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惠民實事」建德這些新建的體育公園你都去過沒?

今年7月以來,家住梅城鎮南峰村的盧剛多了一種生活習慣:每個天晴的傍晚,他都會領著4歲的女兒,來到鎮上的體育健身廣場休閒娛樂。

“這裡不僅有各種健身器材,還有門球場、足球場、籃球場以及兒童娛樂設施,關鍵還免費。”盧剛口中的健身廣場,正是今年新建的梅城鎮體育健身廣場,占地5000餘平方米。很難想像,這裡曾是一塊廢棄的荒地。由於堆放著各種建築垃圾,還有村民私自在此種菜,“髒亂差”的環境曾一度影響周邊居民的日常生活。

去年11月以來,結合十件惠民實事,市體育局大力推進農村體育健身工程建設,僅用了大半年,這座嶄新的、設施齊全的體育廣場就建成亮相,徹底告別了“髒亂差”,成為居民健身娛樂的首選之地。

“特別是週末時間,有幾百人在此休閒娛樂,老的少的,一個也不閑著。”社區文化員盛月情告訴記者,按照標準建設的體育廣場,更好地滿足了群眾的健身需求。

做好農村體育健身工程建設

記者從市體育局瞭解到,為切實做好農村體育健身工程建設,今年我市新建了體育公園(廣場)6處、門球場14片,

實現了全市鄉鎮(街道)體育公園(廣場)和門球場全覆蓋,社區、行政村健身點(苑)普及率為100%。

“2017年,根據各個有意向建設單位場地選址、土地性質等各方面綜合考慮,確定了梅城鎮、大慈岩鎮、乾潭鎮施家村、楊村橋鎮上山村、更樓街道駱村村和李家鎮三溪村6家為新建體育公園(廣場)單位。

”市體育局副局長郎忠魁介紹說,在加快建設體育健身工程的同時,我市還利用高速橋下空間建設體育場地設施10個,這一創新舉措,不僅實現了橋下空間的合理利用,更使周邊老百姓得到了實惠。

家住楊村橋鎮上山村村民陳柏青就切身體會到健身帶來的樂趣。

“這裡一到晚上特別熱鬧,跳舞的跳舞,打球的打球。”他告訴記者,由於離家近,而且在高速橋下也不怕下雨,幾乎天天都來報到。“以前雜草叢生,現在寬敞明亮,健身廣場的建成不僅豐富了村民的業餘生活,更促進了精神文明建設。”該村黨總支書記章文兵表示。

近年來,隨著我市大力推進農村體育健身工程,村民的健身條件有了極大改善,越來越多的人可以在家門口享受健身的樂趣。談及下一步的計畫,郎忠魁表示,市體育局將積極爭取建設指標,並將繼續利用高速橋底這一創新做法,完善基礎設施,推進我市健身公園的打造,讓百姓安全運動、快樂健身。

近年來,隨著我市大力推進農村體育健身工程,村民的健身條件有了極大改善,越來越多的人可以在家門口享受健身的樂趣。談及下一步的計畫,郎忠魁表示,市體育局將積極爭取建設指標,並將繼續利用高速橋底這一創新做法,完善基礎設施,推進我市健身公園的打造,讓百姓安全運動、快樂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