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深度」沒有外援的CBA全明星首發名單,是一件皇帝的新裝?

易建聯最後時刻成為CBA票王

跨年夜,CBA全明星首發陣容在一片爭議聲中出爐了。

南區:趙睿、吳前、周鵬、顧全和易建聯;北區:郭艾倫、方碩、小丁、翟曉川和韓德君。

不管這份名單在出爐之前是不是經歷了見不得光的“調整”。至少在表面功夫上,暫時避免了一次尷尬。

這份全明星名單,新老結合,有老牌球星,也沒落下當紅小生,每個入選基本上都配得上全明星這個名頭。只是,好像沒有外國人?

沒有外援,這成為了這份看上去很正常的全明星名單中最不正常的一點。

為什麼?今年的外援表現都太差,還是突然今年球迷都集體排外,討厭外國球員了?還是咱們本土球員青年才俊井噴,10個人的名單是在擠不下外國人了?

好像都不是。

辮子哥在全明星票選中完全被冷落

今年外援基本還都是各隊當家資料王,

聯賽各項主要資料前20位元還是被外援霸佔。在馬布裡的熱度下降之後,福特森、亞當斯和勞森這些勞模型外援依然是深受大夥喜愛,但最後還是沒人愛投外援一票。好像看球的和投票的是兩種人群。

從2010年之後,CBA全明星首發陣容中外援還從來沒缺席過,2010年的外援是盧卡斯,從2011年之後,聯盟開始卷起馬布裡熱,這期間他連續7年出現在全明星首發陣容中。

直到今年,全明星首發陣容中,外援被團滅了。

這是一件看上去沒什麼,仔細琢磨還挺奇怪的一件事。

外援怎麼就突然不受待見了?

全明星投票是球迷選自己心中最喜愛的球星,我們假設官方這些投票資料都是真實有效的,那麼這就意味著代表著一個聯賽最高水準的球員群體並不是這個聯賽主要受眾最喜歡的人,這聽上去就有點吊詭了。

當然,CBA全明星投票不能和NBA類比,

我們的票源主要來自於國內,各家球迷選各家球員,中立的球迷選形象好或者水準高的球員,那外援的票源來自於哪裡?想必大部分是源自于主隊的球迷以及一些中立或者其他球隊的粉絲。

當年馬布裡之所以能連續7年出現在全明星首發陣容中,可不全是北京球迷的功勞。馬布裡的知名度高,可能還有他一些NBA的死忠粉會為他貢獻票數,但在馬布裡這7年的全明星首發同時還有杜比、哈德森、弗雷戴特這些在NBA名不見經傳,

只在CBA某一支球隊名頭響亮的外援,他們照樣也能殺進首發名單。

所以你看,CBA的球迷並不排外,他們是有這種選外援進全明星首發的習慣的。

勞森今年的表現,配得上一個全明星

球迷基本還是那一批球迷,外援也依舊是各支球隊的支柱,資料漂亮,曝光率高,一切因素都沒變,就是結果變了。

CBA是一個商業聯賽,球迷是這個聯賽的根基,觀眾們喜好才是聯賽發展的方向。球迷喜歡什麼?超級球星的表演,高水準的對抗,懸念迭起的比賽劇情。而聯賽水準高低,精彩程度恰恰取決於這些重金請來的超級外援,這樣一環一環扣下來,推演出來的結論應該外援至少是球迷最喜愛的群體之一,尤其是那些頂級的外援,超級明星。

按照這樣的邏輯,全明星的投票中,怎麼也得有個把倆外援代表,不至於毫無徵兆的突然團滅。

福特森、勞森、亞當斯這些勞模們若看到這份全明星首發名單,不知心中作何感想。南北10個名額,一個外援都沒有,這種小概率事件的發生,我是心存疑問的。

聯賽出現這種怪現象,就會衍生另外的一個問題。外援不受歡迎,那俱樂部重金請來的外援除了能提升球隊成績,可能還可以促進本土球員水準提高之外,除此之外就沒有別的外延商業價值了。

商業聯賽要賺錢,一是賣賽事,這其中最核心的是媒體版權,球票收入,二是賣廣告,這包括贊助廣告,球員的延伸產品,球衣,球鞋等等裝備。如果這些代表聯賽頂級水準的球員沒有除了資料以外的商業價值,這對於一個立志於將蛋糕做大的商業聯賽說是一件不幸的事。

你想想,外援的精彩表現不能夠吸引球迷走進場館,外援們和聯賽相關的個人產品賣不出去,球隊贊助商無法利用外援形象來獲得更好的企業宣傳,等等。聯賽的商業化和外援幾乎是沒太大關係,他們就是上班打卡,拿錢走人。

這就是我們聯賽開發和使用外援的方式?一個聯賽的一群當家球星不受球迷待見,這事聽上去不擰巴嗎?

我們所有的這些推論,都是建立在CBA公司發佈了的是一份完全在規則之下由球迷投票選出的全明星名單。如果這就是聯賽的民意,那眼下的這個聯賽,多少是有點不正常的,而且是在17-18賽季突然就不正常了。

換個角度想,如果這是一份人為修改的名單,大部分入選的球員都是基於各方利益的權衡結果,唯獨外援是個沒娘的孩子,舍了他們問題不大,沒多少人會給他們鳴不平。

這麼假設,你覺得合理不合理?

所以,你更願意相信這是一份怎樣的名單?是樂意被欺騙,還是樂意咱們的CBA聯賽突然就畸形了?

外援也依舊是各支球隊的支柱,資料漂亮,曝光率高,一切因素都沒變,就是結果變了。

CBA是一個商業聯賽,球迷是這個聯賽的根基,觀眾們喜好才是聯賽發展的方向。球迷喜歡什麼?超級球星的表演,高水準的對抗,懸念迭起的比賽劇情。而聯賽水準高低,精彩程度恰恰取決於這些重金請來的超級外援,這樣一環一環扣下來,推演出來的結論應該外援至少是球迷最喜愛的群體之一,尤其是那些頂級的外援,超級明星。

按照這樣的邏輯,全明星的投票中,怎麼也得有個把倆外援代表,不至於毫無徵兆的突然團滅。

福特森、勞森、亞當斯這些勞模們若看到這份全明星首發名單,不知心中作何感想。南北10個名額,一個外援都沒有,這種小概率事件的發生,我是心存疑問的。

聯賽出現這種怪現象,就會衍生另外的一個問題。外援不受歡迎,那俱樂部重金請來的外援除了能提升球隊成績,可能還可以促進本土球員水準提高之外,除此之外就沒有別的外延商業價值了。

商業聯賽要賺錢,一是賣賽事,這其中最核心的是媒體版權,球票收入,二是賣廣告,這包括贊助廣告,球員的延伸產品,球衣,球鞋等等裝備。如果這些代表聯賽頂級水準的球員沒有除了資料以外的商業價值,這對於一個立志於將蛋糕做大的商業聯賽說是一件不幸的事。

你想想,外援的精彩表現不能夠吸引球迷走進場館,外援們和聯賽相關的個人產品賣不出去,球隊贊助商無法利用外援形象來獲得更好的企業宣傳,等等。聯賽的商業化和外援幾乎是沒太大關係,他們就是上班打卡,拿錢走人。

這就是我們聯賽開發和使用外援的方式?一個聯賽的一群當家球星不受球迷待見,這事聽上去不擰巴嗎?

我們所有的這些推論,都是建立在CBA公司發佈了的是一份完全在規則之下由球迷投票選出的全明星名單。如果這就是聯賽的民意,那眼下的這個聯賽,多少是有點不正常的,而且是在17-18賽季突然就不正常了。

換個角度想,如果這是一份人為修改的名單,大部分入選的球員都是基於各方利益的權衡結果,唯獨外援是個沒娘的孩子,舍了他們問題不大,沒多少人會給他們鳴不平。

這麼假設,你覺得合理不合理?

所以,你更願意相信這是一份怎樣的名單?是樂意被欺騙,還是樂意咱們的CBA聯賽突然就畸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