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容易疲勞,總覺無力,檢查是重症肌無力,背後卻是這種腫瘤在搗鬼

文/潘戰和 @腫瘤專科醫生

50歲的老蔡,是某企業老總,每天忙忙碌碌,一直鬥志昂揚,精神十足。可近幾個月以來,總是感到稍一活動就容易疲勞,無力,提不起精神,到了傍晚尤其明顯。

一開始也沒重視,心裡想,也許確實是年紀也不輕了,工作太忙了,累了,疲勞也很正常,休息一下,確實有好一些,但並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最近一段時間感覺說話都不那麼利索了,家裡人慌了,他自己也緊張了,於是到醫院檢查,這一查,診斷是重症肌無力。

什麼是重症肌無力?它是一種神經肌肉傳遞障礙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通常起病較為隱匿,表現主要是活動後輕累肌肉群的無力和容易疲勞,晨起較輕,傍晚時加重,休息後可減輕或消失。隨著病情的發展,全身很多肌肉受累,從而出現相應的症狀,比如眼外肌受累,則會出現上瞼下垂,複視,眼球活動受限等;面部肌肉受輕,面部無表情;咽肌受輕,表現吞咽困難,言語不清等,

嚴重者輕及呼吸肌會導致呼吸麻痹,危及生命。

重症肌無力,本身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但臨床上有大約30%-50%的胸腺瘤病人會合並有重症肌無力,而三分之二的重症肌無力病人9%-15%伴有胸腺瘤,因此,如果有重症肌無力,除了對症處理,還應該進行相關檢查,以排除胸腺瘤可能。

胸腺瘤是前縱隔內最常見的腫瘤,多見於五六十歲的中老年人,臨床表現多樣,除了重症肌無力,還可能有單純紅細胞再障性貧血,獲得性丙種球蛋白缺乏症,以及合併系統性紅斑狼瘡、硬皮病等。如果胸腺瘤較大,可壓迫肺和支氣管、喉返神經、上腔靜脈等,從而出現咳嗽、聲嘶、頸胸臉部浮腫等,還可能有胸腔積液、心包積液等。如果出現遠處轉移,

還會出現相應的遠處轉移的症狀表現。

胸腺瘤預後怎樣?這個很大程度取決於它的浸潤性,非浸潤性的胸腺瘤預後後,可以完整切除,5年生存率可達85%-100%,而浸潤性胸腺瘤僅六成左右可完整切除,局部復發率可達20%,5年生存率降為30%-50%左右。手術是胸腺瘤最核心的治療,不管是非浸潤性還是浸潤性的胸腺瘤,除非全身性的廣泛擴散轉移,外科手術是首選的治療手段,要盡可能完整切除腫瘤,

不能完整切除的術後加放射治療。對於晚期轉移性胸腺瘤,則以化療為主,視情況配合局部放療,少數仍有可能較長期生存。

總體上,胸腺瘤預後相對較好,儘管有的人看起來可能症狀很“重”,但不要輕易放棄,要積極明確診斷,進行規範的治療。在處理原發病的同時,對於重症肌無力等也要積極對症處理,當然,最關鍵的治療還是要治療腫瘤,否則“治標不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