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每日必轉!」枯草芽孢桿菌的12大功效+棉市展望!

枯草芽孢桿菌的12大功效!

1.抗生作用

抗生作用是指拈抗微生物通過產生代謝產物在低濃度下就能夠對病原微生物的生長和代謝產生抑制作用,

從而來影響病原微生物的生存和活動。近半個世紀以來,人們從枯草芽孢桿菌不同菌株的代謝產物中分離純化了多種有效的抗菌物質。

2.溶菌作用

枯草芽孢桿菌的溶菌作用主要表現在是通過吸附在病原菌的菌絲上,並隨著菌絲生長 而生長,而後產生溶菌物質造成原生質洩露使得菌絲體斷裂;或者是產生抗菌物質通過溶解病原菌孢子的細胞壁或細胞膜,

致使細胞壁穿孔、畸形等現象從而抑制孢子萌發。

3.誘導植物產生抗性及促進植物生長

誘導植物產生抗性作用是指枯草芽孢桿菌不但能夠抑制植物病原菌,而且還能夠誘 發植物自身抗病機制從而增強植物的抗病性能的作用。

什麼是PGPR國際上把土壤中能促進植物生長的根際自生細菌通稱為植物促生根圈細菌 (Plant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eria),

簡稱為PGPR。

其中以枯草芽孢桿菌的抗逆性最強、功能最多、適應性最廣、效果最穩定。枯草芽孢桿菌能夠產生類似細胞分裂素、植物生長激素的物質,促進植物的生長使植物抵抗病原菌的侵害。

4.保護環境

枯草芽孢桿菌大量應用於生物肥料。當作用於作物或土壤時,能夠在作物根際或體內定殖,並起到特定肥料效應。

目前,微生物肥料在培肥地力,

提高化肥利用率,抑制農作物對硝態氮、重金屬、農藥的吸收,淨化和修復土壤,降低農作物病害發生,促進農作物秸稈和城市垃圾的腐熟利用。提高農作物產品品質和食品安全等方面表現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5.枯草芽孢桿菌對土壤中的菲與苯並芘的吸附及生物降解功能

土壤與其相連的水環境稱為土壤-水環境系統,其中存在著大量的土壤固有微生物,並在表面存在生物膜,

因為生物膜形成了隔離層,有機污染物在接觸到支撐生物膜的固體基底之前,必須首先到達並且穿過這個隔離層,這樣就強烈地改變礦物顆粒或基底的吸附行為,對吸附作用有重要的影響.

近年的研究表明,由於受污染影響,導致土壤中含有多環芳烴(PAHs),沉積物中PAHs主要為原油污染以及工業或民用煤不完全燃燒所致,枯草芽孢桿菌對菲與苯並芘的吸附及生物降解研究。

研究表明以枯草芽孢桿菌為接種微生物,對菲與苯並芘都可進行吸附或生物降解,48h液相PAHs濃度達到平衡時,微生物對菲消除了98%,對苯並芘消除85%;接種的樣品48h吸附等溫線均呈線形,能較好地符合線性方程。

在接種微生物情況下,沉積物與土壤對菲和苯並芘吸附特徵均發生較大變化,對菲的吸附量增大約35倍,而對苯並芘的吸附量卻降低了2/3左右。

未接種微生物的土壤和沉積物對菲解吸率為20%,接種的樣品組為2.9%,而對苯並芘的解吸結果與菲相反,未接種的對照組為4%,接種的樣品組為l3%。

6. 枯草芽孢桿菌對土壤微生物的呼吸強度的影響

土壤呼吸強度作為土壤生物活性指標之一,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應土壤營養物的轉化和供應能力,其呼吸速率變化及變化方向也反應了生態系統對脅迫的敏感程度和回應模式,是環境安全評價的一項重要指標,當土壤受到外來污染物污染時,微生物為了維持生存可能需要更多的能量,而使土壤微生物的代謝活性發生不同程度的回應。

研究表明各品質分數處理的枯草芽孢桿菌均表現為對土壤呼吸作用的刺激效應,並且土壤中枯草芽孢桿菌品質分數越大,對土壤呼吸強度的刺激作用越大,即刺激強度和施藥品質分數呈正相關。

7.枯草芽孢桿菌對土壤脲酶活性的影響

應用土壤酶作為監測指標,評價農藥的生態毒理效應已成為環境科學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而脲酶屬於土壤中研究得比較深入的一種水解酶類,是惟一對尿素在土壤中轉化及尿素利用率有重大影響的酶。

尿素施人土壤後,在脲酶的催化作用下,迅速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氨,所以土壤脲酶活性的降低,不僅可使尿素水解減緩,令其水解產物更多地被土壤吸附而有效減少尿素水解產物氨的揮發損失,也可能相應減少水解產物NH硝化作用潛勢。

研究表明所有處理用枯草芽孢桿菌處理過的土壤對土壤脲酶均表現出刺激效應。其中最高品質分數處理(3200mg/kg幹土)在第28天脲酶活性上升到最高,刺激率達到101.07%。

枯草芽孢桿菌對脲酶刺激的機理,可能是由於微生物農藥的加人為微生物的生長提供了碳源和營養,從而使產生該種酶的微生物數量增長,活性增強,因而土壤中脲酶的活性也相應增強。

8.枯草芽孢桿菌對鹽鹼地的改良

土壤內鹽分積累的危害 土壤結構黏滯,通氣性差,容重高,土溫上升,好氣性微生物活動差,養分釋放慢,滲透係數低,毛細作用強等,導致表層土壤鹽漬化進一步加劇,造成土壤冷、硬、板現象。

一般說來,當土壤表層或亞表層中的水溶性鹽類累積累超過0.1%,或土壤鹼化層的鹼化度超過5%,就屬於鹽漬土。

9.引起植物的生理乾旱

過多的可溶性鹽類,可提高土壤溶液的滲透壓,引起植物的乾旱。

10. 危害植物組織

乾旱季節,表土層鹽分過量積聚易傷下胚軸。在高pH值下,還會導致OH 一對植物的直接毒害。植物組織內鹽分過量積聚,會使原生質受害,蛋白質合成受阻,含氮的中間代謝產物積累,造成細胞中毒。

11. 影響植物正常營養吸收

由於交換性Na+的競爭,使植物對鉀、磷和其他營養元素的吸收減少,磷的轉移也會受到抑制,從而影響植物的營養狀況。

12. 影響植物的氣空開閉

在高濃度鹽類作用下, 氣孔保衛細胞內的澱粉形成受到阻礙, 使細胞不能關閉,植物容易乾旱枯萎。

選擇耐鹽的巨大芽孢桿菌和枯草芽孢桿菌優勢菌株,生產出生物有機肥,用於植物生產,在投入成本相同的情況下,植物生長發育良好,產量增加,而且鹽鹼地土壤理化性狀得到改善,土壤微生物數量增多。

此外由於枯草芽孢桿菌無致病性,並可以分泌多種酶和抗生素, 而且還具有良好的發酵基礎,所以用途十分廣泛。

【棉市展望】圍觀近7年棉花重點政策,分析2018年棉花政策價格走勢!

都說這年頭沒文化不可怕,不懂政策才糟心。在棉紡行業因為不熟悉政策吃虧的例子比比皆是,時刻緊跟潮流瞭解政策才是王道。今天特別為大家梳理出近年來棉花重點政策,拒絕“臨急抱佛腳”,懂政策才有對策,欲知2018棉花和行業走勢政策如何,還不趕快帶上小板凳圍觀?

時間:2010年-2013年

政策:棉花收儲政策

時代背景:我國棉花市場價格出現大幅波動,棉紡織企業因為成本高企而生存艱難,企業開工率下滑,庫存不斷攀升。

政策目的:國家為了保護棉農利益、保障供給及穩定市場。

政策影響:棉農利益保證 紡企因高成本生存艱難

國內棉花價格由此得到保障,但因棉花脫市收購導致國內棉花價格高居不下。2013年,國內棉花脫市收購價為每噸20400元,而國際價格僅為15000元。棉紡織企業則因為成本高企而生存艱難,企業開工率下滑,庫存不斷攀升,規模以上的棉紡企業平均開工率約為72%,棉紗產品平均庫存在20-30天,純棉類產品難以擺脫虧損的局面。

棉農利益得到保障

時間:2014年

政策:棉花直補政策。稅收“高征低扣”改革。

政策科普:棉花直補政策,即當市場價格低於目標價格時,國家根據目標價格與市場價格的差價以及產銷、面積等其他綜合因素生產者給予補貼,當市場價格高於目標價格時,不對生產者補貼而對終端消費者補貼。

“高征低扣” 即把皮棉、棉紗納入農產品增值稅進項稅額核定扣除試點範圍

時代背景:國內棉價差高達五六千元,紡企生存壓力大,棉花臨時收儲政策停止的呼聲高。

政策目的:棉花直補政策下,我國棉花補貼政策由“暗補”正式改為直補棉農,標誌著我國棉花政策市場化改革正式拉開帷幕。“高征低扣”為紡企發展創造出寬鬆環境。

政策影響:棉花直補政策和稅收“高征低扣”改革雙管齊下,國內外棉價下跌,內外棉價接軌價差不斷縮小。我國棉花以市場供需為基礎的市場價格形成機制。2014年末,我國棉花市場逐步進入企穩階段。

時間和價格決定棉花拋儲政策出臺

時間:2015年-2017年

政策:棉花拋儲政策

政策科普:當棉花市場供應出現結構性緊缺、價格出現過快上漲時會啟動儲備棉的拋售。拋儲要考慮時間和價格兩大因素。在拋儲常態化下,拋儲的時間和價格確定只能由市場來形成。

時代背景:棉花市場供給持續過剩,全球棉花儲量近半數在中國,隨時間增加棉花品質下降且存儲成本巨大。加上國內紡企原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普遍較高,企業生存壓力大。

政策目的:拋儲政策讓棉花價格市場化,從而有效實現國內棉業“去庫存、去產能”的戰略目標。將進一步縮小國內外棉價差距,降低紗廠的原料成本,使中國紡織行業更具競爭力。

棉花拋儲政策三階段:

階段一:2015/16年。供給側改革主導去庫存開始,棉花拋儲開始進入常態化和機制化,拋儲原則:“不對稱輪換、先輪出後輪入、多輪出少輪入”。

階段二:2016/17年。拋儲時間更長,市場供應更加充裕。市場供需相對穩定,各方在拋儲期間表現相對更為理性。

階段三:2017/18年。拋儲階段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

儲備棉輪出與輪入相結合

時間:2018年

預計出臺政策:儲備棉輪出與輪入相結合。棉花進口政策放寬。

時代背景:種植棉花意向的農戶與面積穩定增加。外緊內松的環境從棉花進口量上也能看出來。這樣的環境造成了國內棉花企業競爭力下降。本年度國內外棉價差已突破國內棉紡織企業承受極限。

棉價預測:2018年儲備棉依然會按計劃輪出。不過經過幾年的大規模去庫存,也可能會出臺輪入的政策。這對棉花價格無疑會有一定的提振作用。

另外也有報告指出,由於進口棉紗和紡織品成長較快,而成衣出口成長趨緩,中國大陸“被壓抑”的棉花消費量前景看好。預測全球棉花價格預計在未來五年逐漸上漲。

好啦,今天的小知識說到這裡就要和大家說再見了,沒有關注的朋友們記得關注我們哦!

接種的樣品組為2.9%,而對苯並芘的解吸結果與菲相反,未接種的對照組為4%,接種的樣品組為l3%。

6. 枯草芽孢桿菌對土壤微生物的呼吸強度的影響

土壤呼吸強度作為土壤生物活性指標之一,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應土壤營養物的轉化和供應能力,其呼吸速率變化及變化方向也反應了生態系統對脅迫的敏感程度和回應模式,是環境安全評價的一項重要指標,當土壤受到外來污染物污染時,微生物為了維持生存可能需要更多的能量,而使土壤微生物的代謝活性發生不同程度的回應。

研究表明各品質分數處理的枯草芽孢桿菌均表現為對土壤呼吸作用的刺激效應,並且土壤中枯草芽孢桿菌品質分數越大,對土壤呼吸強度的刺激作用越大,即刺激強度和施藥品質分數呈正相關。

7.枯草芽孢桿菌對土壤脲酶活性的影響

應用土壤酶作為監測指標,評價農藥的生態毒理效應已成為環境科學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而脲酶屬於土壤中研究得比較深入的一種水解酶類,是惟一對尿素在土壤中轉化及尿素利用率有重大影響的酶。

尿素施人土壤後,在脲酶的催化作用下,迅速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氨,所以土壤脲酶活性的降低,不僅可使尿素水解減緩,令其水解產物更多地被土壤吸附而有效減少尿素水解產物氨的揮發損失,也可能相應減少水解產物NH硝化作用潛勢。

研究表明所有處理用枯草芽孢桿菌處理過的土壤對土壤脲酶均表現出刺激效應。其中最高品質分數處理(3200mg/kg幹土)在第28天脲酶活性上升到最高,刺激率達到101.07%。

枯草芽孢桿菌對脲酶刺激的機理,可能是由於微生物農藥的加人為微生物的生長提供了碳源和營養,從而使產生該種酶的微生物數量增長,活性增強,因而土壤中脲酶的活性也相應增強。

8.枯草芽孢桿菌對鹽鹼地的改良

土壤內鹽分積累的危害 土壤結構黏滯,通氣性差,容重高,土溫上升,好氣性微生物活動差,養分釋放慢,滲透係數低,毛細作用強等,導致表層土壤鹽漬化進一步加劇,造成土壤冷、硬、板現象。

一般說來,當土壤表層或亞表層中的水溶性鹽類累積累超過0.1%,或土壤鹼化層的鹼化度超過5%,就屬於鹽漬土。

9.引起植物的生理乾旱

過多的可溶性鹽類,可提高土壤溶液的滲透壓,引起植物的乾旱。

10. 危害植物組織

乾旱季節,表土層鹽分過量積聚易傷下胚軸。在高pH值下,還會導致OH 一對植物的直接毒害。植物組織內鹽分過量積聚,會使原生質受害,蛋白質合成受阻,含氮的中間代謝產物積累,造成細胞中毒。

11. 影響植物正常營養吸收

由於交換性Na+的競爭,使植物對鉀、磷和其他營養元素的吸收減少,磷的轉移也會受到抑制,從而影響植物的營養狀況。

12. 影響植物的氣空開閉

在高濃度鹽類作用下, 氣孔保衛細胞內的澱粉形成受到阻礙, 使細胞不能關閉,植物容易乾旱枯萎。

選擇耐鹽的巨大芽孢桿菌和枯草芽孢桿菌優勢菌株,生產出生物有機肥,用於植物生產,在投入成本相同的情況下,植物生長發育良好,產量增加,而且鹽鹼地土壤理化性狀得到改善,土壤微生物數量增多。

此外由於枯草芽孢桿菌無致病性,並可以分泌多種酶和抗生素, 而且還具有良好的發酵基礎,所以用途十分廣泛。

【棉市展望】圍觀近7年棉花重點政策,分析2018年棉花政策價格走勢!

都說這年頭沒文化不可怕,不懂政策才糟心。在棉紡行業因為不熟悉政策吃虧的例子比比皆是,時刻緊跟潮流瞭解政策才是王道。今天特別為大家梳理出近年來棉花重點政策,拒絕“臨急抱佛腳”,懂政策才有對策,欲知2018棉花和行業走勢政策如何,還不趕快帶上小板凳圍觀?

時間:2010年-2013年

政策:棉花收儲政策

時代背景:我國棉花市場價格出現大幅波動,棉紡織企業因為成本高企而生存艱難,企業開工率下滑,庫存不斷攀升。

政策目的:國家為了保護棉農利益、保障供給及穩定市場。

政策影響:棉農利益保證 紡企因高成本生存艱難

國內棉花價格由此得到保障,但因棉花脫市收購導致國內棉花價格高居不下。2013年,國內棉花脫市收購價為每噸20400元,而國際價格僅為15000元。棉紡織企業則因為成本高企而生存艱難,企業開工率下滑,庫存不斷攀升,規模以上的棉紡企業平均開工率約為72%,棉紗產品平均庫存在20-30天,純棉類產品難以擺脫虧損的局面。

棉農利益得到保障

時間:2014年

政策:棉花直補政策。稅收“高征低扣”改革。

政策科普:棉花直補政策,即當市場價格低於目標價格時,國家根據目標價格與市場價格的差價以及產銷、面積等其他綜合因素生產者給予補貼,當市場價格高於目標價格時,不對生產者補貼而對終端消費者補貼。

“高征低扣” 即把皮棉、棉紗納入農產品增值稅進項稅額核定扣除試點範圍

時代背景:國內棉價差高達五六千元,紡企生存壓力大,棉花臨時收儲政策停止的呼聲高。

政策目的:棉花直補政策下,我國棉花補貼政策由“暗補”正式改為直補棉農,標誌著我國棉花政策市場化改革正式拉開帷幕。“高征低扣”為紡企發展創造出寬鬆環境。

政策影響:棉花直補政策和稅收“高征低扣”改革雙管齊下,國內外棉價下跌,內外棉價接軌價差不斷縮小。我國棉花以市場供需為基礎的市場價格形成機制。2014年末,我國棉花市場逐步進入企穩階段。

時間和價格決定棉花拋儲政策出臺

時間:2015年-2017年

政策:棉花拋儲政策

政策科普:當棉花市場供應出現結構性緊缺、價格出現過快上漲時會啟動儲備棉的拋售。拋儲要考慮時間和價格兩大因素。在拋儲常態化下,拋儲的時間和價格確定只能由市場來形成。

時代背景:棉花市場供給持續過剩,全球棉花儲量近半數在中國,隨時間增加棉花品質下降且存儲成本巨大。加上國內紡企原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普遍較高,企業生存壓力大。

政策目的:拋儲政策讓棉花價格市場化,從而有效實現國內棉業“去庫存、去產能”的戰略目標。將進一步縮小國內外棉價差距,降低紗廠的原料成本,使中國紡織行業更具競爭力。

棉花拋儲政策三階段:

階段一:2015/16年。供給側改革主導去庫存開始,棉花拋儲開始進入常態化和機制化,拋儲原則:“不對稱輪換、先輪出後輪入、多輪出少輪入”。

階段二:2016/17年。拋儲時間更長,市場供應更加充裕。市場供需相對穩定,各方在拋儲期間表現相對更為理性。

階段三:2017/18年。拋儲階段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

儲備棉輪出與輪入相結合

時間:2018年

預計出臺政策:儲備棉輪出與輪入相結合。棉花進口政策放寬。

時代背景:種植棉花意向的農戶與面積穩定增加。外緊內松的環境從棉花進口量上也能看出來。這樣的環境造成了國內棉花企業競爭力下降。本年度國內外棉價差已突破國內棉紡織企業承受極限。

棉價預測:2018年儲備棉依然會按計劃輪出。不過經過幾年的大規模去庫存,也可能會出臺輪入的政策。這對棉花價格無疑會有一定的提振作用。

另外也有報告指出,由於進口棉紗和紡織品成長較快,而成衣出口成長趨緩,中國大陸“被壓抑”的棉花消費量前景看好。預測全球棉花價格預計在未來五年逐漸上漲。

好啦,今天的小知識說到這裡就要和大家說再見了,沒有關注的朋友們記得關注我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