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農村的蔬菜爛在地裡低價沒人收,而城裡的價格為什麼這麼貴?

今天,一場大雪把很多地方的朋友帶入了真正冬天的節奏,朋友圈裡各種曬雪景,看著很快活。

但是,有那麼一些人,他們冒著寒雪,依舊站在路邊,他們也想回到溫暖的屋裡,可是現實不允許,

他們就是路邊賣菜的農民朋友。

今天下午,我迎著外面的風雪去買菜,本來以為這麼惡劣的天氣,路邊不會有擺攤賣菜的(平時都是去路邊擺攤的地方買菜,便宜又好),就準備直接去超市,然後在路邊,我還是看到了有2輛農機三輪車還在擺攤,

一輛是賣胡蘿蔔的,一輛是賣紅薯的。

到超市後買了雞蛋、青椒(2根1塊5)、青菜、番茄等家常菜,出來後,看到他們還在路邊,於是上前買了幾斤胡蘿蔔,和一兜紅薯,然後就隨便聊了聊,他們說,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他們也不想大雪天的淋著,但地裡還有幾千斤的胡蘿蔔,

本來前幾天天氣還好,能緩緩,這一下雪,只能先找塑膠布蓋著,如果有壞掉的那也沒辦法,所以,只能賣一點是一點,能回本一部分就回本一部分吧,辛苦點無所謂。

然後我問了下,為什麼不賣給那些收購商呢?他們說今年他們村種植胡蘿蔔的比較多,收購商剛到,幾戶人家就能裝滿了,剩下的種植戶根本賣不掉,只能自己想辦法。

其實,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一種現象:城裡的蔬菜貴的買不起,

而農村的蔬菜爛在地裡沒人要,那怎麼辦?

農民朋友只有自己拉著去城裡賣,但是,還要面對城管,或者是攤位費等情況,本來隨著地租、人工、肥料的價格上漲,利潤已經被壓縮了,在經過這麼一折騰,到最後一算,根本不掙錢,

有些甚至是賠錢,而消費者花高價錢買的菜,利潤進了誰的腰包呢?中間商?超市?還是其他?

如果你對此情況有好的看法或觀點,歡迎評論留言,大家一起來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