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投機之王: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贏家,只要能做到這幾點

1892年,當一個15歲的農家小子第一次踏進證券交易所,賺得3.12美元的時候,沒有人想到幾十年後,他會擁有1億美金的財富,名動華爾街。

1900年,當那個20歲的青年虧掉全部身家,沒有人想到他會東山再起,

讓整個金融市場都聞之變色。即便距離其逝世已經77年的今天,我們依舊可以透過其傳奇的一生,感受到傑西.利弗莫爾叱吒風雲的風采。

關於利弗莫爾的傳奇,無論是愛德溫·利非弗為他寫的《股票作手回憶錄》一書,還是其個人寫的《如何交易股票》,

都有詳細的介紹,限於篇幅,筆者不再贅述,僅僅摘錄其輝煌戰績中的一隅:

1892年,15歲,第一次投機獲利3.12美元

1892年,15歲,賺得人生第一個1000美元

1897年,20歲,賺得人生第一個1萬美元

1900年,23歲,破產

........

1901年,東山再起,獲利5萬美元

1907年,市場崩潰中做空,賺到人生第一個100萬美元

1908年,破產。 1915年,再度崛起,獲利14.5萬美元

......

1929,人生巔峰,股市大崩盤中做空,獲利1億,震撼了整個美國

斯人已逝,只能留給眾人傳奇的背影。筆者卻從中無意看到了普通股民的影子——普通股民自然沒能像他這般傳奇瀟灑,但在股海中所受的煎熬,一次次的從希望到失望,從失望到希望,年華不經意間已經流走,又與大師有何分別?

傑西·利弗莫爾的交易心法,實非區區一篇文章就可以概括。

讀者若有興趣,《股票作手回憶錄》可以一讀,筆者只是談談一些皮毛,

利弗莫爾最看中的首先便是耐心,“我賺大錢的訣竅不在於我怎麼思考,而是我能端坐不動,坐著不動,懂嗎?在我們股票這行,能夠買對了且安坐不動的實在少之又少,我發現這是最難學的。”

“順便說一句,每當我失去耐心,不等關鍵點到來的時機,而是胡亂交易企圖快速獲利的時候,就總是賠錢。”

對此,筆者深以為然,

普通人缺的不是聰明,缺的是耐心。投機會更大限度的放大這一弱點。

利弗莫爾有一個獨特的交易技巧,“關鍵點”,當年提出來實可算得上壯舉,從現代角度來看,有點類似MACD金叉,又有點像創新高戰法。這樣評價未免有點平庸,因為利弗莫爾對趨勢特別關注,甚至筆者猜測,趨勢投資的理念萌芽應該是從他這誕生的。

晚年的利弗莫爾開始關注起基本面來,這個在愛德溫·利非弗為他寫的《股票作手回憶錄》一書中表現的很多。

我們可以認為,晚年的利弗莫爾,是一個基本面+趨勢面的投機者。所以別以為投機家就不看基本面了,大師都是從各個方面都著手,做一個投機家可能並不輕鬆,因為他要考慮各種情況。

作為一個個體,他單打獨鬥,掙下了億萬身價。他不依靠內幕消息(甚至鄙視內幕消息),甚至不依靠團隊,憑著近乎哲學的思想,成就了一段大起大落的傳奇。可以說,自他之後,投機家們基本就沒有逃出他創造的那個圈子,他已經成為百年華爾街永恆的傳奇,繞不過去的豐碑。百年前經典的投機思想現在依舊出現在陽光底下。

“世界在變,華爾街再變,但人性未變”,是的,投機像山嶽一樣古老,只要人性未變,就會一直流傳下去。

成就了一段大起大落的傳奇。可以說,自他之後,投機家們基本就沒有逃出他創造的那個圈子,他已經成為百年華爾街永恆的傳奇,繞不過去的豐碑。百年前經典的投機思想現在依舊出現在陽光底下。

“世界在變,華爾街再變,但人性未變”,是的,投機像山嶽一樣古老,只要人性未變,就會一直流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