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六韜》的警示韜略,教導我們如何用人,如何馭人,如何與人相處

據說《六韜》乃周朝開國軍師姜尚所著,全書分為《文韜》、《武韜》、《龍韜》、《虎韜》、《豹韜》、《犬韜》等六卷,北宋神宗元豐年間,《六韜》被列為《武經七書》之一,為武學必讀之書。

《文韜》是全書的首卷,又分了10篇,

由淺入深,逐步展開,層層遞進的講述了治國用人的韜略。

姜太公隱居岐山、垂釣渭水,遇到外出打獵的周文王,然後以釣魚為話題談論天下,表達了“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則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則失天下”的觀點。

話說周文王勵精圖治,到處招攬人才,巧遇太公于渭水北岸獨自垂釣,姜太公以釣魚為喻,談論天下。“緡微餌明,小魚食之;緡調餌香,中魚食之;緡隆餌豐,大魚食之。”意思是說釣絲細微,魚餌可見,小魚就會上鉤;釣絲適中,魚餌味香,中等大小的魚就會上鉤;釣絲粗長,魚餌豐盛,大魚就會上鉤。釣魚要根據不同的魚選擇不同的魚竿和魚餌,要想天下人才為自己所用,就要“祿等以權,

死等以權,官等以權。”以厚祿、重金、官職來誘惑於他。因為魚貪吃香餌,就會被釣絲鉤住;人想得到君主俸祿,就會服從君主命令。所以我們用香餌釣魚,魚便可供我們烹食;用爵祿網羅天下人才,人才就能盡為所用。

古人雲:“食君之祿,忠君之事。”要想人才為己所用,就要捨得用高官厚祿誘惑,以德行以感化,然後讓人才各得其所,各盡其才。

商紂王因為暴虐淫侈,貪圖享樂,為營造離官別館,大興土木,收刮民脂民膏,“以酒為池,懸肉為林”,過著極其奢侈腐朽的生活。商紂王為了更好的統治奴隸和平民,建立了許多酷刑,並且以觀看酷刑來取樂,如炮烙之刑,在銅柱上塗油,下麵加火燒熱,令罪犯在銅柱上行走,最終因酷熱難耐而墜入炭火中燒死;再如蠆盆之刑,

將宮女脫去衣衫,赤身裸☆禁☆體,投入坑中,與毒蛇撕咬。商紂王無道的統治,導致人心背離,百姓反抗,最終也導致六百年商王朝的覆滅。

周文王曰:“如何可以取得天下?”

姜太公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則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則失天下。”意思就是說天下不是一個人的天下,而是天下所有人共有的天下。能同所有人共同分享天下利益的,

就可以取得天下;想要獨佔天下利益的,就會失去天下。君主要行賢德之政,具備仁愛、恩德、道義的品質,才能獲取天下人心,天下歸心,自然能夠獲取天下。

俗話說“物以類聚,鳥以群居”,要想人才為己所用,關鍵在於自己德行的修養,無德之人,小人附之,有德之人,君子輔之。

姜太公曰:“禍福在君,不在天時。”國家的安危與禍福在於君主是否賢德,不在於天命的變化。君主不賢,則國家危亡而民眾動亂;君主賢明,則國家安定而民眾順服。姜太公以帝堯為例,說明君主賢德的偉大,帝堯不貪圖榮華富貴,穿粗布衣,吃粗糧飯,喝野菜湯,生活節儉;任用人才,賞罰分明;控制自己的貪欲,不勞民傷財,行清靜無為之政。所以百姓富足安樂而沒有饑寒之感,百姓擁戴他就如同敬仰日月,親近他如同親近父母。

夏王朝最後一位君主桀是歷史上有名的暴君,他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欲,讓奴隸不分晝夜地為自己修建豪華的瓊台瑤室,極端的壓迫和剝削奴隸。“築傾宮、飾瑤台、作瓊室、立玉門”據說夏桀即位後,曾經發兵征伐有施氏,有施氏抵擋不住,進貢一個美女取悅夏桀,名叫妹喜,夏桀十分寵愛妹喜,勞民傷財,動用廣大奴隸特地為她造了富麗堂皇的瓊室、象廊、瑤台和玉床,日夜與其淫樂。重用佞臣,排斥忠良,聽信一個叫趙梁的小人,剝削和壓榨百姓,使得民不聊生,生活疾苦。殺賢臣,閉視聽,有位大臣關龍逢,深感夏朝江山己危機四伏,因此勸告他愛護百姓,節儉用度,夏桀聽後惱羞成怒,當即將他處死。正是由於夏桀的殘暴統治,導致眾叛親離,也導致四百多年的夏王朝被商取代。

“機不可失,失不再來”,成大事者,機遇很重要,但是關鍵還是看自己的能力,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成功也只屬於不斷突破自己的人。所以要想抓住機遇,就要從自身做起,不斷挑戰自己,突破自己。“近君子,遠小人”,小人往往進讒言,讓你漸行漸遠,走向無底的深淵;君子往往是真實之言,雖然難聽,但卻是實情,猶如黑暗裡的一盞明燈,帶領你走出黑暗的泥潭。

姜太公通過“利和害,成和敗,生和殺,與和奪,樂和苦,喜和怒”闡述了君主如何愛民。

“利而勿害,成而勿敗,生而勿殺,與而勿奪,樂而勿苦,喜而勿怒。”意思就是說要給予民眾利益而不損害他們的利益,要促使民眾取得成功而不敗壞他們的事情,保護民眾生存而不無辜殺害民眾的生命,給予民眾實惠利益而不掠奪侵佔民眾利益,使民眾安樂富足而不要讓他們蒙受悲痛疾苦,讓民眾喜悅而不要激起他們憤怒。

一代明主唐太宗李世民曾經說:“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把君主比作舟,把民眾比作水,認為水能載舟,也能覆舟。治國必先安民,李世民繼位後,勵精圖治,大力發展農業,推行均田法,獎勵墾荒,減輕賦稅,去奢省費,躬行節儉,從而造就了天平盛世。

古人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想成就一番偉業,獲取別人的幫助很重要,只有以真心對待別人,才能得到真心的回報。“善為國者,馭民如父母之愛子,如兄之愛弟。”善於治國的君主,統馭民眾像父母愛護子女,兄長愛護弟妹那樣。我們對待下屬像對待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一樣,何愁不能獲得下屬的忠心呢?對待朋友像對待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一樣,何愁交不到知己?

“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侍。”只有做一個賢德之人,才能以德服人,才能如春雨般滋潤,才能得到更多人的信任和跟隨。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只有做一個賢德之人,才能以德感人,才能如烈日融寒雪般溫暖,才能得到更多人的效忠和擁護。

成大事者,必須要學會識人用人,要用人就必須學會待人,這一切都離不開賢德的品行。所以人生在世,要有仁愛之心,恩德之心,道義之心,做一個賢德之人。

姜太公曰:“禍福在君,不在天時。”國家的安危與禍福在於君主是否賢德,不在於天命的變化。君主不賢,則國家危亡而民眾動亂;君主賢明,則國家安定而民眾順服。姜太公以帝堯為例,說明君主賢德的偉大,帝堯不貪圖榮華富貴,穿粗布衣,吃粗糧飯,喝野菜湯,生活節儉;任用人才,賞罰分明;控制自己的貪欲,不勞民傷財,行清靜無為之政。所以百姓富足安樂而沒有饑寒之感,百姓擁戴他就如同敬仰日月,親近他如同親近父母。

夏王朝最後一位君主桀是歷史上有名的暴君,他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欲,讓奴隸不分晝夜地為自己修建豪華的瓊台瑤室,極端的壓迫和剝削奴隸。“築傾宮、飾瑤台、作瓊室、立玉門”據說夏桀即位後,曾經發兵征伐有施氏,有施氏抵擋不住,進貢一個美女取悅夏桀,名叫妹喜,夏桀十分寵愛妹喜,勞民傷財,動用廣大奴隸特地為她造了富麗堂皇的瓊室、象廊、瑤台和玉床,日夜與其淫樂。重用佞臣,排斥忠良,聽信一個叫趙梁的小人,剝削和壓榨百姓,使得民不聊生,生活疾苦。殺賢臣,閉視聽,有位大臣關龍逢,深感夏朝江山己危機四伏,因此勸告他愛護百姓,節儉用度,夏桀聽後惱羞成怒,當即將他處死。正是由於夏桀的殘暴統治,導致眾叛親離,也導致四百多年的夏王朝被商取代。

“機不可失,失不再來”,成大事者,機遇很重要,但是關鍵還是看自己的能力,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成功也只屬於不斷突破自己的人。所以要想抓住機遇,就要從自身做起,不斷挑戰自己,突破自己。“近君子,遠小人”,小人往往進讒言,讓你漸行漸遠,走向無底的深淵;君子往往是真實之言,雖然難聽,但卻是實情,猶如黑暗裡的一盞明燈,帶領你走出黑暗的泥潭。

姜太公通過“利和害,成和敗,生和殺,與和奪,樂和苦,喜和怒”闡述了君主如何愛民。

“利而勿害,成而勿敗,生而勿殺,與而勿奪,樂而勿苦,喜而勿怒。”意思就是說要給予民眾利益而不損害他們的利益,要促使民眾取得成功而不敗壞他們的事情,保護民眾生存而不無辜殺害民眾的生命,給予民眾實惠利益而不掠奪侵佔民眾利益,使民眾安樂富足而不要讓他們蒙受悲痛疾苦,讓民眾喜悅而不要激起他們憤怒。

一代明主唐太宗李世民曾經說:“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把君主比作舟,把民眾比作水,認為水能載舟,也能覆舟。治國必先安民,李世民繼位後,勵精圖治,大力發展農業,推行均田法,獎勵墾荒,減輕賦稅,去奢省費,躬行節儉,從而造就了天平盛世。

古人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想成就一番偉業,獲取別人的幫助很重要,只有以真心對待別人,才能得到真心的回報。“善為國者,馭民如父母之愛子,如兄之愛弟。”善於治國的君主,統馭民眾像父母愛護子女,兄長愛護弟妹那樣。我們對待下屬像對待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一樣,何愁不能獲得下屬的忠心呢?對待朋友像對待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一樣,何愁交不到知己?

“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侍。”只有做一個賢德之人,才能以德服人,才能如春雨般滋潤,才能得到更多人的信任和跟隨。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只有做一個賢德之人,才能以德感人,才能如烈日融寒雪般溫暖,才能得到更多人的效忠和擁護。

成大事者,必須要學會識人用人,要用人就必須學會待人,這一切都離不開賢德的品行。所以人生在世,要有仁愛之心,恩德之心,道義之心,做一個賢德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