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為何這家韓企不顧阻攔執意在中國佈局大型OLED專案?

文/劉步塵

所謂“開弓沒有回頭箭”,LGD深知,若失去中國市場支撐,則大屏OLED戰略幾無成功的可能。既然選擇了大屏OLED這條道路,LGD就得義無反顧地走下去,在中國佈局OLED專案,是LGD必須邁出的一步。

可以預見的是,最遲2020年,中國將成長為全球最大OLED市場。

就在2017年即將過去的時候,傳來韓國政府有條件放行LG Display(以下簡稱LGD)廣州OLED投資案的消息。

據報導,該專案總投資約5兆韓元(約合人民幣305億元),LGD持股70%,中方持股30%。專案設計月產OLED面板6萬片,計畫2019年第二季度量產。

真是好事多磨,早在2016年10月份,LGD高層既釋放“不排除在廣州投建OLED工廠”的消息。14個月之後,LGD廣州大型OLED項目終於落地成行。

時間的遷延,多被認為是韓國政府對該專案層層阻攔。

韓國政府把OLED產業視為該國保護性產業,嚴禁技術外泄,對OLED產業輸出看管十分嚴格。

至今為止,三星OLED面板全部在韓國本土製造,無一片來自韓國本土之外。

據韓媒報導,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雖然批准了LG在中國投建8.5代OLED項目,但附帶提出三個條件:

1、提高材料及設備“國產化”率。這裡的“國產化”,當指韓國。

2、為防止技術外流制定安全對策,韓國政府每半年檢驗一次中國工廠技術保密狀況。

3、新一代大型OLED技術需在韓國國內研究開發,相關設備也需在韓國生產。

在中國佈局OLED專案,

有利於市場培育?

為什麼韓國政府看管如此嚴格,LGD仍執意在中國佈局OLED專案?

這和LG的彩電戰略息息相關。

超越三星一直是LG彩電的最大夢想,在液晶的軌道上,這個夢想已無實現的可能;彎道超車成為LGD的選擇,這個“彎道”就是下一個彩電時代。LG堅定地認為,下一個彩電時代一定屬於OLED。

這是LGD不遺餘力地在全球推廣OLED電視的邏輯背景。

為什麼三星並未在中國佈局小尺寸OLED專案,

而LGD執意在中國佈局大尺寸OLED專案?最主要原因在於中國小尺寸OLED項目已經上馬很多,而大尺寸OLED項目至今仍是空白。

雖然中國並不是全球最大的OLED電視市場,但LGD堅信中國最終會成為全球最大OLED電視消費國,因此,LGD對中國市場的期待遠高於世界其他市場。

在LGD看來,除了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未來有可能進一步成長為第一大經濟體)、全球最大家電消費國,還有一點,“中國消費者接受新事物、新技術的能力強”。

作為新技術、新事物的OLED電視,被認為更容易被中國消費者接受。

如果長期把中國定位為一個純粹的面板消化國,則LGD很難贏得中國公眾對它的情感認同,中國不可能永遠扮演“OLED電視面板搬運工”角色,客觀上要求LGD必須建立開放、共用心態,與中國共用OLED市場紅利。

當然,貼近市場佈局,可以有效降低生產成本,增強LGD產品競爭力。

還必須看到,近年來,中國佈局了大量OLED上游產業,但無一例外全是小尺寸專案,隨著OLED大螢幕趨勢日益明朗,中國最終會形成從小尺寸到大尺寸的全線覆蓋。率先在中國佈局大尺寸OLED面板專案,可以與同行企業形成差異化競爭,有利於建構市場主導地位。

因此,LGD頂住韓國政府的壓力,最終促成廣州投資案落地,折射出LGD對大型OLED項目預期之強烈,也折射出對中國市場依賴程度之高。

一直以來,大型OLED面板供應都很緊張,也是LGD持續推動該項目的動力之一。即使在韓國本土,LGD也在想方設法擴大OLED面板產能。

LGD廣州項目的啟動,將對本土面板企業如京東方形成心理層面的壓力,有可能加速京東方大屏OLED專案儘早規模化進程。

站在國家的角度看,該專案的落地,讓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個具備OLED電視完整產業鏈的國家。

機構預測,2017年中國市場銷售OLED電視約10萬台,2018年將上升至20萬台,2019年進一步上升至30萬台以上。一般認為,目前制約OLED電視市場發育的最主要因素,就是OLED面板供應持續緊張。

可以斷言,2019年之後,OLED電視還將大幅降價,55英寸有望降至7000元以內,65吋有望降至10000元以內,對市場發育形成刺激。

中國已初步沉澱出創維、LG、索尼三強格局

經過四年的市場培育,目前中國已初步沉澱出OLED電視三強格局。

奧維諮詢提供的資料顯示,2017年1-8月份,中國OLED電視零售份額三強分別是,創維39%,LG 23%,索尼13%。在眾多彩電品牌中,本土品牌創維表現優異,市場份額遙遙領先,三分天下有其一。

預計2017全年,中國OLED電視三強格局仍將延續1—8月份態勢。

目前,創維已建立較為明顯的OLED競爭優勢,無論品牌形象還是產品競爭力,都遠在其他品牌之上,甚至其合作夥伴LGD也不得不屈居其下。

仔細分析你會發現,創維彩電戰略與LG有相似之處,都希望借助即將到來的OLED時代完成從“領導品牌之一”到“領導品牌”的蛻變。來自創維內部消息稱,2018年,創維將從產品力和行銷力兩個方面持續加大OLED電視推廣力度,確保業已取得的市場地位不被動搖。

另有消息稱,不排除海信借助即將開幕的2018 CES全球消費電子展機會,正式宣佈挺進OLED電視領域。如果該傳言成真,則中國OLED電視陣營將進一步擴容。

海信一旦挺進OLED電視領域,勢必和索尼形成對OLED電視老三地位的激烈爭奪。

我預測,全球OLED電視規模式增長的時間節點應出現在2019年,屆時,LGD全球大型OLED面板產能將在這一年集中釋放,僅LGD一家產能即達到450萬張+。而且不排除本土面板企業京東方量產大尺寸OLED面板的可能。

如果再考慮到屆時印刷製造技術有可能實現突破,則對OLED電視市場發育形成疊加效應的刺激。

(作者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作者)

中國佈局了大量OLED上游產業,但無一例外全是小尺寸專案,隨著OLED大螢幕趨勢日益明朗,中國最終會形成從小尺寸到大尺寸的全線覆蓋。率先在中國佈局大尺寸OLED面板專案,可以與同行企業形成差異化競爭,有利於建構市場主導地位。

因此,LGD頂住韓國政府的壓力,最終促成廣州投資案落地,折射出LGD對大型OLED項目預期之強烈,也折射出對中國市場依賴程度之高。

一直以來,大型OLED面板供應都很緊張,也是LGD持續推動該項目的動力之一。即使在韓國本土,LGD也在想方設法擴大OLED面板產能。

LGD廣州項目的啟動,將對本土面板企業如京東方形成心理層面的壓力,有可能加速京東方大屏OLED專案儘早規模化進程。

站在國家的角度看,該專案的落地,讓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個具備OLED電視完整產業鏈的國家。

機構預測,2017年中國市場銷售OLED電視約10萬台,2018年將上升至20萬台,2019年進一步上升至30萬台以上。一般認為,目前制約OLED電視市場發育的最主要因素,就是OLED面板供應持續緊張。

可以斷言,2019年之後,OLED電視還將大幅降價,55英寸有望降至7000元以內,65吋有望降至10000元以內,對市場發育形成刺激。

中國已初步沉澱出創維、LG、索尼三強格局

經過四年的市場培育,目前中國已初步沉澱出OLED電視三強格局。

奧維諮詢提供的資料顯示,2017年1-8月份,中國OLED電視零售份額三強分別是,創維39%,LG 23%,索尼13%。在眾多彩電品牌中,本土品牌創維表現優異,市場份額遙遙領先,三分天下有其一。

預計2017全年,中國OLED電視三強格局仍將延續1—8月份態勢。

目前,創維已建立較為明顯的OLED競爭優勢,無論品牌形象還是產品競爭力,都遠在其他品牌之上,甚至其合作夥伴LGD也不得不屈居其下。

仔細分析你會發現,創維彩電戰略與LG有相似之處,都希望借助即將到來的OLED時代完成從“領導品牌之一”到“領導品牌”的蛻變。來自創維內部消息稱,2018年,創維將從產品力和行銷力兩個方面持續加大OLED電視推廣力度,確保業已取得的市場地位不被動搖。

另有消息稱,不排除海信借助即將開幕的2018 CES全球消費電子展機會,正式宣佈挺進OLED電視領域。如果該傳言成真,則中國OLED電視陣營將進一步擴容。

海信一旦挺進OLED電視領域,勢必和索尼形成對OLED電視老三地位的激烈爭奪。

我預測,全球OLED電視規模式增長的時間節點應出現在2019年,屆時,LGD全球大型OLED面板產能將在這一年集中釋放,僅LGD一家產能即達到450萬張+。而且不排除本土面板企業京東方量產大尺寸OLED面板的可能。

如果再考慮到屆時印刷製造技術有可能實現突破,則對OLED電視市場發育形成疊加效應的刺激。

(作者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作者)