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世上沒有“壞孩子”!願我們的孩子,都能夠被溫柔對待!

一位優秀教師曾經說:“如果你把孩子當失敗者教育,

那麼他將來一定會成為失敗者;如果你把孩子當成功者去教育,那麼他將來很有可能成為成功的人。”

新聞回顧

13歲的小蕊在長沙某中學就讀,上週五下午三點左右,她離開了家,家人尋找一夜未果。沒想到第二天接到員警的電話,說孩子從30樓墜下身亡。

家人介紹,小蕊平時性格開朗,是班幹部,喜歡表演的她,還主持各類活動。而小蕊的突然墜樓,家人懷疑與她遭遇的一件事有關:“同學說掉了錢,

老師帶著同學調監控,在監控裡看見侄女(小蕊)翻過同學衣服”。當時老師並沒有公開點名,但奇怪的是,消息還是傳開,聊天群裡、同學之間也開始討論起了小蕊。

週五下午,小蕊將身上的零花錢買了各種零食放在弟弟的房間門口,趁家人不注意,突然出了門,一夜未歸。第二天便發現了她的屍體和身上的紙條,她在紙條上寫道:如果哪位好心人發現了跳樓的我,

請幫我打下面的電話。

目前警方已介入調查,並初步排除他殺。

看完則令人心痛的報導後,不禁感歎:現在的孩子究竟怎麼了?他們享受著花一樣的年紀,汲取著爸爸媽媽的愛!充裕的物質生活!可是越來越多的孩子竟依舊選擇早早結束自己的生命!

反思下來,究竟有多少家庭教育,讓那麼多好孩子,被貼上了“標籤”。

(來源 pixabay.com)

01

貼標籤,顧名思義,像對商品定價貼標一樣,將一個人的性格行為規範在一個小方框中,並促使其不斷進行心理暗示以趨同於標籤內容。

幾乎沒有孩子在年幼時就能對自己的未來有清晰的認識和定位,因此家長給孩子貼的標籤往往會對孩子的成長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然而可悲的是,

很多家長還沒有意識到把孩子標籤化的嚴重性!

“我家孩子膽子特別膽小,我怕他以後受欺負,怎麼辦?”

“我家孩子被寵壞了,特別霸道,愛打人,怎麼辦?”

”我家孩子特別黏人,離開媽媽就不行,怎麼辦?”

“這孩子心眼可多了,總是蔫著發壞……”

我們經常能看到有人這樣評價孩子,或與孩子對話,寶媽們後臺留言的常見開場白也是“我家孩子太……我擔心……怎麼辦?”

雖然關於“怎麼辦”的答案千差萬別,

但每次我們都會強調同一點:親愛的,不要給孩子貼標籤,貼容易,孩子要撕下卻難。所以這些話不要再對孩子說了!

記得有一部電影《看上去很美》,講述了一所幼稚園的故事。裡面有一段情節讓人記憶深刻,小主演方槍槍和女同學陳北燕玩過家家,方槍槍脫下陳北燕的褲子佯裝給她打針。

被李老師發現,大聲斥責,方槍槍受到了驚嚇。雖然平時調皮搗蛋也會遭到訓斥,但這次老師眼裡的嫌惡和鄙夷讓他驚慌失措。他意識到自己犯了錯誤,卻不知道究竟錯在哪兒。

其實幼稚園的孩子相互之間玩過家家遊戲非常正常,而不存在所謂的“耍流氓”。但在老師眼裡,壞孩子方槍槍的行為就是耍流氓,結果把孩子之間很純真的遊戲當作罪惡的行為。

這是誰的錯?

一個臺灣作家寫過一個很生動的故事。

在他當老師的時候,有一次帶孩子們到海邊玩,孩子們都希望下水,考慮到安全,他開始不同意,後來看到孩子們那麼迫切提出要求,他同意了。但是,他讓老師們在遠處佈置了一條防線,讓孩子們不能超過這個防線。

孩子們玩得很開心,上來以後渾身濕漉漉的。孩子們說著笑著,一個小女孩把衣服脫了下來,顯然,她的衣服脫得太多了,這個老師特別驚訝,想著是不是要制止,但是他克制住了。

後來,他看到這個小女孩把衣服擰了擰,然後把衣服穿上了,旁邊的男孩女孩都沒有什麼異常,因為孩子們的興奮點不在這兒。但是如果我們成年人大喊一聲,這個孩子可能一輩子就毀掉了。

(來源 pixabay.com)

02

那些父母老師眼裡的壞孩子,內心都是怎樣的?

我們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特別是被打上“壞孩子”標籤的孩子,就算做對了也沒人相信,沒做錯卻被人說錯了。

孩子的自我認知,離不開外界的評價,特別是父母老師對自己的看法。如果一個孩子被認為是壞孩子的時候,他的悲劇命運就開始了。

有一位朋友曾說,自己小時候因為家裡窮,只能省吃儉用,穿得很破爛,加上很調皮,成績又不好,在學校被打上了“小氣鬼”的外號。

有一次,班上一個同學丟失了兩塊錢,很多同學都覺得是她拿的。

最讓人受不了的是,老師竟然也覺得是他拿的,站在講臺上,看似跟全班同學說,實際上是盯著他:“哪位同學拿了錢?窮點沒關係啊!要有骨氣,不能小偷小摸。”

因為一個又髒又窮,成績又不好的孩子,往往是老師眼裡的壞孩子。

他說自己當時真的想找一個地洞鑽進去,平生第一次覺得很難受,被冤枉的感覺。

後來他回到家,跟媽媽說了這件事。媽媽什麼話也沒說,給了他兩塊錢,要他還給同學,他死活沒有同意。

從此他就不再信任周邊任何人,書也沒用心讀,因為他覺得自己不管怎麼說,怎麼做,都沒有人聽,更沒有人信。自己一直小心翼翼地防備著,至今都沒有安全感。

(來源 pixabay.com)

03

當家長對孩子的一方面能力做出負面評價的時候,孩子會對自己能力產生懷疑,從而斷定自己在這一方面能力欠缺。一旦孩子自身認同了家長貼上的負面標籤,他就很難再有信心去為之努力。在潛意識裡他認為自己再怎麼努力也不能把這件事做好,因為大人都已經斷定了的事是很難改變的。所以家長在孩子心裡的威信越強,家長給孩子貼的負面標籤威力越大,產生的影響也就越大。

請不要在公共場合嘲笑孩子的缺點。在孩子某一方面表現出不足的時候,你要做的是幫他分析原因,尋求解決的辦法,而不是奚落嘲笑。

標籤有負面就有正面。正面標籤是對孩子能力的肯定,使孩子向自己的長處不斷努力,我們當然可以利用正面標籤的正向激勵作用。

“我們家孩子很勤快,經常幫我做家務。”

“他學習很好,年年考第一。”

“孩子真是懂事了,知道給我捶背了。”

給孩子貼上這樣的標籤,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正面引導作用。

不過我們必須認識到,正面標籤使用不當,可能會產生不好的影響。不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隨意按照家長自己的意願給孩子設定標籤,給孩子“拔高”,一旦孩子發現家長虛誇自己的長處,容易對家長失去信任,從而產生挫敗感。

標籤的作用是標誌目標的內容和分類,可是孩子的成長具有無限的可能性,不應該被圈定。所以請不要隨意給孩子設定標籤,因為可能因為你的隨意一個暗示,孩子的未來就被界定在一定的範圍之內。

04

很多父母都會發現這個問題:孩子淘氣,如果那天大人心情好,也許不會責駡或者覺得厭煩;倘若碰見自己正在氣頭上,那非得打罵一頓不可!

這說明父母本身對孩子的評價就具有很大的主觀性,那就更要多從正面的角度看待孩子的行為。

在《窗邊的小豆豆》裡,小豆豆黑柳徹子說:“你真是個好孩子”這句話改變了她的一生。

她雖然因為淘氣被學校退學了,但是她的媽媽一直沒有嘮叨責備過她一句。媽媽甚至沒有把被退學的事告訴小豆豆,因為她知道,即使說了,小豆豆也弄不清自己哪兒不好,再說因為這些事讓小豆豆背上思想包袱也不合適,還是等長大了再告訴她吧!

其實只要你換個角度,會發現每個孩子都有很多優點,比如小豆豆就有很多優良品質——誠實、善良、熱情、富有同情心。

後來,小豆豆來到巴學園,在小林校長的愛護和引導下,一般人眼裡“怪怪”的小豆豆,逐漸變成了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

巴學園裡親切隨和的教學方式,使這裡的孩子們度過了人生最美好的時光。就算小豆豆不斷惹禍,老師還是不斷地對她說著這句話:“小豆豆,你真是個好孩子!”

於是,她的心中一直懷著“我是一個好孩子”的自信,覺得自己確實是個好孩子。恐怕連校長都不會想到,他的這句話,成了對小豆豆一生的激勵。

父母及師長的肯定、支持和鼓勵,往往給孩子無窮盡的力量。

很多孩子其實害怕犯錯,都希望得到父母老師的表揚。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曾經是個孩子,只不過有的人已經忘記了,有的人還能記得。如果你還留有模糊的印象,在你童年時曾有那麼一刻,覺得自己不被大人理解或者不理解大人,那你肯定知道這種委屈和無奈。請一定站在孩子的角度來看待他們的行為,而不要武斷地做評價,傷害孩子。

世上沒有“壞孩子”!願我們的孩子,都能夠被溫柔對待!

但這次老師眼裡的嫌惡和鄙夷讓他驚慌失措。他意識到自己犯了錯誤,卻不知道究竟錯在哪兒。

其實幼稚園的孩子相互之間玩過家家遊戲非常正常,而不存在所謂的“耍流氓”。但在老師眼裡,壞孩子方槍槍的行為就是耍流氓,結果把孩子之間很純真的遊戲當作罪惡的行為。

這是誰的錯?

一個臺灣作家寫過一個很生動的故事。

在他當老師的時候,有一次帶孩子們到海邊玩,孩子們都希望下水,考慮到安全,他開始不同意,後來看到孩子們那麼迫切提出要求,他同意了。但是,他讓老師們在遠處佈置了一條防線,讓孩子們不能超過這個防線。

孩子們玩得很開心,上來以後渾身濕漉漉的。孩子們說著笑著,一個小女孩把衣服脫了下來,顯然,她的衣服脫得太多了,這個老師特別驚訝,想著是不是要制止,但是他克制住了。

後來,他看到這個小女孩把衣服擰了擰,然後把衣服穿上了,旁邊的男孩女孩都沒有什麼異常,因為孩子們的興奮點不在這兒。但是如果我們成年人大喊一聲,這個孩子可能一輩子就毀掉了。

(來源 pixabay.com)

02

那些父母老師眼裡的壞孩子,內心都是怎樣的?

我們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特別是被打上“壞孩子”標籤的孩子,就算做對了也沒人相信,沒做錯卻被人說錯了。

孩子的自我認知,離不開外界的評價,特別是父母老師對自己的看法。如果一個孩子被認為是壞孩子的時候,他的悲劇命運就開始了。

有一位朋友曾說,自己小時候因為家裡窮,只能省吃儉用,穿得很破爛,加上很調皮,成績又不好,在學校被打上了“小氣鬼”的外號。

有一次,班上一個同學丟失了兩塊錢,很多同學都覺得是她拿的。

最讓人受不了的是,老師竟然也覺得是他拿的,站在講臺上,看似跟全班同學說,實際上是盯著他:“哪位同學拿了錢?窮點沒關係啊!要有骨氣,不能小偷小摸。”

因為一個又髒又窮,成績又不好的孩子,往往是老師眼裡的壞孩子。

他說自己當時真的想找一個地洞鑽進去,平生第一次覺得很難受,被冤枉的感覺。

後來他回到家,跟媽媽說了這件事。媽媽什麼話也沒說,給了他兩塊錢,要他還給同學,他死活沒有同意。

從此他就不再信任周邊任何人,書也沒用心讀,因為他覺得自己不管怎麼說,怎麼做,都沒有人聽,更沒有人信。自己一直小心翼翼地防備著,至今都沒有安全感。

(來源 pixabay.com)

03

當家長對孩子的一方面能力做出負面評價的時候,孩子會對自己能力產生懷疑,從而斷定自己在這一方面能力欠缺。一旦孩子自身認同了家長貼上的負面標籤,他就很難再有信心去為之努力。在潛意識裡他認為自己再怎麼努力也不能把這件事做好,因為大人都已經斷定了的事是很難改變的。所以家長在孩子心裡的威信越強,家長給孩子貼的負面標籤威力越大,產生的影響也就越大。

請不要在公共場合嘲笑孩子的缺點。在孩子某一方面表現出不足的時候,你要做的是幫他分析原因,尋求解決的辦法,而不是奚落嘲笑。

標籤有負面就有正面。正面標籤是對孩子能力的肯定,使孩子向自己的長處不斷努力,我們當然可以利用正面標籤的正向激勵作用。

“我們家孩子很勤快,經常幫我做家務。”

“他學習很好,年年考第一。”

“孩子真是懂事了,知道給我捶背了。”

給孩子貼上這樣的標籤,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正面引導作用。

不過我們必須認識到,正面標籤使用不當,可能會產生不好的影響。不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隨意按照家長自己的意願給孩子設定標籤,給孩子“拔高”,一旦孩子發現家長虛誇自己的長處,容易對家長失去信任,從而產生挫敗感。

標籤的作用是標誌目標的內容和分類,可是孩子的成長具有無限的可能性,不應該被圈定。所以請不要隨意給孩子設定標籤,因為可能因為你的隨意一個暗示,孩子的未來就被界定在一定的範圍之內。

04

很多父母都會發現這個問題:孩子淘氣,如果那天大人心情好,也許不會責駡或者覺得厭煩;倘若碰見自己正在氣頭上,那非得打罵一頓不可!

這說明父母本身對孩子的評價就具有很大的主觀性,那就更要多從正面的角度看待孩子的行為。

在《窗邊的小豆豆》裡,小豆豆黑柳徹子說:“你真是個好孩子”這句話改變了她的一生。

她雖然因為淘氣被學校退學了,但是她的媽媽一直沒有嘮叨責備過她一句。媽媽甚至沒有把被退學的事告訴小豆豆,因為她知道,即使說了,小豆豆也弄不清自己哪兒不好,再說因為這些事讓小豆豆背上思想包袱也不合適,還是等長大了再告訴她吧!

其實只要你換個角度,會發現每個孩子都有很多優點,比如小豆豆就有很多優良品質——誠實、善良、熱情、富有同情心。

後來,小豆豆來到巴學園,在小林校長的愛護和引導下,一般人眼裡“怪怪”的小豆豆,逐漸變成了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

巴學園裡親切隨和的教學方式,使這裡的孩子們度過了人生最美好的時光。就算小豆豆不斷惹禍,老師還是不斷地對她說著這句話:“小豆豆,你真是個好孩子!”

於是,她的心中一直懷著“我是一個好孩子”的自信,覺得自己確實是個好孩子。恐怕連校長都不會想到,他的這句話,成了對小豆豆一生的激勵。

父母及師長的肯定、支持和鼓勵,往往給孩子無窮盡的力量。

很多孩子其實害怕犯錯,都希望得到父母老師的表揚。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曾經是個孩子,只不過有的人已經忘記了,有的人還能記得。如果你還留有模糊的印象,在你童年時曾有那麼一刻,覺得自己不被大人理解或者不理解大人,那你肯定知道這種委屈和無奈。請一定站在孩子的角度來看待他們的行為,而不要武斷地做評價,傷害孩子。

世上沒有“壞孩子”!願我們的孩子,都能夠被溫柔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