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走訪百所山村小學的支教之旅:河南足球教父的“山娃夢”

特約記者劉超峰報導

作為中國職業足球最早的參與者之一,

年近70的王隨生有著五十多年的足球閱歷——他的名字和人品,儼然就是河南足球的符號和代名詞。

王隨生擔任過運動員、主教練、足校校長以及職業俱樂部副總經理和顧問,幾乎涵蓋足球界所有的“職稱”頭銜。1994年河南建業足球俱樂部成立時,他便執掌教鞭,多次經歷河南建業的沉沉浮浮,也是迄今為止建業隊史執教時間最長的主教練。

而就是這位親歷了河南足球半個多世紀的發展歷程,

被尊稱為河南足球的“教父”的老人,在淡出職業足壇後仍然“不甘寂寞”:2015年,王隨生開始了他的山村小學足球支教之旅,兩年多時間過去,他的足跡已經遍佈全省的百所山區小學。

除了足球外,王隨生還有很多愛好:他的篆刻也達到了很高的水準,

常常親自動手製作禮物送給遠方的貴客。他也喜歡盆景、品茗,網球打得也不錯,經過手術治療,一度很嚴重的腰椎病也好多了,按理說他退休後的生活完全可以過得有滋有味。

但一個偶然的機會,讓王隨生又開始忙碌起來,而且一發不可收拾……

從2015年10月28日,在太行山深處的衛輝市獅豹頭鄉正面完小被搶球的小學生們拉倒在地後的“開懷大笑”開始,

到上周結束在開封市朱仙鎮徐砦小學的足球支教活動——兩年多的時間裡,王隨生的“山娃足球夢”走遍了河南省的各個山區角落,讓整整100所山村小學的孩子們感受了足球的樂趣。

“看到山區學校的體育現狀,我很難過,我是一個老體育人,希望能發揮餘熱,

力所能及地讓更多山區孩子踢上球,接觸到體育運動。咱別提什麼獻愛心,山區支教這些光亮的詞彙,我們就是要把世界第一運動這個遊戲帶給深山裡的孩子。”

在向每一個志願者介紹“山娃足球”時,王隨生都不忘強調一下自己的宗旨,他希望山區的孩子們能通過足球達到鍛煉身體,獲得快樂,並培養出團隊精神和公平競爭意識。

“剛開始沒多久,我在朋友圈裡發了捐贈足球的倡議,

也把照片發到微信朋友圈裡,我也呼籲了一下做山娃足球需要很多足球,需要裝備,希望大家能夠獻點兒愛心,捐贈一下,結果發了一個禮拜,大家捐贈了2000個足球,這樣我又買了足球、服裝、裝備。好多朋友表示要跟我一起去山裡做公益。”王隨生說。

目前,“山娃足球”的公益團隊也不斷壯大,由開始的幾個人發展到30多人骨幹,共700多人次參與其中。他們之中有退役足球運動員、包括昔日的建業三劍客之一如今在鄭州九中執教的波爾烏、私企老闆、退休老師、公務員、媒體從業者等——可以說,這項公益活動如星星之火,燎原之勢甚猛。

王隨生已經走過的100個山村小學中,大多都是是貧窮落後的山村小學,那裡的孩子們對足球的認識也幾乎是一片空白。在這些貧困小學中,衛輝市柳樹嶺的兩個師生和來自嵩縣的一對“夫妻老師”讓王隨生及其愛心團隊永生難忘。

“哪怕只剩一個學生,我都不會放棄,我只想讓山裡的孩子能好好讀書,有好的未來。”2011年,衛輝市柳樹嶺小學的老師閆乃富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了這一番話,沒想到,數年後這裡真的只剩下一位老師、一名學生。

沿著太行山的小路,左轉右轉蜿蜒前行,從衛輝市獅豹頭鄉政府,開車約一個小時,才會來到海拔800多米的柳樹嶺。這裡全市海拔最高的地方,從山谷裡來到山頂,豁然開朗。而更讓人心動的是,在這個孤零零的山坡上,居然有一面五星紅旗迎風飄揚。

因為身體問題生活不能自理,9歲的馬雪林只能在太行山深處的柳樹嶺小學讀書。新的學期開始了,學校裡沒有歡聲笑語,只剩下她一個學生,顯得空空蕩蕩。除了語文、數學、英語,閆老師肩負起社會與品德、科學、音樂等全部課程的指導工作。

得知這個感人的故事,王隨生的愛心團隊來看望這對師生,這樣的感人場景讓每個愛心人士為之動容。臨別時,看到孤零零的學生和老師後,鄭州豐慶路小學校長忍不住潸然淚下,代表該校拿出了兩萬元善款。

被稱之為“夫妻小學”的學校位於嵩縣車村鎮佛坪村,學生不過四五十人,任教的老師共有三位,校長申德智和英語老師李娟娟是一對80後夫妻,另一位是學校的代課教師。也正是因為此,到此間採訪的記者在報導時,才冠以“夫妻小學”的稱謂。

申德智是佛坪村人,高中畢業後,考入平頂山師專體育教育專業學習,2005年畢業後先在平頂山一學校當老師,2008年嵩縣招教時,來到車村鎮執教。李娟娟是平頂山人,和申德智畢業于同一所大學,還是申德智的學姐,兩人婚後一同來到了車村鎮執教。

2012年,申德智要求調到了自己幼年讀書的佛坪村小學工作。因為佛坪小學沒有英語教師,李娟娟也在次年跟隨先生一同來到了地處大山深處、距離鎮上有15公里山路的佛坪村小學。現如今,申德智和李娟娟的女兒就在佛坪村小學讀書。

去年5月26日,參與王隨生“山娃足球”項目的教練團隊和志願者有十幾人來到了佛坪村小學,一位志願者專門給申德智的女兒買來了公主裙,還有的買來了粽子和小禮品,分發給學校的孩子。

從事餐飲工作的趙朋和老婆抱著4個月的孩子,帶著事先揉好的面坯、羊肉和調味品,專門在學校的食堂裡給每位孩子做了一碗鄭州燴面,讓大山深處的山娃們第一次嘗到來自省城的特色風味。

如今,王隨生和申德智成了“忘年交”,在他的介紹下,這個愛心團隊已經多次再赴嵩縣獻上愛心,每次來嵩縣時,申德智都會作為“嚮導”一同出行。

“別把我說的太大了,我也只是一分子,大家都有愛心,都有功勞,我就是讓孩子們玩足球。我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向山區小學的孩子們傳遞足球快樂,他們缺這個。”採訪王隨生時,他不止一次給記者這樣交代。

送幾十個足球、贈幾件文具、上一堂足球課、打一場比賽,這是“山娃足球”去到每個山村小學的標配,有時也會送些鄭州小學生捐贈的運動鞋和衣物。此外,他們還不定時在鄉鎮中學開展對山村小學老師的足球培訓,希望他們能在平時教孩子們基本的足球動作和規則。

他永遠忘不了山裡的孩子們初次接觸到足球時的那份從羞澀、緊張到激動、快樂的表情。他們那笨拙的身影在他看起來,比他執教過的那些高水準職業球員都矯健,那些幼稚甚至拖著鼻涕的小臉看起來是那樣的親切,和他們在一起,他仿佛一下子年輕了幾十歲,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時代。

能讓孩子們無憂無慮地度過哪怕半小時、一小時的幸福時光,王隨生都覺得付出的努力都是超值的——哪怕為了到達這些學校,他可能要爬半天山,也可能中午就是一個饅頭就著一碗大鍋菜。

“這些山村孩子們大多都是留守兒童,從小缺乏父母的關愛,在小山村裡也沒有什麼娛樂活動。而一塊簡陋的場地,兩捆柴火當門,再加上一個足球,就可以讓腳穿涼鞋的他們快樂一個下午。”

王隨生表示,“山娃足球”並不苛求去發掘什麼優秀的足球苗子,他只是希望:足球,能給山村孩子們平淡的童年記憶帶來一抹亮色。

王隨生不是沒有掙錢的機會,有人給他建議,可以弄個基金會,把生意做大,他婉言謝絕。他說:“可能我真的老了,跟不上時代腳步了,腦子裡根本沒有一點做生意掙錢的概念,只是把這個事情當做一個公益事業,一個慈善事業來做,目的很單純,就是讓孩子們高興。”

2016年12月20日,王隨生和他的“山娃足球”公益團隊驅車近500公里,來到盧氏縣範裡鎮三門村的三門小學和官坡鎮蔡家溝村蔡家小學,為生活在大山深處的孩子們送去足球和文具。

儘管此次盧氏之行被志願者們評為“山娃足球”啟動以來“路途最遠、時間最長、天氣最惡劣”的一次活動,但是看到足球能給孩子們帶來這麼多的快樂,所有辛苦努力都沒有白費,這位老人的臉上蕩漾起了笑容。

已經完成100所山村小學的公益活動,接下來會不會激流勇退?“只要我的身體允許,我和這個愛心團隊還將繼續下去,不會停止。”王隨生堅定地說。

在王隨生的工作總結裡,有這樣一份特殊的捐贈名單,在一排的人名後面,列的不是捐獻的金額多少,而是捐了多少個足球。王隨生認為,每一個參與自己活動的人,都是抱著做公益不求名的目的,捐贈不在多少,真心才有意義。

也正是在王隨生的帶動下,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同他的夢想,這個活動更得到河南省校足辦的認可和肯定,只要有機會,校足辦就會派人參與其中。

著名球星羅納爾多在來河南時,聽說了“山娃足球”的事蹟,主動捐贈了500個足球以及一批足球教學器材,王隨生也親手刻了一方印來表達了自己的謝意。剛剛當上賴比瑞亞總統的前世界足球先生維阿,今年來鄭州後聽說這個“山娃足球”的活動,也為孩子們捐贈部分足球獻上愛心。

王隨生說,能夠結識越來越多的足球愛心人士,是他投身“山娃足球”的一大收穫,此外通過這一活動,他們不僅將快樂帶給山村的孩子們,而且還有著遠離喧囂,親近大自然的意外收益。

“實際上,單靠我一個人,根本無法推動這一活動的開展,這裡面也有社會各界人士的功勞。”在採訪中,王隨生向記者展示的捐贈人裡,有喜愛足球的河南企業家、教練、曾在河南建業效力過的隊員,還有在海外工作的河南人。王隨生覺得,正是有了這些熱心人士不求回報的支持,他的“山娃足球”活動才能成型,並一直秉承公益的形式堅持下來。

張書華是一位私企老闆,平常喜歡運動和旅遊,他多次參加“山娃足球”的活動。“每次看到孩子們踢足球時的笑臉,我都很感動、很快樂,或許這小小的舉動,能改變一些孩子的命運,或許足球能為孩子們開啟一扇團結、交往的門。”張書華說。

冬日裡溫暖的陽光照耀著大地,一座座大山的雄渾身姿蜿蜒伸展。微風輕拂,山腳之下,紅領巾掩映下的那一張張笑臉,伴隨著一顆顆滾動的足球,是這個世界最真實的存在……

一位山村小學的校長,曾專程將幾篇學生作文轉交給了王隨生,在作文中,孩子們用文字抒發了自己第一次接觸足球的快樂心情,這些生澀而質樸的作文,也深深鼓舞著王隨生,讓他感受到了將“山娃足球”堅持下去的意義所在。

談到未來的目標,王隨生表示,走完100所山村小學,行程已經數萬公里,接下來的目標沒有改變,繼續愛心的腳步,向著200所山村學校進軍,通過“山娃足球”,將快樂帶給更多的山村孩子。

正如他對自己名字的解讀:王隨生,隨緣而生。這,就是一個人與足球的天賜良緣。而對於他來說,無論歲月如何變遷,他始終都是那個將足球的快樂帶給下一代的“河南足球教父”。

目前,“山娃足球”的公益團隊也不斷壯大,由開始的幾個人發展到30多人骨幹,共700多人次參與其中。他們之中有退役足球運動員、包括昔日的建業三劍客之一如今在鄭州九中執教的波爾烏、私企老闆、退休老師、公務員、媒體從業者等——可以說,這項公益活動如星星之火,燎原之勢甚猛。

王隨生已經走過的100個山村小學中,大多都是是貧窮落後的山村小學,那裡的孩子們對足球的認識也幾乎是一片空白。在這些貧困小學中,衛輝市柳樹嶺的兩個師生和來自嵩縣的一對“夫妻老師”讓王隨生及其愛心團隊永生難忘。

“哪怕只剩一個學生,我都不會放棄,我只想讓山裡的孩子能好好讀書,有好的未來。”2011年,衛輝市柳樹嶺小學的老師閆乃富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了這一番話,沒想到,數年後這裡真的只剩下一位老師、一名學生。

沿著太行山的小路,左轉右轉蜿蜒前行,從衛輝市獅豹頭鄉政府,開車約一個小時,才會來到海拔800多米的柳樹嶺。這裡全市海拔最高的地方,從山谷裡來到山頂,豁然開朗。而更讓人心動的是,在這個孤零零的山坡上,居然有一面五星紅旗迎風飄揚。

因為身體問題生活不能自理,9歲的馬雪林只能在太行山深處的柳樹嶺小學讀書。新的學期開始了,學校裡沒有歡聲笑語,只剩下她一個學生,顯得空空蕩蕩。除了語文、數學、英語,閆老師肩負起社會與品德、科學、音樂等全部課程的指導工作。

得知這個感人的故事,王隨生的愛心團隊來看望這對師生,這樣的感人場景讓每個愛心人士為之動容。臨別時,看到孤零零的學生和老師後,鄭州豐慶路小學校長忍不住潸然淚下,代表該校拿出了兩萬元善款。

被稱之為“夫妻小學”的學校位於嵩縣車村鎮佛坪村,學生不過四五十人,任教的老師共有三位,校長申德智和英語老師李娟娟是一對80後夫妻,另一位是學校的代課教師。也正是因為此,到此間採訪的記者在報導時,才冠以“夫妻小學”的稱謂。

申德智是佛坪村人,高中畢業後,考入平頂山師專體育教育專業學習,2005年畢業後先在平頂山一學校當老師,2008年嵩縣招教時,來到車村鎮執教。李娟娟是平頂山人,和申德智畢業于同一所大學,還是申德智的學姐,兩人婚後一同來到了車村鎮執教。

2012年,申德智要求調到了自己幼年讀書的佛坪村小學工作。因為佛坪小學沒有英語教師,李娟娟也在次年跟隨先生一同來到了地處大山深處、距離鎮上有15公里山路的佛坪村小學。現如今,申德智和李娟娟的女兒就在佛坪村小學讀書。

去年5月26日,參與王隨生“山娃足球”項目的教練團隊和志願者有十幾人來到了佛坪村小學,一位志願者專門給申德智的女兒買來了公主裙,還有的買來了粽子和小禮品,分發給學校的孩子。

從事餐飲工作的趙朋和老婆抱著4個月的孩子,帶著事先揉好的面坯、羊肉和調味品,專門在學校的食堂裡給每位孩子做了一碗鄭州燴面,讓大山深處的山娃們第一次嘗到來自省城的特色風味。

如今,王隨生和申德智成了“忘年交”,在他的介紹下,這個愛心團隊已經多次再赴嵩縣獻上愛心,每次來嵩縣時,申德智都會作為“嚮導”一同出行。

“別把我說的太大了,我也只是一分子,大家都有愛心,都有功勞,我就是讓孩子們玩足球。我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向山區小學的孩子們傳遞足球快樂,他們缺這個。”採訪王隨生時,他不止一次給記者這樣交代。

送幾十個足球、贈幾件文具、上一堂足球課、打一場比賽,這是“山娃足球”去到每個山村小學的標配,有時也會送些鄭州小學生捐贈的運動鞋和衣物。此外,他們還不定時在鄉鎮中學開展對山村小學老師的足球培訓,希望他們能在平時教孩子們基本的足球動作和規則。

他永遠忘不了山裡的孩子們初次接觸到足球時的那份從羞澀、緊張到激動、快樂的表情。他們那笨拙的身影在他看起來,比他執教過的那些高水準職業球員都矯健,那些幼稚甚至拖著鼻涕的小臉看起來是那樣的親切,和他們在一起,他仿佛一下子年輕了幾十歲,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時代。

能讓孩子們無憂無慮地度過哪怕半小時、一小時的幸福時光,王隨生都覺得付出的努力都是超值的——哪怕為了到達這些學校,他可能要爬半天山,也可能中午就是一個饅頭就著一碗大鍋菜。

“這些山村孩子們大多都是留守兒童,從小缺乏父母的關愛,在小山村裡也沒有什麼娛樂活動。而一塊簡陋的場地,兩捆柴火當門,再加上一個足球,就可以讓腳穿涼鞋的他們快樂一個下午。”

王隨生表示,“山娃足球”並不苛求去發掘什麼優秀的足球苗子,他只是希望:足球,能給山村孩子們平淡的童年記憶帶來一抹亮色。

王隨生不是沒有掙錢的機會,有人給他建議,可以弄個基金會,把生意做大,他婉言謝絕。他說:“可能我真的老了,跟不上時代腳步了,腦子裡根本沒有一點做生意掙錢的概念,只是把這個事情當做一個公益事業,一個慈善事業來做,目的很單純,就是讓孩子們高興。”

2016年12月20日,王隨生和他的“山娃足球”公益團隊驅車近500公里,來到盧氏縣範裡鎮三門村的三門小學和官坡鎮蔡家溝村蔡家小學,為生活在大山深處的孩子們送去足球和文具。

儘管此次盧氏之行被志願者們評為“山娃足球”啟動以來“路途最遠、時間最長、天氣最惡劣”的一次活動,但是看到足球能給孩子們帶來這麼多的快樂,所有辛苦努力都沒有白費,這位老人的臉上蕩漾起了笑容。

已經完成100所山村小學的公益活動,接下來會不會激流勇退?“只要我的身體允許,我和這個愛心團隊還將繼續下去,不會停止。”王隨生堅定地說。

在王隨生的工作總結裡,有這樣一份特殊的捐贈名單,在一排的人名後面,列的不是捐獻的金額多少,而是捐了多少個足球。王隨生認為,每一個參與自己活動的人,都是抱著做公益不求名的目的,捐贈不在多少,真心才有意義。

也正是在王隨生的帶動下,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同他的夢想,這個活動更得到河南省校足辦的認可和肯定,只要有機會,校足辦就會派人參與其中。

著名球星羅納爾多在來河南時,聽說了“山娃足球”的事蹟,主動捐贈了500個足球以及一批足球教學器材,王隨生也親手刻了一方印來表達了自己的謝意。剛剛當上賴比瑞亞總統的前世界足球先生維阿,今年來鄭州後聽說這個“山娃足球”的活動,也為孩子們捐贈部分足球獻上愛心。

王隨生說,能夠結識越來越多的足球愛心人士,是他投身“山娃足球”的一大收穫,此外通過這一活動,他們不僅將快樂帶給山村的孩子們,而且還有著遠離喧囂,親近大自然的意外收益。

“實際上,單靠我一個人,根本無法推動這一活動的開展,這裡面也有社會各界人士的功勞。”在採訪中,王隨生向記者展示的捐贈人裡,有喜愛足球的河南企業家、教練、曾在河南建業效力過的隊員,還有在海外工作的河南人。王隨生覺得,正是有了這些熱心人士不求回報的支持,他的“山娃足球”活動才能成型,並一直秉承公益的形式堅持下來。

張書華是一位私企老闆,平常喜歡運動和旅遊,他多次參加“山娃足球”的活動。“每次看到孩子們踢足球時的笑臉,我都很感動、很快樂,或許這小小的舉動,能改變一些孩子的命運,或許足球能為孩子們開啟一扇團結、交往的門。”張書華說。

冬日裡溫暖的陽光照耀著大地,一座座大山的雄渾身姿蜿蜒伸展。微風輕拂,山腳之下,紅領巾掩映下的那一張張笑臉,伴隨著一顆顆滾動的足球,是這個世界最真實的存在……

一位山村小學的校長,曾專程將幾篇學生作文轉交給了王隨生,在作文中,孩子們用文字抒發了自己第一次接觸足球的快樂心情,這些生澀而質樸的作文,也深深鼓舞著王隨生,讓他感受到了將“山娃足球”堅持下去的意義所在。

談到未來的目標,王隨生表示,走完100所山村小學,行程已經數萬公里,接下來的目標沒有改變,繼續愛心的腳步,向著200所山村學校進軍,通過“山娃足球”,將快樂帶給更多的山村孩子。

正如他對自己名字的解讀:王隨生,隨緣而生。這,就是一個人與足球的天賜良緣。而對於他來說,無論歲月如何變遷,他始終都是那個將足球的快樂帶給下一代的“河南足球教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