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展訊|紙上春秋——楊桐嶺 董學新 管克闊 孫明雷 周光祥 國畫作品迎新展

展覽地址:安徽涇縣 中國宣紙股份有限公司紅星美術館

寫在前面

一個非常4加1的雅集

一個世紀以來,從國立藝專到浙江美院,再到中國美院,中國書畫的優秀傳統得以留存和延續。

四位從中國美院走來的年輕畫家,高中同學或同校,現在都生活在杭州。今天,他們用執著而癡迷的堅持,精緻高逸的山水勾勒和妙趣橫生的花鳥寫意,傳遞給我們的是,專業的高度和筆墨的溫度。

他們在意的是一種堅守,追求的是一種古韻,闡述的是一種品質!

而我只是一位業餘書畫愛好者,因為跟他們學習而相識,也許是因為年長的緣故,得以和四位老師聯合做成這個小展。

又恰逢歲末,桃符迎新,與時令相合,寓意也是一樣的美好。就我而言,這個展覽還有一層意思,應該算作是一個60後向80後才俊的致敬!

嚶其鳴矣,求其友聲,展覽的起點和意義也在於斯。

周光祥於多廣有勤齋

丁酉冬月初八

楊桐嶺

1985年生於山東臨清,上溪書畫工作室負責人

中國美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特聘教師

杭州佛學院特聘教師

2006年-2010年本科攻讀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山水專業,獲學士學位

2013年-2016年攻讀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碩士研究生,師從朱紅教授

楊桐嶺自敘——

真正的藝術家猶如美麗的蝴蝶,初期只是一條蠕動的小毛蟲,要飛,它必須先為自己編織一隻繭,把自己束縛在裡面,又必須在蛹體內來一次大變革,

以重新組合體內的結構,完成蛻變。最後也是很重要的,他必須有能力破繭而出,這才能成為在空中自由飛翔,多姿多彩的花蝴蝶。這只繭便是早年艱辛學得的技法和所受的影響,憑藉著中國美院這樣一所以傳統為根的學府打下的堅實基礎,通過傳統經典與現代筆墨的相互借鑒融合不斷地思考、實踐、總結慢慢的走出適合自己的藝術之路,正是會有困苦挫折才使得這條路漫長且珍貴,
正是如此也倍加珍惜,不斷探索不斷追求始終在路上······

楊桐嶺作品

董學新

山東臨清人 ,2010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花鳥專業。畢業至今,從事於中國花鳥畫的研究與創作。

董新學自敘——

生活中有對也有錯,有苦也有樂。 紙間點垛,歲月蹉跎。

董新學作品

管克闊

1987年生,山東臨清人

2007年--2011年攻讀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山水專業,獲得學士學位

2011年--2014年攻讀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山水碩士研究生,獲碩士學位

2015年攻讀中國美術學院博士研究生

現為中國美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教師,宋代山水畫研修專案負責人

管克闊自敘——

來杭州已有十年有餘,學業、生活皆以畫畫為主,別無它長。雖言畫畫,亦如兒童對於世界的懵懂,有時好似頓悟明白,過後又覺似是而非。對於畫畫未敢有標新立異之見地,亦未有何中肯之經驗,多是一路走來的悲欣之感觸。術業不精,唯願勤能補拙,時時以此自省,怎抵日日的慵懶懈怠!光陰荏苒,難免感歎心中對時光的恐懼,又可笑這份隔靴撓癢的矯情。畫畫中見異思遷,回望走來的每一步總覺得不夠扎實,以致今天的力不從心,焦頭爛額。雖然如此,仍覺畫畫中充滿了無限的可能和樂趣,足以消磨掉了大部分不如意的挫敗感。畫的越多內心深處越對繪畫有敬畏之心,也對繪畫之人有了非以前絕對、單一的考量。

生活亦如畫畫,雖過而立之年,但仍是一知半解。有心感知生活的美好,每每被冗事勒絆在原點,這既是藉口,也是世間行走的常態與無奈。平日裡喜怒常在,喜時發顛,怒要罵娘。閒暇有茶酒書畫、聖賢之書,也有閒談八卦、米市菜場。人生的路,方向不只一邊,還望師友能無主時指點迷津,犯渾時當頭棒喝,勿使執迷不悟。在走向未來的自己時,但願內心依舊是此間少年,且不可變為沉醉在世俗圓滑中沾沾自喜的皮囊。久居杭城,經歷著以湖山為底色的四季,多為眾人羡慕,心中卻依戀的仍是家鄉的故土,以及記憶中的秋冬與春夏。

沒有思緒的話語,權當夢囈。生活依舊,皆為過往。

管克闊作品

孫明雷

字伯震 山東聊城人

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花鳥方向)

師從王偉平 顧震岩劉海勇 田源教授

2009年作品《秋葵圖》入選全國八大美院優秀臨作展

2011年參加浙江“綠色人文,山水杭州”藝術創作大賽並獲得國畫組銅獎

2011年獲得中國美術學院“優秀學生”的稱號

2014年山西太原舉辦個人花鳥畫展,作品《夏荷風韻》 《金秋芙蓉》被和平美術館永久收藏

2015年以優異成績考入杭州國畫院,並擔任創作中心創作員

2016年作品《雪梅圖》參加杭州國畫院美術館“清氣滿乾坤”邀請展

孫明雷作品

周光祥

1968年出生,安徽宣城人。

市級黨政機關工作27年,2015年從副縣級領導崗位辭職。

2011、2014年,先後參加中國書協培訓中心第三期趙雁君導師工作室、第七期王金泉導師工作室學習;用了十年時間系統臨摹學習書法五體,對大草、小楷,尤其是南北朝寫經書法有過深入學習。舉辦過個人書法展。

先後跟邱佳銘、劉玉國、楊桐嶺、管克闊等老師系統學習傳統山水和當代水墨畫。

現客居杭州,研習傳統書畫,兼習中國思想史、美術史和茶道、香道。

周光祥自敘——

人生歸零,更多的是機緣和好奇。

我從單位辭職,沒有什麼特別的理由,最重要的是源于朋友的一句話:我掙錢,你寫字。

人生苦短,求道得道,求魔得魔。

於是乎,我沉湎於大草和南北朝的經書,好奇於他們的悲欣交集;我也喜歡傳統山水,水墨氤氳,林泉行走,無限的風景、越來越有意思的人,慢慢地在眼前呈現。

註定成不了別人的風景,卻可以在自己的筆墨世界,任性地撒野。

山溝溝的蘭花,我的最愛!

周光祥作品

董學新

山東臨清人 ,2010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花鳥專業。畢業至今,從事於中國花鳥畫的研究與創作。

董新學自敘——

生活中有對也有錯,有苦也有樂。 紙間點垛,歲月蹉跎。

董新學作品

管克闊

1987年生,山東臨清人

2007年--2011年攻讀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山水專業,獲得學士學位

2011年--2014年攻讀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山水碩士研究生,獲碩士學位

2015年攻讀中國美術學院博士研究生

現為中國美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教師,宋代山水畫研修專案負責人

管克闊自敘——

來杭州已有十年有餘,學業、生活皆以畫畫為主,別無它長。雖言畫畫,亦如兒童對於世界的懵懂,有時好似頓悟明白,過後又覺似是而非。對於畫畫未敢有標新立異之見地,亦未有何中肯之經驗,多是一路走來的悲欣之感觸。術業不精,唯願勤能補拙,時時以此自省,怎抵日日的慵懶懈怠!光陰荏苒,難免感歎心中對時光的恐懼,又可笑這份隔靴撓癢的矯情。畫畫中見異思遷,回望走來的每一步總覺得不夠扎實,以致今天的力不從心,焦頭爛額。雖然如此,仍覺畫畫中充滿了無限的可能和樂趣,足以消磨掉了大部分不如意的挫敗感。畫的越多內心深處越對繪畫有敬畏之心,也對繪畫之人有了非以前絕對、單一的考量。

生活亦如畫畫,雖過而立之年,但仍是一知半解。有心感知生活的美好,每每被冗事勒絆在原點,這既是藉口,也是世間行走的常態與無奈。平日裡喜怒常在,喜時發顛,怒要罵娘。閒暇有茶酒書畫、聖賢之書,也有閒談八卦、米市菜場。人生的路,方向不只一邊,還望師友能無主時指點迷津,犯渾時當頭棒喝,勿使執迷不悟。在走向未來的自己時,但願內心依舊是此間少年,且不可變為沉醉在世俗圓滑中沾沾自喜的皮囊。久居杭城,經歷著以湖山為底色的四季,多為眾人羡慕,心中卻依戀的仍是家鄉的故土,以及記憶中的秋冬與春夏。

沒有思緒的話語,權當夢囈。生活依舊,皆為過往。

管克闊作品

孫明雷

字伯震 山東聊城人

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花鳥方向)

師從王偉平 顧震岩劉海勇 田源教授

2009年作品《秋葵圖》入選全國八大美院優秀臨作展

2011年參加浙江“綠色人文,山水杭州”藝術創作大賽並獲得國畫組銅獎

2011年獲得中國美術學院“優秀學生”的稱號

2014年山西太原舉辦個人花鳥畫展,作品《夏荷風韻》 《金秋芙蓉》被和平美術館永久收藏

2015年以優異成績考入杭州國畫院,並擔任創作中心創作員

2016年作品《雪梅圖》參加杭州國畫院美術館“清氣滿乾坤”邀請展

孫明雷作品

周光祥

1968年出生,安徽宣城人。

市級黨政機關工作27年,2015年從副縣級領導崗位辭職。

2011、2014年,先後參加中國書協培訓中心第三期趙雁君導師工作室、第七期王金泉導師工作室學習;用了十年時間系統臨摹學習書法五體,對大草、小楷,尤其是南北朝寫經書法有過深入學習。舉辦過個人書法展。

先後跟邱佳銘、劉玉國、楊桐嶺、管克闊等老師系統學習傳統山水和當代水墨畫。

現客居杭州,研習傳統書畫,兼習中國思想史、美術史和茶道、香道。

周光祥自敘——

人生歸零,更多的是機緣和好奇。

我從單位辭職,沒有什麼特別的理由,最重要的是源于朋友的一句話:我掙錢,你寫字。

人生苦短,求道得道,求魔得魔。

於是乎,我沉湎於大草和南北朝的經書,好奇於他們的悲欣交集;我也喜歡傳統山水,水墨氤氳,林泉行走,無限的風景、越來越有意思的人,慢慢地在眼前呈現。

註定成不了別人的風景,卻可以在自己的筆墨世界,任性地撒野。

山溝溝的蘭花,我的最愛!

周光祥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