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袁隆平以信改詞 用憶母家書與90後小夥合作填出童謠《我有一個夢》

2018年元旦,央視一套“相聚中國節·出發2018”晚會,“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這首名為《我有一個夢》的童謠演繹中,

對著鏡頭乾脆俐落地道出雜交水稻新的攻關目標——在清脆悠揚的童聲中顯得格外樸實而有力。

鮮有人知的是,童謠《我有一個夢》為袁隆平“以信改詞”,與90後小夥楊檸豪共同創作的。

在湖南小夥楊檸豪心中,最初的美好是家鄉安江早春還冒白尖的雪峰頂,初夏滿城飄散的柑橘香……那裡也是雜交水稻的發源地。和他懷有一樣感情的,

是在那度過自己37年研究生涯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因為共鳴,這一老一少合作了這樣一首飽含詩意的童謠,讓歌聲永留住記憶中的故鄉。

1月2日,畢業於川音的楊檸豪在接受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採訪時,講述了這首童謠背後的創作故事。

兩個夢

“禾下乘涼夢”觸發合作童謠夢

說起《我有一個夢》的創作幕後,一定繞不開一個地方——湖南安江。這是袁隆平與楊檸豪產生情感交集的所在,

也是兩人合作這首童謠的緣起。

“長得比高粱還高,穗子有掃帚那麼長,穀粒有花生米那樣大,我跟我的助手們坐在瀑布般的稻穗下乘涼。”這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廣為人知的“禾下乘涼夢”,而夢境之地正是安江農校。

“那些山川,那片田野,我都再熟悉不過了。”楊檸豪的老家湖南省安江鎮是座千年古鎮,因沅水準瀾無波,民安江靖而得名,寧靜悠然的鎮子,

曾留住了袁隆平的腳步。1953年,從西南農學院(現西南大學)畢業後,袁隆平服從分配來到安江農校執教,自此開啟與安江的不解之緣。

彼時尚在四川音樂學院讀大一的楊檸豪,從新聞中瞭解到袁老的“禾下乘涼夢”。故鄉安江一下子拉近了他與袁老的距離,而袁老的這席“夢話”也深深鐫刻在了他的腦海,他驚訝,“常年與莊稼打交道的袁老,竟然能說出如此口語又富有詩意的話。

”出於作曲專業的敏感,楊檸豪心想,要是能約到袁老寫詞,說不定會產生奇妙的“化學反應”。

楊檸豪就此種下的“夢”,不想在2015年成真了。

經朋友引薦,楊檸豪來到了袁隆平位於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辦公室。等待見面的那一刻,那種與享譽世界的科學家僅有一門之隔的心跳加速,他至今難忘。“我就在門外,幾乎能聽到門後袁老說話的聲音,心裡卻忐忑不已,

‘這位德高望重的科學家真的會接受我這個毛頭小子的合作邀請嗎?’”

但在內心更深處,楊檸豪是有十足把握的。

拜訪前,他就特意買來袁隆平的傳記,仔細翻閱。當看到袁隆平在安江以拉小提琴排遣寂寞的細節,他狂喜不已,也更加肯定了自己的決定,“看得出來,袁老是一個懂生活愛音樂的人。”加上安江對於袁老的意義,尤讓楊檸豪相信袁老應該不會拒絕這樣的合作。

一闕詞

以信改詞,袁隆平盡訴念母深情

有安江這張“底牌”,楊檸豪遂定了定神,推門而入。

有些出乎楊檸豪意料的是,當他將邀請袁老創作童謠話說完,沒有半點猶豫,袁老便一口答應,俐落爽快地回了一個“好”字。

“袁老師,您能不能聽聽(曲子)?”楊檸豪試探著問。袁老隨即接過CD,放了起來,一邊側耳欣賞一邊發出“旋律動人”的讚賞。讓他沒想到的是,袁老還主動提起了填詞想法,“我還有一封寫給母親的信,改一改應該就能成為歌詞。”

袁隆平曾在《稻子熟了,媽媽,我想您》一詩中提到,為了照顧孫子,母親在70歲高齡之際,從城市來到了山村,並永遠地留在了袁隆平為之奉獻青春的安江。母親離開之際,袁隆平還在長沙開會,那天正好是中秋節。第二天天不亮袁隆平就往安江趕,卻還是沒能見上母親最後一面。而這也成了袁隆平心中永遠的遺憾。

聽著楊檸豪提前譜好的曲,袁隆平的填詞幾乎是一氣呵成。

“我有著一個夢,走在田埂上,它同我一般高,我拉著我最親愛的朋友,坐在稻穗下乘涼。媽媽我來看您了,你看這晚霞灑滿小山村……”《我有一個夢》,150字的歌詞,娓娓道出了袁隆平的“禾下乘涼夢”,以及他對母親深深懷念之情。

“我想讓每個人聽到這首歌,都能想到自己的童年。”在歌曲傳達的意境中,楊檸豪想呈現的是一種自然的狀態:用輕描淡寫的旋律重現童年成長的環境,看到成長的足跡,看到媽媽鼓勵自己要做個有志向的人……“這是袁老的初心,也是大家的童年和夢想。”

編曲完成後,楊檸豪找來了曾在《中國好聲音》征服導師的大叔趙祺和擁有稚嫩甜美童音的豆豆,試圖以一種大人小孩對唱的形式,講述一個穿梭時空表達愛的故事,“當孩子長大成人的時候,母親已經先一步離開,兩個人沒法在平行時空交錯、對答,但在音樂世界可以。”

登央視

水稻耕耘者“唱”出夢想

第二次敲響袁隆平的辦公室門時,楊檸豪揣著製作好的CD。“隔了些日子不見,袁老會不會不記得我了?”沒想到,一進門,袁老便打趣道:“喲,音樂家來啦!”

一個玩笑雖打消尷尬和緊張,但楊檸豪仍有些不安,忐忑著奉上了成品。“我一直用餘光偷瞄眼前這位長輩,想看看他作何反應。”只見袁隆平嘴角微微顫動,一曲完畢,袁老突生感慨,“再過幾天又是中秋節了,又到我媽媽的忌日了。”楊檸豪隨之長舒一口氣,“這歌,應該是寫到他心裡去了吧。”

隨後袁隆平在辦公桌前鋪起了紙,在《我有一個夢》的譜子上寫下,“詞:袁隆平,曲:楊檸豪。”,並朗聲說道,“我相信這首歌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力量都是無限的。”

去年12月,袁隆平負責的科研團隊接到了中央電視臺“相聚中國節·出發2018”晚會節目組的邀請。“明年(2018年),要向著每公頃水稻產量18噸的目標攻關,攻關過後還要向著每公頃產量20噸的目標攻關。”袁隆平在鏡頭前講述著,他的“禾下乘涼夢”從未改變過。《我有一個夢》,也由來自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員和小朋友們演唱,登上了央視一套“相聚中國節·出發2018”晚會。戰鬥在一線的水稻耕耘者,如今終於可以把夢想唱出來了。

《我有一個夢》

作詞:袁隆平作曲:楊檸豪

我有著一個夢

埋在泥土中深信它不同

光給了它希望

雨給了它滋養

它陪種子成長

我有著一個夢

走在田埂上

它同我一般高

我拉著我最親愛的朋友

坐在稻穗下乘涼

媽媽我來看您了

你看這晚霞灑滿小山村

媽媽我陪您說說話

這種子是您親手種下

在我心裡發芽

(童謠):

風吹起稻浪

稻芒劃過手掌

稻草在場上堆成垛

穀子迎著陽光嗶啵作響

水田泛出一片橙黃

記者手記

90後的童謠夢

完成這首與袁隆平共同創作的歌曲,對楊檸豪而言,還意味著更多。其意義不單是對音樂才華的肯定,更是精神層面的進階。“這不是屬於我的某個東西,而是袁隆平老先生深耕田園堅持夢想的精神傳遞。”

自己的夢想又是什麼呢?楊檸豪不禁問自己。

他也在童謠中找到夢想。2013年從四川音樂學院作曲專業畢業後,他與妻子亦搭檔譚淇尹留在成都創業。他們發現前來音樂室錄歌的小朋友,要麼唱著“掉隊”的老童謠,要麼唱著成年人的流行曲,“市場上,好像沒有人給孩子做音樂呀。”團隊一合計,決定做最自然的童謠,譚淇尹主管創作,楊檸豪則負責監製。

去年11月,楊檸豪團隊打造的公益兒童音樂會成功上演,現場演唱的九首童趣盎然的歌曲皆為原創,和袁隆平共同創作的《我有一個夢》也赫然在列。楊檸豪的夢想,似乎也在一點點實現。

封面新聞記者秦怡楊晨受訪者供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以信改詞,袁隆平盡訴念母深情

有安江這張“底牌”,楊檸豪遂定了定神,推門而入。

有些出乎楊檸豪意料的是,當他將邀請袁老創作童謠話說完,沒有半點猶豫,袁老便一口答應,俐落爽快地回了一個“好”字。

“袁老師,您能不能聽聽(曲子)?”楊檸豪試探著問。袁老隨即接過CD,放了起來,一邊側耳欣賞一邊發出“旋律動人”的讚賞。讓他沒想到的是,袁老還主動提起了填詞想法,“我還有一封寫給母親的信,改一改應該就能成為歌詞。”

袁隆平曾在《稻子熟了,媽媽,我想您》一詩中提到,為了照顧孫子,母親在70歲高齡之際,從城市來到了山村,並永遠地留在了袁隆平為之奉獻青春的安江。母親離開之際,袁隆平還在長沙開會,那天正好是中秋節。第二天天不亮袁隆平就往安江趕,卻還是沒能見上母親最後一面。而這也成了袁隆平心中永遠的遺憾。

聽著楊檸豪提前譜好的曲,袁隆平的填詞幾乎是一氣呵成。

“我有著一個夢,走在田埂上,它同我一般高,我拉著我最親愛的朋友,坐在稻穗下乘涼。媽媽我來看您了,你看這晚霞灑滿小山村……”《我有一個夢》,150字的歌詞,娓娓道出了袁隆平的“禾下乘涼夢”,以及他對母親深深懷念之情。

“我想讓每個人聽到這首歌,都能想到自己的童年。”在歌曲傳達的意境中,楊檸豪想呈現的是一種自然的狀態:用輕描淡寫的旋律重現童年成長的環境,看到成長的足跡,看到媽媽鼓勵自己要做個有志向的人……“這是袁老的初心,也是大家的童年和夢想。”

編曲完成後,楊檸豪找來了曾在《中國好聲音》征服導師的大叔趙祺和擁有稚嫩甜美童音的豆豆,試圖以一種大人小孩對唱的形式,講述一個穿梭時空表達愛的故事,“當孩子長大成人的時候,母親已經先一步離開,兩個人沒法在平行時空交錯、對答,但在音樂世界可以。”

登央視

水稻耕耘者“唱”出夢想

第二次敲響袁隆平的辦公室門時,楊檸豪揣著製作好的CD。“隔了些日子不見,袁老會不會不記得我了?”沒想到,一進門,袁老便打趣道:“喲,音樂家來啦!”

一個玩笑雖打消尷尬和緊張,但楊檸豪仍有些不安,忐忑著奉上了成品。“我一直用餘光偷瞄眼前這位長輩,想看看他作何反應。”只見袁隆平嘴角微微顫動,一曲完畢,袁老突生感慨,“再過幾天又是中秋節了,又到我媽媽的忌日了。”楊檸豪隨之長舒一口氣,“這歌,應該是寫到他心裡去了吧。”

隨後袁隆平在辦公桌前鋪起了紙,在《我有一個夢》的譜子上寫下,“詞:袁隆平,曲:楊檸豪。”,並朗聲說道,“我相信這首歌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力量都是無限的。”

去年12月,袁隆平負責的科研團隊接到了中央電視臺“相聚中國節·出發2018”晚會節目組的邀請。“明年(2018年),要向著每公頃水稻產量18噸的目標攻關,攻關過後還要向著每公頃產量20噸的目標攻關。”袁隆平在鏡頭前講述著,他的“禾下乘涼夢”從未改變過。《我有一個夢》,也由來自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員和小朋友們演唱,登上了央視一套“相聚中國節·出發2018”晚會。戰鬥在一線的水稻耕耘者,如今終於可以把夢想唱出來了。

《我有一個夢》

作詞:袁隆平作曲:楊檸豪

我有著一個夢

埋在泥土中深信它不同

光給了它希望

雨給了它滋養

它陪種子成長

我有著一個夢

走在田埂上

它同我一般高

我拉著我最親愛的朋友

坐在稻穗下乘涼

媽媽我來看您了

你看這晚霞灑滿小山村

媽媽我陪您說說話

這種子是您親手種下

在我心裡發芽

(童謠):

風吹起稻浪

稻芒劃過手掌

稻草在場上堆成垛

穀子迎著陽光嗶啵作響

水田泛出一片橙黃

記者手記

90後的童謠夢

完成這首與袁隆平共同創作的歌曲,對楊檸豪而言,還意味著更多。其意義不單是對音樂才華的肯定,更是精神層面的進階。“這不是屬於我的某個東西,而是袁隆平老先生深耕田園堅持夢想的精神傳遞。”

自己的夢想又是什麼呢?楊檸豪不禁問自己。

他也在童謠中找到夢想。2013年從四川音樂學院作曲專業畢業後,他與妻子亦搭檔譚淇尹留在成都創業。他們發現前來音樂室錄歌的小朋友,要麼唱著“掉隊”的老童謠,要麼唱著成年人的流行曲,“市場上,好像沒有人給孩子做音樂呀。”團隊一合計,決定做最自然的童謠,譚淇尹主管創作,楊檸豪則負責監製。

去年11月,楊檸豪團隊打造的公益兒童音樂會成功上演,現場演唱的九首童趣盎然的歌曲皆為原創,和袁隆平共同創作的《我有一個夢》也赫然在列。楊檸豪的夢想,似乎也在一點點實現。

封面新聞記者秦怡楊晨受訪者供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