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清末奇人唐紹儀:即當過正國級總理又當過縣長的傳奇人物

155年前的今天,1862年1月2日,清末民初著名政治活動家、外交家唐紹儀生於廣東珠海唐家鎮唐家村。

摘要: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主席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幹部要能上能下,上能做內閣總理,

下到能當中山縣長”,而這位能上能下的人,就是民國第一任內閣總理唐紹儀。據史料記載,毛主席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曾幾次用唐紹儀“當了總理再當縣長”的事例,來教育幹部能上能下、安居其位。

唐紹儀

清末民初時期的中國是一個處在劇烈震盪中的國家,

在當時的中國除了數不清思想陳舊閉塞的守舊派,還出現了一批為數不多思想進步的革新派,這其中有一位名聲不是最顯赫,事蹟不是最光輝,但卻是很值得人們尊敬的人,他就是曾擔任中華民國首任內閣總理的唐紹儀。提起唐紹儀的一生事蹟不用傳奇二字形容,簡直不足以述!

一、出身草根、留學美國

唐紹儀於1862年1月2日生於廣東香山縣(今珠海唐家灣鎮唐家村),

1938年9月30日被刺殺身亡,終年76歲。唐紹儀農家出身,原本很平凡,但在其12歲時,他迎來了人生轉機,在那年他成了120名留美幼童之一,成為清末種子人才庫的一員。在美國留學期間,他先後完成了小學和中學學業,後又考入哥倫比亞大學學習,1881年,馬上就要完成大學學業的唐紹儀和近百名留美幼童,被清政府強行召回國內。留學美國的7年,唐紹儀雖沒有完全完成學業,但還是對他的一生產生了根本性影響。

二、隨行入朝、結交袁氏

袁世凱

回國後,唐紹儀先被分配到天津水師附設的洋務學堂讀書,1882年唐紹儀又被安排到德國人穆麟德身邊作隨員,並共同前往朝鮮襄助辦理海關事務。入朝第三年,恰逢甲申政變,唐紹儀臨危不懼,

持槍堅守穆麟德住宅。他這種表現給時任幫辦朝鮮軍務的清朝駐軍將領袁世凱留下深刻印象,二人逐漸結交為莫逆之交。1885年,唐紹儀成為清政府駐朝鮮大臣袁世凱的書記官和得力助手。1889年底,唐紹儀被委任為駐朝鮮漢城領事,在任上表現出幹練的外交才能。1895年被清廷派遣為駐朝鮮總領事。1898年9月,唐紹儀因奔父喪返國,結束了其出使朝鮮近10年的外交生涯。唐紹儀在朝鮮的經歷,
使他與當時駐紮朝鮮總理交涉通商事宜的袁世凱建立了友誼,也由此改變了其後來的人生軌跡。

三、受袁重用,任職清廷

隨著袁世凱在清廷地位的不斷提升,唐紹儀先後被袁世凱推薦任用多個職位,具體做過天津海關道、全權議約大臣(赴印度與英國代表談判有關西藏問題)、外務部右侍郎、全國鐵路總公司督辦、稅務處會辦大臣、郵傳部左侍郎、奉天巡撫、郵傳部尚書等。

四、擁護共和、出任總理

1911年,中華大地發生巨變,隨著辛亥革命的爆發,清王朝面臨崩潰,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和以孫中山為代表的南方革命軍成為新興的兩大政治勢力,雙方於1911年底開始談判,唐紹儀被袁世凱任為全權代表,與南方軍全權代表伍廷芳進行談判,雙方最終達成確定共和體制、優待清室、推舉袁世凱為大總統的協議。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後,任命49歲的唐紹儀為第一任內閣總理,並經孫中山同意,加入了同盟會。就任總理後,深受美國民主共和思想影響的唐紹儀,抱著極大的政治抱負開始施政,他挑選宋教仁、蔡元培、陳其美等同盟會骨幹成員入閣、擔任農林、教育、工商總長,使同盟會會員在政府中佔據多數,被稱為同盟會中心內閣。唐紹儀勤於公務,注重辦事效率,使政府呈現一派新氣象。

五、宦海沉浮、擔任縣長

一心想在總理任上有所作為的唐紹儀,卻逐漸成為袁世凱的政治對立面,二人由於政見不合,最後只幹了不到3個月總理的唐紹儀,於1912年6月15日憤而辭職。辭職後,唐紹儀寓居上海,後隨著國內政治形勢的不斷變化,他又擔任過段祺瑞政府的外交總長,還曾被孫中山任命為南方軍政府財政部長。1929年,唐紹儀就任中山縣訓政實施委員會主席,在就職詞中表示要用25年的時間,“將中山縣建設成為全國各縣的模範”。1931年3月16日,他兼任中山縣縣長,集中精力實施建設模範縣的計畫。在此期間,他為政清廉,被稱為布衣縣長。

六、晚節未失,慘遭錯殺

唐紹儀

1932年,日軍侵佔上海、南京後,策動唐紹儀出任偽政權首腦,但未成事實。1934年10月,陳濟棠通過親信在中山唆使縣兵以索餉為名發動嘩變,包圍唐紹儀的寓所,逼其辭去中山縣縣長。1936年,唐紹儀支持蔣介石擊敗陳濟棠。事後,76歲的唐紹儀舉起家寓居上海,未再參與政治。1938年9月30日,唐紹儀被國民政府特務刺殺身亡。後來留在大陸的原國民政府軍統骨幹沈醉認為,刺殺唐紹儀是軍統奉命行事,實屬“誤殺”。

唐紹儀作為清末民初的著名的政治家,其一生經歷頗為坎坷傳奇,但總的來看,他是一位正直愛國的政治家。毛主席在上世紀50年代曾數次引用唐紹儀“當了總理再當縣長”的例子,教育幹部要能上能下、安居其位。可見,其坦然面對個人得失的心態確實值得很多人學習!

【專題文章導讀】

♦ 民國時期中國四大王牌軍校

♦ 揭秘民國足球光輝史:壓得日本隊十幾年抬不起頭

♦ 民國時期上大學要花多少錢?

回復關鍵字“ 民國02”,獲取以上文章!

《非常歷史》

verydaily

長按右圖識別二維碼一鍵關注

敬畏 · 求真 · 鑒今

四、擁護共和、出任總理

1911年,中華大地發生巨變,隨著辛亥革命的爆發,清王朝面臨崩潰,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和以孫中山為代表的南方革命軍成為新興的兩大政治勢力,雙方於1911年底開始談判,唐紹儀被袁世凱任為全權代表,與南方軍全權代表伍廷芳進行談判,雙方最終達成確定共和體制、優待清室、推舉袁世凱為大總統的協議。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後,任命49歲的唐紹儀為第一任內閣總理,並經孫中山同意,加入了同盟會。就任總理後,深受美國民主共和思想影響的唐紹儀,抱著極大的政治抱負開始施政,他挑選宋教仁、蔡元培、陳其美等同盟會骨幹成員入閣、擔任農林、教育、工商總長,使同盟會會員在政府中佔據多數,被稱為同盟會中心內閣。唐紹儀勤於公務,注重辦事效率,使政府呈現一派新氣象。

五、宦海沉浮、擔任縣長

一心想在總理任上有所作為的唐紹儀,卻逐漸成為袁世凱的政治對立面,二人由於政見不合,最後只幹了不到3個月總理的唐紹儀,於1912年6月15日憤而辭職。辭職後,唐紹儀寓居上海,後隨著國內政治形勢的不斷變化,他又擔任過段祺瑞政府的外交總長,還曾被孫中山任命為南方軍政府財政部長。1929年,唐紹儀就任中山縣訓政實施委員會主席,在就職詞中表示要用25年的時間,“將中山縣建設成為全國各縣的模範”。1931年3月16日,他兼任中山縣縣長,集中精力實施建設模範縣的計畫。在此期間,他為政清廉,被稱為布衣縣長。

六、晚節未失,慘遭錯殺

唐紹儀

1932年,日軍侵佔上海、南京後,策動唐紹儀出任偽政權首腦,但未成事實。1934年10月,陳濟棠通過親信在中山唆使縣兵以索餉為名發動嘩變,包圍唐紹儀的寓所,逼其辭去中山縣縣長。1936年,唐紹儀支持蔣介石擊敗陳濟棠。事後,76歲的唐紹儀舉起家寓居上海,未再參與政治。1938年9月30日,唐紹儀被國民政府特務刺殺身亡。後來留在大陸的原國民政府軍統骨幹沈醉認為,刺殺唐紹儀是軍統奉命行事,實屬“誤殺”。

唐紹儀作為清末民初的著名的政治家,其一生經歷頗為坎坷傳奇,但總的來看,他是一位正直愛國的政治家。毛主席在上世紀50年代曾數次引用唐紹儀“當了總理再當縣長”的例子,教育幹部要能上能下、安居其位。可見,其坦然面對個人得失的心態確實值得很多人學習!

【專題文章導讀】

♦ 民國時期中國四大王牌軍校

♦ 揭秘民國足球光輝史:壓得日本隊十幾年抬不起頭

♦ 民國時期上大學要花多少錢?

回復關鍵字“ 民國02”,獲取以上文章!

《非常歷史》

verydaily

長按右圖識別二維碼一鍵關注

敬畏 · 求真 · 鑒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