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收款二維碼被掉包 網路支付普及 如何提高預防詐騙

二維碼支付成為現在百姓小額支付生活常態,但是二維碼支付騙局花樣百出、層出不窮 例如,盜用公司資訊生成二維碼詐騙、二維碼中植入木馬連結、掃到假二維碼不出貨等。

有商家的餐費被“截和”,公安部門提醒應及時確認是否到賬如今,微信,支付已經成了不少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管是大型商場還是街邊的小商店都實現了微信付款,但微信付款也存在一些隱患。

現狀 二維碼支付騙局層出不窮!

近年來,

掃碼支付已經完全融入了中國人的日常生活。從大型百貨商場到路邊攤,二維碼被廣泛運用於各種支付場景,而且支付場景不斷增加。

北京晨報記者瞭解到,掃碼支付一般可以分為兩種情況,分別是商家掃描使用者,或是使用者掃描商家。商家掃描使用者的情況下,使用者只需要展示自己的支付二維碼,商家可以通過專用的收銀機或是手機進行掃碼,完成收款。此外,

使用者掃描商家的二維碼,輸入匯款金額便可完成付款。同時用戶和用戶之間也可以通過掃碼的形式轉帳。

隨著掃碼支付的快速普及,老百姓難以弄清楚黑白的二維碼背後到底有什麼資訊,而一些不法分子更是偷換二維碼,讓商家和消費者都蒙受損失。典型的二維碼騙局包括騙子誘導用戶截屏、調包收錢碼、在二維碼中藏木馬等。

北京晨報記者瞭解發現,有些不法分子在商場超市等人流較多的地方,

設置掃二維碼獲得小禮物,掃碼後獲取個人資訊,導致個人資訊洩露,遭遇被電信詐騙電話騷擾情況。還有些騙子在地鐵站內請求“掃碼關注”,掃碼安裝後可能啟動隱藏的木馬,導致資金被盜刷。此外,近期媒體報導較多的繳罰單二維碼,騙子偽造交管部門的“違法停車告知單”,讓車主掃碼支付,進而騙取錢財。

業內 爭奪市場 用戶補貼不斷

當下,市場普遍認為,二維碼支付市場被微信和支付寶佔據主要市場。國內市場調研機構易觀近日發佈的《中國協力廠商支付移動支付市場季度監測報告2017年第一季度》報告顯示,支付寶和以微信支付為代表的騰訊金融分別擁有今年一季度移動支付市場53.7%和39.51%的份額,二者合計占比高達93.21%,佔據絕對主導地位。

同時,業內觀察人士指出,給用戶補貼、爭搶使用者規模這一現狀仍將持續,

預計“微信支付日”、“支付寶日”用戶在買單“隨機立減”等活動仍將不斷推出。

值得注意的是,線下支付的巨頭銀聯也在發力二維碼支付,搶佔二維碼支付市場。去年底銀聯下發二維碼支付標準,緊接著在端午節期間與40餘家銀行合作,正式上線二維碼支付。資料顯示,截至7月28日,銀聯二維碼支付產品已經擁有97家收單機構業務上線,銀行收單機構有36家,非金機構61家。

北京晨報記者還瞭解到,從9月27日到明年3月底,銀聯還推出使用銀聯二維碼支付,就可在全國近10萬商戶享受優惠:單日在商戶用銀聯二維碼支付滿5元,雙日再用銀聯二維碼支付的,可享立減5元等優惠。

銀行系也利用自身支付系統和通道,發佈了二維碼支付產品。去年7月,中國工商銀行宣佈推出二維碼支付產品,成為國內首家具備二維碼支付產品的商業銀行。11月份,建設銀行發佈 “龍支付”,進軍二維碼以及人臉識別支付等領域。同時,銀行系二維碼支付產品也陸續推出相關優惠活動。

防範 提高防詐騙意識

有業內分析人士指出,近幾年來二維碼支付快速發展,新科技運用下,這種新型的支付方式被老百姓所接受,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行業沒有統一標準,二維碼支付的安全風險頻發,比較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植入釣魚網站、木馬病毒或者篡改支付的情況,侵害消費者利益。

北京晨報記者從支付寶方面瞭解到,二維碼的安全性較高。以支付寶的付款碼為例,付款碼本身是一串數位,不包含敏感資訊,商戶掃碼也不會洩露使用者的帳戶資訊。付款碼具有時效性,屬於一次性生成,時效性是一分鐘,被商戶掃過之後就會失效。

為了保護帳戶安全,支付寶在掃碼技術上做了大量工作,例如,付款碼有防截屏方式,防止騙子誘導使用者截屏分享。支付寶還推出“你敢掃,我敢賠”的服務,通過保險公司,對被調包收錢碼導致資金損失的商家進行補償。此外,用支付寶掃碼,系統還會檢測二維碼是否含有木馬、釣魚,保護用戶手機的安全。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教授李義平指出,監管、平臺、商戶應該不斷給消費者普及金融常識,提高防詐騙意識。同時,二維碼製作、生產等技術門檻要提高,二維碼檢測和監管也需要加強,提高不法分子的違法成本,解決“李鬼”二維碼,保護個人資訊不被洩露、保護消費者的權益。

業內人士提醒市民提高防詐騙意識,要做到一“看”,在用支付寶或微信收支款項時要看清楚,分清“收款碼”、“付款碼”,瞭解正在進行的消費行為。二“鎖”,提高線上支付安全級別,使用指紋或者“手勢密碼”等更高級別的方式。三“報”,一旦遭遇詐騙要第一時間報警。

展望二維碼支付市場競爭加劇

近年來,隨著支付寶和微信付款的廣泛使用,二維碼支付被大家接受。2016年8月,支付清算協會向支付機構下發《條碼支付業務規範》(徵求意見稿),意見稿中明確指出支付機構開展條碼業務需要遵循的安全標準。這是央行在2014年叫停二維碼支付以後首次官方承認二維碼支付地位。二維碼支付被定位為傳統線下銀行卡支付業務的補充。此前,央行認為線下二維碼支付存在一定的支付風險隱患,於2014年3月13日發文緊急叫停二維碼支付等面對面支付服務。

對於行業的發展趨勢,有分析人士指出,二維碼支付未來市場的競爭格局主要集中在支付模式和應用場景競爭方面,產品形態多樣化,各種生物識別類產品也將會進入老百姓視野中。線上和線下支付機構各自有其優勢,支付格局也將在五年發生變化,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也必然更加開放與規範。

收款二維碼被掉包 江蘇一商戶數百元營業額打水漂

隨著手機支付方式的流行,越來越多的商家在收銀台前設置微信和支付寶的二維碼,供消費者掃碼付款,然而,就有不法分子在二維碼上做起了“文章”,楊女士平時在靖江一所大學附近做小吃生意,一直都使用二維碼收款的她,怎麼也沒想到店鋪的支付寶收款二維碼被人掉了包,一下午營業款打了水漂。

“雖在電視上看到過這樣的事情,但是從沒想到過會發生在自己的身上。”前天,靖江市公安局新港派出所民警接到楊女士報警稱,為方便顧客支付,她也用A4紙列印了一張收款“二維碼”,並簡單張貼在攤車前方。當天下午,她忙忙碌碌接待了不少客人,而大多客人也是用手機進行支付的,可到晚上結算時,楊女士卻發現其網銀收入為零。根據楊女士初步預算,當天下午的營業額應該在200餘元。

接警後,民警立即趕赴現場,發現了楊女士的收款“二維碼”被人惡意“掉包”了,“做生意的時候特別忙,也沒注意被人偷換了。”事後,楊女士特別後悔,她說,之前有看過電視宣傳過此類案件新聞,而朋友也提醒過她小心謹慎,可她卻一直忙於生意,且以為這種事不會被自己攤上,所以就放鬆了警惕。警方提示:商家應該把“二維碼”保管好,在懸掛時,應當把“二維碼”放在自己的視野範圍內,儘量塑封保存,或在使用時再拿出來,避免被人偷換。

北京晨報記者還瞭解到,從9月27日到明年3月底,銀聯還推出使用銀聯二維碼支付,就可在全國近10萬商戶享受優惠:單日在商戶用銀聯二維碼支付滿5元,雙日再用銀聯二維碼支付的,可享立減5元等優惠。

銀行系也利用自身支付系統和通道,發佈了二維碼支付產品。去年7月,中國工商銀行宣佈推出二維碼支付產品,成為國內首家具備二維碼支付產品的商業銀行。11月份,建設銀行發佈 “龍支付”,進軍二維碼以及人臉識別支付等領域。同時,銀行系二維碼支付產品也陸續推出相關優惠活動。

防範 提高防詐騙意識

有業內分析人士指出,近幾年來二維碼支付快速發展,新科技運用下,這種新型的支付方式被老百姓所接受,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行業沒有統一標準,二維碼支付的安全風險頻發,比較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植入釣魚網站、木馬病毒或者篡改支付的情況,侵害消費者利益。

北京晨報記者從支付寶方面瞭解到,二維碼的安全性較高。以支付寶的付款碼為例,付款碼本身是一串數位,不包含敏感資訊,商戶掃碼也不會洩露使用者的帳戶資訊。付款碼具有時效性,屬於一次性生成,時效性是一分鐘,被商戶掃過之後就會失效。

為了保護帳戶安全,支付寶在掃碼技術上做了大量工作,例如,付款碼有防截屏方式,防止騙子誘導使用者截屏分享。支付寶還推出“你敢掃,我敢賠”的服務,通過保險公司,對被調包收錢碼導致資金損失的商家進行補償。此外,用支付寶掃碼,系統還會檢測二維碼是否含有木馬、釣魚,保護用戶手機的安全。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教授李義平指出,監管、平臺、商戶應該不斷給消費者普及金融常識,提高防詐騙意識。同時,二維碼製作、生產等技術門檻要提高,二維碼檢測和監管也需要加強,提高不法分子的違法成本,解決“李鬼”二維碼,保護個人資訊不被洩露、保護消費者的權益。

業內人士提醒市民提高防詐騙意識,要做到一“看”,在用支付寶或微信收支款項時要看清楚,分清“收款碼”、“付款碼”,瞭解正在進行的消費行為。二“鎖”,提高線上支付安全級別,使用指紋或者“手勢密碼”等更高級別的方式。三“報”,一旦遭遇詐騙要第一時間報警。

展望二維碼支付市場競爭加劇

近年來,隨著支付寶和微信付款的廣泛使用,二維碼支付被大家接受。2016年8月,支付清算協會向支付機構下發《條碼支付業務規範》(徵求意見稿),意見稿中明確指出支付機構開展條碼業務需要遵循的安全標準。這是央行在2014年叫停二維碼支付以後首次官方承認二維碼支付地位。二維碼支付被定位為傳統線下銀行卡支付業務的補充。此前,央行認為線下二維碼支付存在一定的支付風險隱患,於2014年3月13日發文緊急叫停二維碼支付等面對面支付服務。

對於行業的發展趨勢,有分析人士指出,二維碼支付未來市場的競爭格局主要集中在支付模式和應用場景競爭方面,產品形態多樣化,各種生物識別類產品也將會進入老百姓視野中。線上和線下支付機構各自有其優勢,支付格局也將在五年發生變化,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也必然更加開放與規範。

收款二維碼被掉包 江蘇一商戶數百元營業額打水漂

隨著手機支付方式的流行,越來越多的商家在收銀台前設置微信和支付寶的二維碼,供消費者掃碼付款,然而,就有不法分子在二維碼上做起了“文章”,楊女士平時在靖江一所大學附近做小吃生意,一直都使用二維碼收款的她,怎麼也沒想到店鋪的支付寶收款二維碼被人掉了包,一下午營業款打了水漂。

“雖在電視上看到過這樣的事情,但是從沒想到過會發生在自己的身上。”前天,靖江市公安局新港派出所民警接到楊女士報警稱,為方便顧客支付,她也用A4紙列印了一張收款“二維碼”,並簡單張貼在攤車前方。當天下午,她忙忙碌碌接待了不少客人,而大多客人也是用手機進行支付的,可到晚上結算時,楊女士卻發現其網銀收入為零。根據楊女士初步預算,當天下午的營業額應該在200餘元。

接警後,民警立即趕赴現場,發現了楊女士的收款“二維碼”被人惡意“掉包”了,“做生意的時候特別忙,也沒注意被人偷換了。”事後,楊女士特別後悔,她說,之前有看過電視宣傳過此類案件新聞,而朋友也提醒過她小心謹慎,可她卻一直忙於生意,且以為這種事不會被自己攤上,所以就放鬆了警惕。警方提示:商家應該把“二維碼”保管好,在懸掛時,應當把“二維碼”放在自己的視野範圍內,儘量塑封保存,或在使用時再拿出來,避免被人偷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