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網約車補貼大戰捲土重來 消費者能否受益?

美團的入局,讓沉寂一年多的網約車行業再起波瀾。易到的再次入局,點燃了網約車行業補貼大戰的導火索。

上一輪的網約車補貼大戰落下帷幕,滴滴成為了那場戰爭的勝利者,成為國內網約車行業的壟斷者。儘管首汽和神州專業仍然是滴滴的競爭對手,但在市場份額上滴滴已經是一騎絕塵。眼下,美團和易到,能否撼動網約車的市場格局?

打敗滴滴需要重磅武器

對於網約車業務,美團可謂是垂涎已久。在南京低調試水後,

美團的網約車業務正加速狂奔。來自媒體的水牛稱,美團計畫在北京、上海、成都、杭州、福州、溫州和廈門等城市開通網約車業務,對滴滴發起正面挑戰。美團打車北京站註冊資訊顯示,“報名滿20萬人,馬上開始,前五萬(司機)註冊0抽成。

美團進軍網約車業務的目標非常明確,挑戰滴滴。剛剛擺脫資金鏈危機的易到,同樣是想跟滴滴一較高低。與其他行業的競爭一樣,美團和易到的武器都是補貼。

美團打車今年2月份就針對司機推出了補貼政策,完成5單獎勵25元,完成10單獎勵50元,完成15單獎勵100元,完成20單獎勵150元。

在美團打車加速擴張後,針對司機的補貼政策也隨之上調,滿單獎勵金額提升至完成8單獎勵60元,完成13單獎勵100元,完成20單獎勵150元。在用戶端的補貼方面,美團是優惠券的形式。相比之下,易到的補貼政策顯得沒有力度,僅僅是下調了平臺傭金,由原來的21%下調至5%。

坦白說,在網約車市場格局形成後,單純靠補貼難以撼動市場格局。一旦其他對手再推出補貼政策,司機或乘客立即倒戈。補貼難以籠絡忠實客戶,而且會影響業績。據透露,美團打車在南京的日訂單突破10萬,每單補貼平均在20元左右,上線十個月美團在南京一個城市的補貼高達6億元。

另一方面,美團和易到的補貼政策,並沒有讓消費者享受到太多的實惠。瘋狂的補貼之下,司機多了,打車方便了,但打車的價格並沒有明顯的改觀。與傳統計程車相比,網約車價格更高一些,除了每公里1元左右的單價外,每分鐘還有0.15元的服務費。一旦堵車,網約車的價格會一路飆升。不可否認,補貼短時間內能夠改變網約車市場格局,

但打敗滴滴還需要一枚重磅武器。

網約車大戰消費者很難受益

說白了,網約車大戰的實質是用戶爭奪戰。戰火重燃的網約車補貼大戰,是利用補貼爭奪司機的競爭。不過,在網約車這場競爭中,用戶同樣是一個重要的角色。對於美團和易到而言,要想顛覆網約車的市場格局,針對司機推出補貼的同時,不能把用戶遺忘,因為用戶在這場網約車大戰中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此前挑戰滴滴慘敗的滴答,就是一個無視用戶的活生生例子。

去年12月,滴答拼車發公開信稱,平臺有6名司機被滴滴客服威脅二選一,滴滴客服要脅司機稱,裝了滴答拼車會面臨滴滴出行的封號處理,兩個用戶端只能二選一。這一事件,被多家媒體稱之為“碰瓷”事件。不到半個月的時間,滴答拼車挑戰滴滴的競爭就以失敗而告終。此前,神州專車和首汽約車與滴滴的競爭從未停止過,但並沒有改變滴滴一家獨大的市場局面。

眼下,美團在南京發起的補貼大戰,是否蠶食了滴滴的市場份額還是一個未知數。透過這一場補貼大戰可以看出來,在美團與滴滴決戰網約車的競爭中,消費者很能受益。網約車業務在南京上線10個月,美團燒掉了6億元補貼,補貼給消費者的又是多少呢?

有媒體報導稱,美團打車APP去掉7月份上線後,推出了一個“全城5折”的活動。一位南京的網約車用戶稱,正是看中了5折的優惠才嘗試美團打車業務。不過,這一活動並沒有長期持續下去,而是一個階段性的促銷。從過往的網約車補貼大戰也可以得知,網約車平臺的補貼,更多的是向司機傾斜,針對消費者的補貼力度要小很多。

2015年是補貼大戰白熱化的一年。為了搶奪市場份額,玩家重金投入補貼——優步創始人、CEO特拉維斯·卡蘭尼克當時曾公開稱,滴滴每年要花40億美元補貼司機;滴滴副總裁陶然則隔空反擊稱,優步在2015年燒錢補貼20億美元。不難看出,網約車補貼大戰中司機是最大的受益者。不過,無論是司機,還是消費者,都是網約車平臺博弈的砝碼。一旦市場份額穩定後,補貼立即停止。

從長遠的角度來說,網約車瘋狂的補貼大戰中,消費者能夠得到的也是蠅頭小利。在市場格局穩定後,網約車還會漲價,提高平臺的抽成。屆時,司機和消費者成為網約車平臺案板上的肉。現在很多消費者抱怨滴滴漲價,司機抱怨滴滴抽成高,這是最好的證明。

事實上,在國內互聯網行業的每一場補貼大戰中,短期內消費者都能獲利。然而,從外賣、網約車、共用單車等多個行業的競爭來看,市場格局穩定後,消費者只能無奈的忍受漲價的痛苦。從這一角度來說,捲土重來的網約車補貼大戰,消費者仍舊是平臺博弈的砝碼。

此前挑戰滴滴慘敗的滴答,就是一個無視用戶的活生生例子。

去年12月,滴答拼車發公開信稱,平臺有6名司機被滴滴客服威脅二選一,滴滴客服要脅司機稱,裝了滴答拼車會面臨滴滴出行的封號處理,兩個用戶端只能二選一。這一事件,被多家媒體稱之為“碰瓷”事件。不到半個月的時間,滴答拼車挑戰滴滴的競爭就以失敗而告終。此前,神州專車和首汽約車與滴滴的競爭從未停止過,但並沒有改變滴滴一家獨大的市場局面。

眼下,美團在南京發起的補貼大戰,是否蠶食了滴滴的市場份額還是一個未知數。透過這一場補貼大戰可以看出來,在美團與滴滴決戰網約車的競爭中,消費者很能受益。網約車業務在南京上線10個月,美團燒掉了6億元補貼,補貼給消費者的又是多少呢?

有媒體報導稱,美團打車APP去掉7月份上線後,推出了一個“全城5折”的活動。一位南京的網約車用戶稱,正是看中了5折的優惠才嘗試美團打車業務。不過,這一活動並沒有長期持續下去,而是一個階段性的促銷。從過往的網約車補貼大戰也可以得知,網約車平臺的補貼,更多的是向司機傾斜,針對消費者的補貼力度要小很多。

2015年是補貼大戰白熱化的一年。為了搶奪市場份額,玩家重金投入補貼——優步創始人、CEO特拉維斯·卡蘭尼克當時曾公開稱,滴滴每年要花40億美元補貼司機;滴滴副總裁陶然則隔空反擊稱,優步在2015年燒錢補貼20億美元。不難看出,網約車補貼大戰中司機是最大的受益者。不過,無論是司機,還是消費者,都是網約車平臺博弈的砝碼。一旦市場份額穩定後,補貼立即停止。

從長遠的角度來說,網約車瘋狂的補貼大戰中,消費者能夠得到的也是蠅頭小利。在市場格局穩定後,網約車還會漲價,提高平臺的抽成。屆時,司機和消費者成為網約車平臺案板上的肉。現在很多消費者抱怨滴滴漲價,司機抱怨滴滴抽成高,這是最好的證明。

事實上,在國內互聯網行業的每一場補貼大戰中,短期內消費者都能獲利。然而,從外賣、網約車、共用單車等多個行業的競爭來看,市場格局穩定後,消費者只能無奈的忍受漲價的痛苦。從這一角度來說,捲土重來的網約車補貼大戰,消費者仍舊是平臺博弈的砝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