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感謝」致敬在風雨中為2017“漢馬”默默付出的人們

昨天,加油聲、歡呼聲、尖叫聲;唱歌、跳舞、舞龍……春雨淅瀝,

但選手們和圍觀市民笑臉相映、激情碰撞,盡情擁抱和享受這場精彩的城市盛宴。

這是一屆安全、有序、暖心、順暢的盛會。讓這一切成為現實的,是各行各業在一線默默付出的人們。

謝謝風雨中的“藍色雨衣”

志願者,你們辛苦啦!

昨日早上8時不到,天空飄著細雨,迷你馬拉松終點處的辛亥革命博物館,廣場週邊站著許多志願者,披著藍色雨衣站在風雨中。

記者上前攀談,得知部分志願者來自武漢大學,

大一學生王楠告訴記者,此處約有200名武大學生,他們早上5時多便起床了,然後乘坐活動組織方安排的車輛,來到辛亥革命博物館廣場。“我們接到的任務是守在這裡,避免觀眾進入廣場內,影響整體秩序”。

王楠和同學們說,去年下半年報名參加志願者招募,

然後通過面試。“今天雖然下著雨,但現場依然能感受到歡樂氣氛,覺得很開心”。

記者持工作證進入廣場,入口處有一個藍色的帳篷,裡面也站立有許多志願者,他們大多來自湖北中醫藥大學黃家湖校區。8時許,跑友們陸續到達終點,志願者們每人拿起兩瓶水、幾件雨衣,跑了過去:“辛苦了,請喝點水,換件乾淨雨衣吧。”

“謝謝,你們也辛苦啦!”跑友們接過志願者遞過來的水和雨衣,

也回以燦爛的笑容。記者瞭解到,這裡的許多志願者來自武漢紡織大學。

志願者許文軒來自湖北中醫藥大學黃家湖校區,今年讀大一。由於學校比較偏遠,他和同學們早上3時30分就起床了,梳洗準備後來到樓下,4時50分上車,5時30分許到達辛亥革命博物館廣場。“漢馬是武漢一年一次的城市盛會,我們也過來出一份力”。

民警19樓露天平臺執勤3小時

被風吹得最猛!被雨淋得最透!

昨日,警方“新板眼”無人機反制槍亮相驅離無人機

昨晨不到6時,天剛濛濛亮,漢口中山大道同益大廈19樓的樓頂冷風呼嘯。此時,江漢公安分局民意派出所民警白甯已經和6名社區保安值守在平臺上。

昨日,長江日報記者致電白甯,

電話中,他的聲音明顯有些嘶啞,鼻音很重。對此,他笑著解釋:“我負責制高點的執勤,同益大廈是中山大道賽段的最高建築,我站得最高、看得最遠,也被風吹得最猛、被雨淋得最透。”

分局警務指揮處指揮中心主任桂雲華介紹,經過前期一個月的摸排,分局在1.5公里長的中山大道賽段上確定了23個制高點,每個制高點配備1名民警以及6至7名社區保安。“制高點的執勤至關重要,可以全盤觀察賽道情況。”

在漢馬開賽前一個星期內,白寧4次登上B座19樓的露天平臺踩點,“我的工作也很簡單,一來防止有人登上平臺做出高空拋物等危險舉動,二來居高臨下觀察是否有異動”。

話雖如此,昨日5時50分許,白寧第5次登上頂樓平臺,立即感受到了與前4次的不同之處:“風大,吹得人站不穩,還冷得刺骨!”6時40分許,難度進一步升級,天空開始飄雨,雨勢還漸漸加大。“雖然換上了雨衣,不到7點,我的褲子和鞋就濕透了。”白寧說,“凍得直哆嗦,實在受不了,就用力蹦幾下,稍稍暖和些”。

8時50分許,所有選手都順利通過了中山大道賽段。這時,在樓頂執勤了近3個小時的白寧才從對講機中聽到了指揮部下達的撤崗指令。

武昌環衛隊大橋班班長塗曉珍:

垃圾落地不得超過2分鐘!

塗曉珍是城管委環衛隊大橋班班長,她負責的5條路段包括了馬拉松必經的長江大橋、黃鶴樓南路、彭劉楊路。

比賽的前一天,借著大雨,塗曉珍帶著30多位環衛工師傅,在長江大橋、黃鶴樓南路、彭劉楊路,順著道路的坡度,手持高壓水槍,自上往下,將人行道、車行道、人字溝等部位集中進行了6個小時的全方位沖洗。

昨晨6時許,四五級江風刮起,樹葉、花絮鋪滿1600多米長的長江大橋,此時,距離武漢馬拉松正式開賽還有1個小時。“快!馬上上橋清理。”塗曉珍帶著10多名環衛工拿起掃帚等工具,跑上橋,將落葉、花絮一掃帚一掃帚快速清理。

離開賽還有30分鐘,間隙,環衛工們匆匆扒幾口“愛心早餐”。“8個人分守大橋做定點保潔,另4人做機動。”塗曉珍將雨衣分到每位隊員手中。“長江大橋、黃鶴樓是武漢的地標景點,我們務必把自己的陣地守好。”

8時許,大橋迎來了第一位漢馬選手。8時15分開始,大批參賽選手湧上大橋橋面,這時,雨越下越急,環衛工們一路小跑,將落到賽道外的垃圾撿起。“嚴格來說,垃圾落地不得超過2分鐘。”塗曉珍說。

9時30分,比賽接近尾聲時,記者看到,環衛工集中上路,將成堆的藥品包裝、紙箱、飲料瓶、水杯等進行分類清運。3噸廢棄物僅用半小時全部歸類清理完畢。

漢馬數字

感謝有你!

交管部門在賽道沿線設置勤務崗位1000餘個,投放警力2300餘人;週邊各交通節點、分流點設置固定、流動崗位1600個,投放警力3000餘人。

根據組委會、市衛計委設定的飲水站、救護網站設置,交管部門設置通往26家醫院的44條生命急救通道。

本屆漢馬,共有29家大型醫療機構、831名醫護人員、37輛救護車、22個警醫聯動摩托車快速急救小組、8個區衛計部門醫療資源參與醫療保障工作。

醫療救護力量現場診治及給予保健處理的傷病員有2182人,絕大部分是輕傷。相對較重的6名傷病員及時轉至定點醫院。

本屆漢馬共有5264名志願者,駐守在20餘個點位。

在漢馬開賽前一個星期內,白寧4次登上B座19樓的露天平臺踩點,“我的工作也很簡單,一來防止有人登上平臺做出高空拋物等危險舉動,二來居高臨下觀察是否有異動”。

話雖如此,昨日5時50分許,白寧第5次登上頂樓平臺,立即感受到了與前4次的不同之處:“風大,吹得人站不穩,還冷得刺骨!”6時40分許,難度進一步升級,天空開始飄雨,雨勢還漸漸加大。“雖然換上了雨衣,不到7點,我的褲子和鞋就濕透了。”白寧說,“凍得直哆嗦,實在受不了,就用力蹦幾下,稍稍暖和些”。

8時50分許,所有選手都順利通過了中山大道賽段。這時,在樓頂執勤了近3個小時的白寧才從對講機中聽到了指揮部下達的撤崗指令。

武昌環衛隊大橋班班長塗曉珍:

垃圾落地不得超過2分鐘!

塗曉珍是城管委環衛隊大橋班班長,她負責的5條路段包括了馬拉松必經的長江大橋、黃鶴樓南路、彭劉楊路。

比賽的前一天,借著大雨,塗曉珍帶著30多位環衛工師傅,在長江大橋、黃鶴樓南路、彭劉楊路,順著道路的坡度,手持高壓水槍,自上往下,將人行道、車行道、人字溝等部位集中進行了6個小時的全方位沖洗。

昨晨6時許,四五級江風刮起,樹葉、花絮鋪滿1600多米長的長江大橋,此時,距離武漢馬拉松正式開賽還有1個小時。“快!馬上上橋清理。”塗曉珍帶著10多名環衛工拿起掃帚等工具,跑上橋,將落葉、花絮一掃帚一掃帚快速清理。

離開賽還有30分鐘,間隙,環衛工們匆匆扒幾口“愛心早餐”。“8個人分守大橋做定點保潔,另4人做機動。”塗曉珍將雨衣分到每位隊員手中。“長江大橋、黃鶴樓是武漢的地標景點,我們務必把自己的陣地守好。”

8時許,大橋迎來了第一位漢馬選手。8時15分開始,大批參賽選手湧上大橋橋面,這時,雨越下越急,環衛工們一路小跑,將落到賽道外的垃圾撿起。“嚴格來說,垃圾落地不得超過2分鐘。”塗曉珍說。

9時30分,比賽接近尾聲時,記者看到,環衛工集中上路,將成堆的藥品包裝、紙箱、飲料瓶、水杯等進行分類清運。3噸廢棄物僅用半小時全部歸類清理完畢。

漢馬數字

感謝有你!

交管部門在賽道沿線設置勤務崗位1000餘個,投放警力2300餘人;週邊各交通節點、分流點設置固定、流動崗位1600個,投放警力3000餘人。

根據組委會、市衛計委設定的飲水站、救護網站設置,交管部門設置通往26家醫院的44條生命急救通道。

本屆漢馬,共有29家大型醫療機構、831名醫護人員、37輛救護車、22個警醫聯動摩托車快速急救小組、8個區衛計部門醫療資源參與醫療保障工作。

醫療救護力量現場診治及給予保健處理的傷病員有2182人,絕大部分是輕傷。相對較重的6名傷病員及時轉至定點醫院。

本屆漢馬共有5264名志願者,駐守在20餘個點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