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多年不見,拉洋片!

在一次民俗展覽活動中,一位老太太看見了拉洋片的箱子,

說什麼都不走了,一定要看上一眼,身邊的老頭兒挺納悶,這有什麼好看的呢。老太太說:“我小時候想看,一直沒看上。我以為這輩子再也看不著了,沒想到今兒個居然能遇上。”

您看,這就是情結的力量。

人越老,越愛回憶以前的事情,小時候吃的食物,小時候玩的遊戲,小時候的夥伴,小時候的零零總總……

而幫助這位老太太找回兒時記憶的,就是天津赫赫有名的手藝人——孫振洪。

今天,讓我們跟隨攝像機,走進孫老“拉洋片”的故事裡。

舊時的天津總會有一些走街串巷拉洋片的藝人,尤其在南市一帶最為多見。他們用扁擔扛著拉洋片的木箱,每到一地便支起箱子,敲鑼打鼓地招攬人們前來觀看。在那個娛樂匱乏的年代,

拉洋片成為很多人特別是孩子們一段歡樂的記憶。

如今,街頭巷尾再也看不到拉洋片,然而,孫老對此念念不忘,用整整一年的時間,憑藉兒時記憶和舊時照片,經過反復試驗,終於做出了昔日的拉洋片箱。

拉洋片箱是一個木制箱子,木箱旁裝有用繩牽動的鑔、鼓、鈸三件打擊樂器。

拉洋片箱分上下兩層,下層的正前面有三個圓形孔,孔中有鏡。曾經,箱內裝有8張以歷史、民間故事為題材的畫面,

演員用繩索上下拉動替換,觀者則通過鏡頭觀察畫面的變化。

孫振洪製作的拉洋片箱不僅外觀仿照了舊時之物,內在也透出一種古樸的氣息,仿佛就是當年的舊物被塵封在一處不為人知的角落裡,安靜地等待有緣人開啟。

之所以能做到如此逼真的效果,是因為孫老所用材料本就是“舊物”。

“拉洋片箱整個上層部分是我家舊立櫃裡的一個大抽屜,包裹箱子的綢布是閨女結婚時用的被面兒,箱子上鑲嵌的花紋是老座鐘上拆下來的,還有這幾個木質的鏡孔,原是一位朋友做壞了的工藝品的一部分,我正好廢物利用,把它們都裝在了這裡。”

一次機緣巧合,孫老結識了愛好曲藝的90後小夥陳浩,對傳統民間藝術的喜好,讓這對爺孫倆一拍即合,從此成為“黃金搭檔”,五年來,他們帶著拉洋片箱四處奔走、演出若干場次,無數的孩子們好奇地趴在鏡頭前,看這“穿越”來的箱子裡裝的究竟是嘛?無數的老人,圍著箱子左摸摸右摸摸,不肯離去,此時眼窩是熱的,記憶是遠的,內心是無法平息的悸動……

箱子上鑲嵌的花紋是老座鐘上拆下來的,還有這幾個木質的鏡孔,原是一位朋友做壞了的工藝品的一部分,我正好廢物利用,把它們都裝在了這裡。”

一次機緣巧合,孫老結識了愛好曲藝的90後小夥陳浩,對傳統民間藝術的喜好,讓這對爺孫倆一拍即合,從此成為“黃金搭檔”,五年來,他們帶著拉洋片箱四處奔走、演出若干場次,無數的孩子們好奇地趴在鏡頭前,看這“穿越”來的箱子裡裝的究竟是嘛?無數的老人,圍著箱子左摸摸右摸摸,不肯離去,此時眼窩是熱的,記憶是遠的,內心是無法平息的悸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