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018:分化加劇的中國宏觀經濟

張明:如果增長效率仍在下降,那麼經濟企穩的背後,無非是投入了更大規模的資源;唯一真正提振增長效率的指標,只有重大的結構性改革。

近期市場上比較有趣的一個現象是,儘管學者與分析師們針對中國宏觀經濟樂觀與悲觀的看法迥然相異,但雙方對2018年中國宏觀經濟指標的看法卻驚人地相似。例如,2018年GDP增速約在6.5%左右,CPI增速約在2.0-2.5%左右,失業率保持穩定,貨幣政策依舊中性,人民幣匯率大致企穩(不會破7)等。

事實上,從2016年起,

中國宏觀經濟就似乎進入了一個平臺期,各種宏觀經濟指標的波動率均顯著下降。然而,在宏觀經濟總量指標大致穩定的背景下,中國經濟卻呈現出分化加劇的態勢。目前幾乎在每一個領域,我們都可以看到樂觀的一面與悲觀的一面。這恰恰就是為何學者與分析師們的意見大相徑庭的原因。

首先看消費。圍繞消費,目前至少有兩種看法的分歧。第一種分歧在於,

大家都看到了近年來消費占GDP的比重(或對GDP的貢獻)超過了投資。樂觀的人認為,這是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表現,說明中國經濟的增長動力結構在發生改善。而悲觀的人認為,消費本身增速是穩定的,其之所以對GDP的貢獻上升,原因其實不過是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的過快下降。而這種經濟結構的被動改善未必是好事。

第二種分歧在於,樂觀者認為,當前中國消費結構正在快速上升,

中高端消費增長強勁,而茅臺酒的熱銷就是一個絕佳的例子。而悲觀者認為,考慮到當前中國總體消費增速是穩定的(甚至略有回落),那麼中高端消費增長強勁的另一面,無非是低端消費增長乏力。

事實上,消費總體增速平穩而中高端消費增速強勁的背後,其實是中國居民內部收入分配差距的加速惡化。最近兩三年以來,中國居民平均收入增速大致穩定,且持續高於GDP增速,

而中國居民中位數收入增速卻出現了較為明顯的下滑,且持續低於GDP增速。中位數收入增速持續低於平均收入增速,這說明居民內部收入分配結構的惡化。而近年內收入分配失衡的拉大,與本輪房地產價格的飆升密不可分。

其次看工業。樂觀者看到了上中游大型國有企業銷售收入與利潤率的顯著改善,而悲觀者卻看到了中下游中小型民營企業的步履蹣跚。

事實上,這一點也可以從近年來工業品價格(PPI)增速顯著高於消費品價格(CPI)增速中折射出來。

事實上,造成本輪大中型國有企業收入與利潤改善的最重要原因,不是來自銷售量的上升,而是來自銷售價格的上升。而銷售價格的上升,則又與上中游行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壓縮產量與產能)以及環保督查(事實上壓縮了產量)密不可分。然而,由於最終消費並不算強勁,且行業競爭相對更加激烈,導致下游的企業很難把成本的上升傳遞給最終消費者。這就造成上中游企業(以大中型國企為主)與下游企業(以中小型民企為主)的表現迥異。

筆者的調研發現,其實即使在民營企業內部,也同樣存在苦樂不均的現象。大型民企的表現要明顯好於中小型民企。換言之,無論所有制的差別如何,當前中國企業存在著明顯的大型企業占優、中小型企業經營狀況不容樂觀的現象。這大致可以找到三種解釋:第一,中國經濟已經到了需要提升行業集中度的發展階段(比較有意思的是中國政府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第二,各地政府對大型企業通常比較照顧;第三,金融強監管的結構,造成銀行體系融資的收縮,而中小企業通常是銀行融資收縮的直接受害者。

再次看房地產。2017年中國房地產市場呈現出典型的分化現象,也即一二線城市房地產成交量顯著回落,而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熱銷。樂觀者認為,當前中國房地產的整體庫存已經顯著下降,未來房地產投資回升可期,尤其是三四線城市。而悲觀者認為,2017年三四線城市的房地產熱銷是一次性的,而非可持續的。這是因為,本輪熱銷的三個因素分別是,棚戶區改造背後的地方政府舉債、一二線城市房地產熱銷的傳遞效應,以及三四線居民本身的大量舉債。這三個因素未來恐怕都難以持續。

有趣的是,即使對本輪政府房地產調控的可持續性與最終效力,市場也存在兩極看法。樂觀者認為,本輪調控最終恐怕還得放鬆,而一旦放鬆,在市場規律的作用下,至少部分城市未來的房價還將顯著上升。而悲觀者認為,本輪調控與之前的幾輪調控存在顯著區別,這次政府是動真格的了。房地產稅、放量土地供給與租售並舉等長效機制,很可能會在未來一年的時間視窗內陸續推出,而這些舉措會顯著改變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未來。在上述兩類預期的作用下,目前逢低繼續投資者有之,賣房炒股者也有之。

最後看杠杆。樂觀者認為,其一,目前企業杠杆率已經企穩,甚至略有下降;其二,政府杠杆率與居民杠杆率目前並不算高,均有進一步加杠杆的空間。而悲觀者認為,一方面,在企業杠杆率方面,目前壓縮的是經營效率更高的民營企業的杠杆,而經營效率更低的國有企業似乎仍在加杠杆;另一方面,過去幾年內,無論是地方政府債務(主要通過PPP的形式)還是居民部門債務都呈現出快速上漲趨勢,目前的統計似乎低估了地方政府債務的真實狀況,且中國政府缺乏與居民部門大面積違約現象(假如一二線城市房價顯著下跌)打交道的經驗。換言之,針對去杆杠是取得了階段性成果還是任重道遠,目前業界看法也迥然相異。

綜上所述,當前中國宏觀經濟似乎進入了一個波動率下降、各種指標較為穩定的平臺期。然而在貌似平靜的水面之下,實則暗流湧動。一方面,宏觀經濟的各方面均呈現出分化加劇的態勢,另一方面,去杠杆、控風險的舉措也可能產生顯著的衝擊與影響。樂觀者與悲觀者均盯住了分化的一個側面,而把兩種視角結合起來考慮,似乎才能把握中國經濟的全貌。

更多優質內容,關注中金網微信公眾號:cngold-com-cn(長按複製),或在應用商店下載中金網APP。

然而,使得筆者始終對中國宏觀經濟保持審慎樂觀的一個理由,則是從宏觀層面來衡量經濟增長效率的各種指標,例如勞動生產率增速、全要素生產率、上市公司稅後投資回報率等,似乎依然沒有改變下行趨勢。如果增長效率仍在下降,那麼經濟企穩的背後,無非是投入了更大規模的資源,而這種模式似乎是難以為繼的。唯一能夠真正提振增長效率的指標,只有重大的結構性改革。筆者希望,在未來幾年裡,包括企業所有制改革、土地流轉改革、服務業對民營企業的全面開放、更具包容性的城市化等結構性改革能夠加速鋪陳開來。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走出中等收入陷阱,成長為現代化強國。

導致下游的企業很難把成本的上升傳遞給最終消費者。這就造成上中游企業(以大中型國企為主)與下游企業(以中小型民企為主)的表現迥異。

筆者的調研發現,其實即使在民營企業內部,也同樣存在苦樂不均的現象。大型民企的表現要明顯好於中小型民企。換言之,無論所有制的差別如何,當前中國企業存在著明顯的大型企業占優、中小型企業經營狀況不容樂觀的現象。這大致可以找到三種解釋:第一,中國經濟已經到了需要提升行業集中度的發展階段(比較有意思的是中國政府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第二,各地政府對大型企業通常比較照顧;第三,金融強監管的結構,造成銀行體系融資的收縮,而中小企業通常是銀行融資收縮的直接受害者。

再次看房地產。2017年中國房地產市場呈現出典型的分化現象,也即一二線城市房地產成交量顯著回落,而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熱銷。樂觀者認為,當前中國房地產的整體庫存已經顯著下降,未來房地產投資回升可期,尤其是三四線城市。而悲觀者認為,2017年三四線城市的房地產熱銷是一次性的,而非可持續的。這是因為,本輪熱銷的三個因素分別是,棚戶區改造背後的地方政府舉債、一二線城市房地產熱銷的傳遞效應,以及三四線居民本身的大量舉債。這三個因素未來恐怕都難以持續。

有趣的是,即使對本輪政府房地產調控的可持續性與最終效力,市場也存在兩極看法。樂觀者認為,本輪調控最終恐怕還得放鬆,而一旦放鬆,在市場規律的作用下,至少部分城市未來的房價還將顯著上升。而悲觀者認為,本輪調控與之前的幾輪調控存在顯著區別,這次政府是動真格的了。房地產稅、放量土地供給與租售並舉等長效機制,很可能會在未來一年的時間視窗內陸續推出,而這些舉措會顯著改變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未來。在上述兩類預期的作用下,目前逢低繼續投資者有之,賣房炒股者也有之。

最後看杠杆。樂觀者認為,其一,目前企業杠杆率已經企穩,甚至略有下降;其二,政府杠杆率與居民杠杆率目前並不算高,均有進一步加杠杆的空間。而悲觀者認為,一方面,在企業杠杆率方面,目前壓縮的是經營效率更高的民營企業的杠杆,而經營效率更低的國有企業似乎仍在加杠杆;另一方面,過去幾年內,無論是地方政府債務(主要通過PPP的形式)還是居民部門債務都呈現出快速上漲趨勢,目前的統計似乎低估了地方政府債務的真實狀況,且中國政府缺乏與居民部門大面積違約現象(假如一二線城市房價顯著下跌)打交道的經驗。換言之,針對去杆杠是取得了階段性成果還是任重道遠,目前業界看法也迥然相異。

綜上所述,當前中國宏觀經濟似乎進入了一個波動率下降、各種指標較為穩定的平臺期。然而在貌似平靜的水面之下,實則暗流湧動。一方面,宏觀經濟的各方面均呈現出分化加劇的態勢,另一方面,去杠杆、控風險的舉措也可能產生顯著的衝擊與影響。樂觀者與悲觀者均盯住了分化的一個側面,而把兩種視角結合起來考慮,似乎才能把握中國經濟的全貌。

更多優質內容,關注中金網微信公眾號:cngold-com-cn(長按複製),或在應用商店下載中金網APP。

然而,使得筆者始終對中國宏觀經濟保持審慎樂觀的一個理由,則是從宏觀層面來衡量經濟增長效率的各種指標,例如勞動生產率增速、全要素生產率、上市公司稅後投資回報率等,似乎依然沒有改變下行趨勢。如果增長效率仍在下降,那麼經濟企穩的背後,無非是投入了更大規模的資源,而這種模式似乎是難以為繼的。唯一能夠真正提振增長效率的指標,只有重大的結構性改革。筆者希望,在未來幾年裡,包括企業所有制改革、土地流轉改革、服務業對民營企業的全面開放、更具包容性的城市化等結構性改革能夠加速鋪陳開來。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走出中等收入陷阱,成長為現代化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