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地煉企業迎重大利好,今年首批原油非國營進口配額增加76%!

近日,商務部下發了2018年首批原油非國營貿易進口配額,首批原油進口配額數量在1.2億噸,較2017年首批量大增76%。值得一提的是,如果要獲取進口原油使用權,必須首先獲批原油進口資質,

2017年,我國地方煉廠新增13家企業獲批原油進口資質,截至目前共32家地方煉廠獲批。這些地方煉廠獲批的非國營原油進口量在9045萬噸,占首批配額總量的75%。

相比而言,國有石油公司獲得的原油進口配額較少,將主要挖掘自身生產的原油。11家國有石油公司獲批原油進口量在1420萬噸,另外一家中國化工集團獲批原油進口量在1667萬噸,加起來僅占約25%。

原油使用權對地煉開放,推動成品油市場化改革

這幾年,在2016年進口原油使用權對地煉放開、國家允許地煉成品油出口等政策紅利的支持下,地方煉廠發展勢頭頗為迅猛,為了增加市場競爭力,獲取原油進口配額,不少地煉企業開始抱團取暖,去年更是搭建形成了“一南一北”兩個百億級別的省級地煉航母。

2017年9月份,浙江省石油股份有限公司揭牌,將從事原油、成品油、燃料油進出口,參與國內原油、船供油、成品油市場開發與加工利用,參與境外石油資源開發開採,佈局海上燃料油加注、油品儲運貿易、油品零售“三大”發展方向。

2017年10月份,16家地煉企業抱團組建山東煉化能源集團,“十三五”期間山東煉能集團將整合1億噸產能,建設石化倉儲及油氣管網,並規劃建設乙烯、丙烯、芳烴等專案,發展高端化工產品,還將形成山東石油指數。

2018年成品油出口配額上調30%,但地煉仍無緣出口配額

中國將四大國有石油巨頭明年首批成品油出口配額上調30%,不過略有遺憾的是,該通知沒有包括地方煉油廠的配額,這也是地方煉油廠連續第二年被排除在成品油出口計畫外。

商務部在通知中稱,國有四大石油巨頭首批汽油、柴油和航煤的出口配額達到1624萬噸。亞洲最大的煉油商中國石化明年首批成品油出口配額達到674萬噸,緊隨其後的是中國石油,配額為575萬噸。中化和中海油的出口配額分別為200萬噸和175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