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剛剛,央行宣佈了一件大事,接著馬雲“1個億就沒了”!

支付寶們的“好日子”真的一去不復返了。繼條碼支付限額規範後,央媽再次上調了支付機構的備付金!

12月29日,中國人民銀行官網發佈《關於調整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集中交存比例的通知》。

通知要求,2018年起,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集中交存比例將由現行20%左右提高至50%左右。

考慮春節前現金投放等季節性因素的影響,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穩定,2018年1月仍執行現行集中交存比例,2018年2月至4月按每月10%逐月提高集中交存比例。

什麼是備付金?

簡單來說,客戶備付金指的是我們網購的時候支付的資金,在確認收貨、資金入帳到賣方前存放在支付機構帳戶上的錢。

雖然備付金的所有權屬于支付機構客戶,但是以支付機構名義存放在銀行,由銀行向支付機構支付利息,支付寶、財付通等支付機構借此躺著賺了不少錢。

根據央視此前的報導,這部分資金在銀行帳戶裡面產生的利息收入,占到了支付機構總收入的11%。如下圖所示。

根據規定,備付金集中存管以後,將不再產生利息,支付機構無疑將會失去一大塊蛋糕。

為何備付金集中存管?

之所以要進行備付金集中存管,是因為此前各家支付機構將客戶備付金以自身名義在多家銀行開立帳戶存放,客戶備付金的規模巨大、存放分散,存在一系列風險隱患。

央行表示,許多支付機構通過擴大客戶備付金規模賺取利息收入,偏離了提供支付服務的主業,一定程度上造成支付服務市場的無序和混亂,破壞了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也違背了人民銀行許可其開展業務的初衷。

甚至有支付機構借此便利為洗錢等犯罪活動提供通道,也增加了金融風險跨系統傳導的隱患。

例如,2014年12月,上海暢購企業服務有限公司發生挪用客戶備付金事件,造成資金風險敞口達7.8億元,涉及持卡人5.14萬人。

同時,支付機構通過在各商業銀行開立的備付金帳戶辦理跨行資金清算,超範圍經營,變相行使央行或清算組織的跨行清算職能。所以,

央行再次站出來說話,這些機構要回歸主業,做好服務,不能靠吃利息來掙錢。

支付寶們“躺賺”的日子到頭了

“央行之前已經多次提出非銀支付機構要集中存管,但其實支付機構的遷移動力還是不太強,遷徙進程很緩慢。而這也可能是此次監管下決心要我們繳50%的原因,我預計這個比例還會往增多,以後會上繳全部備付金。”一位協力廠商支付公司高管透露。

至於其所述的“遷移進程緩慢”,他總結的原因是,客戶備付金的利息收益,是大部分支付機構捨不得放棄的蛋糕。

通過客戶備付金賺利息,對支付機構來說,相當於無風險套利,只要吸納客戶備付金,就可以躺著賺利差,這個利差空間甚至比許多銀行產品的利差空間還高。

據每日經濟新聞分析,除支付寶、財付通外,二線支付機構備付金的日均沉澱量就可以達到30億-50億,也就是說一家二線支付機構一年在銀行獲得備付金利息就達到1億以上。

有機構預測,未來交存比例還會上調。可見,那些“不務正業”、想靠利息躺賺的支付機構必將被這只監管重靴壓垮,清洗出局。

我預計這個比例還會往增多,以後會上繳全部備付金。”一位協力廠商支付公司高管透露。

至於其所述的“遷移進程緩慢”,他總結的原因是,客戶備付金的利息收益,是大部分支付機構捨不得放棄的蛋糕。

通過客戶備付金賺利息,對支付機構來說,相當於無風險套利,只要吸納客戶備付金,就可以躺著賺利差,這個利差空間甚至比許多銀行產品的利差空間還高。

據每日經濟新聞分析,除支付寶、財付通外,二線支付機構備付金的日均沉澱量就可以達到30億-50億,也就是說一家二線支付機構一年在銀行獲得備付金利息就達到1億以上。

有機構預測,未來交存比例還會上調。可見,那些“不務正業”、想靠利息躺賺的支付機構必將被這只監管重靴壓垮,清洗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