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琢磨先生:未來十年中國最風雨飄搖的三個行業

我認為過去二十年來推動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

在未來十年會遇到巨大挑戰。一是人口紅利,也就是人口紅利帶來的廉價勞動力。二是資源紅利,煤、石油、礦、黃金不停挖,然後轉化成財富。三是貨幣紅利,通過貨幣超發,讓能貨幣化的都貨幣化了,比如房子。在未來這些紅利逐漸削弱的情況下,哪些行業受到的衝擊會最嚴重呢?

1、銀行業

近一段時間媒體報導稱,截止2016年末,工行減少櫃員14090人,農行減少櫃員10843人,建行櫃員更是狂減30007人,

四大行僅剩中行沒有公開,不出意外也是上萬人。2014年才減員1.7萬人,2016年就超5萬人,三年之間翻天覆地。與之對應的是高管薪酬腰斬、員工排隊離職、年終獎慘烈。銀行業的人都驚呼:躺著賺錢的日子不在了,讓一隻狗做銀行業都可以賺錢的日子一去不復還了。

但我想這應該僅僅是個開始,巴克萊的預測是未來十年,銀行需要裁減半數員工和分支機搆。主要原因有三個:一是各種理財方式在國內的興起,

老百姓不再僅把錢放在銀行,目前互聯網金融的市場滲透率已經達到36%以上。二是科技的發展,傳統的銀行模式將會被逐步取代,一部手機就可以解決的問題,老百姓是不願意去銀行排隊的,而去排隊的老年人往往又給銀行帶來不了什麼盈利。現在經常去銀行的大部分是冬天去取暖夏天去乘涼的大爺大媽。三是民營銀行的逐步開放,更靈活,
更便捷,更有人性。

所以銀行業從業人員要未雨綢繆了,就怕在銀行把自己耗死,這是一個特別耗人的行業。外人看起來風光無限,自己做起來苦逼呵呵。讓自己流動起來,每次流動前積攢好技術資本或者資源資本。就如同每天面對的資金,不流動,便失去價值。

2、房地產業

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其實很難叫市場,因為受調控的影響太大了,隨時限購了隨時限貸了隨時限賣了。

首先悲催的是房地產商。中國的房地產商倒閉一半都不過分,未來實力不濟的資金鏈斷裂應該不是什麼新鮮事。一方面要去搶地王,一方面又被限制房價,真是立不了牌坊還得被罵是婊子。連行業老大萬科都開始對12個城市的專案存貨進行13.8億元的跌價準備,較2015年底增長82.3%,同時持有現金從531.8億元暴增至870.3億元。

其次是地產仲介。最近眾多地產仲介被突擊審查,就跟當年掃黃一樣。

比如搜房麾下的房天下被註銷房產經紀備案,導致搜房網在美上市股票週三開盤一度大跌11.2%。另外北京住建委已對138個房地產仲介門店進行了檢查。11家門店因異地經營、無照經營、發佈虛假資訊、炒房、哄抬房價等行為等被註銷備案、責令關停,其中2家被當場摘牌。不僅北京,各地都紛紛開始了打擊房地產仲介的行動,需要人家的時候叫人家小親親,現在喊人家違規仲介。

還有海外置業公司。因為現在對外匯的管制不斷加碼,導致很多人海外購房有心無力。中國人全球買買買因外匯限制,只能望洋興嘆了。

那這些做房地產業務的人將來要去做啥呢?估計享受過這麼暴利的滋味很難轉行了,要轉行也只能做高利貸生意了。

3、實體經濟

從於歡家做實業的悲劇就可以看出來,在中國做實業是一個什麼現狀。但凡做過實體經濟的人都有體驗,隨便稅務局一個職員都得當祖宗供著,更別說還想著融資了。從事實體經濟是一場大資金投入的持久戰,再加上人工成本越來越高,稅負又不見得大幅度減免,未來可能更是舉步維艱。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白景明就直言,“誰減稅多誰就是好政府”是完全錯誤的認識。隨著美國新總統特朗普倡議減稅新政,英國、法國政府也相繼提出減稅,似乎減稅已經成了“國際潮流”。如果以特朗普口頭承諾的減稅標準搞減稅比賽,中國就上當吃虧了。是啊,如果不搞減稅比賽,中國企業就要上當吃虧了。

在當下,一方面不讓人買房,要麼沒資格買,有資格買的因為首付比例提高買不起。另一方面又限制外匯流出,不讓資金輕易出逃。加上股市不規範風險太高,債市違約又不斷,理財騙局多多,存銀行就是賠錢......大量的資金無處可去,再不給實體經濟大幅度減稅降幅,以吸引到更多的資金投入,難道就等著通貨膨脹嗎?

世事如此,這些行業的人應該未雨綢繆,早作打算,才不會在暴風雨來臨的時候猝不及防。

還有海外置業公司。因為現在對外匯的管制不斷加碼,導致很多人海外購房有心無力。中國人全球買買買因外匯限制,只能望洋興嘆了。

那這些做房地產業務的人將來要去做啥呢?估計享受過這麼暴利的滋味很難轉行了,要轉行也只能做高利貸生意了。

3、實體經濟

從於歡家做實業的悲劇就可以看出來,在中國做實業是一個什麼現狀。但凡做過實體經濟的人都有體驗,隨便稅務局一個職員都得當祖宗供著,更別說還想著融資了。從事實體經濟是一場大資金投入的持久戰,再加上人工成本越來越高,稅負又不見得大幅度減免,未來可能更是舉步維艱。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白景明就直言,“誰減稅多誰就是好政府”是完全錯誤的認識。隨著美國新總統特朗普倡議減稅新政,英國、法國政府也相繼提出減稅,似乎減稅已經成了“國際潮流”。如果以特朗普口頭承諾的減稅標準搞減稅比賽,中國就上當吃虧了。是啊,如果不搞減稅比賽,中國企業就要上當吃虧了。

在當下,一方面不讓人買房,要麼沒資格買,有資格買的因為首付比例提高買不起。另一方面又限制外匯流出,不讓資金輕易出逃。加上股市不規範風險太高,債市違約又不斷,理財騙局多多,存銀行就是賠錢......大量的資金無處可去,再不給實體經濟大幅度減稅降幅,以吸引到更多的資金投入,難道就等著通貨膨脹嗎?

世事如此,這些行業的人應該未雨綢繆,早作打算,才不會在暴風雨來臨的時候猝不及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