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人造太陽”,足以改變世界的黑科技!

央視新聞頻道連續推出年終特別節目《未來已來》,一起感受震撼的科技力量。

擁有持續不斷的清潔能源是人類的夢想,在安徽合肥,科研人員正在通過自己的努力,將夢想變為可能。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超導托卡馬克實驗裝置,看一看它2017的成績單和未來路線圖。

我國“人造太陽”EAST實驗裝置取得重大突破

人造太陽,一個極富挑戰的清潔能源計畫。

中國科學家憑藉創新和堅韌成為它的引領者,並在2017年實現了更具革命性的突破。

他們的夢想是,有一天,來自地球的第一顆“人造太陽”,能在中國升起!

2017年7月4日,中國科學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宣佈,被稱為人造太陽的、我國超導托卡馬克實驗裝置EAST,在全球首次實現了5000萬度等離子體持續放電101.2秒的高約束運行,創造了世界之最。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離子體所副所長宋雲濤:

其實我們每一次進步,每一個物理實驗的成功,都伴隨著很多的工程的,要做很多的驗證實驗,

要經歷很多失敗。

實際上我們每天放電上千次,但是我們失敗的次數是很多的。我們現在已經依次的放電7萬多次了。

央視記者張春玲:

它的內部一個核心的部件就是像這樣一個真空的環形艙。

在這個真空環形艙裡呢,有很多像這樣溫度在千萬度,甚至上億度的聚變燃料的原子核,而在這個真空艙的外部一則密佈了橫向和縱向的超導線圈。

它仿佛就像是一個甜甜圈,

懸浮在這個真空艙的內部。

劇變燃料的原子核,在甜甜圈裡面奔跑,碰撞,就會產生溢出巨大的能量。”

目前“人造太陽”正在準備新一輪的實驗

進入年終歲末,剛剛創造世界紀錄的科研人員們,正在準備新一輪的實驗,衝刺更高的實驗溫度和更長的實驗時間。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離子體所副所長宋雲濤:

我們進行整個超導磁體的降溫,把整個磁體降到零下269度,這樣整個磁體進入超導狀態。

在真空艙四周,科學家們要利用自主研發的超導線,形成強大磁場,對內部燃料進行約束。

這是一根不足1毫米的超導股線,裡面有上萬根超導絲,每一根只有六微米,大約是頭髮絲的十分之一。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離子體所副所長宋雲濤:

我們用這麼細的超導絲連成纜,變成導體,就是一穿就是600米,所以不能有一點閃失。一根斷了就前功盡棄。

“人造太陽”EAST正在不斷給世界以驚奇!

“人造太陽”EAST正在不斷給世界以驚奇!

從去年底的穩態高約束模式持續運行60秒,到2017年的101秒。

科學家們已經將雄心指向2050年,這是一項足以改變世界的最炫酷的黑科技。

利用海水中大量存在的氘和氚,讓它們像太陽一樣發生核聚變,從而為地球提供能源。

國際核聚變專家托尼:

我認為中國在聚變科學和技術領域已經成為了世界的引領者。

更為重要的是中國自己有一個非常雄偉的計畫,要建自己的聚變工程實驗堆,將重新定義世界聚變能源發展的速度和進程。

科學家們已經將雄心指向2050年,這是一項足以改變世界的最炫酷的黑科技。

利用海水中大量存在的氘和氚,讓它們像太陽一樣發生核聚變,從而為地球提供能源。

國際核聚變專家托尼:

我認為中國在聚變科學和技術領域已經成為了世界的引領者。

更為重要的是中國自己有一個非常雄偉的計畫,要建自己的聚變工程實驗堆,將重新定義世界聚變能源發展的速度和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