穿著一身軍裝在國外要求很高的。軍人之所以被人尊敬,不是因為軍人兩個字,而是因為他們擔負的責任。即使脫了軍裝,職責還在。

四小時破億,二十五小時破3億,四天半破10億,還刷新了內地華語電影的單日票房紀錄……《戰狼2》不僅創造了一系列票房數位上的記錄,也在觀眾中收穫口碑:

感覺很燃,特別振奮人心。

建軍節的時候跟我母親看這個,很感動,直哭。

最後結局的時候吳京把國旗放在手上經過交戰區,

感覺我們的祖國真強大。

《戰狼2》被豆瓣評為2017年最受關注的院線電影

對於戰狼2受到熱捧,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周夏認為:

周夏:打破了我們對主旋律影片刻板的印象。創作方做出了很大努力,也跟我們主旋律影片改革和商業片類型化結合,聯合創作出來的結果。

觀眾注重電影內容和品質

青年導演崛起

從《戰狼2》到《羞羞的鐵拳》再到《芳華》,多部扎扎實實積攢口碑的國產電影交出漂亮的成績單,也刷新了觀眾對於國產電影的印象。

不但如此,今年上映的《二十二》、《嘉年華》等小眾文藝片都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績。

《二十二》為豆瓣2017年評分最高的紀錄片

但是與之相反,電影版《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經歷“粉絲鎖場”最終票房慘敗,再次證明了曾經“大IP+小鮮肉=高票房”的算式不再無條件成立。可以看出國內觀眾越來越注重電影內容和品質。依靠好故事和優質表演取勝,電影市場才能逐步走向良性發展。

電影投資人高軍:IP開始不值錢。同時小鮮肉、鮮花片酬在縮水,以前片酬動輒過億不再了。觀眾成長起來,故事不好,說什麼都白搭。

從中國電影市場上,我們也能看出青年導演正在成為電影市場的主力軍。

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11月份回答記者提問中,特別提出“連續三年以來,在中國電影市場上國產電影的份額當中,青年人才所代表的中國電影新力量的創作已經佔據了份額的60%以上”。

通過資料也可以看到,2017年度票房前20名的電影裡,有7部國產片,其中5部——《戰狼2》《羞羞的鐵拳》《乘風破浪》《大鬧天竺》《悟空傳》都是青年導演的作品。

細分市場已逐漸形成

商業大片不再是唯一選擇

資料顯示,2017年,全國生產電影故事片798部、動畫電影32部、科教電影68部、紀錄電影44部、特種電影28部,總計970部;國產電影海外票房和銷售收入42.53億元,同比增長11.19%;全國新增銀幕9597塊,銀幕總數已達到50776塊。侯濤分析2017年電影市場指出:較少影片貢獻主力票房。較少影片本身也會在市場有正向激勵,帶動整個社會對電影行業關注。低投入影片取得相對不錯票房收入的幾率在下降。前兩年湧入市場這樣的影片多數是新公司的新專案,製作會弱一些。這些項目希望以較低投入博票房。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負責人稱,2017年,電影產業促進法順利實施,“放管服”改革為市場帶來更多活力;我國作為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的地位更加鞏固,成為全球電影市場增長的主引擎;侯濤表示,隨著觀眾日趨成熟,中國電影的細分市場已逐漸開始形成,商業大片不再是唯一選擇:好萊塢六大迪士尼環球等影響力在下滑。因為美國就是科幻、超級英雄,其他國際更多新類型題材,小細分領域的作品。內地觀眾對好萊塢六大出現了審美疲勞,原因更多新鮮國家地區,更多異域文化的東西。

此外,有關負責人指出,“電影走出去”在2017年也呈現出新的亮點和特徵,我國已與20個國家簽署了電影合拍協議,金磚國家電影節等活動順利舉辦,為推動中外人文交流積累了重要經驗。

也刷新了觀眾對於國產電影的印象。

不但如此,今年上映的《二十二》、《嘉年華》等小眾文藝片都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績。

《二十二》為豆瓣2017年評分最高的紀錄片

但是與之相反,電影版《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經歷“粉絲鎖場”最終票房慘敗,再次證明了曾經“大IP+小鮮肉=高票房”的算式不再無條件成立。可以看出國內觀眾越來越注重電影內容和品質。依靠好故事和優質表演取勝,電影市場才能逐步走向良性發展。

電影投資人高軍:IP開始不值錢。同時小鮮肉、鮮花片酬在縮水,以前片酬動輒過億不再了。觀眾成長起來,故事不好,說什麼都白搭。

從中國電影市場上,我們也能看出青年導演正在成為電影市場的主力軍。

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11月份回答記者提問中,特別提出“連續三年以來,在中國電影市場上國產電影的份額當中,青年人才所代表的中國電影新力量的創作已經佔據了份額的60%以上”。

通過資料也可以看到,2017年度票房前20名的電影裡,有7部國產片,其中5部——《戰狼2》《羞羞的鐵拳》《乘風破浪》《大鬧天竺》《悟空傳》都是青年導演的作品。

細分市場已逐漸形成

商業大片不再是唯一選擇

資料顯示,2017年,全國生產電影故事片798部、動畫電影32部、科教電影68部、紀錄電影44部、特種電影28部,總計970部;國產電影海外票房和銷售收入42.53億元,同比增長11.19%;全國新增銀幕9597塊,銀幕總數已達到50776塊。侯濤分析2017年電影市場指出:較少影片貢獻主力票房。較少影片本身也會在市場有正向激勵,帶動整個社會對電影行業關注。低投入影片取得相對不錯票房收入的幾率在下降。前兩年湧入市場這樣的影片多數是新公司的新專案,製作會弱一些。這些項目希望以較低投入博票房。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負責人稱,2017年,電影產業促進法順利實施,“放管服”改革為市場帶來更多活力;我國作為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的地位更加鞏固,成為全球電影市場增長的主引擎;侯濤表示,隨著觀眾日趨成熟,中國電影的細分市場已逐漸開始形成,商業大片不再是唯一選擇:好萊塢六大迪士尼環球等影響力在下滑。因為美國就是科幻、超級英雄,其他國際更多新類型題材,小細分領域的作品。內地觀眾對好萊塢六大出現了審美疲勞,原因更多新鮮國家地區,更多異域文化的東西。

此外,有關負責人指出,“電影走出去”在2017年也呈現出新的亮點和特徵,我國已與20個國家簽署了電影合拍協議,金磚國家電影節等活動順利舉辦,為推動中外人文交流積累了重要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