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預祝大家2018元旦快樂!

2017即將過去

翻翻朋友圈

那些熟悉的記憶似乎又回來了

回顧這一年

那些傷痛的瞬間,那些喜悅的瞬間

那些打破歷史的瞬間

那些改變世界的瞬間

我們見證過偉大的謝幕,也曾共同承擔傷痛

我們也創造出新的可能,依舊對未來充滿期待

一年終要到達尾聲,凡是總有盡頭,結束亦是開始,未來終將沿著今天昨天的軌道前進,2018,讓我們重新出發,充滿期待,充滿熱情。

趁陽光正好,趁微風不噪

趁我們還年輕,趁青春還在

去尋找普陀那些神奇的傳說吧

觀音信仰

她是慈悲的化身,她是人們永遠的信仰希冀。觀世音菩薩在普陀民間信仰者甚重。火燒白雀寺、不肯去觀音院、觀音跳等神話、故事、傳說,接待寺、天豐寺、桃花白雀寺、朱家尖觀音苑等寺院。

農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和九月十九“三大香期”以及平時吃齋、誦經、供拜、燒香、還願、求子、求醫、求籤、隨緣樂助等習俗,這經過上千年演繹,在民間自然而然形成的觀音信仰已被列入第二批普陀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觀音傳說

傳說中,普陀山是觀音顯靈說法的道場,每逢農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傳說中的觀音菩薩誕生、出家、得道的日子,朝山進香者不遠千里而來,

關於觀音的傳說也在這兒廣泛流傳。

如《昌國縣誌》中“梅岑山觀音寶陀寺”的記載,《四明圖經》中“日僧慧鍔送觀音”的記載,《普陀山志》、《普陀洛迦新志》中的各類觀音靈異傳說,

以及傳世於民間的《南海觀音全傳》、《觀音得道》話本。

財伯公傳說

當你乘坐航船經過東極時,會看到一尊高大的塑像,他手持火把,目光炯炯,似在為出海的漁民指引導航。他,就是財伯公,東極漁民心中的“菩薩”。財伯公原名陳財福,是一個福建惠安的漁民。明末清初年間,他在中街山漁場捕魚時遭遇風暴,遊到了東極,並在廟子湖港灣住下。

之後每遇惡劣天氣,他就會在放火山上點火照明引路,使得漁民能安全順利地完成航程。感恩于他的漁民,在他死後修造了陳財伯墓和財伯公廟,而財伯公傳說也廣為流傳,已被列入第五批舟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東海龍王信俗

龍,生風雨、興雷電。普陀是傳說中的東海龍王故鄉,東海龍王信俗是普陀島民的三大信仰之一,在普陀延續了上千年,舊時漁民終年過著“前有強盜,後有風暴”、“三寸板裡是娘房,三寸板外見閻王”的日子,漁民的旦夕禍福都掌握在海龍王手裡,唯有向龍王祈求才能避禍賜福,故而普陀漁區昔日流傳著請龍王、敬龍王、祀龍王、謝龍王等信仰習俗,島民的人生禮儀也都滲透著龍的表像和精神,龍的精神在此代代相傳。

海,碧波洶湧,大浪滔天。祭,因敬畏而生,為祈禱而興。祭海,是舟山漁民崇拜和信仰海龍王及海上諸神的一種祭祀方式,是我國東海幾千年海洋文化史上最具海洋文化個性的民俗之一。

祭海有開捕祭、謝洋祭、慶豐祭、新船祭等。每逢漁汛開洋、謝洋時節均要舉行祭海儀式。旌旗飄飄,鼓樂震天,面朝神秘的大海,心向威嚴的龍王,供、請、祭、謝,求保護生命,願賜福豐收。

黃金瓜的傳說

登步黃金瓜不僅以香、脆、甜聞名遐邇,更有一個美麗傳說。大約在西元748年之間,鑒真大師率弟子第六次東渡,但船停駛蓮花洋面又遇大風,被刮進東海的兩個小島之間,一個就是現在的登步島。

船一進登步島,一下子風和日麗。大師馬上叫隨從把物品搬出甲板上來曬一曬。此時,登步雞冠礁上一隻神雞啄去大師挑選的一包最好種子,撒在登步土地上,又把口中唾液吐在種子上,笫二年長出許多小瓜,色澤純金黃,又甜又香,人們稱之為黃金瓜。如今,黃金瓜的傳說已被列入第三批普陀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東海龍王信俗是普陀島民的三大信仰之一,在普陀延續了上千年,舊時漁民終年過著“前有強盜,後有風暴”、“三寸板裡是娘房,三寸板外見閻王”的日子,漁民的旦夕禍福都掌握在海龍王手裡,唯有向龍王祈求才能避禍賜福,故而普陀漁區昔日流傳著請龍王、敬龍王、祀龍王、謝龍王等信仰習俗,島民的人生禮儀也都滲透著龍的表像和精神,龍的精神在此代代相傳。

海,碧波洶湧,大浪滔天。祭,因敬畏而生,為祈禱而興。祭海,是舟山漁民崇拜和信仰海龍王及海上諸神的一種祭祀方式,是我國東海幾千年海洋文化史上最具海洋文化個性的民俗之一。

祭海有開捕祭、謝洋祭、慶豐祭、新船祭等。每逢漁汛開洋、謝洋時節均要舉行祭海儀式。旌旗飄飄,鼓樂震天,面朝神秘的大海,心向威嚴的龍王,供、請、祭、謝,求保護生命,願賜福豐收。

黃金瓜的傳說

登步黃金瓜不僅以香、脆、甜聞名遐邇,更有一個美麗傳說。大約在西元748年之間,鑒真大師率弟子第六次東渡,但船停駛蓮花洋面又遇大風,被刮進東海的兩個小島之間,一個就是現在的登步島。

船一進登步島,一下子風和日麗。大師馬上叫隨從把物品搬出甲板上來曬一曬。此時,登步雞冠礁上一隻神雞啄去大師挑選的一包最好種子,撒在登步土地上,又把口中唾液吐在種子上,笫二年長出許多小瓜,色澤純金黃,又甜又香,人們稱之為黃金瓜。如今,黃金瓜的傳說已被列入第三批普陀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