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塘圍村今年又得個綠化先進

綠化先進村

文/李光紅

選稿:中鄉美編輯 陽光人生

文圖編輯:丁錄年 柳絲青青

塘圍村今年又得個綠化先進,是村主任胡大侃意料之中的事,因為這幾年,上邊要求植樹的力度非常大,

塘圍村是發動了“全民上陣”植樹的,得個先進還不是理所應當?可別的村也全民上陣啊,咋就不能先進呢?原來這裡有個故事,別人不懂,只有村主任胡大侃知道。

塘圍村一千多人口,七百畝土地,去掉路道、溝渠及邊角地,只有五百畝吃糧田。在四周都是丘陵起伏犄角地的山旮旯裡,能有這樣一片平整的土地,真是塘圍村人的福氣,平平坦坦,土質黃而柔軟,粘而不散,地勢肥沃,

種啥長啥,上了年紀的老人說,俺這地埋個金子就能長出個元寶來。據說還有專家將這裡的土做了化驗,說這裡的土是一種能治百病的硒土,這話不知真假,反正塘圍村人當命根子一樣呵護著,誰也捨不得糟蹋。

眼瞅著小村都被樹圍起來了,實在沒地方栽了啊,可植樹任務又不能不完成,咋辦?村主任胡大侃的腦袋都大了。

那年胡大侃正愁完不成任務的時候,突然接到通知,說市領導要來檢查綠化,還指定要到塘圍村,說就要看“不能而能,不行而行”的工作開展情況。胡大侃也不知領導為啥這樣較真,只好連夜挨家挨戶上門做工作,求爹爹告奶奶,說我胡大侃死也要死在這樹上,你們就能忍心看著我為栽幾棵樹而死嗎?

各家被胡大侃以死的工作決心感化,只好同意栽樹。就這樣,各家各戶,老少出動,一天時間,在自己寶貝地上,有模有樣地栽上一棵棵亭亭玉立的小樹苗。

市領導一看,縱看縱成排,橫看橫成行,樹苗根部向上一米塗得雪白,又是站在綠油油的麥苗地裡,五百畝的成片林啊,那可真是好看。對陪同的縣領導說:“這麼好的糧田,老百姓都能用來植樹,這精神值得全市學習,

各地方都要不折不扣完成。”

這一句話,胡大侃成了綠化典型,塘圍村也成了綠化造林先進村。縣裡為保住典型,又在地頭豎起“五百畝示範林”六個金光閃閃的大字。一時間參觀、學習的絡繹不絕,縣鄉領導上電視、做訪談,忙不亦樂乎。就連胡大侃也跟著上了電視、報紙,風光了好長時間。

那一年鄉領導因工作突出,被提拔調走了。

新來的鄉領導又到五百畝地頭轉悠,指著招牌說:“這五百畝示範林的招牌重換,一定要把示範林建起來,發揮榜樣的作用。”

胡大侃說:“請領導放心,我們一定完成任務”。

就這樣春去秋來,一年又一年,塘圍村年年是綠化造林先進村,胡大侃年年是先進個人。

又一年,有專家調研關於如何保護耕地,鄉領導讓胡大侃介紹經驗,胡大侃實在不知咋說,半天沒憋出一句話,鄉領導說:“大侃哪,你不是能侃嗎,今天咋啦?大膽講。”胡大侃壯壯膽說:“這地啊——是用來長莊稼的,它不能長樹啊。”專家還沒來得及問咋回事,鄉領導說:“真能侃,咋就不能長樹?沒有樹,這地能保持這麼好嗎?”

大侃急了,也不給鄉領導面子了,說:“你們要好看,可老百姓要吃糧啊,你不信,各家看看去,誰家門口沒個樹苗垛子。”

個人簡介:李光紅,江蘇省宿遷市作協會員。作品有詩歌、故事等不同題材,作品散見於報刊,故事《常敗將軍》、《法海的苦衷》分別獲2017年“軍旗杯”全國徵文三等獎、“中國好故事·白蛇傳傳說”全國徵文優秀獎。

本文為中國鄉間美文原創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胡大侃實在不知咋說,半天沒憋出一句話,鄉領導說:“大侃哪,你不是能侃嗎,今天咋啦?大膽講。”胡大侃壯壯膽說:“這地啊——是用來長莊稼的,它不能長樹啊。”專家還沒來得及問咋回事,鄉領導說:“真能侃,咋就不能長樹?沒有樹,這地能保持這麼好嗎?”

大侃急了,也不給鄉領導面子了,說:“你們要好看,可老百姓要吃糧啊,你不信,各家看看去,誰家門口沒個樹苗垛子。”

個人簡介:李光紅,江蘇省宿遷市作協會員。作品有詩歌、故事等不同題材,作品散見於報刊,故事《常敗將軍》、《法海的苦衷》分別獲2017年“軍旗杯”全國徵文三等獎、“中國好故事·白蛇傳傳說”全國徵文優秀獎。

本文為中國鄉間美文原創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