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017年度P2P網貸行業發生的十件大事!

時間過得真快,2017年即將過去,今天是2017的最後一個工作日。

回顧2017年的網貸行業,合規、備案、整改成為了主基調。接下來,我們就順著2017年網貸的軌跡,回顧這一年行業中的大事。

1、廈門發佈首個網貸仲介機構備案登記指引

2017年2月,新年伊始。大家都還沉浸在新春的歡樂中。廈門發佈了全國首個《網路借貸資訊仲介機構備案登記管理暫行辦法》。標誌著地方性網貸備案有法可依。

這份政策的亮點在於,以把住風險,循序漸進,備案登記,對接銀行,

辦理電信為順序,告訴網貸平臺該如何去備案。廈門市給整個網貸行業的備案開了一個好頭。標誌著,網貸行業受到了監管部門的認可。

2、廣東發佈首個網貸仲介機構業務活動暫行辦法

元宵節剛過,廣東省發佈《網貸仲介機構業務活動暫行辦法》。標誌著,首個地方性“網貸監管辦法”正式出臺,也代表著地方政府對於本地方網貸機構監管的導向。

這份政策的亮點在於,

列明瞭:網貸平臺專業化經營、監管多部門監管、平臺內部控制等內容。有條例、有秩序、有落地,網貸平臺不再是被監管“一刀切”,為整個網貸發展營造出一個有序的金融環境。

3、銀監會發佈網貸平臺銀行存管指引

2017年2月底,銀監會發佈《P2P銀行存管指引》,存管政策的下發。標誌著,P2P前期備案、監管的過程已經清晰、明確。從一定程度上講,P2P行業要想繼續發展,需要符合設立、登記、存管這三個要素。

這份政策對網貸接入銀行存管和銀行如何開展資金存管業務,作出了明確要求。最為重要的是,聯合存管模式被叫停,網貸平臺只能指定唯一一家存管機構。

4、北京下發“史上最嚴網貸整改要求”

2017年3月,北京下發“史上最嚴網貸整改要求”。列出了8項148條內容,幾乎涵蓋了P2P平臺的所有細節,可以說這份整改要求是目前最全面,最細緻的監管政策。

這份政策引起投資人熱議的關鍵點在於:取消風險備付金、平臺去剛兌。

雖然去剛兌是未來的趨勢,但是現階段的“直接叫停剛性兌付”,會給行業和投資人帶來一些“消極情緒”。去剛兌是一個任重道遠的過程,並不是取消“兜底”就可以解決問題,重要的在於如何疏導,如何進行完美的資訊披露以這樣的方式去引導投資人。

5、上海監管細則提出“銀行存管當地語系化”

2017年6月,上海市發佈了《上海市網路借貸資訊仲介機構業務管理實施辦法(徵求意見稿)》。其中要求上海本市的網貸平臺要對接本地銀行,這條規則引起熱議。

銀行存管當地語系化問題,雖然本質上是便於地方金融第一時間掌握所在的網貸平臺的資料,也便於驗證真實性。但是,給一些接入“異地存管”的平臺添了不少麻煩,有些平臺不得不更換銀行存管。

6、互金+金交所模式被叫停

2017年7月,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關於對互聯網平臺與各類交易場所合作從事違法違規業務開展清理整頓的通知》。

監管層叫停了互金+交易所模式,其實從長遠來看是為了保護互金,也是為了保護投資人。目前,多數的互金平臺資產端,借款人並不透明,很多平臺還是想做一些大額標的,大額借款。這不僅僅是違背政策,也讓金融風險變得更加不可控。叫停了模式,從某種程度上將,讓互金的資產變得更透明,更直接。

7、銀監會下發《信披指引》

2017年8月,銀監會下發了《網路借貸資訊仲介機構業務活動資訊披露指引》。

發佈的《信披指引》,不管是對平臺本身還是對平臺資產端、資金端,要進行“完美”的資訊披露。這樣讓網貸平臺在未來將更加的透明,投資人也對網貸平臺將有更深入的瞭解和監督。

也標誌著,看利率投資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去。從項目標的中看風險,將成為投資人投資的重要參考。

8、互金平臺海外上市

從年初的富到年末的樂信,互聯網金融平臺在2017年去得了“進軍海外市場”的突破。

從商業角度而言,互聯網金融從成立之初到成功上市,值得鼓勵。但是,有些上市公司依靠著“原罪”業務,一味地謀求暴利,上市之後進行“洗白”,這樣的做法,引起了大家的熱議。這樣的模式,這樣的“路子”也引起了監管層的重視。所以,互金海外上市,真的是把雙刃劍。

9、現金貸遭到監管

2017年12月,關於現金貸、網路小貸的監管政策接踵而至。無場景借貸,高利率借貸、暴力催收已經成為了過去。

與此同時,監管層叫停了“網路小貸牌照”的審批,從新審核網路小貸“放貸人”主體資質。

很多平臺都涉及到現金貸業務、助貸業務。監管嚴管之後,大部分平臺紛紛轉型,這也加劇了“小額貸款”資產端的競爭。不管是現金貸公司還是網貸公司,未來場景化借款,合理利率借款將成為主基調。

10、57號檔下發網貸備案進入倒計時

隨著2017年的監管政策落地,《57號檔》也在年底下發。標誌著網貸行業明年將完成驗收,正式進入備案階段。

檔中說,明年的6月網貸平臺將完成備案,不合規的監管也給出了退出方式。那麼,到底有多少平臺能夠成功上岸?又有多少平臺會被淘汰?讓我們2018年繼續關注。

(本文內容來源網路,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有些平臺不得不更換銀行存管。

6、互金+金交所模式被叫停

2017年7月,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關於對互聯網平臺與各類交易場所合作從事違法違規業務開展清理整頓的通知》。

監管層叫停了互金+交易所模式,其實從長遠來看是為了保護互金,也是為了保護投資人。目前,多數的互金平臺資產端,借款人並不透明,很多平臺還是想做一些大額標的,大額借款。這不僅僅是違背政策,也讓金融風險變得更加不可控。叫停了模式,從某種程度上將,讓互金的資產變得更透明,更直接。

7、銀監會下發《信披指引》

2017年8月,銀監會下發了《網路借貸資訊仲介機構業務活動資訊披露指引》。

發佈的《信披指引》,不管是對平臺本身還是對平臺資產端、資金端,要進行“完美”的資訊披露。這樣讓網貸平臺在未來將更加的透明,投資人也對網貸平臺將有更深入的瞭解和監督。

也標誌著,看利率投資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去。從項目標的中看風險,將成為投資人投資的重要參考。

8、互金平臺海外上市

從年初的富到年末的樂信,互聯網金融平臺在2017年去得了“進軍海外市場”的突破。

從商業角度而言,互聯網金融從成立之初到成功上市,值得鼓勵。但是,有些上市公司依靠著“原罪”業務,一味地謀求暴利,上市之後進行“洗白”,這樣的做法,引起了大家的熱議。這樣的模式,這樣的“路子”也引起了監管層的重視。所以,互金海外上市,真的是把雙刃劍。

9、現金貸遭到監管

2017年12月,關於現金貸、網路小貸的監管政策接踵而至。無場景借貸,高利率借貸、暴力催收已經成為了過去。

與此同時,監管層叫停了“網路小貸牌照”的審批,從新審核網路小貸“放貸人”主體資質。

很多平臺都涉及到現金貸業務、助貸業務。監管嚴管之後,大部分平臺紛紛轉型,這也加劇了“小額貸款”資產端的競爭。不管是現金貸公司還是網貸公司,未來場景化借款,合理利率借款將成為主基調。

10、57號檔下發網貸備案進入倒計時

隨著2017年的監管政策落地,《57號檔》也在年底下發。標誌著網貸行業明年將完成驗收,正式進入備案階段。

檔中說,明年的6月網貸平臺將完成備案,不合規的監管也給出了退出方式。那麼,到底有多少平臺能夠成功上岸?又有多少平臺會被淘汰?讓我們2018年繼續關注。

(本文內容來源網路,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