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嫌疑人X的獻身》:中國電影“迷茫期”中的微光|名家

文 | 黃望莉

編輯 | 萬曉茜

第一次知道《嫌疑人X的獻身》這個古怪的名字時是被各種電影評論團體要求觀看時知道的。

於今年3月31日公映到4月4日,僅5天的累計票房已達2.6億有餘。

從冠影資料庫中的不完全統計,該影片上映三天就已經獲得了近4萬評價。相比較2008年上映的日版《嫌疑》豆瓣上有近11萬評價次數,評分為8.3;而2012年上映的韓版《嫌疑人》也有2.5萬多人次的評價,且評分為7.4。相比而言,今年中國版的評分偏低6.6。然而,從目前國內對這部中國版的《嫌疑人》的票房業績來看,這部影片後續還會有一段時期的後勁,未來網路影評有望會給予一個更高的評分。

總之,這部在當前中國本土電影發展的“迷茫時期”沖出來的一匹黑馬,所憑的是什麼?這部影片作為中國商業電影市場成功運作的一個案例,再次證明了什麼?然而網評略低體現了一種怎樣的社會心理,和觀眾對這部電影存在著怎樣的美學期待?這一切驅使我走進了影院。

改編自日本東野圭吾的原名小說的中國版影片《嫌疑人X的獻身》故事結構與原小說沒有太大的改變,影片講述的是在刑警學院任職的物理專業教授唐川(王凱飾)與中學數學教師石泓(張魯一飾)在年少同學時因對數學感興趣彼此惺惺相惜。

成年後,兩人因境遇差異而失聯多年。一次,唐川在協助警方調查一樁案件時,石泓的鄰居陳婧(林心如飾)被警方列入嫌疑人之中,而唐川在調查此案件中發現了更大的秘密,被迫站在對立面的唐川和石泓展開了一場高智商對決,故事最終走向既震撼,又令人扼腕的結局。

東野圭吾的小說多被歸為趨於社會性的本格派推理小說作家。以往,國內大量引進的海外推理電影多以英美派的福爾摩斯類型的,表現出浪漫迷幻般的推理故事和邏輯敘事。

然而此次,蘇有朋改編的這種以社會寫實、心理寫實 為敘事內容的推理故事是首次在國內改編並上映。

東野圭吾小說中所滲透著的某種極端的情感,加上縝密的佈局和推理,其中大量動用了數學、物理的術語和知識,使得觀眾在觀賞過程中既滿足了情感的訴求,又通過高智商問題的影像表達,由此帶來了一種別樣的觀影趣味。

這種來源於高智商觀影趣味或許才是觀眾熱衷於走進電影院的真正驅動力。

電影《嫌疑人X的獻身》開頭,就借主人公唐川之口介紹了一宗“完美犯罪”(Perfect crime)的案例,也為後文中即將出現的另一種“完美犯罪”提供了鋪墊。

完美犯罪通常在西方/日本影視作品中是重要題材之一,基本可以分為犯案時使用難解的詭計、或者重視現實性即事後的掩蓋兩種。而這部影片的核心部分恰恰就是後者:對掩蓋犯罪的破解與反 破解。這部影片在敘述“完美犯罪”的多次故事反轉中,將兩個高智商人物的對抗和相惜展現的較為精彩,大量的物理知識和數學術語引來觀眾陣陣笑聲。

當然,張魯一沉鬱的、頗有韓範的表演所體現的人物獨特的氣質相對當代觀眾來說更能獲得大家的同情和扼腕。相襯之下,王凱的英氣遮蔽了智商的表演使得影片總是差那麼一點點味道。

近些年來,華語電影市場上不乏一些關於懸疑、推理類的拍片熱潮,然而大部分作品偏向文藝敘事層面鋪陳,在“惡搞”和懸疑的恐怖氣氛上下了很多功夫,卻往往忽視對現實人生的關注。本格派推理電影著重於影像中透視出對現實社 會生活的底色,著力展現出現實生活中獨特個體的窘境和倔強。

中國版《嫌疑人》在這一點上做的較好。此外,影片也將“在地化”處理相對充分,例如,影片中 對唐川介紹自己時強調“副的”教授段落,無異於是能引起高校青年才俊的精神共鳴。哈爾濱的取景將故事帶到了一個“即視感”非常強的中國工業城區,在這樣的獨特的敘事空間裡,石泓與唐川、陳婧與石泓之間情感關係參雜了更多的人生體味。

推理/探案類電影是世界電影史上的一種經典類型,並在這個大類上,延伸出很多的亞類型。例如,上世紀40年代興起的美國黑色電影、福爾摩斯探案類型為代表的演繹法推理電影。

從近幾年福爾摩斯探案類的影片票房來看,這類電影一直長久不衰。從“冠影資料”上獲得,美國著名的《大偵探福爾摩斯》和續集《大偵探福爾摩斯:詭影遊戲》兩部偵探推理片分別在國內於2010年和2012年上映。其中第一部累計票房7854萬,第二部票房1.8億。在豆瓣上,兩部電影評分均為7.5;評價人數分別為近19萬和14萬人次。即使《神探夏洛克》的電影版在2016再次挾裹著卷福的超級人氣,內地票房也達為1.57億。然而,遠不及同時期上映的國產電影《唐人街探案》的7.55億。

從這些資料上來看,首先得知推理/探案類型電影在商業電影市場上具有獨特的地位,是一塊吸金寶石。

其次,由於文化的差異和觀影群體對本土文化的熱衷,由華語電影文化圈製作的探案類型影片,能夠雜糅更多的藝術風格,如打鬧喜劇元素、驚悚元素、黑色元素等類型,或許更能滿足當下華人世界的青年觀影人群,以激發他們的觀影樂趣。

此次,蘇有朋編導的《嫌疑人》對推理/探案的本格派探案/推理亞類型的引入,既關注到本土觀影人群體味本土故事、體味當下的文化需求,無疑也拓展了當下中國華語電影的類型和創意空間。

總之,這部影片在當下中國電影創作和市場缺乏興奮點的時候獲得成功,再次 明證了中小成本電影和類型化敘事在電 影市場中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總體來看,《嫌疑人》這部影片是一部從類型到製作都相當有誠意的一部影片。但是,這部影片也非毫無瑕疵。在整個觀影過程中,明顯覺得在案件的推理的邏輯和行為的表現上缺乏交代,只是簡單地多次使用“你以為是幾何問題,其實是函數題”對白來交代敘事轉折,簡單粗暴,缺乏對嫌疑人在敘事轉折中所需求的嚴密的邏輯推理和破綻的表現,因此,也難以說服觀眾。

最終需要指出的是,中國電影在依靠國外的IP來創作改編,儘管拓寬了中國電影的類型創新的能力,但是我們更期待這是對本土原創故事的一次正面刺激。

(作者為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製作部主任、副教授)

聲明

文章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歡迎分享至朋友圈獲取授權請點擊“閱讀原文”

而這部影片的核心部分恰恰就是後者:對掩蓋犯罪的破解與反 破解。這部影片在敘述“完美犯罪”的多次故事反轉中,將兩個高智商人物的對抗和相惜展現的較為精彩,大量的物理知識和數學術語引來觀眾陣陣笑聲。

當然,張魯一沉鬱的、頗有韓範的表演所體現的人物獨特的氣質相對當代觀眾來說更能獲得大家的同情和扼腕。相襯之下,王凱的英氣遮蔽了智商的表演使得影片總是差那麼一點點味道。

近些年來,華語電影市場上不乏一些關於懸疑、推理類的拍片熱潮,然而大部分作品偏向文藝敘事層面鋪陳,在“惡搞”和懸疑的恐怖氣氛上下了很多功夫,卻往往忽視對現實人生的關注。本格派推理電影著重於影像中透視出對現實社 會生活的底色,著力展現出現實生活中獨特個體的窘境和倔強。

中國版《嫌疑人》在這一點上做的較好。此外,影片也將“在地化”處理相對充分,例如,影片中 對唐川介紹自己時強調“副的”教授段落,無異於是能引起高校青年才俊的精神共鳴。哈爾濱的取景將故事帶到了一個“即視感”非常強的中國工業城區,在這樣的獨特的敘事空間裡,石泓與唐川、陳婧與石泓之間情感關係參雜了更多的人生體味。

推理/探案類電影是世界電影史上的一種經典類型,並在這個大類上,延伸出很多的亞類型。例如,上世紀40年代興起的美國黑色電影、福爾摩斯探案類型為代表的演繹法推理電影。

從近幾年福爾摩斯探案類的影片票房來看,這類電影一直長久不衰。從“冠影資料”上獲得,美國著名的《大偵探福爾摩斯》和續集《大偵探福爾摩斯:詭影遊戲》兩部偵探推理片分別在國內於2010年和2012年上映。其中第一部累計票房7854萬,第二部票房1.8億。在豆瓣上,兩部電影評分均為7.5;評價人數分別為近19萬和14萬人次。即使《神探夏洛克》的電影版在2016再次挾裹著卷福的超級人氣,內地票房也達為1.57億。然而,遠不及同時期上映的國產電影《唐人街探案》的7.55億。

從這些資料上來看,首先得知推理/探案類型電影在商業電影市場上具有獨特的地位,是一塊吸金寶石。

其次,由於文化的差異和觀影群體對本土文化的熱衷,由華語電影文化圈製作的探案類型影片,能夠雜糅更多的藝術風格,如打鬧喜劇元素、驚悚元素、黑色元素等類型,或許更能滿足當下華人世界的青年觀影人群,以激發他們的觀影樂趣。

此次,蘇有朋編導的《嫌疑人》對推理/探案的本格派探案/推理亞類型的引入,既關注到本土觀影人群體味本土故事、體味當下的文化需求,無疑也拓展了當下中國華語電影的類型和創意空間。

總之,這部影片在當下中國電影創作和市場缺乏興奮點的時候獲得成功,再次 明證了中小成本電影和類型化敘事在電 影市場中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總體來看,《嫌疑人》這部影片是一部從類型到製作都相當有誠意的一部影片。但是,這部影片也非毫無瑕疵。在整個觀影過程中,明顯覺得在案件的推理的邏輯和行為的表現上缺乏交代,只是簡單地多次使用“你以為是幾何問題,其實是函數題”對白來交代敘事轉折,簡單粗暴,缺乏對嫌疑人在敘事轉折中所需求的嚴密的邏輯推理和破綻的表現,因此,也難以說服觀眾。

最終需要指出的是,中國電影在依靠國外的IP來創作改編,儘管拓寬了中國電影的類型創新的能力,但是我們更期待這是對本土原創故事的一次正面刺激。

(作者為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製作部主任、副教授)

聲明

文章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歡迎分享至朋友圈獲取授權請點擊“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