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奮鬥百年,中國海軍將在下一個10年超越日本

中日進入了海上軍備競賽的時代。雙方造大型水面艦的速度是世界之最,遠遠超過歐洲任何國家。尤其在建造裝備有源相控陣雷達的大型水面艦競爭中,日中雙方互為對手的勢頭非常明顯。

雙方都進入了以中大型、輕型航母為中心的水面艦主導時代。從目前的情況看,日本決心取得技術優勢,在艦載雷達、防空導彈等技術上,比中國領先。中國海軍裝備了更遠射程的艦對艦導彈,例如YJ83-YJ62艦對艦導彈的射程達到了180-280公里,

甚至更遠,但是這些導彈並未經歷過實戰考驗,飽和艦對艦導彈攻擊是否有效?不完全取決於射程,而是導彈本身抗電子干擾的能力,這方面,日本的系統是北約制式的。

中國海軍

中國海軍現編有23萬人,其中包括海軍航空兵2.5萬人,海軍岸防部隊2.5萬人,海軍陸戰隊4萬人。海軍約有300餘艘主力艦艇(其中潛艇63多艘,驅逐艦20艘、護衛艦50餘艘),550艘戰鬥艇(180-200艘導彈艇,100-150艘魚雷艇),150-200艘輔助船。 海軍航空兵編成10個航空師,

共541架作戰飛機(轟炸機150架,殲擊機400架),還有約100架直升機。岸防部隊擁有50-80座岸對艦導彈發射裝置,200-300門火炮及500-700門高炮。中國海軍已具有在水面、水下、空中、岸上實施攻防作戰和戰略襲擊能力,可獨立或協同其他軍種作戰。

目前日本海軍總兵力約44000人左右,

擁有各式艦艇152艘。特別應指出的是日本海軍擁有170 多架反潛飛機,其中包括50架世界上最優良的P-3C反潛巡邏機。日本海軍擁有世界上最精良的裝備,包括引進的美國的宙斯盾作戰系統,自主開發的先進的驅逐艦、護衛艦、以及先進的不依賴空氣動力潛艇等。特別是其反潛武器裝備、現有的50艘驅逐艦全部裝備“阿斯洛克”反潛火箭(就其數量而言,僅次於美國, 居世界第二位) ,
裝備“博福斯”反潛火箭的有18艘,裝備反潛魚雷的有42艘。

就6000噸以上大艦數量看,兩國都是12艘。但日本的6艘主力防空艦噸位都是9500-10000,我們的是10艘是6000-8000。在大艦水準上,我們不如日本。

就防空能力上看,日海軍初步具有了一些反導能力,我們還沒用;遠端防空艦都是4艘,但日本防空彈的數量是我們的2倍(含近程彈),且性能日本稍好;中程防空艦我們的數量是日本的3倍,性能兩者相近;近程防空艦日本數量教多,

近乎我們的2倍,性能相近。

如果遠端彈、中程彈、近程彈作戰能力比按4:2:1來算的話,日本是86,我們是63-70。當然,這個比值有待商酌。

整體上,就水面艦艇來說,日本防空能力強於我國,大概強35%。反艦能力上,由於我國導彈射程大於日本,我國偏強。

 反潛能力上,由於不能確定我國是否具有反潛導彈,因此我國反潛能力難以得到足夠的肯定;大體上來說,我們和日本差一個檔次。

常規潛艇來上,日本有16艘,其中4艘AIP;我國新型潛艇32艘,是日本的兩倍,其中7艘AIP;還有老式的明級20艘。日本潛艇噸位比我國的大約1/3。

核潛艇,日本無;我國多達10艘(未算5-6艘戰略核潛艇)。

就潛艇作戰能力來說,我們大大強於日本。

對比來說,我們只所以反潛能力差,跟我們潛艇數量多可能有一定的關係。

輔助艦艇暫不提。我們的輔助艦艇比較強悍。

整體來說,就目前來說,我國海軍艦艇稍弱於日本海軍艦艇。

航空母艦競爭

未來10年之內,中國海軍有可能裝備3艘“遼寧”級的大型航母,如果日本進口美軍45000噸級的塔拉瓦級大型船塢登陸艦計畫得到落實,進口短距離、垂直起降戰鬥機就勢在必行,只有兩種選擇,一種是F35B,另一種是二手的AV8B,後一種可能性不大。

最新建造的出雲級28000噸滿載排水量輕型航空母艦(DDH24)目前沒有搭載F35B的計畫,設計上,但是具備了搭載、運用8-12架F35B的能力。在和平年代,DDH24還擁有補給艦的能力,設計了油料補給設施,一旦拆卸這些設施,降低反潛直升機的數量,搭載24架F35B是完全可能的。另一方面遼寧級航母在戰時有可能通過同樣的方式把艦載機數量擴大到36架左右,F35B更加側重攻擊能力,空優作戰的機動性不如殲15,是否能夠通過隱形化、更為先進的空對空導彈、電子作戰等裝備得到補償?只能等待實戰考驗。

雙方在東中國海海上的競賽對航母的要求不那麼大,因為整個海區都處於岸基飛機的作戰半徑之內。

水下力量

日本潛水艦的安靜性是世界上最好的。結合相當先進、強有力的立體反潛能力,海上自衛隊的水下作戰能力甚至超過英法等歐洲國家。最新型的蒼龍級柴電潛水艦已經配備了斯特林發動機,水下排水量4200噸,是世界最大型的柴電潛水艦,採用了舵效性相當好的X型尾舵、聲納實現了全部陣列化,包括船殼陣列(ZQQ7B)、側陣列、拖曳陣列等。總共規劃建造9艘,目前已經建造了6艘,第二種潛水艦是11艘OYASI級,1988年開始建造,水下排水量4000噸。看起來,海上自衛隊今後也將繼續維持16艘潛水艦的規模。

但是這種技術優勢因為中國海軍進口12艘KILO636、建造新一代的AIP“元”,擴充先進柴電潛水艦的數量而逐步被抵消。僅僅KILO和元級潛水艦的數量就接近20艘,超過兩種主戰型日本潛水艦。這裡還必須考慮追加生產之中的093、095核潛水艦對日本的潛在威脅,噪音更大的中國核潛水艦可以在南中國海對日本商船構成威脅。因此,日本也應該擁有核潛水艦的討論呼聲在升高。

在反潛力量方面,無論是反潛機的數量、品質方面海上自衛隊都遙遙領先中國。後者剛剛開始裝備高新5號反潛機,2013年3月末,海上自衛隊還擁有75架P3C,部分還在改裝,追加GPS電子海圖、船舶自動識別系統、下一代資料鏈等。國產的P-1反潛機在2013年開始部署,目前總共擁有10架。與此同時,日本還計畫進口P-8反潛機。後兩種反潛機都是先進的固定翼機體。

最後一點必須考慮的是一旦發生海戰,只有穩獲制空權,才可能取得海戰最後勝利,中國海軍航空兵裝備了24架蘇30MK2、24架殲11B、28架殲10A和3個團的殲轟7A攻擊機,海上自衛隊如何與航空自衛隊配合,對應這些空中力量?是戰爭走向的重大因素。中方就此擁有非對稱優勢。

 反潛能力上,由於不能確定我國是否具有反潛導彈,因此我國反潛能力難以得到足夠的肯定;大體上來說,我們和日本差一個檔次。

常規潛艇來上,日本有16艘,其中4艘AIP;我國新型潛艇32艘,是日本的兩倍,其中7艘AIP;還有老式的明級20艘。日本潛艇噸位比我國的大約1/3。

核潛艇,日本無;我國多達10艘(未算5-6艘戰略核潛艇)。

就潛艇作戰能力來說,我們大大強於日本。

對比來說,我們只所以反潛能力差,跟我們潛艇數量多可能有一定的關係。

輔助艦艇暫不提。我們的輔助艦艇比較強悍。

整體來說,就目前來說,我國海軍艦艇稍弱於日本海軍艦艇。

航空母艦競爭

未來10年之內,中國海軍有可能裝備3艘“遼寧”級的大型航母,如果日本進口美軍45000噸級的塔拉瓦級大型船塢登陸艦計畫得到落實,進口短距離、垂直起降戰鬥機就勢在必行,只有兩種選擇,一種是F35B,另一種是二手的AV8B,後一種可能性不大。

最新建造的出雲級28000噸滿載排水量輕型航空母艦(DDH24)目前沒有搭載F35B的計畫,設計上,但是具備了搭載、運用8-12架F35B的能力。在和平年代,DDH24還擁有補給艦的能力,設計了油料補給設施,一旦拆卸這些設施,降低反潛直升機的數量,搭載24架F35B是完全可能的。另一方面遼寧級航母在戰時有可能通過同樣的方式把艦載機數量擴大到36架左右,F35B更加側重攻擊能力,空優作戰的機動性不如殲15,是否能夠通過隱形化、更為先進的空對空導彈、電子作戰等裝備得到補償?只能等待實戰考驗。

雙方在東中國海海上的競賽對航母的要求不那麼大,因為整個海區都處於岸基飛機的作戰半徑之內。

水下力量

日本潛水艦的安靜性是世界上最好的。結合相當先進、強有力的立體反潛能力,海上自衛隊的水下作戰能力甚至超過英法等歐洲國家。最新型的蒼龍級柴電潛水艦已經配備了斯特林發動機,水下排水量4200噸,是世界最大型的柴電潛水艦,採用了舵效性相當好的X型尾舵、聲納實現了全部陣列化,包括船殼陣列(ZQQ7B)、側陣列、拖曳陣列等。總共規劃建造9艘,目前已經建造了6艘,第二種潛水艦是11艘OYASI級,1988年開始建造,水下排水量4000噸。看起來,海上自衛隊今後也將繼續維持16艘潛水艦的規模。

但是這種技術優勢因為中國海軍進口12艘KILO636、建造新一代的AIP“元”,擴充先進柴電潛水艦的數量而逐步被抵消。僅僅KILO和元級潛水艦的數量就接近20艘,超過兩種主戰型日本潛水艦。這裡還必須考慮追加生產之中的093、095核潛水艦對日本的潛在威脅,噪音更大的中國核潛水艦可以在南中國海對日本商船構成威脅。因此,日本也應該擁有核潛水艦的討論呼聲在升高。

在反潛力量方面,無論是反潛機的數量、品質方面海上自衛隊都遙遙領先中國。後者剛剛開始裝備高新5號反潛機,2013年3月末,海上自衛隊還擁有75架P3C,部分還在改裝,追加GPS電子海圖、船舶自動識別系統、下一代資料鏈等。國產的P-1反潛機在2013年開始部署,目前總共擁有10架。與此同時,日本還計畫進口P-8反潛機。後兩種反潛機都是先進的固定翼機體。

最後一點必須考慮的是一旦發生海戰,只有穩獲制空權,才可能取得海戰最後勝利,中國海軍航空兵裝備了24架蘇30MK2、24架殲11B、28架殲10A和3個團的殲轟7A攻擊機,海上自衛隊如何與航空自衛隊配合,對應這些空中力量?是戰爭走向的重大因素。中方就此擁有非對稱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