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名人與成都」諾貝爾文學獎評委與成都妻子的傳奇愛情 46年甜蜜婚姻似童話

1996年11月5日,當夜幕降臨之際,和癌症抗爭了30年的甯祖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的家中悄悄走了,給丈夫--諾貝爾文學獎評委、瑞典皇家科學院院士馬悅然教授留下了46年婚姻的美好回憶。

他們如童話般美麗的異國情緣為成都留下了一段愛情佳話。

這對異國伉儷為成都留下一段愛情佳話

真真的愛情,愛人之笑屬於我,淚也屬於我。

天空的星星,是死者的眼睛麼?愛人!你在哪兒?

天色漸暗,讓我拉著你的手:我們快到了。--馬悅然 

瑞典小夥愛上成都少女

1948年8月,24歲的瑞典小夥馬悅然來到四川研究方言,和英國朋友西門華住進了華西後壩陳行可教授家“可莊”。當年的“可莊”有個很大的花園,種了30多棵蘋果樹和橘樹,周圍是3米高的圍牆。

剛剛高中畢業的甯祖患上了流行性腦膜炎,正在家中休養。陳教授的妻子劉克莊女士請馬悅然教陳家二女兒陳甯祖學英語。貪玩的她根本不想跟“馬洋人兒”學英語。但母命難違,

她每天上午必須到馬悅然的房間學一小時英語。為了哄這個不想學習的小女生,馬悅然想了一個辦法,他拿出美國PX店留下的幾罐可哥粉做誘餌,每次甯祖來上課,就請她喝一碗可哥粉。總算讓甯祖靜下心來學了一陣子英語。可是可哥粉喝完了,這個調皮的小姑娘就開始翹課了!

那時,馬悅然還常請甯祖幫他整理方言卡片,偶爾還一同去玉帶橋的“新明書屋”淘舊書。一天,

兩人經過成都一家有名的飯館,馬悅然想請甯祖吃點什麼以表感謝。小夥子很紳士地問:“你喝茶還是喝咖啡?”誰知甯祖卻說:“我情願吃一碗牛肉湯麵。”幾年後,甯祖告訴夫君:“你那時真是一個嗇家子。”

兩個年輕人越來越熟,單純美麗的甯祖漸漸讓馬悅然墜入了情網。可是馬悅然在離開瑞典的前一天就跟一個高中女同學訂了婚。兩人已經談了幾年戀愛,並且得到雙方父母的認可。

後來,一個到中國,一個到美國上大學。所以,馬悅然那時還不敢向甯祖表白。

馬悅然在陳家的“可莊”住了7個月,期間他請甯祖看了兩次電影。在看完第二場電影回家的路上,他情不自禁牽起了甯祖的纖手。 

離別相顧無言枯坐到天明

1950年7月,馬悅然和西門華準備離開成都。臨行前晚,陳教授設宴為他們餞行。飯後甯祖彈鋼琴,唱中國民歌。甯祖天生一副好嗓子,曾跟著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郎毓秀學過音樂。

馬悅然最喜歡聽她唱“在那遙遠的地方,有個好姑娘……”美妙的歌聲讓馬悅然生出無限的離愁別緒。那晚,甯祖和悅然手牽手在花園裡散步。在那個夏夜,小蟲唱著纏綿的情歌,果樹的芬芳彌漫在夜空中。但悅然無心欣賞這樣美的夜色,他心裡非常難受,因為甯祖知道他已經有未婚妻了。他有很多話想對心愛的姑娘說,但是他終於什麼也沒說。兩個年輕人都深信,今生今世他們將再也不會見面了!

散完步,兩人回到馬悅然住的平房,依依不捨,相顧無言,不知不覺竟坐了個通宵。那晚他們聯手都沒有拉,但兩顆相愛的心卻因為離別的到來而靠得很近很近。

第二天早晨,甯祖和父母、姐姐、弟妹送馬悅然和西門華到郵政車站。經過10多天的艱苦旅程,悅然坐汽車到了重慶,又改乘輪船到了武漢,再坐火車到達廣州。當他過了羅湖橋抵達香港時,他惆悵地問自己:“可是我的心呢?我的心在哪兒?”

馬悅然隨後給在美國讀書的未婚妻發了一封電報,那個姑娘回信說,她已愛上一個美國人。馬悅然如釋重負,立刻給陳行可教授發電報,向陳甯祖求婚。兩天后,陳教授發回電報,可那些數字搞得悅然一頭霧水,偏偏電報局又關門了。他在惴惴不安中熬了一夜。第二天一大早,他終於得知那些數字的意義:甯祖答應了他的求婚!馬悅然欣喜若狂。他後來才知道,當陳行可先生問女兒是否願意跟“馬洋人兒”結婚時,這個19歲的少女害羞地答道:“隨便你們吧!” 

重逢羅湖橋邊苦等成都愛人

1950年8月31日,甯祖在獲得小天竺街公安所的證明書後,在姐姐京祖的陪同下,先乘郵政車到了寶雞,然後坐火車到廣州。9月初,悅然每天早晨坐火車到羅湖橋去,餓著肚子等甯祖。每當一個漂亮女孩過橋,橋兩邊的英國兵和中國兵就會指著悅然吹口哨扮鬼臉,但每次悅然都失望地搖搖頭,因為甯祖比她們漂亮得多!

9月20日,在經過10多天的漫長等待後,身穿藍布旗袍的甯祖和姐姐終於走過了羅湖橋。分別兩個多月後,一對有情人再度重逢,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4天后,甯祖和悅然在香港九龍道風山的教堂裡,舉行了傳統的瑞典婚禮。從馬悅然教授和陳湘祖先生提供給記者的照片來看,新婚燕爾的甯祖穿著旗袍,面如中秋之月,戴著眼鏡的悅然西裝革履,風度翩翩,兩人在鏡頭前或微笑或開懷,沉浸在新婚的幸福中。

婚後46年甜蜜婚姻像個童話

1950年秋天,馬悅然偕新婚妻子甯祖回到瑞典。1952年,馬悅然獲得斯德哥爾摩大學博士學位。1956年,他出任瑞典駐中國大使館文化秘書,和甯祖再次回到中國,和老舍成了鄰居和朋友。夫妻倆經常騎著自行車穿梭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他們拜訪文化名人,出席各種文化活動,為中瑞之間的文化交流做出了貢獻。

1958年,馬悅然辭去外交官職務,先後執教于倫敦大學、澳州國立大學、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的中文系。1985年,馬悅然當選為諾貝爾文學獎評委,1987年,當選為瑞典皇家科學院院士,曾兩度當選為歐洲漢學協會主席。

在馬悅然輝煌的學術成就背後,有著妻子陳甯祖長達46年的無私奉獻。甯祖為馬悅然生了3個兒子,並擔當起教育他們的重任。這個以前連開水也不會燒的成都少女,學會了做地道的中餐,還向婆婆學會了做西餐。

甯祖生前執教于斯德哥爾摩大學中文系,她的中文造詣頗高,是位深受學生喜愛的老師。她陪丈夫到處講學,但在社交場合,她總是精心打扮,優雅端莊,談笑風生。在她堅強熱情的背後,很少有人知道她已經患癌症30年了。

在友人眼裡,甯祖具有四川姑娘特有的開朗樂觀和熱心腸。她對來自祖國的同胞格外熱情和關心,總愛做中國菜款待他們。

1996年11月5日黃昏,甯祖在和癌症抗爭了30年後,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的家中悄悄走了,走得平靜、安詳,“如晚秋的落葉輕輕地飄向大地,如初冬的細雨無聲地潤進泥土。”將近半個世紀的相親相愛,使這段緣于成都的異國情緣美麗得像個童話。

為了離甯祖近些,馬悅然搬到了鄉下,每天清早,他都會風雨無阻地沿著小徑散步到妻子墓前,把墓碑旁飄落的枯葉拾掇乾淨,用手鏟把新買的鮮花輕輕埋進土裡,然後和她擺擺龍門陣,說說兒孫們的事。他絮絮地拉著家常,一定說的是甯祖最愛聽的鄉音四川話吧。他在甯祖的墓前遙望著甯祖的故鄉四川,心中湧動著一個異鄉遊子的濃濃鄉愁。

弟妹眼中的完美愛人

弟弟陳湘祖:

我是改革開放後較早到瑞典的留學生。在我姐夫馬悅然的幫助下,所有的中國留學生都得到一張看電影的卡。他是瑞典國王的座上賓,在他的推動下,瑞典國王和王后于1981年訪華,行前專門在瑞典皇宮接見了全體中國留學生。國王和王后還親臨四川訪問,悅然向國王推薦了四川的五糧液。悅然對中國,尤其對四川的感情很深。家裡來賓客時,他喜歡穿中式的馬褂。每次他回川探親,我們都會給他做好幾件帶回去。

我姐夫一心撲在漢學研究上,家裡的大小事務都由我二姐負責。作為國際上公認的漢學權威,我姐夫經常會有應酬,我二姐熱情好客,總是為丈夫安排應酬得很妥當。以前她在家裡連開水都不會燒,可她後來卻練就一手好廚藝。姐夫最愛吃她做的月召子蛋花湯麵。每次吃完飯,姐夫都會很紳士地說:“謝謝你的飯!對不起,我又要去忙了。”說完便鑽進書房埋頭做學問。

20多年前,姐夫回川探親。我妹妹紹祖運用針灸治好了他的腿,他深感針灸的神奇療效。回瑞典後大力介紹針灸。瑞典卡羅林斯卡醫科大學神經科對我妹妹的針灸治療進行了長達3年的觀察,最終讓瑞典人信服了中國的針灸。

我二姐臨終前,姐夫一直緊握她的手,看著她被病魔折磨,他心痛萬分,一直喃喃地說:“你快要解脫了……”

去年夏天姐夫帶著兒孫們回四川探親,主動提出要到都江堰靈岩山去為我父母掃墓,讓我非常感動。當時我二姐已去世9年了,這也可以看出他對我二姐的深情。他們是一對完美的愛人。

去年,姐夫告訴我他有了一位來自中國臺灣的女友。我和妹妹都勸他說:二姐已去世多年,你應該追求自己的幸福。如果二姐泉下有知,她也希望看到你過得快樂。今年7月,姐夫和臺灣報人陳文芬結婚。我們全家祝福他們幸福美滿。

妹妹劉紹祖:

我二姐和姐夫非常恩愛,和他們在一起,你能感覺到他們的默契和相互的關心體貼。我二姐把一生都獻給了丈夫和這個家。為了讓丈夫集中精力搞學問,她包攬了所有的家務。她在學術上還是丈夫的好幫手,他們一起討論、研究文學,一起出席各種會議。我二姐到瑞典後對家鄉念念不忘,還學會了做地道的川菜。她曾經出版了一本介紹中國菜(主要是川菜)的菜譜,是最早的瑞典文中國菜譜,在瑞典很受歡迎。

兩個年輕人都深信,今生今世他們將再也不會見面了!

散完步,兩人回到馬悅然住的平房,依依不捨,相顧無言,不知不覺竟坐了個通宵。那晚他們聯手都沒有拉,但兩顆相愛的心卻因為離別的到來而靠得很近很近。

第二天早晨,甯祖和父母、姐姐、弟妹送馬悅然和西門華到郵政車站。經過10多天的艱苦旅程,悅然坐汽車到了重慶,又改乘輪船到了武漢,再坐火車到達廣州。當他過了羅湖橋抵達香港時,他惆悵地問自己:“可是我的心呢?我的心在哪兒?”

馬悅然隨後給在美國讀書的未婚妻發了一封電報,那個姑娘回信說,她已愛上一個美國人。馬悅然如釋重負,立刻給陳行可教授發電報,向陳甯祖求婚。兩天后,陳教授發回電報,可那些數字搞得悅然一頭霧水,偏偏電報局又關門了。他在惴惴不安中熬了一夜。第二天一大早,他終於得知那些數字的意義:甯祖答應了他的求婚!馬悅然欣喜若狂。他後來才知道,當陳行可先生問女兒是否願意跟“馬洋人兒”結婚時,這個19歲的少女害羞地答道:“隨便你們吧!” 

重逢羅湖橋邊苦等成都愛人

1950年8月31日,甯祖在獲得小天竺街公安所的證明書後,在姐姐京祖的陪同下,先乘郵政車到了寶雞,然後坐火車到廣州。9月初,悅然每天早晨坐火車到羅湖橋去,餓著肚子等甯祖。每當一個漂亮女孩過橋,橋兩邊的英國兵和中國兵就會指著悅然吹口哨扮鬼臉,但每次悅然都失望地搖搖頭,因為甯祖比她們漂亮得多!

9月20日,在經過10多天的漫長等待後,身穿藍布旗袍的甯祖和姐姐終於走過了羅湖橋。分別兩個多月後,一對有情人再度重逢,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4天后,甯祖和悅然在香港九龍道風山的教堂裡,舉行了傳統的瑞典婚禮。從馬悅然教授和陳湘祖先生提供給記者的照片來看,新婚燕爾的甯祖穿著旗袍,面如中秋之月,戴著眼鏡的悅然西裝革履,風度翩翩,兩人在鏡頭前或微笑或開懷,沉浸在新婚的幸福中。

婚後46年甜蜜婚姻像個童話

1950年秋天,馬悅然偕新婚妻子甯祖回到瑞典。1952年,馬悅然獲得斯德哥爾摩大學博士學位。1956年,他出任瑞典駐中國大使館文化秘書,和甯祖再次回到中國,和老舍成了鄰居和朋友。夫妻倆經常騎著自行車穿梭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他們拜訪文化名人,出席各種文化活動,為中瑞之間的文化交流做出了貢獻。

1958年,馬悅然辭去外交官職務,先後執教于倫敦大學、澳州國立大學、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的中文系。1985年,馬悅然當選為諾貝爾文學獎評委,1987年,當選為瑞典皇家科學院院士,曾兩度當選為歐洲漢學協會主席。

在馬悅然輝煌的學術成就背後,有著妻子陳甯祖長達46年的無私奉獻。甯祖為馬悅然生了3個兒子,並擔當起教育他們的重任。這個以前連開水也不會燒的成都少女,學會了做地道的中餐,還向婆婆學會了做西餐。

甯祖生前執教于斯德哥爾摩大學中文系,她的中文造詣頗高,是位深受學生喜愛的老師。她陪丈夫到處講學,但在社交場合,她總是精心打扮,優雅端莊,談笑風生。在她堅強熱情的背後,很少有人知道她已經患癌症30年了。

在友人眼裡,甯祖具有四川姑娘特有的開朗樂觀和熱心腸。她對來自祖國的同胞格外熱情和關心,總愛做中國菜款待他們。

1996年11月5日黃昏,甯祖在和癌症抗爭了30年後,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的家中悄悄走了,走得平靜、安詳,“如晚秋的落葉輕輕地飄向大地,如初冬的細雨無聲地潤進泥土。”將近半個世紀的相親相愛,使這段緣于成都的異國情緣美麗得像個童話。

為了離甯祖近些,馬悅然搬到了鄉下,每天清早,他都會風雨無阻地沿著小徑散步到妻子墓前,把墓碑旁飄落的枯葉拾掇乾淨,用手鏟把新買的鮮花輕輕埋進土裡,然後和她擺擺龍門陣,說說兒孫們的事。他絮絮地拉著家常,一定說的是甯祖最愛聽的鄉音四川話吧。他在甯祖的墓前遙望著甯祖的故鄉四川,心中湧動著一個異鄉遊子的濃濃鄉愁。

弟妹眼中的完美愛人

弟弟陳湘祖:

我是改革開放後較早到瑞典的留學生。在我姐夫馬悅然的幫助下,所有的中國留學生都得到一張看電影的卡。他是瑞典國王的座上賓,在他的推動下,瑞典國王和王后于1981年訪華,行前專門在瑞典皇宮接見了全體中國留學生。國王和王后還親臨四川訪問,悅然向國王推薦了四川的五糧液。悅然對中國,尤其對四川的感情很深。家裡來賓客時,他喜歡穿中式的馬褂。每次他回川探親,我們都會給他做好幾件帶回去。

我姐夫一心撲在漢學研究上,家裡的大小事務都由我二姐負責。作為國際上公認的漢學權威,我姐夫經常會有應酬,我二姐熱情好客,總是為丈夫安排應酬得很妥當。以前她在家裡連開水都不會燒,可她後來卻練就一手好廚藝。姐夫最愛吃她做的月召子蛋花湯麵。每次吃完飯,姐夫都會很紳士地說:“謝謝你的飯!對不起,我又要去忙了。”說完便鑽進書房埋頭做學問。

20多年前,姐夫回川探親。我妹妹紹祖運用針灸治好了他的腿,他深感針灸的神奇療效。回瑞典後大力介紹針灸。瑞典卡羅林斯卡醫科大學神經科對我妹妹的針灸治療進行了長達3年的觀察,最終讓瑞典人信服了中國的針灸。

我二姐臨終前,姐夫一直緊握她的手,看著她被病魔折磨,他心痛萬分,一直喃喃地說:“你快要解脫了……”

去年夏天姐夫帶著兒孫們回四川探親,主動提出要到都江堰靈岩山去為我父母掃墓,讓我非常感動。當時我二姐已去世9年了,這也可以看出他對我二姐的深情。他們是一對完美的愛人。

去年,姐夫告訴我他有了一位來自中國臺灣的女友。我和妹妹都勸他說:二姐已去世多年,你應該追求自己的幸福。如果二姐泉下有知,她也希望看到你過得快樂。今年7月,姐夫和臺灣報人陳文芬結婚。我們全家祝福他們幸福美滿。

妹妹劉紹祖:

我二姐和姐夫非常恩愛,和他們在一起,你能感覺到他們的默契和相互的關心體貼。我二姐把一生都獻給了丈夫和這個家。為了讓丈夫集中精力搞學問,她包攬了所有的家務。她在學術上還是丈夫的好幫手,他們一起討論、研究文學,一起出席各種會議。我二姐到瑞典後對家鄉念念不忘,還學會了做地道的川菜。她曾經出版了一本介紹中國菜(主要是川菜)的菜譜,是最早的瑞典文中國菜譜,在瑞典很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