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統領 堅定不移推動滄州高品質發展——訪滄州市委書記楊慧

外籍貨輪停靠黃驊大港裝運貨物。龔磊 攝

長城新媒體滄州1月3日訊(記者 龔磊 孫毅)“党的十九大報告指出,

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到高品質發展階段。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省委九屆六次全會都對推動高品質發展作出了全面部署。”近日,滄州市委書記楊慧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滄州市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和省委關於推動高品質發展這一根本要求上來,統一到解放思想、強化“六個觀念”上來,
統一到省委對河北發展所處歷史方位新的綜合判斷上來,統一到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思路上來,統一到省委對滄州的發展新要求上來,統一到苦幹實幹拼命幹上來,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統領,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加快把發輾轉到創新驅動、品質效益、綠色生態上來,
堅定不移地推動滄州高品質發展,努力打造沿海率先發展創新示範區和環渤海地區重要工業城市。重點在八個方面展現新作為。

在創新驅動和轉型升級上展現新作為。楊慧介紹說,工作中突出“三個著力”。著力培育創新主體,抓好以科技創新為重點的全面創新,全市科技型中小企業、科技小巨人企業分別達7450家和350家,均居全省前列;著力壯大產業集群,

深入實施“六個一”工程,即集中一個園區、編制一個智慧改造計畫、設立一支產業提升基金、組建一個行業協會、建立一個綜合服務中心、舉辦一個國際型會展活動,促進石油化工、管道裝備、機械製造、生物醫藥等“18+7”特色產業集群做大做強,培育汽車、管道裝備、服裝、旅遊、生物醫藥等超千億級產業集群,努力打造一批“產業新地標”。積極對接“中國製造2025”“互聯網+”行動計畫,
加快培育高端裝備、電子資訊、新能源和清潔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現代物流、電子商務、健康養老、文化旅遊等現代服務業;著力實施品質強市戰略,加快提升產品品質、服務品質、品牌品質、環境品質,樹立一批品質品牌標杆。“東光紙箱機械”“泊頭機械裝備”入圍年度中國區域品牌價值評價百強榜。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展現新作為。楊慧介紹說,要突出抓好理念融合,

把京津和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管理等方面的先進理念引進來。要突出對接平臺建設,提升渤海新區新型工業化基地、滄州現代產業基地、任丘石化產業基地、津冀(滄州)產業轉移升級示範區等平臺承接能力,確保協同發展有載體、可落地、見實效。目前與京津合作產業專案1125個,總投資5524億元。繼北汽、北京現代、北京生物醫藥產業園落地滄州後,投資536億元的明珠服飾產業特色小鎮加快建設,簽約入駐商戶3000餘家,這是京津產業轉移中投資體量最大的輕工生產協同項目。突出抓好與京津及駐滄州大型央企的對接合作,特別是推進與天津港口、園區、旅遊等方面的深度合作。突出抓好交通設施協同,加快石衡滄港城際鐵路、津滄城際鐵路、任滄港快速路等項目建設,促進交通設施互聯互通。突出智力和人才協同,以“海歸博士基層創新創業行”等活動為載體,吸引更多專家人才、高端人才來滄州創新創業。

在加快發展港口經濟上展現新作為。楊慧告訴記者,滄州要瞄準打造國際化生態綜合大港和環渤海重要工業城市,重點做好港口建設和渤海新區開發開放兩篇文章,做大做強港口經濟,打造名副其實的沿海率先發展創新示範區。在港口建設上,抓緊滄州黃驊港總規的審批和推進工作,優化港口功能結構,提升港口吞吐能力和運營能力,推動港口由煤炭港、集疏港向油氣港和國際貿易大港轉變。重點抓好原油、散雜貨、集裝箱等碼頭群建設,特別是加快30萬噸級原油碼頭、16萬立方米LNG碼頭建設。加強與天津港合作,開闢更多國際航線,大幅度提高集裝箱運輸能力。在渤海新區開發開放上,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努力引進更多戰略投資者和國內外500強企業,打造以汽車、生物醫藥、海水淡化、新材料、旅遊等新興產業為支撐的現代臨港產業體系。去年引進了恒大童世界、碧桂園文旅生態園兩個千億級項目,加快建設國際沿海休閒旅遊度假地。大力推進“一帶一路”歐洲中國科技文化商貿中心專案,加快中歐產業園建設,打造河北與中東歐國家合作發展示範區。

青縣農業示範基地蔬菜大棚瓜果飄香。龔磊 攝

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上展現新作為。楊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補短板、強弱項的重要舉措。在這方面主要做到三個聚焦:一是聚焦土地確權和流轉,完善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體系,實現縣級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全覆蓋,今年土地流轉率將達到45%以上。二是聚焦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品質農業、科技農業、綠色農業、品牌農業和設施農業,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三是聚焦農業招商,鼓勵社會資本投入鄉村振興事業,大力發展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目前,已形成以青縣司馬莊、獻縣溫氏、中捷犇放等為龍頭的現代農業產業集群。抓好“三區同建”,引導農民向社區集中、產業向園區集中、土地向規模經營集中,打造一批設施功能完善、宜居宜業宜遊的新型農村社區。

在全面深化改革上展現新作為。楊慧介紹說,緊跟中央和省委改革步伐,圍繞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抓改革,激發發展活力和動力。在“放管服”改革方面,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大力推行單一視窗、綜合受理、部門協同機制,進一步提高行政效能,優化營商環境,降低企業成本。在開發區改革方面,深入實施機構編制管理、人事和薪酬制度、行政審批制度和投融資平臺建設等重點改革。在投融資體制改革方面,激發民間投資潛力,充分發揮政府投資的引導作用和放大效應。在醫療體制改革方面,大力發展醫聯體,加強政府調控,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養老和康復醫療服務。同時,加快渤海新區創新改革示範區等“十大改革示範區”建設,努力打造更多改革亮點。

在治理污染、修復生態上展現新作為。楊慧說,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指示要求,在治理污染、修復生態中加快建設生態宜居美麗滄州。堅持全民共治、源頭治理、持續用力,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全面實施散煤治理、鍋爐燃煤治理、揚塵治理、機動車尾氣治理、劣質煤油整頓,綜合整治“散亂汙”企業。充分發揮大氣熱點網格監管作用,對重點區域、重點路段、重點企業污染排放狀況實施精准監控、靶向治理。全面落實“河長制”,鞏固拓展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成果。實施綠色攻堅行動,去年完成造林綠化53萬畝,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30%以上,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在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上展現新作為。楊慧介紹說,在做大城市規模的同時,著力在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質上下功夫。突出抓好市政道路、地下綜合管廊、垃圾處理、汙水處理、園林綠化等設施建設,打造生態園林城市、智慧城市、海綿城市、運動休閒城市。圍繞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滄州市舉辦了“公共服務洽談周”活動,集中簽約專案58個,總投資929億元。突出抓好清理違法占地和違法違章建築等問題,大力實施棚戶區改造三年攻堅行動。突出抓好大運河公園建設,以“保護歷史文化、生態休閒走廊、城市綠色標誌”為定位,努力打造城市歷史文化的傳承地、綠色發展的核心標誌地、現代城市的“會客廳”。同時,抓好縣城和特色小鎮建設,推進縣城提檔升級,打造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國叫得響的特色小鎮。

海興縣光伏專案精准扶貧。龔磊 攝

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展現新作為。“民生無小事。”楊慧介紹說,要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真扶貧、扶真貧,突出產業扶貧、就業扶貧和科技扶貧,切實提高脫貧品質,堅決打贏精准扶貧脫貧攻堅戰。去年海興、南皮2個國家級貧困縣實現了脫貧摘帽。實施食品藥品安全、就業和再就業、城鄉特困人員救助、公共文化和體育服務等民心工程,讓人民群眾有更多幸福感和獲得感。圍繞打造和諧滄州、法治滄州、平安滄州,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全面提升社會治理現代化水準,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簽約入駐商戶3000餘家,這是京津產業轉移中投資體量最大的輕工生產協同項目。突出抓好與京津及駐滄州大型央企的對接合作,特別是推進與天津港口、園區、旅遊等方面的深度合作。突出抓好交通設施協同,加快石衡滄港城際鐵路、津滄城際鐵路、任滄港快速路等項目建設,促進交通設施互聯互通。突出智力和人才協同,以“海歸博士基層創新創業行”等活動為載體,吸引更多專家人才、高端人才來滄州創新創業。

在加快發展港口經濟上展現新作為。楊慧告訴記者,滄州要瞄準打造國際化生態綜合大港和環渤海重要工業城市,重點做好港口建設和渤海新區開發開放兩篇文章,做大做強港口經濟,打造名副其實的沿海率先發展創新示範區。在港口建設上,抓緊滄州黃驊港總規的審批和推進工作,優化港口功能結構,提升港口吞吐能力和運營能力,推動港口由煤炭港、集疏港向油氣港和國際貿易大港轉變。重點抓好原油、散雜貨、集裝箱等碼頭群建設,特別是加快30萬噸級原油碼頭、16萬立方米LNG碼頭建設。加強與天津港合作,開闢更多國際航線,大幅度提高集裝箱運輸能力。在渤海新區開發開放上,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努力引進更多戰略投資者和國內外500強企業,打造以汽車、生物醫藥、海水淡化、新材料、旅遊等新興產業為支撐的現代臨港產業體系。去年引進了恒大童世界、碧桂園文旅生態園兩個千億級項目,加快建設國際沿海休閒旅遊度假地。大力推進“一帶一路”歐洲中國科技文化商貿中心專案,加快中歐產業園建設,打造河北與中東歐國家合作發展示範區。

青縣農業示範基地蔬菜大棚瓜果飄香。龔磊 攝

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上展現新作為。楊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補短板、強弱項的重要舉措。在這方面主要做到三個聚焦:一是聚焦土地確權和流轉,完善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體系,實現縣級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全覆蓋,今年土地流轉率將達到45%以上。二是聚焦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品質農業、科技農業、綠色農業、品牌農業和設施農業,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三是聚焦農業招商,鼓勵社會資本投入鄉村振興事業,大力發展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目前,已形成以青縣司馬莊、獻縣溫氏、中捷犇放等為龍頭的現代農業產業集群。抓好“三區同建”,引導農民向社區集中、產業向園區集中、土地向規模經營集中,打造一批設施功能完善、宜居宜業宜遊的新型農村社區。

在全面深化改革上展現新作為。楊慧介紹說,緊跟中央和省委改革步伐,圍繞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抓改革,激發發展活力和動力。在“放管服”改革方面,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大力推行單一視窗、綜合受理、部門協同機制,進一步提高行政效能,優化營商環境,降低企業成本。在開發區改革方面,深入實施機構編制管理、人事和薪酬制度、行政審批制度和投融資平臺建設等重點改革。在投融資體制改革方面,激發民間投資潛力,充分發揮政府投資的引導作用和放大效應。在醫療體制改革方面,大力發展醫聯體,加強政府調控,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養老和康復醫療服務。同時,加快渤海新區創新改革示範區等“十大改革示範區”建設,努力打造更多改革亮點。

在治理污染、修復生態上展現新作為。楊慧說,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指示要求,在治理污染、修復生態中加快建設生態宜居美麗滄州。堅持全民共治、源頭治理、持續用力,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全面實施散煤治理、鍋爐燃煤治理、揚塵治理、機動車尾氣治理、劣質煤油整頓,綜合整治“散亂汙”企業。充分發揮大氣熱點網格監管作用,對重點區域、重點路段、重點企業污染排放狀況實施精准監控、靶向治理。全面落實“河長制”,鞏固拓展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成果。實施綠色攻堅行動,去年完成造林綠化53萬畝,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30%以上,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在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上展現新作為。楊慧介紹說,在做大城市規模的同時,著力在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質上下功夫。突出抓好市政道路、地下綜合管廊、垃圾處理、汙水處理、園林綠化等設施建設,打造生態園林城市、智慧城市、海綿城市、運動休閒城市。圍繞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滄州市舉辦了“公共服務洽談周”活動,集中簽約專案58個,總投資929億元。突出抓好清理違法占地和違法違章建築等問題,大力實施棚戶區改造三年攻堅行動。突出抓好大運河公園建設,以“保護歷史文化、生態休閒走廊、城市綠色標誌”為定位,努力打造城市歷史文化的傳承地、綠色發展的核心標誌地、現代城市的“會客廳”。同時,抓好縣城和特色小鎮建設,推進縣城提檔升級,打造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國叫得響的特色小鎮。

海興縣光伏專案精准扶貧。龔磊 攝

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展現新作為。“民生無小事。”楊慧介紹說,要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真扶貧、扶真貧,突出產業扶貧、就業扶貧和科技扶貧,切實提高脫貧品質,堅決打贏精准扶貧脫貧攻堅戰。去年海興、南皮2個國家級貧困縣實現了脫貧摘帽。實施食品藥品安全、就業和再就業、城鄉特困人員救助、公共文化和體育服務等民心工程,讓人民群眾有更多幸福感和獲得感。圍繞打造和諧滄州、法治滄州、平安滄州,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全面提升社會治理現代化水準,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