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市北區:緊緊抓住創新這個“牛鼻子”,打造轉型新樣板

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笑笑

走在市北區,處處洋溢著的蓬勃活力:無論是在不斷有大型國際郵輪造訪的青島國際郵輪港,還是聯手清華建設的“創想小鎮”,或是置身於國家級橡膠材料與裝備科技創新中心、橡膠谷等智力密集型產業示範區和高端人才聚集區,

都能感受到濃濃的產業創新轉型的氛圍。

創新,是發展的基點。習近平總書記在党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不久前舉行的青島市項目現場觀摩總結會上,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張江汀強調: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緊緊抓住創新這個“牛鼻子”,是青島今後發展的根本出路所在。

市北區近年來城區綜合實力顯著增強,正是緣于始終堅持創新第一動力不動搖。探索創新城市治理新模式、加快創新平臺建設、創新主體培育、創新人才引進、創新體制優化……如今,市北區這條依託挖掘現有資源走出來的創新之路,或將為全省乃至全國打造出一個老城區轉型的新樣板。

發展日新月異的中央商務區。資料圖

創新,實現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走進位於市北區台柳路16號東建大廈內的市北區城市生長力體驗館,現代化氣息撲面而來。

為了讓生活在市北區的每一個人都感受到城市的熱度和溫度,根據中央城市工作會議“轉變城市發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體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的要求,

市北區積極探索創新城市治理新模式,提出了“城市生長力”城市治理品牌,堅持互聯互通互動、協調協作協同、共建共治共用,深入推進“區域管理網格化、全區統籌資訊化、公共服務精准化、社會治理精細化”,推動城市管理向城市綜合治理轉變,從政府單一治理向社會多元治理轉變。

“城市的治理主體是‘我們’,治理成果也應‘我們’來享受。”市北區城市綜合治理推進委員會常務副總指揮李登軍介紹,

城市生長力體驗館的打造,讓城市發展看得見、摸得著,拉近了城市治理和市民之間的距離,讓他們在零距離體驗城市治理高科技,感受城市發展新變化的同時,增強參與城市治理的自主性和熱情。

城市治理高科技、城市發展新變化的背後,離不開市北區城市治理的“大腦”——城市綜合治理指揮中心。在市北區城市治理指揮中心,市北區民政、人社、衛計等10個部門在集中在綜合調度指揮大廳聯合辦公。

在指揮大廳的超大螢幕上,正在動態顯示著市北區的事件綜合情況和事件處置情況,以及網格員上報的各類資訊。指揮中心聚集了城市治理領域的先進技術和工作機制,每天各類“城市病”在此匯總,經過資料的研判和篩選後,第一時間發送給責任單位,並即時接受回饋。

為認真落實十九大“打造共建共治共用的社會治理格局”要求,市北區不斷加快軟硬體平臺和體制機制建設,成立城市治理推進委員會,對區城市治理指揮中心、電政辦、應急辦等9個機構進行整合,實現職責統籌履行、工作統籌安排、責任統籌落實。將全區劃分為135個社區網格、1188個責任網格,實現機關幹部、執法人員、社區工作者、網格員下沉網格,主動發現問題、積極解決問題。進一步明確區街兩級網格化平臺工作重點,優化工作流程,完善考核機制,將工作責任清單精簡為12大領域、99項內容,城市治理的協調能力和工作效能有效提升。

市北區城市生長力體驗館。資料圖

“全區有雨水、通信、電視、熱力、上下水等16類古力井蓋,共17萬個。以前發現問題,工作人員必須到現場確認它的型號、材質及所屬單位,才能通知相關部門解決問題,如今,只要在螢幕一點,就可通知到責任人,解決問題的速度大大提升。”工作人員現場操作,只見大螢幕上,每個古力井蓋都呈紅色小點顯示,點開後,古力井蓋的類別、形狀、大小、管理單位一目了然。如果有居民舉報某個井蓋出現問題,工作人員即可精准定位,通過平臺隨即通知責任單位更換。

精准定位,快速解決問題得益于城市治理網格化系統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城市的每一寸肌膚都可顯現。據瞭解,由雲平臺體系、資料體系、業務應用體系所組成的城市治理網格化系統平臺,在全省率先實現了地理資訊、三維、人口、法人、城市治理等方面的資料融合。目前,已整合公安、民政、人社、衛計、工商等十餘個部門132類近3000萬條資料資源,以及全區7000余路視頻監視資源。有了這一“大腦”,統籌調度、應急處置等城市治理難題,困難救助、醫療衛生、教育養老等民生保障工作,經濟發展、產業規劃佈局等都可以精准有效地解決。

市北區還將城市治理理念融入城區環境整治工作中,深入開展城市精細化管理和市容環境整治提升“十大行動”、城區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徒步巡查找痛點、掛圖作戰解難題”等系列活動,重點對與市民息息相關的老舊樓院及背街小巷、環境衛生、生態景觀、城區道路景觀及市場周邊秩序等領域進行全面整治,下足“繡花”功夫,為城區環境品質提升補短板、增“顏值”。

針對巡查發現的公共綠地綠化缺失、裸☆禁☆露土地較多等問題,實施生態景觀提升行動,力爭實現居民出行“300米見綠、500米入園”的目標。對長樂公園、沾化路昌邑路、華陽路埕口路等14道路節點及黑龍江路居然之家、宣化路等全區100餘處街頭遊園、綠地進行改造提升。

針對巡查發現的道路超期服役問題,實施城區道路和背街小巷整治提升行動,對長春路、瑞昌路等27條道路以及19個街道轄區231處無名路、樓間街巷甬道進行整治,統籌地下管線同步實施,減少施工擾民現象,著力改善居民出行條件,提升城區道路承載力。

針對市民反映的樓院配套功能不全、設施設備陳舊等問題,實施老舊樓院整治提升行動,對轄區525處老舊樓院進行改造,總建築面積約325萬平方米,受益居民約5萬戶,打造具有市北特色的樓院文化。

市北區城市綜合治理指揮中心。資料圖片

在實施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基礎上,開展市場周邊秩序及占路經營(燒烤)整治行動。整治了擾民多年的營口路市場,成功取締大名路占路市場,全部門店業戶齊門經營,恢復了大名路自長春路至台東五路路段的道路交通通行條件,從突擊式整治向常態化管理轉變,打造了城市治理模式“樣板間”。同時,疏堵結合, 成功關閉了取締海泊河、本溪路早市,解決存在20多年的歷史遺留問題,整治營口路市場、南山市場等髒亂差難題,解決了一批市民反映強烈的環境衛生髒亂、商販占路擾民、亂堆亂放等現象,營造了秩序井然、道路暢通、衛生潔淨的生活環境,馬路市場“便民”與“擾民”兩難困境得到有效破解。

魅力是一座城區的精神氣質,是城區獨有的、鮮明的、區別其他城區的文化符號。對市北而言,提升城區魅力,不僅涵蓋生態環境、公共設施等“硬體”的持續完善,也包括精神文明、文化事業等“軟環境”的繁榮興盛,同時還要兼顧舊城改造、老城復興等發展重點、治理難點和民生熱點。下一步,市北區將按照“更加獨具魅力”的要求,加強紡織穀等老廠房的改造利用,堅決打贏老舊樓院整治等“四場殲滅戰”,加速城區更新;鞏固中央環保督察成效,在“美麗青島”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提升行動中做到“行動最快、工作量最大、效果最明顯、群眾最滿意”。

創新,打造青島發展新引擎

以創新為支點,加快產業結構去舊換新,培育新動能。作為傳統老城區、老工業區,市北區把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作為建設宜居幸福創新型國際城市核心區的中心任務,重點做好“創新驅動、區港聯動、產城融合、騰籠換鳥”四篇文章,以產業佈局優化為抓手,聚力打造青島發展新“百年引擎”,努力當好全市乃至全省新舊動能轉換的先行者和排頭兵。

創新驅動,增強發展新動力。為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市北區著力發展知識、智力兩大密集型產業。2016年引入的浪潮雲計算大資料研發中心專案,就是市北區創新能級全面提升的成功案例。浪潮雲計算大資料研發中心是全市發展資訊產業的重要戰略支點,項目占地面積超過200畝,建成後年銷售收入預計超過50億元。除此之外,市北區還以產業鏈和創新鏈協調發展為途徑,打造了國家級橡膠材料與裝備科技創新中心、軌道交通技術創新中心、中國生物科技創新園、大健康產業園、地理資訊產業園等創新載體,全面推動老城轉型升級。著力發展智力密集型產業,打造高端智庫集群,建設智庫聯盟大廈和青島國際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努力建設智力密集型產業示範區和高端人才聚集區。

市北區打造的家門口的口袋公園。資料圖

據瞭解,國家級橡膠材料與裝備科技創新中心等6個專案納入全市新舊動能轉換工程總體方案,中國北方郵輪中心等4個專案入選全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專案儲備庫。

區港聯動,打造發展新引擎。郵輪港城是市北區再造新空間、再創新優勢的重要引擎。在郵輪港城規劃建設中,市北區堅持“規劃引領、產業帶動、品質提升”同步推進,高標準打造“國際港城、人文都心”,構建“一心兩翼”空間佈局,努力將郵輪港建設成為國際化郵輪旅遊發展實驗區和金融貿易創新發展示範區。據瞭解,國際郵輪港建設成效顯著,以郵輪港為中心、以南向休閒文化軸和北向產業創新軸為延伸的“一極兩軸”發展格局基本形成,港區“一心兩翼”發展佈局完成規劃,青島港總部樓開工建設,與多家知名央企簽訂合作協定,引進首家本土郵輪公司,實現大噸位、訪問港郵輪“雙突破”,2017年前10個月,累計接待郵輪93航次、遊客10.8萬人次。

產城融合,繪就城區新藍圖。市北區第二次黨代會提出,全區將統籌城區南北協調、東西均衡發展,著重打造三大示範片區。歷史文化記憶示範片區就是其中之一,市北區將以館陶路、啤酒博物館為中心,打造集文化創意、商業服務、國際交流等業態為一體的老城區風貌群落,建設濃縮百年青島的文化櫥窗和休閒商務的中心區域。此外,市北區還打造以理工大學、中央商務區為中心的產城融合示範片區,推動金融、科技、資訊等高端產業聚集;建設以新都心為中心的創新資源集聚示範片區,以“三大示範片區”建設帶動全域新舊動能轉換,推動市北整體發展。

騰籠換鳥,啟動經濟新動能。2017年,具有60多年歷史的青島手錶廠“騰籠換鳥”升級為智立方國際科技文化產業園,面向人工智慧、工業設計等領域,智慧化、專業化、精准化和生態化培育孵化企業,打造工業、科技、文化產業融合體。圍繞“騰籠換鳥”總體思路,市北區在基本完成老工業企業搬遷任務的基礎上,以紡織谷、橡膠穀、天幕創想小鎮、智立方國際產業園等為標杆,推動老品牌與新產業有機融合,向管理總部、研發中心、行銷中心等價值鏈高端延伸,實現產業智慧化。積極推進財富金融、科技金融、跨境金融等金融產業提檔升級;重點發展濱海新區、中央商務區、新都心等片區樓宇經濟,形成具有國際水準的現代智慧化商務樓宇群,打造“立起來的開發區”。這些創新中心和創業園構成了市北區的“創新版圖”,將以創新驅動和人才集聚效應支撐起整個市北區的發展。

創新,提升城區核心競爭力

創新驅動發展,人才為先。隨著北京大學(青島)城市治理研究院、清華大學中國(青島)金融科技產業研究院、中國政法大學—國際城市管理協會青島研究院等專案的落地,市北高端人才迅速集聚,湧動著智慧的力量。

由招商引資到招才引智的轉變也是“創新”的體現。在推進實體經濟建設的同時,市北著力轉變“招商就是引資、招商就是招項目”的片面思維,力求在引進高端人才、推動智庫集群、發展智力密集型產業上突破,以期打造立足市北、服務青島、輻射華北、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新型智庫集群,形成定位清晰、特色鮮明、規模適度、佈局合理、功能互補的專業化高端智庫體系。

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展順利,圍繞“鏈灣”建設目標,吸引30余家區塊鏈機構落戶市北區,成功舉辦區塊鏈產業合作年會,截至2017年10月底,新增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53.8%。人才強區戰略走在前列,青島(市北)博士創業園內涵式發展,累計吸引55家企業、68名博士及以上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青島國際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作為全市首家人力資源服務綜合性產業園區投入運營,彌補了區域人力資源服務短板。

圍繞培育壯大特色產業和加快“六大創新載體”建設,成功引進中國科學院馮守華院士團隊,引進來區創業國家“千人計畫”專家3人、高層次人才2275人,怡唯怡橡膠研究院入選山東省首批20家引才重點支援企業。智庫集群建設成績喜人,智庫聯盟大廈正式揭牌,20余家知名智庫簽約市北,先後舉辦國際城市管理創新年會、全球智庫創新年會等國際性會議,智庫集聚效應逐步顯現。

為了加快智庫集群建設,市北區還推出金融資本支援的一系列政策,設立年度新型智庫建設專項資金1億元,用於智庫服務平臺打造、重大課題研究、智庫人才集聚、推動智庫成果轉化等領域;打造青島智庫聯盟大廈,提供直接入駐條件,對符合條件的智庫,予以房租減免的優惠政策……一系列優惠政策和全方位的服務為智庫集群提供了優良的成長環境。

金融業態加快發展,市北區在全市率先出臺加快保險創新發展的意見,引進保險類企業7家,新增金融機構、企業17家,新三板掛牌企業2家,藍海股權交易中心掛牌企業24家。專案建設加速推進,11個市級重點專案開工建設,36個區級重點專案完成主體封頂,啤酒文化綜合體、浪潮雲計算大資料產業園規劃建設穩步推進。招商引資工作有序開展,卓越大融城等重點招商專案落地開業,清華同方、恩雅等知名企業省級總部落戶市北區,城區核心競爭力、產業集聚力顯著提升。

滿懷新激情,幹出新業績。作為膠州灣東岸主城核心區,百年青島城市發展的歷史原點和城市功能的核心承載區域,市北區正緊緊抓住創新這個“牛鼻子”,堅決貫徹落實全市項目現場觀摩總結會提出的“創新+三個更加”目標要求和“一三三五”工作舉措,繼續奮發圖強,為全市發展貢獻更多的擔當作為。

市北區不斷加快軟硬體平臺和體制機制建設,成立城市治理推進委員會,對區城市治理指揮中心、電政辦、應急辦等9個機構進行整合,實現職責統籌履行、工作統籌安排、責任統籌落實。將全區劃分為135個社區網格、1188個責任網格,實現機關幹部、執法人員、社區工作者、網格員下沉網格,主動發現問題、積極解決問題。進一步明確區街兩級網格化平臺工作重點,優化工作流程,完善考核機制,將工作責任清單精簡為12大領域、99項內容,城市治理的協調能力和工作效能有效提升。

市北區城市生長力體驗館。資料圖

“全區有雨水、通信、電視、熱力、上下水等16類古力井蓋,共17萬個。以前發現問題,工作人員必須到現場確認它的型號、材質及所屬單位,才能通知相關部門解決問題,如今,只要在螢幕一點,就可通知到責任人,解決問題的速度大大提升。”工作人員現場操作,只見大螢幕上,每個古力井蓋都呈紅色小點顯示,點開後,古力井蓋的類別、形狀、大小、管理單位一目了然。如果有居民舉報某個井蓋出現問題,工作人員即可精准定位,通過平臺隨即通知責任單位更換。

精准定位,快速解決問題得益于城市治理網格化系統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城市的每一寸肌膚都可顯現。據瞭解,由雲平臺體系、資料體系、業務應用體系所組成的城市治理網格化系統平臺,在全省率先實現了地理資訊、三維、人口、法人、城市治理等方面的資料融合。目前,已整合公安、民政、人社、衛計、工商等十餘個部門132類近3000萬條資料資源,以及全區7000余路視頻監視資源。有了這一“大腦”,統籌調度、應急處置等城市治理難題,困難救助、醫療衛生、教育養老等民生保障工作,經濟發展、產業規劃佈局等都可以精准有效地解決。

市北區還將城市治理理念融入城區環境整治工作中,深入開展城市精細化管理和市容環境整治提升“十大行動”、城區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徒步巡查找痛點、掛圖作戰解難題”等系列活動,重點對與市民息息相關的老舊樓院及背街小巷、環境衛生、生態景觀、城區道路景觀及市場周邊秩序等領域進行全面整治,下足“繡花”功夫,為城區環境品質提升補短板、增“顏值”。

針對巡查發現的公共綠地綠化缺失、裸☆禁☆露土地較多等問題,實施生態景觀提升行動,力爭實現居民出行“300米見綠、500米入園”的目標。對長樂公園、沾化路昌邑路、華陽路埕口路等14道路節點及黑龍江路居然之家、宣化路等全區100餘處街頭遊園、綠地進行改造提升。

針對巡查發現的道路超期服役問題,實施城區道路和背街小巷整治提升行動,對長春路、瑞昌路等27條道路以及19個街道轄區231處無名路、樓間街巷甬道進行整治,統籌地下管線同步實施,減少施工擾民現象,著力改善居民出行條件,提升城區道路承載力。

針對市民反映的樓院配套功能不全、設施設備陳舊等問題,實施老舊樓院整治提升行動,對轄區525處老舊樓院進行改造,總建築面積約325萬平方米,受益居民約5萬戶,打造具有市北特色的樓院文化。

市北區城市綜合治理指揮中心。資料圖片

在實施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基礎上,開展市場周邊秩序及占路經營(燒烤)整治行動。整治了擾民多年的營口路市場,成功取締大名路占路市場,全部門店業戶齊門經營,恢復了大名路自長春路至台東五路路段的道路交通通行條件,從突擊式整治向常態化管理轉變,打造了城市治理模式“樣板間”。同時,疏堵結合, 成功關閉了取締海泊河、本溪路早市,解決存在20多年的歷史遺留問題,整治營口路市場、南山市場等髒亂差難題,解決了一批市民反映強烈的環境衛生髒亂、商販占路擾民、亂堆亂放等現象,營造了秩序井然、道路暢通、衛生潔淨的生活環境,馬路市場“便民”與“擾民”兩難困境得到有效破解。

魅力是一座城區的精神氣質,是城區獨有的、鮮明的、區別其他城區的文化符號。對市北而言,提升城區魅力,不僅涵蓋生態環境、公共設施等“硬體”的持續完善,也包括精神文明、文化事業等“軟環境”的繁榮興盛,同時還要兼顧舊城改造、老城復興等發展重點、治理難點和民生熱點。下一步,市北區將按照“更加獨具魅力”的要求,加強紡織穀等老廠房的改造利用,堅決打贏老舊樓院整治等“四場殲滅戰”,加速城區更新;鞏固中央環保督察成效,在“美麗青島”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提升行動中做到“行動最快、工作量最大、效果最明顯、群眾最滿意”。

創新,打造青島發展新引擎

以創新為支點,加快產業結構去舊換新,培育新動能。作為傳統老城區、老工業區,市北區把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作為建設宜居幸福創新型國際城市核心區的中心任務,重點做好“創新驅動、區港聯動、產城融合、騰籠換鳥”四篇文章,以產業佈局優化為抓手,聚力打造青島發展新“百年引擎”,努力當好全市乃至全省新舊動能轉換的先行者和排頭兵。

創新驅動,增強發展新動力。為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市北區著力發展知識、智力兩大密集型產業。2016年引入的浪潮雲計算大資料研發中心專案,就是市北區創新能級全面提升的成功案例。浪潮雲計算大資料研發中心是全市發展資訊產業的重要戰略支點,項目占地面積超過200畝,建成後年銷售收入預計超過50億元。除此之外,市北區還以產業鏈和創新鏈協調發展為途徑,打造了國家級橡膠材料與裝備科技創新中心、軌道交通技術創新中心、中國生物科技創新園、大健康產業園、地理資訊產業園等創新載體,全面推動老城轉型升級。著力發展智力密集型產業,打造高端智庫集群,建設智庫聯盟大廈和青島國際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努力建設智力密集型產業示範區和高端人才聚集區。

市北區打造的家門口的口袋公園。資料圖

據瞭解,國家級橡膠材料與裝備科技創新中心等6個專案納入全市新舊動能轉換工程總體方案,中國北方郵輪中心等4個專案入選全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專案儲備庫。

區港聯動,打造發展新引擎。郵輪港城是市北區再造新空間、再創新優勢的重要引擎。在郵輪港城規劃建設中,市北區堅持“規劃引領、產業帶動、品質提升”同步推進,高標準打造“國際港城、人文都心”,構建“一心兩翼”空間佈局,努力將郵輪港建設成為國際化郵輪旅遊發展實驗區和金融貿易創新發展示範區。據瞭解,國際郵輪港建設成效顯著,以郵輪港為中心、以南向休閒文化軸和北向產業創新軸為延伸的“一極兩軸”發展格局基本形成,港區“一心兩翼”發展佈局完成規劃,青島港總部樓開工建設,與多家知名央企簽訂合作協定,引進首家本土郵輪公司,實現大噸位、訪問港郵輪“雙突破”,2017年前10個月,累計接待郵輪93航次、遊客10.8萬人次。

產城融合,繪就城區新藍圖。市北區第二次黨代會提出,全區將統籌城區南北協調、東西均衡發展,著重打造三大示範片區。歷史文化記憶示範片區就是其中之一,市北區將以館陶路、啤酒博物館為中心,打造集文化創意、商業服務、國際交流等業態為一體的老城區風貌群落,建設濃縮百年青島的文化櫥窗和休閒商務的中心區域。此外,市北區還打造以理工大學、中央商務區為中心的產城融合示範片區,推動金融、科技、資訊等高端產業聚集;建設以新都心為中心的創新資源集聚示範片區,以“三大示範片區”建設帶動全域新舊動能轉換,推動市北整體發展。

騰籠換鳥,啟動經濟新動能。2017年,具有60多年歷史的青島手錶廠“騰籠換鳥”升級為智立方國際科技文化產業園,面向人工智慧、工業設計等領域,智慧化、專業化、精准化和生態化培育孵化企業,打造工業、科技、文化產業融合體。圍繞“騰籠換鳥”總體思路,市北區在基本完成老工業企業搬遷任務的基礎上,以紡織谷、橡膠穀、天幕創想小鎮、智立方國際產業園等為標杆,推動老品牌與新產業有機融合,向管理總部、研發中心、行銷中心等價值鏈高端延伸,實現產業智慧化。積極推進財富金融、科技金融、跨境金融等金融產業提檔升級;重點發展濱海新區、中央商務區、新都心等片區樓宇經濟,形成具有國際水準的現代智慧化商務樓宇群,打造“立起來的開發區”。這些創新中心和創業園構成了市北區的“創新版圖”,將以創新驅動和人才集聚效應支撐起整個市北區的發展。

創新,提升城區核心競爭力

創新驅動發展,人才為先。隨著北京大學(青島)城市治理研究院、清華大學中國(青島)金融科技產業研究院、中國政法大學—國際城市管理協會青島研究院等專案的落地,市北高端人才迅速集聚,湧動著智慧的力量。

由招商引資到招才引智的轉變也是“創新”的體現。在推進實體經濟建設的同時,市北著力轉變“招商就是引資、招商就是招項目”的片面思維,力求在引進高端人才、推動智庫集群、發展智力密集型產業上突破,以期打造立足市北、服務青島、輻射華北、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新型智庫集群,形成定位清晰、特色鮮明、規模適度、佈局合理、功能互補的專業化高端智庫體系。

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展順利,圍繞“鏈灣”建設目標,吸引30余家區塊鏈機構落戶市北區,成功舉辦區塊鏈產業合作年會,截至2017年10月底,新增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53.8%。人才強區戰略走在前列,青島(市北)博士創業園內涵式發展,累計吸引55家企業、68名博士及以上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青島國際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作為全市首家人力資源服務綜合性產業園區投入運營,彌補了區域人力資源服務短板。

圍繞培育壯大特色產業和加快“六大創新載體”建設,成功引進中國科學院馮守華院士團隊,引進來區創業國家“千人計畫”專家3人、高層次人才2275人,怡唯怡橡膠研究院入選山東省首批20家引才重點支援企業。智庫集群建設成績喜人,智庫聯盟大廈正式揭牌,20余家知名智庫簽約市北,先後舉辦國際城市管理創新年會、全球智庫創新年會等國際性會議,智庫集聚效應逐步顯現。

為了加快智庫集群建設,市北區還推出金融資本支援的一系列政策,設立年度新型智庫建設專項資金1億元,用於智庫服務平臺打造、重大課題研究、智庫人才集聚、推動智庫成果轉化等領域;打造青島智庫聯盟大廈,提供直接入駐條件,對符合條件的智庫,予以房租減免的優惠政策……一系列優惠政策和全方位的服務為智庫集群提供了優良的成長環境。

金融業態加快發展,市北區在全市率先出臺加快保險創新發展的意見,引進保險類企業7家,新增金融機構、企業17家,新三板掛牌企業2家,藍海股權交易中心掛牌企業24家。專案建設加速推進,11個市級重點專案開工建設,36個區級重點專案完成主體封頂,啤酒文化綜合體、浪潮雲計算大資料產業園規劃建設穩步推進。招商引資工作有序開展,卓越大融城等重點招商專案落地開業,清華同方、恩雅等知名企業省級總部落戶市北區,城區核心競爭力、產業集聚力顯著提升。

滿懷新激情,幹出新業績。作為膠州灣東岸主城核心區,百年青島城市發展的歷史原點和城市功能的核心承載區域,市北區正緊緊抓住創新這個“牛鼻子”,堅決貫徹落實全市項目現場觀摩總結會提出的“創新+三個更加”目標要求和“一三三五”工作舉措,繼續奮發圖強,為全市發展貢獻更多的擔當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