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城鎮落戶全面放開、進城農民農村“三權”有保障、隨遷子女零障礙入學……貴州山地特色新型城鎮化建設方案出爐

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貴州省加快推進山地特色新型城鎮化建設實施方案》,勾勒了貴州山地特色新型城鎮化的全景,有哪些要點值得關注?

小編帶你看乾貨——

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全面放寬各類轉移人口落戶限制

在全省城鎮有合法穩定住所(含租賃)的人員,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成年子女、父母等,可以在當地申請登記常住戶口。探索建立易地扶貧搬遷人口安置管理制度,完善易地扶貧搬遷人口進城落戶程式,

加強住房和建設用地保障,積極引導搬遷群眾儘快實現就業。到2020年,完成“十三五”全省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落戶城鎮300萬人的目標。

全面落實居住證暫行條例

推進居住證制度向未落戶的非戶籍人口全覆蓋,居住證持有人享有與當地戶籍人口同等的勞動就業、基本公共教育、基本醫療衛生、計劃生育、公共文化、證照辦理等基本公共服務和受災救助、臨時救助權利。

建立財政、土地與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機制

及時調整完善省對市縣轉移支付分配辦法等,重點向農業轉移人口多且財力困難地區傾斜。深化完善全省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規模同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掛鉤機制,制定配套實施細則,保障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落戶的合理用地需求和基礎設施建設需要。

建立進城落戶農民農村“三權”維護和自願有償退出機制

保障進城落戶農民在農村的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等合法權利,完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機制。各地不得強行要求進城落戶農民退出在農村的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或將其作為進城落戶的條件,解除農民進城後顧之憂。

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常住人口

以居住證為主要依據,依法保障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

將隨遷子女義務教育納入各地教育發展規劃和財政保障,確保符合規定條件的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零障礙入學,落實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參加中考和高考政策。全面實施中職教育免學費政策,免除就讀中職學校的全日制正式學籍學生學費,同時向全日制正式學籍在校一、二年級學生中涉農專業學生、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來自集中連片特困縣的農村學生提供國家助學金。

完善城鄉社會保險轉移和接續機制,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按規定與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轉移接續,促進老有所養。全面啟動全民參保計畫,到2020年,力爭全省實現基本養老保險覆蓋率達到90%以上,基本醫療保險覆蓋率達到95%以上。

推進基本住房保障常住人口全覆蓋,將符合條件的在城鎮穩定就業的外來務工人員、新就業大學生和青年醫生、青年教師等專業技術人員納入公租房保障範圍。

制定“健康貴州2030”規劃,到2020年,全省每千人口醫療機構床位數、執業(助理)醫師數、註冊護士數分別達到6張、2.5人、3.14人,每萬人口全科醫生數、公共衛生人員數分別達到2人、0.83人。

提高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品質和水準

依託民辦職業培訓學校、職業學院、技工院校、企業等培訓機構,探索聯合高校建立農民工夜校、夜大,建立返鄉農民工創業園、培訓基地等,深入開展面向農村富餘勞動力、農民工等群體的就業技能、崗位技能提升和創業培訓,並按規定落實職業培訓補貼和技能鑒定補貼。實施創新職教培訓扶貧1戶1人三年行動計畫和“雨露計畫”,培育新一代產業工人。

完善城鄉勞動者的就業政策扶持體系、失業保險及工傷保險制度,法定勞動年齡內有勞動能力和就業需求且處於無業狀態的農業轉移人口,可按規定在城鎮常住地公共就業服務機構進行失業登記,進行失業登記後可按規定享受各項基本公共就業服務,符合條件的就業困難人員可按規定享受靈活就業社保補貼和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等政策。

構建現代城鎮體系

培育壯大黔中城市群

加快完善黔中城市群“一核一圈四帶五心多點”空間結構,以城市群為主體構建全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全面開放的新格局。到2020年,黔中城市群城鎮人口達到1100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有較大提升。

持續壯大區域中心城市

積極推動各市(州)中心城市與周邊縣城、小城鎮協同發展,做大區域中心城市規模。適度拓展大中城市市轄區規模,合理優化市轄區結構,積極推進符合條件的縣(市)改為市轄區,逐步解決“一市一區”問題。

大力發展新生中小城市

支持興仁、甕安、黔西、德江、桐梓、湄潭、思南等經濟社會發展較好、城鎮化水準較高、條件成熟的縣有序撤縣設市,提高縣級市占縣級行政單元的比重,優化中小城市佈局,發展城市經濟。

深入推動小城鎮建設發展

培育30個全國一流的特色小鎮,加快20個極貧鄉鎮脫貧攻堅,打造100個全省特色小鎮,推動100個示範小城鎮提質升級,助推全省小城鎮同步小康。到2020年,力爭實現全省建制鎮鎮區汙水處理和垃圾處理設施全覆蓋。

連結:省政府辦公廳印發貴州省加快推進山地特色新型城鎮化建設實施方案全文

撰文:貴報傳媒全媒體記者 王魯銓

終審 | 苟明利

複審 | 羅俊 向小東 初審 | 何瀟迪

編輯 | 淩秀芸

主辦:中共習水縣委宣傳部

承辦:習水縣對外宣傳中心

投稿郵箱:gzxswxzxgj@qq.com

違者本平臺將依法追究責任

Hello

長按二維碼就可以關注我們啦!

制定“健康貴州2030”規劃,到2020年,全省每千人口醫療機構床位數、執業(助理)醫師數、註冊護士數分別達到6張、2.5人、3.14人,每萬人口全科醫生數、公共衛生人員數分別達到2人、0.83人。

提高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品質和水準

依託民辦職業培訓學校、職業學院、技工院校、企業等培訓機構,探索聯合高校建立農民工夜校、夜大,建立返鄉農民工創業園、培訓基地等,深入開展面向農村富餘勞動力、農民工等群體的就業技能、崗位技能提升和創業培訓,並按規定落實職業培訓補貼和技能鑒定補貼。實施創新職教培訓扶貧1戶1人三年行動計畫和“雨露計畫”,培育新一代產業工人。

完善城鄉勞動者的就業政策扶持體系、失業保險及工傷保險制度,法定勞動年齡內有勞動能力和就業需求且處於無業狀態的農業轉移人口,可按規定在城鎮常住地公共就業服務機構進行失業登記,進行失業登記後可按規定享受各項基本公共就業服務,符合條件的就業困難人員可按規定享受靈活就業社保補貼和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等政策。

構建現代城鎮體系

培育壯大黔中城市群

加快完善黔中城市群“一核一圈四帶五心多點”空間結構,以城市群為主體構建全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全面開放的新格局。到2020年,黔中城市群城鎮人口達到1100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有較大提升。

持續壯大區域中心城市

積極推動各市(州)中心城市與周邊縣城、小城鎮協同發展,做大區域中心城市規模。適度拓展大中城市市轄區規模,合理優化市轄區結構,積極推進符合條件的縣(市)改為市轄區,逐步解決“一市一區”問題。

大力發展新生中小城市

支持興仁、甕安、黔西、德江、桐梓、湄潭、思南等經濟社會發展較好、城鎮化水準較高、條件成熟的縣有序撤縣設市,提高縣級市占縣級行政單元的比重,優化中小城市佈局,發展城市經濟。

深入推動小城鎮建設發展

培育30個全國一流的特色小鎮,加快20個極貧鄉鎮脫貧攻堅,打造100個全省特色小鎮,推動100個示範小城鎮提質升級,助推全省小城鎮同步小康。到2020年,力爭實現全省建制鎮鎮區汙水處理和垃圾處理設施全覆蓋。

連結:省政府辦公廳印發貴州省加快推進山地特色新型城鎮化建設實施方案全文

撰文:貴報傳媒全媒體記者 王魯銓

終審 | 苟明利

複審 | 羅俊 向小東 初審 | 何瀟迪

編輯 | 淩秀芸

主辦:中共習水縣委宣傳部

承辦:習水縣對外宣傳中心

投稿郵箱:gzxswxzxgj@qq.com

違者本平臺將依法追究責任

Hello

長按二維碼就可以關注我們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