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有關DOTA類筆者這種瀕危物種的一些,還請各位加油活著啊!

17年10月開始碼字,至今積累了一些,也學到了很多,和在原來環境不同,我能體會到接手一個運營健全的帳號和一個全新的帳號的難度差異,我也能深切感到內容選擇和媒體自身定位對我們文章的影響,

用2個月時間熟悉環境並零星的佈置了所謂的競品,我感到困惑不已:同樣遊戲類的筆者,DOTA2領域的真的所剩無多,甚至幾乎罕見,在這當中能夠靜心供文的更是寥寥無幾。

默默放下早期定下的計畫,引領深入閱讀為主的理念很快被拋到腦後,

然而這顯然是一種錯誤的做法,想想如果整個領域的筆者都如此這般,那麼想想就很糟糕,越來越短暫的閱讀時間,最終慢慢變成一種風氣,整體漸漸就浮躁了,這時候回頭望去,那些仍然堅持的那些,頓時感到慚愧。

對於DOTA,目前賽事熱點資訊似乎衝擊力度都不是很大,

這也是V社全新賽制的弊端,似乎今年下半年隔幾天就是一個大賽,實在審美疲勞,現在的比賽對於普通觀眾並不友好,反倒是對於菠菜玩家相當對口。反觀其他遊戲,拿最熱的絕地求生來說,今天一個開掛,明天幾個實錘,層出不窮,熱度有增無減,一時間隔壁媒體似乎都像打了雞血紛紛統一語氣,除了標題然後頭條屠版全是一個內容,
確實合乎大家娛樂為主的看客需求。

再看DOTA這邊,入眼最多的筆者莫過於天輝夜魘,他的定位從一開始的飾品攻略逐步轉變成為諮詢媒體,而如今還是得慢慢回歸圍繞飾品佈局,看著也是揪心。他說看不下去外行人在那邊瞎寫他所熟悉的DOTA,

所以他動筆了,我能瞥見評論區有人說這是白蓮花,知乎舊事等等,但拋開這些不談,至少現在的他是不錯的。

每週生鮮報,是一個我一直看好的欄目,在有聲讀物這方面,算是如今依然堅持在做的一檔,最初我是在喜馬拉雅廣播發現,接著停更之後發現她轉戰了網易雲。

當然還有一些不錯的小夥伴,但顯然與我的聯繫就差多了,反正與他們相比我是遜色的。

接著拿自己開刀,我這兩個月想法很簡單,寫我在行的,原創不可能每天不停的輸出,那閑下來我就開始輸出搬運,然而現實是幾乎只開始瘋狂輸出搬運而擱淺原創,這是要反思的。該如何定位必然會影響接下去的發展,在頭條的年度總結上,我能看到,我的用戶們都是18-25歲,說實話這和我最初的自己擬定的定位是完全不同的,我起初認為你們或許應當至少30歲左右,顯然這點是失算了,當然這也說明DOTA存在新鮮血液,那麼這款遊戲就不會枯死。

2018新年,還請各位DOTA類筆者加油活著啊!可別讓我失去了目標,我在追,而你們也應當Leading the way!

這是要反思的。該如何定位必然會影響接下去的發展,在頭條的年度總結上,我能看到,我的用戶們都是18-25歲,說實話這和我最初的自己擬定的定位是完全不同的,我起初認為你們或許應當至少30歲左右,顯然這點是失算了,當然這也說明DOTA存在新鮮血液,那麼這款遊戲就不會枯死。

2018新年,還請各位DOTA類筆者加油活著啊!可別讓我失去了目標,我在追,而你們也應當Leading the 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