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不願曬十八歲,是因為那年的我很憂鬱

01

十八周歲那年,我剛好在讀高二,因為我上學晚,八周歲才被送進學校。

那時好多農村孩子都沒有上過幼稚園,因為那時農村沒有幼稚園,家裡離縣城遠,到縣城去讀幼稚園也不現實。

如今想來我最願回憶的是童年,因為那時的我無憂無慮,週末到山上采野果,下河去抓魚,偶爾也會去偷摘隔壁村的李子,可以和發小瘋玩一整天。

讓我覺得生活不開心時,卻是我上高中那幾年,我所讀的高中是我們縣城最好的高中,每年都有好幾個學生考上清華北大,

考上一本的更是不少。

高二那年的我卻在人人羡慕的重點高中裡迷茫著,憂鬱著。

現在我經常假想著,假如我可以穿越回到那年,我會站在那個一臉憂鬱的女孩面前,給她一個暖暖的擁抱,告訴她:“十八歲的你還年輕,未來還有很遠的路要走,如今的不如意在以後想起時,會覺得不值一提,只是片段回憶。

所以努力完成學業,日後才不遺憾,放下心中的迷茫,

讓自己學會笑得燦爛。”我知道有這樣的假想,是因為我很想和那時的我進行和解,因為我討厭那個脆弱的我很多年了。

一切只是緣於一段友情,一進高中我和她就非常要好,同吃同睡同玩,除了上課,我們幾乎所有的時間都在一起,我們都覺得對方應該會是自己以後最好最好的朋友,然而一切都在一場小誤會後,全變了。

哪怕後來小誤會解釋清楚了,但我們也回不到以前,

在一起時,我們開始變得小小翼翼,刻意去遷就對方,時間一長,我們都覺得很累,兩個人便非常默契地疏遠了彼此。現在想來,一場友情的落幕不比一段戀情的結束帶給自己的傷痛少。

02

高二那一年的時間,我都在找原因,找答案,為什麼我們那麼要好的朋友,

會變成在路上打招呼都尷尬到無法開口?是我沒有做好,還是她早已不願意和我做朋友了?我們以後還能做回好朋友麼?

這些問題,每天都圍繞著我,我開始憂鬱,開始迷茫,也開始想明白了一些事情,比如,大哥和他的結拜兄弟因酒後一粗句話動了手,酒醒後,彼此道了歉,雙方家人也出面調和,但後來莫名其妙地不再來往了,用大哥的話來說,以前的那份感覺變了。

也比如,叔叔第一次帶嬸嬸回家時,奶奶熱情得很,每天在村裡跟別人說自己還沒過門的兒媳婦有多好,嬸嬸對奶奶也很好,經常給奶奶買這買那,比姑姑更像個女兒。

叔叔結婚前幾年,奶奶和嬸嬸還是親如母女。再後來幾年,奶奶和嬸嬸都像變了一個人,三天兩頭一吵,連過年都聽不到對方的一句好話,更別說一起住了,如今一個住村頭,一個住村尾,害得叔叔每天兩頭跑。

再比如,我和她,開始要好,後來疏遠,再到現在的完全不聯繫。也許緣分就是這麼奇妙,緣分在的時候,好是真的好,緣分盡了,彼此也就疏遠了。

可能有人想說,是你們這段緣分太經不起考驗,你們彼此多點信任,多點謙讓,多點不計較,這段緣分也許就會繼續下去。

我想你們說的也沒錯,但是這樣的事真正落自己身上時,也許能讓它有另一番局面的人,會很少,畢竟現在聽說閨蜜反目,婆媳撕逼,兄弟不再往來的事情太多。我願意用“緣分盡了”來形容一段關係(友情,愛情,親情等)的結束,是因為我不想去往深處探討人性。

人之初,性本善,這話沒錯,但是這份“善”對養護它的土壤要求太高,必須無貪無嗔無癡無慢無疑,一旦有貪念,有怨氣,有執念,無慧心,有猜疑,心中這份善將很難保存,會弱化,會異變,會消失。

但是我們生在這大羅世界,萬丈紅塵,煙火人間,有人便有各色江湖,能存善心已是難得,要所有人都存善心便是玩笑。所以我更喜歡緣分一說,聚則是緣至,分則是緣盡!

03

高二那年我成績急速下滑,高考失利已是意料中的事,最後我開始無法接受那個因失去一段友情脆弱到甚至想休學的女孩。

因為高考失利,我看到很多對我充滿希望的眼神黯淡下去,還有心裡一遍又一遍地質問自己:“你的夢想不是考上一本麼?那當初怎麼能讓自己花一年的時間去糾結那段結束的友情,性子為何如此偏執?”

從那時起,我便不原意和任何人主動提起自己的高中時期,也刻意去忘記那三年的所有人和所有事。

許多年後的今天,看到朋友圈裡每個人都在曬自己的十八歲,我突然傷感起來,其實我從來沒有真正忘記那三年,只是不願意想起。

真正讓我有和解這個想法的人,是我五歲的女兒。她問我:“媽媽,現在我不聽話,不乖,以後我長大了,是不是也不喜歡自己?”正在洗衣服的我本能地脫口而出:“寶寶很乖,媽媽永遠愛寶寶,寶寶也要永遠愛自己!”

本是一句敷衍的話,卻像突然撥動了心中埋藏多年的弦,我想起那個一臉憂鬱的女孩,十八歲的自己。

因為她,之後我學會了一天一天把自己變得堅強,我試著讓自己變開朗,試著換個法子償還自己,我欠自己一個讀一本的機會,所以我在工作中比很多同齡人努力,不斷地給自己充電,不斷提升自己,哪怕片刻地偷懶,就會想起那個一臉憂鬱的自己,我便繼續努力下去。

拼了這麼多年,如今的我過得不錯,對當時沒有考上一本好像不那麼遺憾。仔細想來,經過十八歲那件事後,其實我也有收穫,只是那時的我不認同這是收穫而已。

我思想上成熟了很多,心態上平和了不少,看待事情也不再偏執,我更懂得了珍惜,對待工作和感情都是如此,在任何工作崗位上,我都盡心盡責,因為我希望哪天離開那崗位時,我能問心無愧。

在之後的幾段戀情和友情中,情濃時我真心付出,緣盡時,我不再糾結。

趁今天,大家對十八歲百般感慨時,我也想開心地抱一下十八歲憂鬱的自己,告訴她,我愛她!

雖然以前我對她有芥蒂,那是因為以前的我沒有真正堅強起來,真正堅強的人會開心接納每一個階段的自己,因為這是自己成長的腳印,無論深與淺,都是自己留下的。

現在想來,我十八歲的腳印,是我人生中走得最不可思議的一步,也是最出彩的一步。

再比如,我和她,開始要好,後來疏遠,再到現在的完全不聯繫。也許緣分就是這麼奇妙,緣分在的時候,好是真的好,緣分盡了,彼此也就疏遠了。

可能有人想說,是你們這段緣分太經不起考驗,你們彼此多點信任,多點謙讓,多點不計較,這段緣分也許就會繼續下去。

我想你們說的也沒錯,但是這樣的事真正落自己身上時,也許能讓它有另一番局面的人,會很少,畢竟現在聽說閨蜜反目,婆媳撕逼,兄弟不再往來的事情太多。我願意用“緣分盡了”來形容一段關係(友情,愛情,親情等)的結束,是因為我不想去往深處探討人性。

人之初,性本善,這話沒錯,但是這份“善”對養護它的土壤要求太高,必須無貪無嗔無癡無慢無疑,一旦有貪念,有怨氣,有執念,無慧心,有猜疑,心中這份善將很難保存,會弱化,會異變,會消失。

但是我們生在這大羅世界,萬丈紅塵,煙火人間,有人便有各色江湖,能存善心已是難得,要所有人都存善心便是玩笑。所以我更喜歡緣分一說,聚則是緣至,分則是緣盡!

03

高二那年我成績急速下滑,高考失利已是意料中的事,最後我開始無法接受那個因失去一段友情脆弱到甚至想休學的女孩。

因為高考失利,我看到很多對我充滿希望的眼神黯淡下去,還有心裡一遍又一遍地質問自己:“你的夢想不是考上一本麼?那當初怎麼能讓自己花一年的時間去糾結那段結束的友情,性子為何如此偏執?”

從那時起,我便不原意和任何人主動提起自己的高中時期,也刻意去忘記那三年的所有人和所有事。

許多年後的今天,看到朋友圈裡每個人都在曬自己的十八歲,我突然傷感起來,其實我從來沒有真正忘記那三年,只是不願意想起。

真正讓我有和解這個想法的人,是我五歲的女兒。她問我:“媽媽,現在我不聽話,不乖,以後我長大了,是不是也不喜歡自己?”正在洗衣服的我本能地脫口而出:“寶寶很乖,媽媽永遠愛寶寶,寶寶也要永遠愛自己!”

本是一句敷衍的話,卻像突然撥動了心中埋藏多年的弦,我想起那個一臉憂鬱的女孩,十八歲的自己。

因為她,之後我學會了一天一天把自己變得堅強,我試著讓自己變開朗,試著換個法子償還自己,我欠自己一個讀一本的機會,所以我在工作中比很多同齡人努力,不斷地給自己充電,不斷提升自己,哪怕片刻地偷懶,就會想起那個一臉憂鬱的自己,我便繼續努力下去。

拼了這麼多年,如今的我過得不錯,對當時沒有考上一本好像不那麼遺憾。仔細想來,經過十八歲那件事後,其實我也有收穫,只是那時的我不認同這是收穫而已。

我思想上成熟了很多,心態上平和了不少,看待事情也不再偏執,我更懂得了珍惜,對待工作和感情都是如此,在任何工作崗位上,我都盡心盡責,因為我希望哪天離開那崗位時,我能問心無愧。

在之後的幾段戀情和友情中,情濃時我真心付出,緣盡時,我不再糾結。

趁今天,大家對十八歲百般感慨時,我也想開心地抱一下十八歲憂鬱的自己,告訴她,我愛她!

雖然以前我對她有芥蒂,那是因為以前的我沒有真正堅強起來,真正堅強的人會開心接納每一個階段的自己,因為這是自己成長的腳印,無論深與淺,都是自己留下的。

現在想來,我十八歲的腳印,是我人生中走得最不可思議的一步,也是最出彩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