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看完這些在美國看病的例子,其實中國醫生真的不差

出國,有很多蛋疼的事情要擔心。但是考試掛科,擔心飯菜太難吃,

擔心和國內女票分手。但是,最讓人蛋疼菊緊的,要數——生病。生病按理說也沒那麼可怕,但是可怕的是——看病。

比如下面這位同學的淒慘經歷

還有更慘的。

所以,喝酒有風險,建議隨身攜帶睡袋。

為啥在美國看病這麼蛋疼,生活差異,文化差異自然是一部分原因。但是更重要的是,美國糟糕的醫療制度。

其實不光是國際學生看病困難,美國人自己其實也沒好到哪兒去。

發生在國際學生身上這種:滿頭是血的坐在急診室裡等了足足兩個小時,等輪到他就診的時候,頭上的血都幹了的例子並不是只發生在國際學神身上。

很多美國朋友說他們去也是如此,進了急診室只要不是馬上就要咽氣了,該等照樣得等。

至於天價帳單,這更是司空見慣。美國的救護車大部分都是私營的,作為珍貴的救護資源,當然可以坐地起價。

至於美國的醫療保險制度的腐敗, 2007年的時候有一部叫做Sicko的紀錄片,詳細講述了美國醫療制度的黑暗面: 私有化的保險公司為了最大限度地盈利,

找出各種理由來拒付病人的帳單,很多人甚至因為無錢看病而不得不放棄治療。

裡面有一個叫做Tracy的腎癌病人。

他本來已經找到了完美的骨髓配對,

以為自己又將重獲新生的時候,保險公司卻以治療方法是實驗性的拒絕了他的請求。

儘管他的妻子為他四處抗爭,但最後,Nancy只得在絕望中死去。

美國作為當今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卻是西方國家中少有的尚未實現全民醫保的國家。看病昂貴,醫患關係嚴重不平等,甚至窮困的病人會被扔出醫院,這些觸目驚心的畫面每天都在上演, Tracy的故事從來都不是特例。

2010年通過的奧巴馬醫保法案儘管已經明確提出了要實現全民醫療覆蓋,但時至今日,這仍然是一個遙遙無期的美好幻想。

這部紀錄片的片尾有這樣一段話:

“我們明明都是一條船上的人,隨著社會的趨勢沉浮。但是我們為什麼不能像有些國家一樣,不管他們有多少分歧,多少不同,仍然能夠彼此照顧,簡簡單單地厚待彼此。當他們造出了更好的車,我們就可以去駕駛。當他們釀造了更美的酒,我們一飲而盡。而當他們有更好的制度照顧他們的病人,教育他們的孩子,我們卻不肯學習,於是美國就成了一個特別的國家。”

紀錄片作者帶著數名無錢在美國看病的病人前往古巴尋醫

當然,美國的醫療肯定不是一無是處,但是作為孤身在外的留學生來說,這個現行的制度有的時候對我們來說的確不甚友好。

2010年通過的奧巴馬醫保法案儘管已經明確提出了要實現全民醫療覆蓋,但時至今日,這仍然是一個遙遙無期的美好幻想。

這部紀錄片的片尾有這樣一段話:

“我們明明都是一條船上的人,隨著社會的趨勢沉浮。但是我們為什麼不能像有些國家一樣,不管他們有多少分歧,多少不同,仍然能夠彼此照顧,簡簡單單地厚待彼此。當他們造出了更好的車,我們就可以去駕駛。當他們釀造了更美的酒,我們一飲而盡。而當他們有更好的制度照顧他們的病人,教育他們的孩子,我們卻不肯學習,於是美國就成了一個特別的國家。”

紀錄片作者帶著數名無錢在美國看病的病人前往古巴尋醫

當然,美國的醫療肯定不是一無是處,但是作為孤身在外的留學生來說,這個現行的制度有的時候對我們來說的確不甚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