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這樣過冬神器 你認識嗎?

湯婆子,又稱"錫夫人","湯媼"、"腳婆"。"湯",古代漢語中指滾水;"婆子"則戲指其陪伴人睡眠的功用。

湯婆子是一種銅質或磁質的扁扁的圓壺,上方開有一個帶螺帽的口子,熱水就從這個口子灌進去。有銅質、錫質、陶瓷等多種材質,一般為南瓜形狀,小口,蓋子內有厴子,防止滲漏。

湯婆子是百姓家中最為常見的取暖用物。

睡覺前燒一鍋沸水,注入用金屬製成的扁壺內,蓋緊,燙暖的壺身,就像一個專門為人暖腳的姬人般貼心。為了使用方便,人們還會用棉布做一隻布套,籠在湯婆子上面,如此既不會燙傷腿腳,又可以延長壺內熱水的續溫時間,睡覺時放到被子裡頭,一晚上都是暖融融的。到了早上,從壺內倒出的熱水還可以拿來洗臉,可謂一舉兩得。

湯婆子一物,于宋代就有。蘇軾在寫給朋友楊君素的信裡就提到:“送暖腳銅缶一枚,每夜熱湯注滿,塞其口,仍以布單衾裹之,可以達旦不冷。”

黃庭堅亦曾作詩戲詠曰:“小姬暖足臥,

或能起心兵;千金買腳婆,夜夜睡天明。”讚歎湯婆子帶來的溫暖,會令人心感物而動,就像一個善解人意的小姬一樣富有吸引力。

南宋范成大也有一首《戲贈腳婆》詩:“日滿東窗照被堆,宿窗猶自暖如煨;尺三汗腳君休笑,曾踏靴霜待漏來。”自敘他過去冬天睡覺,

猶如兩腳踏霜,冷得整夜難眠。而有了湯婆子相伴,腳暖得都出汗了,早晨日上三竿也還賴在床上,不想掀開暖暖的被窩起來。由詩中描繪的生活場景,亦可以想見,湯婆子在千年的時光裡,曾給多少人帶來了溫暖和精神上的慰藉。

是不是看的很心動呢?那就快來潘家園禮物看看吧,帶一個湯婆子回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