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微健康」談談引起鬱和慮的曲解想法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是避免不良的心情。我們在醫治病人的時候,曾經對病人做過統計,在我們綜合性醫院來看心理問題的病人,80%左右是抑鬱和焦慮的,當然也有恐懼。

但恐懼實際上也伴有焦慮和抑鬱。比如適應不良,比如有些學生學習困難,或者有網路依賴、酒精依賴。有一些毒☆禁☆品依賴也伴有抑鬱與焦慮。

他們的問題中,最多見的是兩個主要問題,一個是鬱、一個是慮。反過來,鬱的對面是愉快,慮的反面是輕鬆,大家過日子最好是要愉快和輕鬆。

但是實際上,好多人都在鬱和慮。大家千萬不要認為這只是一種一般的情緒表現,不要以為這只是心理學的名詞,我們應該把鬱和慮看作是精神狀態,鬱和慮的本質有生物學基礎。

對於鬱和慮我們都應該要做心理調整,這個調整包含三個方面,一個叫認知調整,一個叫行為調整,還有一個是藥物調整。

有一位非常著名的學者叫阿隆貝克,

他原是賓夕法尼亞大學認知治療中心的主任,是認知行為治療的一個先驅。阿隆貝克對於認知調整,有一個臨床上的說法,他說:“認知過程是行為和情緒的仲介,不適應的行為和不良情緒可以從認知中找到原因,當認知中的曲解成分被揭示出來以後,正確合理地再認識,並進行有效調整,在重建合理認知的基礎上,不良情緒和不適應行為,也會隨之得到改善。”

這段話是一個臨床描述,

如果情緒行為有問題的話,我們可以從認知中找原因,通過認知的調整來調整我們的情緒。一個人的想法如果正確,他的情緒也會好點。比如說曲解的想法中有情緒推理,情緒推理又叫感情用事,而感情用事本身就是一種思維,它把情緒作為一種動力,來支配我們的行為,我們的行為就全部被一種情緒影響了,所以這是很糟糕的思維。筆者在這裡向大家介紹一些常見的非理性想法,
或者叫曲解的想法。

過渡引申

過渡引申是指曾經在我們的生活中發生過這樣那樣的問題,我們於是把那樣的情況當作一種規律來看來。這個曲解的想法把一個曾經發生過的事情擴展成為一直會發生的事情,就會把一件事情搞大,

當然,這樣一來我們就會因為這個想法而感到非常恐慌,沒有安全感。

任意推斷

任意推斷也是一種曲解的想法,在一些沒有邏輯關係的因素下思考一個結論,這樣的結論肯定很糟糕。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任意推斷的情況很多,有時候我們會非常迷信一些藥物或保健品。任意推斷很容易影響我們的情緒和行為。

瞎猜心思

有時候我們對人、對環境、對事件進行解讀其實是猜心思。尤其是人和人之間往往猜測對方的意思,其實人家根本就沒有告訴你什麼意思,那麼這種猜想就影響了我們的人際關係和人際交往。

錯怪自我

錯怪自我就是把和自己沒有直接關係的事情,強加到自己身上。錯怪自我很容易引起自暴自棄。有些其實長得並不難看的女同學,覺得自己很醜,所以就很自卑,在人際交往中一直退縮。

以偏概全

我們每個人的眼光、接觸世界的範圍是有限的,有時候以為看到整體的時候,往往並不全面。看到了一個片面的現象,卻以為整體都是那樣的,這樣,以偏概全就會構成人們對問題的判斷、認識和應對。

非此即彼

我們知道什麼事都具有兩面性,但是也不等於只有兩個端點,沒有中間狀態。但是很多人的想法比較偏激,想到黑就沒有想到白,想到白就沒有想到黑。要麼白要麼黑,中間狀態似乎是沒有的,其實這是錯誤的。

亂貼標籤

大家對事物、對人常常會貼標籤,認為這個事就是這麼回事,那個人就是那麼個人了。一旦給物件貼上標籤,人們就會用固定的觀念來看待物件。這當然也很容易影響我們的情緒和行為。

還有兩類,一類是完美主義,另外一類叫選擇性消極做事。

(本文作者系上海交大醫學院心理學教授)

尤其是人和人之間往往猜測對方的意思,其實人家根本就沒有告訴你什麼意思,那麼這種猜想就影響了我們的人際關係和人際交往。

錯怪自我

錯怪自我就是把和自己沒有直接關係的事情,強加到自己身上。錯怪自我很容易引起自暴自棄。有些其實長得並不難看的女同學,覺得自己很醜,所以就很自卑,在人際交往中一直退縮。

以偏概全

我們每個人的眼光、接觸世界的範圍是有限的,有時候以為看到整體的時候,往往並不全面。看到了一個片面的現象,卻以為整體都是那樣的,這樣,以偏概全就會構成人們對問題的判斷、認識和應對。

非此即彼

我們知道什麼事都具有兩面性,但是也不等於只有兩個端點,沒有中間狀態。但是很多人的想法比較偏激,想到黑就沒有想到白,想到白就沒有想到黑。要麼白要麼黑,中間狀態似乎是沒有的,其實這是錯誤的。

亂貼標籤

大家對事物、對人常常會貼標籤,認為這個事就是這麼回事,那個人就是那麼個人了。一旦給物件貼上標籤,人們就會用固定的觀念來看待物件。這當然也很容易影響我們的情緒和行為。

還有兩類,一類是完美主義,另外一類叫選擇性消極做事。

(本文作者系上海交大醫學院心理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