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大盤點」在2017年,中醫藥行業內發生了這些事兒……

時光荏苒,今天就到了2017年的最後一天。悅讀中醫又陪著大家走過了365個充滿醫理藥香的日子。年底了,讓我們來回憶一下,這一年裡,屬於中醫藥人的瞬間吧。這一個又一個的事件,

成為我們記憶當中的珍貴節點,穿起了屬於我們中醫藥人的一整年……

2017年度中醫藥行業大事件

No.1中醫藥“一帶一路”規劃發佈

017年01月16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國家發改委聯合發佈《中醫藥“一帶一路”發展規劃(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中醫藥“一帶一路”全方位合作新格局基本形成,將與沿線國家合作建設30個中醫藥海外中心,頒佈20項中醫藥國際標準,註冊100種中藥產品,建設50家中醫藥對外交流合作示範基地。

點評:中醫藥“一帶一路”規劃,必然會建立更完善的多邊機制,推進中藥產品的海外註冊,促進中醫藥文化的輸出,

為中醫藥走出國門發揚光大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

No.2《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正式施行

2017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正式施行。2016年12月25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議通過了中國首部《中醫藥法》,明確了中醫藥事業的重要地位和發展方針,

提出建立符合中醫藥特點的管理制度,加大對中醫藥事業的扶持力度,堅持扶持與規範並重,加強對中醫藥的監管,同時加大對中醫藥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

點評:《中醫藥法》將黨和國家的中醫藥方針政策上升為國家意志,將發展中醫藥的責任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為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中醫藥法》將中醫藥事業發展經費納入財政預算,

並且打開醫保大門,將有力推進中醫藥產業振興。《中醫藥法》將中醫診所由現行的許可管理改為備案管理,改變了以行政審批方式管理中醫診所的模式。接下來,一大批中醫診所有望應運而生。同時,也會大幅提升中醫藥事業的市場化程度。

No.3馬兜鈴酸致癌事件

2017年11月,科學雜誌旗下期刊《科學轉化醫學》以封面故事的形式推介了一篇論文,題為《馬兜鈴酸及其衍生物與臺灣和整個亞洲的肝癌廣泛相關》。該論文研究發現,臺灣地區78%的肝癌以及中國大陸47%的肝癌可能與含馬兜鈴酸的物質有關。此消息一出,含馬兜鈴酸的中藥立即被推至輿論的旋渦中。部分媒體以“馬兜鈴酸黑歷史”“馬兜鈴酸是亞洲地區肝癌高發的元兇”和“馬兜鈴酸與肝癌存在決定性關聯”等字眼進行了誇大報導。

點評:來自中國中醫科學院的張伯禮院士、梁愛華研究員和朱曉新研究員針對該論文聲稱的馬兜鈴致癌一事做出了澄清。實際上,該研究僅僅提供了一種間接的線索而已,馬兜鈴酸並不具有特異性誘導肝癌發生的特性。但通過“含馬兜鈴酸的中藥致肝癌”事件,我們應更加重視中藥毒性研究。以“量-毒-效”相關性為核心,根據毒與效及其基本要素明晰毒性與藥效的物質基礎,揭示毒性與藥效的作用機制,建立符合有毒中藥特點的品質控制標準,健全中藥安全性評價研究。

No.4中成藥通用名稱命名技術指導原則的發佈

11月28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佈《關於發佈中成藥通用名稱命名技術指導原則的通告》,同時下發《關於規範已上市中成藥通用名稱命名的通知》。對於已上市中成藥,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明確了必須更名的三種情形,即:明顯誇大療效,誤導醫生和患者的;名稱不正確、不科學,有低俗用語和迷信色彩的;處方相同而藥品名稱不同,藥品名稱相同或相似而處方不同的。對於藥品名稱有地名、人名、姓氏,藥品名稱中有“寶”“精”“靈”等,但品種有一定的使用歷史,已經形成品牌,公眾普遍接受的,可不更名。來源於古代經典名方的各種中成藥製劑也不予更名。

點評:兩個檔的發出,既體現對中成藥命名所具有的傳統文化特色的尊重,又使中成藥的命名科學規範。明確提出中成藥命名要堅持科學簡明、避免重名,規範命名、避免誇大療效,體現傳統文化特色的原則。

No.5中醫診所基本標準出臺

12月4日,國家衛計委發佈了《中醫診所基本標準》和《中醫(綜合)診所基本標準》,原衛生部印發的《民族醫診所基本標準》同時廢止。

兩個“標準”分別提出,中醫診所和中醫(綜合)診所的中醫治療率為100%和85%以上;此外,對於中醫診所的房屋面積沒有提出具體要求。被認為是鼓勵中醫藥發展的又一重大利好。

點評:兩個“標準”的提出,給予更多民間中醫從業人員舉辦中醫診所、取得中醫從業資格的機會。降低醫療機構申請門檻無疑是邁出了第一步,後續還需要大量配套政策消除醫生、公立醫院、患者等多方的顧慮。

以上就是小編選出的2017中醫藥大事件。2017年,你心中還有哪些值得紀念的、屬於中醫藥的瞬間呢?願意分享的話,不妨在留言區說出來!我們2018,再見!

本文部分內容由“悅讀中醫”微信號推薦發表,封面圖片源於網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悅讀中醫”(大眾喜愛的50個閱讀微信公眾號中唯一一個醫藥類公眾號),每日推送,及時獲取中醫藥知識和養生常識。

點評:來自中國中醫科學院的張伯禮院士、梁愛華研究員和朱曉新研究員針對該論文聲稱的馬兜鈴致癌一事做出了澄清。實際上,該研究僅僅提供了一種間接的線索而已,馬兜鈴酸並不具有特異性誘導肝癌發生的特性。但通過“含馬兜鈴酸的中藥致肝癌”事件,我們應更加重視中藥毒性研究。以“量-毒-效”相關性為核心,根據毒與效及其基本要素明晰毒性與藥效的物質基礎,揭示毒性與藥效的作用機制,建立符合有毒中藥特點的品質控制標準,健全中藥安全性評價研究。

No.4中成藥通用名稱命名技術指導原則的發佈

11月28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佈《關於發佈中成藥通用名稱命名技術指導原則的通告》,同時下發《關於規範已上市中成藥通用名稱命名的通知》。對於已上市中成藥,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明確了必須更名的三種情形,即:明顯誇大療效,誤導醫生和患者的;名稱不正確、不科學,有低俗用語和迷信色彩的;處方相同而藥品名稱不同,藥品名稱相同或相似而處方不同的。對於藥品名稱有地名、人名、姓氏,藥品名稱中有“寶”“精”“靈”等,但品種有一定的使用歷史,已經形成品牌,公眾普遍接受的,可不更名。來源於古代經典名方的各種中成藥製劑也不予更名。

點評:兩個檔的發出,既體現對中成藥命名所具有的傳統文化特色的尊重,又使中成藥的命名科學規範。明確提出中成藥命名要堅持科學簡明、避免重名,規範命名、避免誇大療效,體現傳統文化特色的原則。

No.5中醫診所基本標準出臺

12月4日,國家衛計委發佈了《中醫診所基本標準》和《中醫(綜合)診所基本標準》,原衛生部印發的《民族醫診所基本標準》同時廢止。

兩個“標準”分別提出,中醫診所和中醫(綜合)診所的中醫治療率為100%和85%以上;此外,對於中醫診所的房屋面積沒有提出具體要求。被認為是鼓勵中醫藥發展的又一重大利好。

點評:兩個“標準”的提出,給予更多民間中醫從業人員舉辦中醫診所、取得中醫從業資格的機會。降低醫療機構申請門檻無疑是邁出了第一步,後續還需要大量配套政策消除醫生、公立醫院、患者等多方的顧慮。

以上就是小編選出的2017中醫藥大事件。2017年,你心中還有哪些值得紀念的、屬於中醫藥的瞬間呢?願意分享的話,不妨在留言區說出來!我們2018,再見!

本文部分內容由“悅讀中醫”微信號推薦發表,封面圖片源於網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悅讀中醫”(大眾喜愛的50個閱讀微信公眾號中唯一一個醫藥類公眾號),每日推送,及時獲取中醫藥知識和養生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