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婆婆說不聽她的話就是不守婦道,在古代要被浸豬籠,你贊同嗎?

1、《孟子.滕文公下》一書中有雲:以順為本者,妾婦之道也。這個意思就是說妻子對丈夫、媳婦對公婆要絕對順從。

在方家婆婆眼裡,不聽婆婆的話就是不守婦道,這是她的婆婆當年告訴她的。

別和她講道理,她一直認為她的道理是沒錯的。方家婆婆是個事挺多的老太婆,這是她的小兒媳婦對她的評論。

說起方家婆婆,那也是多年媳婦熬成婆的典範。當年她嫁給方家老頭的時候,正是二八年華,她的婆婆上過幾天學,動不動就是女子的三從四德,

偏偏她本人也的確精明能幹,方家婆婆那些年一直被自己婆婆壓著。

直到婆婆死了,方家婆婆終於在這個家裡翻身做主了。後來,她的兒子結婚,方家婆婆不自覺地把當年婆婆對自己的那一套用到了兒媳身上。

方家婆婆生了兩個兒子,有兩個不同性格的兒媳。她和小兒子的媳婦一直合不來,所以這麼多年她是和大兒子住一起的。

2、說起她的大兒媳,所有人無不感歎,脾氣好得簡直跟沒脾氣似的。她的大兒媳是一個話很少的女人,村裡村外那麼多年,鮮有人和她說上話。

她嫁過去後,家裡家外的事都是聽方家婆婆的,婆婆讓她做啥,她就做啥。村裡曾盛傳一個故事:方家婆婆的大兒媳因為不太會做農活,

被方家婆婆罰了一天沒吃飯。

後來,她大兒媳出去打工,聽說每個月的錢幾乎全部寄了回來,方家婆婆給她存著。後來家裡買房子的事情,全是方家婆婆操持的。

說來也怪,那些年對大媳婦挺苛刻的方家婆婆,現在比那時好了很多。

但她和小兒子的媳婦,還是水火不容。

話說當年方家婆婆兩個兒子在娶媳婦前,大事小事都是聽方家婆婆的。後來大兒子娶了一個聽話的媳婦,

但小兒子娶的媳婦和她一樣有主見,於是小兒子的胳膊肘就外拐了。

方家婆婆說,這是她當年看走了眼。

3、小兒子的媳婦一娶進門來,就立馬掌控了家裡的財政大權,方家婆婆想管,但管不了。於是天天和小兒媳婦吵架,方家婆婆的口頭禪是:像你這種不守婦道的行為,在古代是要被浸豬籠的。

小兒媳婦剛開始還和她吵,後來乾脆懶得和她吵了。

反正在她眼裡,我做什麼事都是要被浸豬籠的。她的小兒媳說。

村裡的老人們雖在方家婆婆吐槽兒媳的時候,也會跟著附和幾句,但轉身就開始議論起她來:當年被自己婆婆一直壓著,這下沒人管她了,她得把那些委屈找回來啊。

女人何苦為難女人?這句話在方家婆婆那是行不通的。

方家婆婆總讓我想起我高中一個語文老師,一次我們宿舍全體早讀遲到,語文老師把我們叫到辦公室,第一句話說:當年我因為遲到被老師打過很多次。

我們都以為她會理解放過我們,結果下一秒她拿出一把尺子,興高采烈地說:現在我終於可以試試打別人是什麼滋味了。

這個世界上,真有這樣的人。

方家婆婆總讓我想起我高中一個語文老師,一次我們宿舍全體早讀遲到,語文老師把我們叫到辦公室,第一句話說:當年我因為遲到被老師打過很多次。

我們都以為她會理解放過我們,結果下一秒她拿出一把尺子,興高采烈地說:現在我終於可以試試打別人是什麼滋味了。

這個世界上,真有這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