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疼中藥治療1例經驗

神經疼特點

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表現為簇狀叢集樣水泡,呈帶狀分佈,一般長在身體的一側,不會超過前後正中線,中醫稱作“蛇串瘡”“蛇盤瘡”“纏腰火丹”“纏腰龍”等。中老年患者治療不徹底,或是不治療,常常會留下後遺神經疼,給患者帶來無盡的痛苦與煩惱。臨床上治療也是比較困難的。

我曾經見過一例37年為治好的患者,在北京上海各大醫院都治療過,就是沒治好。我在臨床上用中藥配合西藥治療,療效還不錯。在這裡分享出來供廣大皮膚科工作者討論和廣大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疼患者借鑒。不足之處請大家踴躍留言。

2017/3/22 初診

褚氏,女,55歲,1月前曾患帶狀皰疹,現在帶狀皰疹的水泡已經好了,留下褐色的色素沉著,經常感到陣發性針刺樣疼痛,夜間加重,

嚴重影響睡眠。在外治療未見效果,所以來本院就診。診斷為“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疼”。患者舌質紫暗,舌體瘦,兩側有紅點,舌苔黃,脈弦澀,辯證為氣陰兩虛,餘毒未清,兼有血瘀。治以益氣養陰,涼血解毒,活血祛瘀。用方為自擬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疼方加減。

白芍30g 炙甘草15g 百合20g 玄參15g

當歸15g 地黃20g 炒僵蠶12g 丹參15g

太子參20g 蟬蛻9g 炒雞內金15g 蜈蚣2條

板藍根20g

7副 每日一劑 水煎分早晚兩次服

大黃蟄蟲丸 每次一丸,每天兩次

雙氯芬酸鈉緩釋膠囊 每次一粒,每天兩次。

2017/3/27 第一次複診

疼痛較前減輕,脈少數,舌質紫暗。原方加清熱涼血藥,以清餘毒。

白芍30g 炙甘草15g 百合20g 玄參15g

當歸15g 地黃20g 炒僵蠶12g 丹參15g

太子參20g 蟬蛻9g 炒雞內金15g 蜈蚣2條

板藍根20g 炒梔子9g 淡竹葉9g 牡丹皮15g

7副 每日一劑 水煎分早晚兩次服

大黃蟄蟲丸 每次一丸,每天兩次

2017/4/3 第二次複診

已停服西藥,仍有偶爾疼痛,脈少數,舌質暗紅。應較前加大活血化瘀和清虛熱藥力。載加上協和醫院祝甚予老教授的經驗瓜蔞草紅湯,以助藥力。

白芍30g 炙甘草15g 百合20g 玄參15g

當歸15g 地黃20g 蟬蛻9g 炒雞內金15g

蜈蚣2條 板藍根20g 炒梔子9g 淡竹葉9g

牡丹皮15g 地骨皮12g 黨參20g 紅花12g

全瓜蔞24g

7副 每日一劑 水煎分早晚兩次服

大黃蟄蟲丸 每次一丸,

每天兩次

2017/4/10 第三次複診

患者自述已不疼痛。為鞏固治療效果,讓她把4/3的方子再吃一周,停藥。

體會: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疼,大多數患者屬於氣陰兩虛,餘毒未清,兼有血瘀。因為疼痛特點是疼痛劇烈,得按則減。就是越是壓住痛處,越不疼痛,這表明是虛疼,夜間加重,說明是陰虛,乏力不想走動屬於氣虛,疼痛陣法性,說明所餘熱毒往裡,疼點固定說明是血瘀疼。白芍具有緩急止疼的的作用,所以用量可以用20-100g。蜈蚣 和大黃蟄蟲丸用的是蟲類藥物,破血逐瘀的作用大大增強。蜈蚣容易破氣,所以不能久服。治療量程大約為一個月。文中資料真實可靠,希望廣大皮膚科同仁們可以試一試。共同研究更有效的治療方法。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與文章無關。

所以用量可以用20-100g。蜈蚣 和大黃蟄蟲丸用的是蟲類藥物,破血逐瘀的作用大大增強。蜈蚣容易破氣,所以不能久服。治療量程大約為一個月。文中資料真實可靠,希望廣大皮膚科同仁們可以試一試。共同研究更有效的治療方法。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與文章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