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週末大同市政府連軸開會,繪製了這道古長城美景

4月8日下午、9日上午,大同市委副書記、市長馬彥平召集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劉振國,副市長馬安全及多個部門、縣區負責人,連續開了兩個會議,敲定了一件意義重大的事情:4月底開工建設大同古長城旅遊公路,

2017年年底基本建成,同步推進沿線生態修復。

這是新一屆大同市政府組成後,落實大同市黨代會、市兩會精神的具體步驟,是建設“三個大同”的又一有力舉措。

大同市政府辦公會現場

大同古長城旅遊公路

大同古長城旅遊公路是一條循塞外古長城遺跡而建的旅遊路。

該項目起點位於天鎮縣新平堡鎮平遠頭村,終點位於左雲縣三屯鄉二十邊村,貫通天鎮、陽高、新榮、南郊、左雲5個縣(區)。

根據規劃,這條公路主線建設里程長約153公里,另設置20條支線,長約97公里,主線和支線建設里程合計約250公里。除了道路建設,還將建有完備的旅遊基礎設施,包括景區景點、廁所、停車場、加油站等。項目總投資8.082億元。

旅遊公路沿線綠化帶

旅遊公路沿線綠化帶是一種通俗的叫法,它的正式名稱是大同市沿古長城生態修復項目。根據規劃,這條綠化帶將沿著旅遊路建設,寬約1.5公里,擬規劃造林面積56萬畝。

這條綠化帶的目的之一是要和旅遊路相輔相成,營造“車在路上行,人在畫中游”的場景。這是一條綠色生態路,讓人們能在綠色氧吧中前行;也是一條自然景觀路,沿途有花可賞,有園可憩,

有景可看。

大同守口堡古長城

大同旅遊版圖北擴

事實上,這不是大同市政府首次部署此項工作。此前,馬彥平、劉振國等已多次召開會議研究推進,各相關部門、縣區也為此做了大量工作。目前,旅遊路建設前期準備工作基本就緒。

大同市政府為何如此高度重視這一專案?答案是:該項目意義大、影響深。

首先是促進沿線群眾增收,推動脫貧致富。這一條旅遊路、一條綠化帶建成後,將串連起此前交通不便的名勝古跡,如“邊疆極沖之地”的新平堡,明長城大同鎮關堡的守口堡,期望戰士得勝還朝的得勝堡,北魏馮太后墓葬所在地的永固陵以及中西方文化交匯、古城與教堂輝映的八台教堂等。這條路不僅方便沿線群眾的出行,

還將帶活帶火當地的旅遊,使他們得以分享高速增長的大同“旅遊紅利”。

按照市長的構想,這條旅遊路、綠化帶還將圍繞著長城、塞外等主題進行旅遊專案的佈局,不僅要有“看得見的美景”,還要有“玩得爽的項目”,不僅讓遊客到此一遊,還要讓他們呆得住、遊得久,從而真正達到搞活長城經濟帶,造福沿線群眾,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目的。

采涼山下大同古長城

其次,對大同全域旅遊的發展有重要作用。古長城、旅遊路、綠化帶平行延展,相得益彰,在大同北部形成美麗、壯觀的塞北風景線,成為大同北部新的旅遊區,大同旅遊版圖將得以北擴,大同旅遊的內涵將得到進一步的擴充。

此外,該專案對古長城的保護、大同的生態建設、經濟轉型等也具有顯而易見的重要作用。

在此次會議上,馬彥平分字闡釋了古長城旅遊公路的重要意義:古,即它具有深刻的文物價值和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長城,即深入保護和利用古長城;旅遊,就是要打造一條旅遊線路,綜合開發沿途的自然資源,發展全域旅遊;公路,表示作為一條旅遊路,它具有完備的基礎設施和景觀設置,人們既可以漫步其中,也可以自駕觀賞。(完)

背景連結

大同自古就是拱衛京師的門戶,也是名副其實的長城之鄉。境內現存各個朝代的長城遺址總長524多公里,分別是趙長城、漢長城、北魏長城、明長城。其中明長城墩、台、堡、寨、城、關保存相對完整,有得勝堡、新平堡等72堡,是名副其實的長城博物館。

今天大同的行政區劃,絕大部分就是長城所界之處,大同是夾在內外長城之間的較大城市,內外長城猶如玉帶連珠,將雁門天險、平型要塞、殺虎隘口及無數烽堠衛所、敵棋暗道聯成一體。

大同長城蘊含戰爭和民族文化記錄,其歷史資訊含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構成了長城文化旅遊的鮮明特色之一。特別是大同古長城及其附屬物在建築風格、文物考古、歷史研究方面具有非常突出的地位、極高的文物價值和旅遊開發價值。

采涼山下大同古長城

其次,對大同全域旅遊的發展有重要作用。古長城、旅遊路、綠化帶平行延展,相得益彰,在大同北部形成美麗、壯觀的塞北風景線,成為大同北部新的旅遊區,大同旅遊版圖將得以北擴,大同旅遊的內涵將得到進一步的擴充。

此外,該專案對古長城的保護、大同的生態建設、經濟轉型等也具有顯而易見的重要作用。

在此次會議上,馬彥平分字闡釋了古長城旅遊公路的重要意義:古,即它具有深刻的文物價值和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長城,即深入保護和利用古長城;旅遊,就是要打造一條旅遊線路,綜合開發沿途的自然資源,發展全域旅遊;公路,表示作為一條旅遊路,它具有完備的基礎設施和景觀設置,人們既可以漫步其中,也可以自駕觀賞。(完)

背景連結

大同自古就是拱衛京師的門戶,也是名副其實的長城之鄉。境內現存各個朝代的長城遺址總長524多公里,分別是趙長城、漢長城、北魏長城、明長城。其中明長城墩、台、堡、寨、城、關保存相對完整,有得勝堡、新平堡等72堡,是名副其實的長城博物館。

今天大同的行政區劃,絕大部分就是長城所界之處,大同是夾在內外長城之間的較大城市,內外長城猶如玉帶連珠,將雁門天險、平型要塞、殺虎隘口及無數烽堠衛所、敵棋暗道聯成一體。

大同長城蘊含戰爭和民族文化記錄,其歷史資訊含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構成了長城文化旅遊的鮮明特色之一。特別是大同古長城及其附屬物在建築風格、文物考古、歷史研究方面具有非常突出的地位、極高的文物價值和旅遊開發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