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打造全國一流的重症監護病房 徐醫附院東院重症醫學科:引進國際領先的ICU“武器”,全力構築“生命最後一道防線”

敞明亮的環境,清一色的先進設備,2017年3月29日,徐醫附院東院重症醫學科亮相。

自去年9月份籌備以來,徐醫附院東院重症醫學科就以發展的眼光和先進的理念進行ICU病房的建設和醫療設備的配置,

融合了品質、安全與規範,致力於將重症醫學科病房建設成全國一流的重症監護病房。

這裡有最危重最複雜的病人,醫護人員要隨時準備和死神搏鬥,因此被稱為“生命的最後一道防線”,也是一座醫院現代化水準的重要標誌。

徐醫附院東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孟雷介紹,這裡既是距離死亡最近的地方,也是離希望最近的地方,他們會用專業的醫療服務、精湛的醫療技術和先進的醫療設備與時間賽跑,為生命護航。

亮點一:

高起點

引進國際領先的ICU“武器”

——打造全國一流的重症監護病房

2017年3月29日,徐醫附院東院重症醫學科開診。

據瞭解,ICU配備有有創呼吸機、無創呼吸機、血液淨化儀、床旁B超、纖維支氣管鏡、除顫儀、多功能心電監護儀等高端醫療設備。設計床位21張(目前開放8張),包括一個單獨隔離病房,可以滿足不同搶救類型病人的需要。

ICU病房醫療設備精良

作為神經外科、骨科、婦產科、普外科、急診、呼吸科、腫瘤內科等臨床各科室及手術後高危患者的集中管理的科室,同時也擔負著徐州東區、新沂、邳州等各市縣區的危重患者安全的搶救,徐醫附院東院重症醫學科在去年9月份開始籌備的時候,就以發展的眼光和先進的理念進行ICU病房的建設和醫療設備的配置,融合了品質、安全與規範,將重症醫學科病房建設成全國一流的重症監護病房。

孟雷主任告訴記者,在ICU的配置上,他們屬於高起點。採用的建築設計屬於國際先進的主流ICU設計理念,小房間的佈局有利於院內感染的控制。在設備上,引進的也是國際領先的ICU“武器”,以床旁B超為例,因為ICU患者病情複雜,進展快,需要隨時監測臟器功能狀態,而因為病情危重、接受氣管支持治療、留置各種管道等因素,很多患者離開ICU存在很大風險,

不能耐受CT、MRI等檢查。

“床旁B超作為一種方便、便捷、安全的檢查,能為診斷治療提供及時、準確的資訊,發現可能的致命因素,為臨床提供的更多的有效資訊。”孟雷主任介紹說,目前人員還在培訓階段,他們將儘快推進床旁B超的常態化運行,為患者的健康保駕護航。

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血液淨化技術發展日趨成熟,在急危重症領域也變得更為重要。每一種血液淨化方式都各有特點,且各適用於不同疾病或不同疾病狀態,有利於急危重症病人的救治,疾病轉歸。

依託本部ICU強大的人力和設備資源,徐醫附院東院重症醫學科利用血液淨化技術,提高急危重症病人救治成功率,從而縮短住院時間,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在保證病人安全的同時實現ICU高級生命支持邁向體外生命支持的大踏步跨越。

物品分類整理

在醫護人員的配備上,徐醫附院東院重症醫學科抽調了本部的主要精幹力量。採訪中,記者瞭解到,他們的護理團隊是名副其實的“90後”大軍,17名護士的平均年齡只有20來歲,護士長劉娟告訴記者,她見證了這支隊伍從無到有的過程,他們將以最熱情、最飽滿的態度投入到工作中。

採訪中,記者瞭解到,年底或者明年年初,徐醫附院東院ICU將進一步擴大,病床將開放到12—15張,以滿足對危急重症患者的搶救。

亮點二:

先進

監護系統集成化、院內預警系統

——全力構築“生命最後一道防線”

在ICU病房,記者看到了50歲的張先生,他是一名計程車司機,因為車禍,發生腰椎骨折、顱腦外傷等,術後轉到ICU,目前已經拔管3天,恢復良好。

孟雷告訴記者,為了更好地監測病人的生命體征,他們採用了集成化ICU監護系統,在家裡他通過手機就可以監測到張先生的一些生命體征。

採訪中,記者瞭解到,物聯網和大資料兩大創新技術與醫療行業相結合,已經並將持續深刻地影響著智慧醫療的發展。徐醫附院東院ICU監護系統的集成化,就足以說明。據孟雷主任介紹,以呼吸機為例,醫生通過手機APP就可以監控到呼吸機的運行狀況,從而及時瞭解病情的變化,這對病情變化極快的ICU來說,有很大的意義。

此外,他們還開展了院內病人的預警系統。普通住院病房患者病情複雜,如何從中選出“潛在危重病”及時加以處理,避免嚴重的併發症極其困難,僅靠普通醫護人員的經驗很難做到,“有時候,患者的病情已開始惡化,但護理人員未必能及時注意到患者的身體信號並採取相應措施。”孟雷主任說,而過於加強監護則存在資源浪費和人力緊張的缺點。

當患者住院期間發生病情急劇惡化,在未達到嚴重不良後果的幾小時前,往往表現出一些危險信號,如異常的重要生命體征。

當患者病情有惡化跡象時,徐醫附院東院ICU成立的ICU小組將被召喚到床邊立即對患者進行評估和治療,根據患者的生命體征等指標判斷出是否需要馬上轉移到ICU,防止患者發生心臟驟停或死亡。

“全院病人預警系統的開展,將大大改善危急重症病人治療滯後的情況,可以使醫護人員更好地識別‘潛在危重病’患者,從而高效進行早期合理干預。”孟雷說。

亮點三:

人性化關懷

開設寬敞的家屬休息區

——努力營造一切以病人為中心的就診環境

在ICU門外,記者看到了21張凳子,和普通的凳子相比,這些凳子要長很多,足有1米8,既能坐也能睡。據瞭解,這是專門給病人家屬設計供他們用來休息的。

醫護人員告訴記者,雖然家屬可以通過定時床旁探視接近病人,但大部分時間只能在ICU外焦急等候。中國人的習慣是,“孝子在床前,病也好三分”。因此,ICU門外常常有不少患者家屬在焦急地等待,但是患者的恢復需要時間,一些家屬常常在門外等候一整天,有些甚至長期待在門外。

患者家屬休息區域

為了能讓患者家屬有個能坐能睡的地方,徐醫附院東院重症醫學科籌建之初,專門開闢了一個供家屬休息的區域。採訪中,記者瞭解到,這些長凳內還設置了櫃子,患者家屬可以用來放置杯子、洗漱等生活用品,這對於外地的患者來說極為便利。

在ICU門外的走廊,記者看到牆上還掛有不少健康宣教的內容,包括向患者家屬解釋為什麼只能在規定的時間探視等內容。

醫護人員告訴記者,ICU病人病情較危重,身體狀況差,家屬時刻想瞭解病人的各方面動態變化。但是,除每天的規定時間及特殊情況下可短時間探視病人外,家屬只能等候在門外,其實這種相對隔離有利於病人休息以及減少病菌的傳播,也有利於病人得到更為專業、周到的護理,治療過程中常常有一些家屬不能理解,因此他們針對家屬常常有疑惑的地方,專門進行了健康宣教板掛在牆上。

“家屬的心理我們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每日費用等與病人有關的資訊都是家屬最迫切的需求。”護士長劉娟說,對此,他們增加了與病人家屬交流的頻率,使家屬及時得到病人的有關資訊,可以減輕家屬的焦慮情緒。

進入ICU,記者在門旁內發現了一個板凳,醫護人員表示,這是穿鞋凳,因為進入ICU探視的人需要穿鞋套,一些年齡大的居民不方便彎腰穿鞋套,考慮到這些因素,他們專門在門旁設置了穿鞋凳。

ICU病房安靜整潔

在ICU病房內,記者發現所有向陽的地方都設置了病床,因為光照對於需要長期待在ICU的患者心理來說,有很大的積極意義。

這樣的細節,還有很多。近年來,徐醫附院重症醫學科一直實施“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在東院籌建的過程中,更是將這理念貫徹在每一個細節中,努力營造一種充滿人性化關懷、以病人家屬利益和需求為中心的人文環境,從而改善護患關係,提高患者家屬的滿意度。

策劃 by 趙 芃

供稿 by 於 虹

編輯 by 彭 潔

下方查看歷史文章

如有任何健康問題,請撥打徐醫附院健康熱線:

☏:0516-85609999

且各適用於不同疾病或不同疾病狀態,有利於急危重症病人的救治,疾病轉歸。

依託本部ICU強大的人力和設備資源,徐醫附院東院重症醫學科利用血液淨化技術,提高急危重症病人救治成功率,從而縮短住院時間,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在保證病人安全的同時實現ICU高級生命支持邁向體外生命支持的大踏步跨越。

物品分類整理

在醫護人員的配備上,徐醫附院東院重症醫學科抽調了本部的主要精幹力量。採訪中,記者瞭解到,他們的護理團隊是名副其實的“90後”大軍,17名護士的平均年齡只有20來歲,護士長劉娟告訴記者,她見證了這支隊伍從無到有的過程,他們將以最熱情、最飽滿的態度投入到工作中。

採訪中,記者瞭解到,年底或者明年年初,徐醫附院東院ICU將進一步擴大,病床將開放到12—15張,以滿足對危急重症患者的搶救。

亮點二:

先進

監護系統集成化、院內預警系統

——全力構築“生命最後一道防線”

在ICU病房,記者看到了50歲的張先生,他是一名計程車司機,因為車禍,發生腰椎骨折、顱腦外傷等,術後轉到ICU,目前已經拔管3天,恢復良好。

孟雷告訴記者,為了更好地監測病人的生命體征,他們採用了集成化ICU監護系統,在家裡他通過手機就可以監測到張先生的一些生命體征。

採訪中,記者瞭解到,物聯網和大資料兩大創新技術與醫療行業相結合,已經並將持續深刻地影響著智慧醫療的發展。徐醫附院東院ICU監護系統的集成化,就足以說明。據孟雷主任介紹,以呼吸機為例,醫生通過手機APP就可以監控到呼吸機的運行狀況,從而及時瞭解病情的變化,這對病情變化極快的ICU來說,有很大的意義。

此外,他們還開展了院內病人的預警系統。普通住院病房患者病情複雜,如何從中選出“潛在危重病”及時加以處理,避免嚴重的併發症極其困難,僅靠普通醫護人員的經驗很難做到,“有時候,患者的病情已開始惡化,但護理人員未必能及時注意到患者的身體信號並採取相應措施。”孟雷主任說,而過於加強監護則存在資源浪費和人力緊張的缺點。

當患者住院期間發生病情急劇惡化,在未達到嚴重不良後果的幾小時前,往往表現出一些危險信號,如異常的重要生命體征。

當患者病情有惡化跡象時,徐醫附院東院ICU成立的ICU小組將被召喚到床邊立即對患者進行評估和治療,根據患者的生命體征等指標判斷出是否需要馬上轉移到ICU,防止患者發生心臟驟停或死亡。

“全院病人預警系統的開展,將大大改善危急重症病人治療滯後的情況,可以使醫護人員更好地識別‘潛在危重病’患者,從而高效進行早期合理干預。”孟雷說。

亮點三:

人性化關懷

開設寬敞的家屬休息區

——努力營造一切以病人為中心的就診環境

在ICU門外,記者看到了21張凳子,和普通的凳子相比,這些凳子要長很多,足有1米8,既能坐也能睡。據瞭解,這是專門給病人家屬設計供他們用來休息的。

醫護人員告訴記者,雖然家屬可以通過定時床旁探視接近病人,但大部分時間只能在ICU外焦急等候。中國人的習慣是,“孝子在床前,病也好三分”。因此,ICU門外常常有不少患者家屬在焦急地等待,但是患者的恢復需要時間,一些家屬常常在門外等候一整天,有些甚至長期待在門外。

患者家屬休息區域

為了能讓患者家屬有個能坐能睡的地方,徐醫附院東院重症醫學科籌建之初,專門開闢了一個供家屬休息的區域。採訪中,記者瞭解到,這些長凳內還設置了櫃子,患者家屬可以用來放置杯子、洗漱等生活用品,這對於外地的患者來說極為便利。

在ICU門外的走廊,記者看到牆上還掛有不少健康宣教的內容,包括向患者家屬解釋為什麼只能在規定的時間探視等內容。

醫護人員告訴記者,ICU病人病情較危重,身體狀況差,家屬時刻想瞭解病人的各方面動態變化。但是,除每天的規定時間及特殊情況下可短時間探視病人外,家屬只能等候在門外,其實這種相對隔離有利於病人休息以及減少病菌的傳播,也有利於病人得到更為專業、周到的護理,治療過程中常常有一些家屬不能理解,因此他們針對家屬常常有疑惑的地方,專門進行了健康宣教板掛在牆上。

“家屬的心理我們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每日費用等與病人有關的資訊都是家屬最迫切的需求。”護士長劉娟說,對此,他們增加了與病人家屬交流的頻率,使家屬及時得到病人的有關資訊,可以減輕家屬的焦慮情緒。

進入ICU,記者在門旁內發現了一個板凳,醫護人員表示,這是穿鞋凳,因為進入ICU探視的人需要穿鞋套,一些年齡大的居民不方便彎腰穿鞋套,考慮到這些因素,他們專門在門旁設置了穿鞋凳。

ICU病房安靜整潔

在ICU病房內,記者發現所有向陽的地方都設置了病床,因為光照對於需要長期待在ICU的患者心理來說,有很大的積極意義。

這樣的細節,還有很多。近年來,徐醫附院重症醫學科一直實施“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在東院籌建的過程中,更是將這理念貫徹在每一個細節中,努力營造一種充滿人性化關懷、以病人家屬利益和需求為中心的人文環境,從而改善護患關係,提高患者家屬的滿意度。

策劃 by 趙 芃

供稿 by 於 虹

編輯 by 彭 潔

下方查看歷史文章

如有任何健康問題,請撥打徐醫附院健康熱線:

☏:0516-8560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