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上一本與上二本、三本最大的區別是什麼?很多人都答不上來

網友一:

一本,就是重點大學,裡面分985,21 1和普通一本,其中985大學的畢業生最受歡迎,考研究生容易,找工作方便,工作能力強,211大學畢業生也有這方面的優勢,但985大學的更受歡迎,普通一本大學生屬於中上等大學,

其畢業生也屬於大學生中的中上層少水準,成績相對優秀。二本大學,是高等知識份子教育的最重要組成部分,為我國輸送著大量的高等知江識分子人才,對社會做出了極為重要的的貢獻。三本學校,有很多大學設置會很需要的專業,大量吸收了高考中失利的優秀學生,以及與二本還有點距離的學生,做為對一二本大學設置的補充,很有必要。

網友二:

現在沒一本二本三本之分,以前也沒有,以其實是提前批,第一批,第二批,和第三批錄取。國家叫一二三批,一本二本三本是老百姓叫出來的。提前批就是重點大學或是985和211大學,一二三本都叫本科,應聘時的單位或企業叫你搷寫的學歷是初中,

中專,本科,研究生,碩士生,或博士生。沒叫你搷寫多少本。一本大學比二本香,二本大學比三本香一點點而已,還有區別的是,一本二本大都是公立學校,三本都是民辦大學或學院,一二本上學時學費都在4到6千左右,三本學校都是1萬3以上。現在我海南這裡不公一二三本了,也沒二三本合併。除了提前批,之前叫一二本合稱的叫A批。三本和專科合稱的叫B批。

網友三:

第一從進入門檻來看,

三本最低,一本最高,主要看高考分數。

第二從學費來看,三本最高,一萬左右,一本二本五千上下。

第三從學校來看,現在學校硬體設施都差不多了,軟體設施大不同,一本自然師資力量更強,三本同比差了。

第四從圈子來看,一本二本的學校氛圍總體來說是更好的,朋友圈更加優質,更利於產生社會精英,至於能不能成為社會精英完全靠個人努力,一起共勉吧!

網友四:

首先,重點大學中的學習氛圍一般要優於二、三本院校。

我讀本科時平時基本是不上自習的,只要能夠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就算。期末提前兩三周複習,這樣就能排年級前5了(一共大約120人)。

更不要說在課程設置上重點大學也很有優勢。我們專業還是全校最好的,

不敢想像其他專業會怎樣。讀研以後發現這裡本校的同學們基本是天天自習,你不上自習都不好意思。確實也有不學習的,但比例很小。

網友五:

重點大學中有很多進入優秀企業實習的機會。就讀本科的時候,什麼世界500強實習,聽都沒有聽說過,同學們假期打工主要集中在家教、推銷之類的,當然更多的同學們假期是什麼都不做的,純玩兒(當然我就讀的學校地處西南,不知道北上廣院校此類機會是不是更多)。

而優秀的企業,更多也是在重點大學中宣傳,就基本沒見到過什麼500強到我們三本學校宣傳的。

網友六:

高考前,總是聽說這樣一句話:考上了大學都一樣,上大學主要得靠自己。天真的我真的以為上了一本二本三本差距不會很大,然而進入大學一兩年後,自己發現已經和當年考入好學校的同學相距甚遠。不得不感歎當年為什麼不再努力一點,考一個好的學校,可是一切都來不及了。

一本、二本、三本學生就好像一列火車上的乘客,一本為臥鋪,二本為硬座,三本為站票,等到火車一到站,所有的人都必須下車找工作。雖然下車後你會發現老闆並不關心你是怎麼來的,關心你會什麼,但是往往大多數通過努力坐上臥鋪的人,下車後他在職場中依然有能力坐“臥鋪”。

不知道北上廣院校此類機會是不是更多)。

而優秀的企業,更多也是在重點大學中宣傳,就基本沒見到過什麼500強到我們三本學校宣傳的。

網友六:

高考前,總是聽說這樣一句話:考上了大學都一樣,上大學主要得靠自己。天真的我真的以為上了一本二本三本差距不會很大,然而進入大學一兩年後,自己發現已經和當年考入好學校的同學相距甚遠。不得不感歎當年為什麼不再努力一點,考一個好的學校,可是一切都來不及了。

一本、二本、三本學生就好像一列火車上的乘客,一本為臥鋪,二本為硬座,三本為站票,等到火車一到站,所有的人都必須下車找工作。雖然下車後你會發現老闆並不關心你是怎麼來的,關心你會什麼,但是往往大多數通過努力坐上臥鋪的人,下車後他在職場中依然有能力坐“臥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